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我能提取副作用 > 第八十一章 γ-分泌酶抑制剂,成功提取

第八十一章 γ-分泌酶抑制剂,成功提取

书名:我能提取副作用 作者:骑猪去挖坑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2-01 13:10:40

卫康送走齐院士后,便来到研发部。

他召集了陈以清,闻人龙以及唐缺三位实验室负责人,将此事告知对方。

然后第一个看向了陈以清,开口询问。

“陈博士,关于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请坦率地说一下你的看法吧。”

陈以清眉头紧蹙,拿着手中的病例翻来覆去地看着。

过了一会,他摇摇头道:“病人年纪大了,还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就算我们研发出来新药,我也不敢保证副作用会怎么样,如果老人服用了,有可能导致其他病症加重。”

“而且研发一款新药的过程很长,从确认靶点,到化合物的合成,筛选,再到安全性和毒理测试,再到确认给药方式,最后再进行临床试验。”

“就算老人能够参与临床,那也是最后一步了,前面这些程序也需要时间,几个月,几年,没人能够保证。”

其余两人也都点点头,很是赞同。

卫康心中一沉,继续问道:“那你们有确定下来具体研究方向吗?比如是从消除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还是从γ-分泌酶抑制剂入手?或者是换个方向,从tau蛋白去磷酸化开始?甚至是从免疫自噬细胞入手?”

闻人龙突然吹出一声口哨,啧啧赞叹道:“可以啊,不亏是老板,看来你做了不少功课,这些前沿的研发趋势都很了解嘛。”

卫康没好气地看过去:“说正事呢,别打岔。”

陈以清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继续介绍项目研发方向。

“《自然评论:药物发现》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分析了截至 2016 年失败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情况。文章把 AD 领域里 59 个终止项目,88 个在研项目和 5 个上市药物的作用机理分成 8 大类,然后根据各类机理招募病人数目以及各期临床单个病人消耗计算研发总投入。”

“该作者发现,已经失败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淀粉状蛋白通路,Tau 蛋白,神经免疫和神经传递这几个大方向。而在研药物主要集中在淀粉状蛋白和Tau。有 36%的项目属于机理不清类别,而胞饮、自噬等机理几乎没有临床在研项目。”

“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的临床试验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试图分解或阻止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之前我在辉瑞参与的项目也是这个方向。”

“β-淀粉样蛋白是γ分泌酶水解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产物,APP 也可经β-分泌酶水解产生Aβ,Aβ在细胞基质沉淀聚积后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这类蛋白的斑块沉积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关系非常密切。许多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研发也直接以β-分泌酶或γ-分泌酶作为靶点。”

“参与β-分泌酶或γ-分泌酶靶点药物研发的企业众多,进入III期的也不少,如β-分泌酶抑制剂有默沙东Verubecestat、礼来Lanabecestat、渤健(Biogen)Elenbecestat、强生Atabecestat、诺华CNP520(Umibecestat),γ-分泌酶抑制有Myriad的Tarenflurbil、礼来Semagacestat。”

“然而,无论是默沙东、强生、诺华的β-分泌酶抑制剂,还是礼来、Myriad的γ-分泌酶抑制剂均以失败告终。这不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的第一次失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失败。”

“尽管阿尔兹海默新药全军覆没,但每一点学术上的研究进展都将为后续药物开发奠定基础,所以我们无需杞人忧天,更不用怀疑方向的选择。对于γ-分泌酶不同位点的选择差异,也会导致后续临床开发结果迥异。”

“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新的蛋白质靶点,改进或者合成新的γ-分泌酶抑制剂分子结构,让其更加契合靶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卫康点点头道:“这倒也是个稳妥的方向。”

陈以清备受鼓舞:“目前我们有几个预选的靶点,新的化合物分子式也构建出来,正在做改良。等筛选出最合适的,就可以进行后续测试了。”

卫康一脸赞许,随即看向一旁的唐缺,这个一米八高壮大汉此刻正认真地听着,一副好学生的乖巧模样,让他有些难以适应。

毕竟唐缺外形过于硬朗了,身材魁梧,肌肉虬结,再加一张粗犷的大脸,双手还有各种青色纹身,无法想象一个科研人员能长这样,反而更像一位找上门来的职业杀手,来的时候吓得保安差点报警了。

于是他正色说道:“陈博士,唐博士是一位分子生物学家,他会帮助你一起分析蛋白质分子寻找合适的靶点,如果你需要计算化学家的帮忙,小龙也能利用分子动力学,在计算机上动态地推演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上的靶点作用过程。”

“总之,有你们三位倾力合作,一定能够加快项目进展。我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了解到新药研发方向之后,卫康回到自己的实验室。

他开始驾轻就熟地搜索起废弃药品资料库。

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真正成因并没有定论,目前各种研发方向都是建立在假说之上。

因此各种新药的研发方向很多,他打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副作用可以提取。

也许其中有对脑部的副作用,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脑部沉积,从而对神经元产生毒害,造成大脑萎缩。这样一来,就有好几个研发方向。”

“第一个是分泌酶抑制剂,要么增强α分泌酶的活性,要么抑制β和γ分泌酶活性,都可以有效减少淀粉蛋白生成,达到治疗目的。”

“第二种是tau蛋白作为靶点,通过提高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产生去磷酸化效果,使异常tau蛋白恢复正常,从而实现治疗作用。”

“第三种是免疫治疗,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让患者产生Aβ抗体,从而延缓或清除脑组织中的Aβ聚集。但是这个办法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是每个患者都能产生足够的抗体的,而且免疫反应容易过犹不及,导致无菌性脑膜炎。”

“所以大概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阻止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一个是消除已经沉积的淀粉样蛋白。”

“阻止的话就是分泌酶抑制剂,消除的话,要么能够合成小分子药物,精准与β-淀粉样蛋白靶点结合,从而消除掉它,要么就是通过药物作用激发自噬溶酶体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吞噬掉淀粉样蛋白,达到消除的效果。”

卫康一边思索,一边搜索着废弃药方,寻找跟这些方面相关的副作用。

一开始,他搜索治疗脑炎和脑神经的药物。

因为脑神经损伤主要是缺氧缺血性损害,这些药物有着能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可惜副作用并不能让他满意,都是一些什么碱中毒,低钾血症,流口水,脸红,呕吐,头痛,心跳加速等等,没什么卵用。

他只好耐下性子,仔细一个个翻看起来。

忽然,他眼前一亮。

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药方出现在他面前。

“一款治疗反常性痤疮炎的小分子药物,本来是想要治疗毛囊过度角化,但是效果非常差,使用之后竟反而加剧了痤疮炎症的恶化,因此被废止了。”

“因为其中一种含量微弱的成分能够抑制γ分泌酶生成,导致γ分泌酶的缺失,从而引起恶性反应,刺激皮肤生成脓肿。”

“原来γ分泌酶的缺失竟然还能导致这种结果。也是,痤疮炎都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较多,肯定大脑里面没有淀粉蛋白沉积啊。”

“这个副作用,正是我想要的啊。”

“系统,提取抑制γ分泌酶的副作用,生成新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