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我能提取副作用 > 第九十七章 三清海外分公司成立

第九十七章 三清海外分公司成立

书名:我能提取副作用 作者:骑猪去挖坑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2-01 13:10:40

卫康这边却心情奇佳,这次ad特效药全球独一家,又营造出如此浩荡声势,他脑子坏了,才会把药物授权出去。

成年人了,当然是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

之前的抗癌药,三清当时还很弱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欠了一屁股债,就等米下锅,那时候当然要尽快套现,获取第一桶金,早日获得投资回报才行。

如今自然是不急,三清已经是一家大型药企了,有钱有人,还有各种资源,当然要自己上手,挟堂皇大势,全力推进海外市场了。

一般来说进入各国市场,都需要向当地药监部门申请,不同的地区采用的标准及法规都不一样。进入鹰国市场需要通过fda,进入华夏市场需要通过cfda,进入欧罗巴市场需要ce认证,进入毛熊市场也需要医疗注册。

而fda的权威性就体现了出来,一款药物通过fda审批上市,就差不多可以打开大部分海外国家的大门,其他国家虽然也有自己的药物审核标准,但是基本上都会参考fda的临床数据和标准。

对于国内药企进军海外医药市场,尤其是鹰国市场,大概有几种相应策略。

第一种就是授权进行共同开发,俗称的license out.

拥有高价值研发产品的企业,为了加速产品在海外的研发获批,往往会选择和当地的药企联合开发推进,此合作模式因里程碑付费可获得直接收益,是国内大部分药企选择的模式。

因为新药研发往往九死一生,投资巨大,很多药企都撑不到后面,所以一有成果就要尽快收回成本,而授权开发无疑是最优选择。

三清之前的抗癌药就是选择如此模式。

而国内其他药企,也有这方面的众多经典案例。

比如13年百济神州与默克雪兰诺签订的共同开发第二代braf抑制剂bgb-283的全球合作协议,在关键时刻给百济神州带来了一笔不菲的资金,亦是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百济神州。

第二种则是设立海外公司自主研发。

部分药企综合实力较强,往往选择自己向fda进行申报,如果药物获批则权益归自己所有,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药企显然已经尝到了甜头,已经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成果颇丰。

就如国内头部药企恒瑞医药在鹰国设立子公司hengrui therapeutics,从事项目引进及药物发现活动。该公司的在研药物最初包括从恒瑞分离出来的三个肿瘤候选药物吡咯替尼、shr-a1201、shr1210(pd1单抗药)。

16年该公司获得恒瑞医药与一家未披露的蓝筹投资机构的1亿美元投资。17年以来,恒瑞医药4个在鹰国获批临床的创新药中,有三个由子公司hengrui therapeutics申报。

第三种,也就是最后一种,就是在国内本土资助申报。

这类企业往往指的是仿制药企业,申报品种为仿制药。仿制药申报相对创新药要简单,企业往往不会选择成立海外子公司,仿制药亦不存在授权,因而大部分企业选择在国内向fda进行申报,或者选择合适的鹰国服务机构协助申报。

这是因为海外药企的原版药价格都非常昂贵,所以fda会向一些其他国家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开放临床申请,批准上市,以减轻患者负担。

就如大名鼎鼎的天竺国仿制药,就在鹰国很受欢迎,已经占据当地42%的仿制药市场份额。

这其中也有不少国内药企的身影,例如东阳光药业去年就向fda申报了一款降糖药利格列叮的anda(即鹰国仿制药申请)新药申请,并获得批准。

制定好海外进军策略,获得fda和其他国家药监机构批准之后。

新药的后续商业开发也非常重要,主要分为推广和销售两大部分。

当药物获得fda批准后,那些已经授权转让,有在海外合作伙伴的产品会通过合作伙伴进行分销市场开发,而对于大部分获批前未合作的药企来说,他们选择自己进行经销商及终端药店开发。

后续开发分为两个方面,就如一个人的左右两条腿,缺一不可,需要两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开发药物的商业销售。

一个方面是整体品牌推广。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药物获批后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需要kol公众人物的大力支持。

在国内,药企会邀请医生主持或参加上市会,为未来的产品打下基础。

同样在鹰国,药物获批前后,对药物的整体市场推广是企业必要的工作内容。

除了能教育市场让更多医生及患者知道产品的获批信息,社交媒体广泛的信息曝光也为后期寻找经销商合作伙伴打下铺垫,增加谈判的筹码。

在推广侧重点上,创新药则强调药物的优势及价值,仿制药则重点强调药物的性价比,价格战对于华夏这个后起之秀有着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药店以及医院。

国内药企除了已经获批的头部企业,大多数药企在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还需要不断的积累。

企业可以自己寻找伙伴,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优势互补,争取时间尽快与当地经销商建立合作并让产品尽快实现销售业绩。

海外国家的医药销售市场与国内大不一样,国内的药物大部分都掌控在医院手中,药店只作为一部分非处方药的补充。

而像鹰国的医药市场,医院的用药主要集中于于住院端,经销商和零售药店组成的零售端才是药物销售的大头。

18年,鹰国的医疗开支达到了全国gdp的18.9%,3.7万亿美元,其中处方药开支占12%。整个处方药市场约4400亿美元,人均每年开出12个处方,人均消费1150美元。

鹰国的病人找医生看病,医生只能开处方,不能在医院或者自己的诊所卖药,而病人拿到处方可以去任何一家药店购买所需要的药物,费用则是由病人和保险(政府医保 商业保险)按比例支付。

过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药品销售体系非常复杂,体现了复杂的利益链。

在整个药物销售链上,药企赚取了大约70%的收益。有分析认为,鹰国专利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了烟草业。

垄断经营,自由定价和保险支付成就了鹰国第一药物消费大国,以及第一大药物市场的国际地位。全球的制药商,无不向往到鹰国一试身手。

不久之后,三清在官网再次发布了一条通告,宣布三清海外子公司正式成立。

“三清制药海外子公司近日正式成立,正在广纳贤才,欢迎有能力有魄力,积极进取的医药业人才前来应聘,共襄盛举。”

“国内药企的国际化进程如大江东去,滔滔不绝,而我们正在这股洪流中顺势前行,在不远的将来,三清药业海外销售市场必将不断突破,再创新高,进而造就真正的世界级药企。”

这次三清出海,除了临床申报工作,拓展海外经销商和零售药店,搭建本地销售队伍是重中之重。

同时也开展了一波国际人才的招聘,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特效新药盛名在外,不少行业人才闻风而动,纷纷来投。

与此同时,各国也第一时间公布了引进三清ad特效药的消息。

在审批程序方面,都是以最快速度通过,争取尽快开展临床实验,加速上市过程。

而西方各国的患者和家属们,得知新药终于要开始临床三期实验,也都放下心来。

纷纷前去相关医院和临床研究机构报名申请。

毕竟,他们闹腾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尽快参加临床试验吗?

如今,患者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一个个正等着这款新药救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