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知否从蒙童开始 > 第211章 掉书袋

第211章 掉书袋

书名:知否从蒙童开始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40:50

这集贤酒楼能在禹州开到这么大,掌柜也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见新任知州大人对陈四娘青睐有加,陈四娘自己也愿意,连忙吩咐人将陈四娘的籍契与身契取来交给卫辰。

卫辰让元安收了契书,又问了掌柜给陈四娘赎身的价钱,掌柜想给新任知州送个顺水人情,谄笑着低低地报了一个数。

卫辰又岂会贪这点儿小便宜,见掌柜藏着掖着不肯如实报价,也不和他过多纠缠,转头咨询起了这方面的专家顾廷烨。

顾廷烨上下打量了陈四娘一番,目光又在那柄曲颈琵琶上停留了一会儿,思忖片刻后,缓缓伸出三根手指头:“虽有绝技傍身,但毕竟人老珠黄,年华不再,三百两足够了。”

卫辰抬了抬下巴,示意元安掏银子付账,掌柜还想推辞,说用不了这么多,卫辰不悦地咳嗽一声,掌柜这才不敢多话,讪笑着收下了银子。

给陈四娘赎完身,卫辰就让元安带着她下去收拾东西,先到州中找间客栈住下,拿着《咏钧瓷》用心琢磨曲谱,等曲子谱出来,卫辰看过满意了之后,再派人送她去汴京。

安排好陈四娘,卫辰这才坐回了座位上,朝身边的赵宗全拱了拱手,歉然道:“一时兴起,让团练见笑了,还请团练多多包涵。”

赵宗全见此,忙起身抱拳回礼道:“知州大人言重了,今日能亲眼见识到文宗风采,是下官父子的荣幸。”

卫辰笑着请赵宗全坐下,拿起酒壶,给赵宗全和自己各自斟满:“团练可知,本官为何要替那陈四娘赎身?”

赵宗全刚才目睹了卫辰当场作诗的全过程,也听到了卫辰对于陈四娘的种种安排,两相结合,自然不难猜不到卫辰的用意。

“大人可是欲为钧瓷扬名,以此招徕商贾,增收赋税,充实府库?”

“正是!”

卫辰笑而拊掌。

一旁的赵策英忍不住开口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听闻大人自幼饱读诗书,为何枉自卑屈,汲汲于商贾之事?”

“放肆!”赵宗全不悦地打断道:“知州大人做事,自有他的道理,哪里轮得到你一个小儿辈来置喙?”

在赵宗全凌厉的目光注视下,赵策英只好闭上了嘴巴。

明明他比卫辰还大了几岁,结果在自己老子口中,却成了卫辰的小辈,这上哪说理去?

官大一级压死人呐!

“无妨,无妨。”

看到赵策英委屈巴巴的模样,卫辰哈哈一笑,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而后温声出言道:“仁者,义之本也。何谓仁,夫子曰,爱人也。子贡曰,如有博于民而能济众者,何如可谓仁乎?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者乎!”

赵策英搬出孔子的话来质疑卫辰,卫辰也用孔子的话来反驳赵策英。

卫辰有过目不忘之能,又博览群书,论起掉书袋,赵策英又哪里是卫辰的对手?

听完卫辰的话,赵策英不由有些发懵,还是卫辰给他解释了一番,才明白卫辰这段话的意思。

你不是说君子喻于义吗,你说的是没错,但是你的学问还没做到家,不知道仁才是义的根本。

孔子讲仁的时候说,仁就是爱人,当时子贡曾经提问说,如果能够帮助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算不算是仁呢?

孔子的回答是,那就不止是仁了,而是圣人的行径,就是尧舜也未必能做到。

而卫辰之所以不惜以自己的名声带动禹州钧瓷贸易的发展,就是为了造福禹州百姓,走的正是济世安民之路,效彷的正是圣人行径。

听明白卫辰的意思,赵策英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小了,自己还是格局小了啊!瞧瞧人家,这才是真正把书读透了!

卫辰柔声安慰道:“一点浅见,不必在意,要是还有什么疑问,大可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赵策英更觉得无地自容,只想赶紧找条地缝钻进去。

良久之后,赵策英才缓过劲来,一咬牙,霍然起身,向卫辰深深一揖,而后扑通一声在卫辰面前跪下道:“学生今日方知何为井底之蛙,先生大才,请受学生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卫辰吃了一惊,连忙起身相扶。

赵策英却是坚决不肯起身,膝盖好像长在了地上一样,一动不动。

只听他言辞恳切道:“学生欲拜先生为师,从先生学习济世安民之道,求先生成全!”

卫辰道:“这怎么使得,我不过是于书经之上,较你有一日之长罢了,怎能做你的老师呢,何况论年纪,你还是我的兄长。”

“求先生成全!”

“这……”卫辰哭笑不得,一时没了主意,只好扭头看向一旁的赵宗全。

赵宗全起身朝着卫辰一揖道:“知州大人,下官这个儿子虽然不成器,所幸还存有好学之心,不算无可救药。还请知州大人看在他拳拳之心的份上,将他收为弟子,下官感激不尽。”

“就是,兴云,你就收了这个学生吧!”顾廷烨也跟着在旁边起哄,撺掇卫辰收徒。

本来顾廷烨和赵策英兄弟相称,可要是赵策英成了卫辰的学生,那顾廷烨不就凭空比赵策英大了一辈?真是想想都高兴啊!

听赵宗全这么说,卫辰也感受到了他们父子的诚恳之意。

看着跪地不起的赵策英,卫辰不由挠了挠脑袋,这算怎么个事啊,这徒弟到底是收了好呢,还是收了好呢,真是令人纠结啊!

“在下不是不愿教导令郎,只是怕学识不精,误人子弟罢了,但既然赵团练亲开尊口,在下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赵宗全听了大喜,对赵策英道:“既是知州大人答允,从此以后,你要好好听知州大人的话,懂了吗?”

赵策英连忙用力地点了点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顾廷烨朝赵策英努了努嘴道:“还不快给你老师敬茶?”

赵策英这才回过神来,他这时候也顾不得顾廷烨幸灾乐祸的笑容了,忙不迭地起身端茶,朝卫辰行礼。

卫辰将茶水接过,浅啜了一口,沉声道:“为师的学问没那么多讲究,就是四个字,经世致用,你以后用心体会。”

赵策英毕恭毕敬地行礼:“先生之言,学生必贯行终身。”

“既如此……”

卫辰沉吟道:“均台附近有窑口十几座,为师昨日去看过,发现各窑口管理混乱,烧制瓷器质量层次不齐,并且多有恶性竞争,对日后大兴钧瓷贸易十分不利,急需大力整治。你在禹州多年,熟悉州中情况,这件事就交给你来经办,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