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250章 你想去哪工作?

第250章 你想去哪工作?

书名: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2:42:02

“产权和使用权有啥区别?”陈传福没搞明白这一点。

不只是他,好多人也没搞明白这一点。

哪怕是分田到户了,还以为产权也是自己的。

“就比方这把凳子。”陈浩拍了拍自己屁股底下的凳子,“是我的,但是我可以借给你,你可以拿回家去自己坐,可什么时候我想收回来,你就得要还给我。”

“还有这样的事?”陈传福吃了一惊。

他有些慌张,“这么说田地不是农民的,还是生产队和公社的?到时候生产队和公社不让咱们种地了怎么办,是不是又要收回去了?就没有田地可以种了。”

田地就是农民心目中的底气,有了田地,别的不说,至少能种粮食,能吃饱肚子,只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心里就没有那么的慌张。

没了田地,心里就没谱。

“你不要慌张,产权不在农民个人的手中,但是在集体的手上,这么多田地,自然不可能不给农民种,真要不给农民种,那不得出大乱子了?”陈浩说道。

“把产权放在集体的手上,也是为了杜绝一些情况,比方防止田地被农民拿去售卖,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了,那怎么搞?”

“土地的产权在集体手上,个人轻易不能变卖,才能防止出现大量失去土地的失地农民产生。”

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利有弊,就看从哪些方面去看。

集体所有制,产权在集体的手上,从理论上来讲,集体的每个人都有份,国家能很好的调节土地的分配。

从辩证的角度去看,谁掌握了土地的分配权,谁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

这个不只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方面,包括在其他集体所有制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谁的再好听,都是人民的,都是集体的,可如果分配权不在人民的手上,人民也不过是佃户。

真的拥有者是掌握分配权力的人。

另一方面来讲,土地集体所有制,实际是一种防呆机制,万一有的农民觉得自己有能力干别的行业,能发大财,干脆将手里的田地给卖了,结果高估了自己的本事,做别的不行,再回头,却没有退路了,连基本解决温饱的条件都没有。

这类呆子稍微多点,到时肯定会聚在一起,闹起来,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分田到户,总的来说肯定是好的,单积极性这方面而言,就能让田地的产量得到比较大的提升。”陈浩说道。

他及时终止了先前的话题,没在就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这方面的问题,跟陈传福继续聊,而是转向别的方向。

“我对你是比较放心的,所以也愿意给你提供一份工作,你要是不想走太远,红旗生产队这边的招待所要人,你可以在招待所这边做事。”

“一个月工资差不多20块钱,这只是暂时的,后续工资肯定还会提升。”

“20块钱已经不少了,还能提?”陈传福问道。

“肯定会提的,招待所和食堂都是要盈利的,盈利越丰厚,职工的工资肯定也会跟着水涨船高。”陈浩点头。

“红旗生产队是第1个搞分田到户的,也算是第1个比较集中搞大棚种植的,一步领先便能够步步领先,将来红旗生产队的发展势头,肯定跟大多数的农村不一样。”

“凭借着第1个搞大棚,第1个搞分田到户,获得的关注将会是全国性的,到时候到红旗生产队来参观的单位会不少,包括来参观的领导干部,还有个人,同样也会不少,这些人过来都得要吃喝拉撒,招待所和食堂就能产生利润。”

政治地位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

最通俗的一个例子就是做干部,往上爬,有了政治地位后,就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

放在其它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到红旗生产队来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完全可以将红旗生产队发展为一个旅游景点。

陈浩对这些都有计划。

一步步的来,将红旗生产队发展为自己的基地,不单单是农业基地,还得是其它方面的!

第一个搞分田到户,不仅仅是让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吃饱肚子,还能为红旗生产队带来丰厚的后续经济收益!

红旗生产队村民的都得感谢他。

“你要是对做饭方面感兴趣,想要到城里去待着,看看城里的景象,我也可以安排,华山饭店和兴盛酒楼都还可以安人进去。”陈浩又道。

“当然,去饭馆不一定是要做饭,包括管理,也同样也需要人,到县里的饭馆去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比生产队的招待所这边要高些,能有三四十块钱。”

“另外,逢年过节也会发些福利,有油,有米,有肉,有时候也会发红包。”

听到陈浩的描述,陈传福已经惊呆了。

他知道陈浩这几年日子好过了不少,在长丰县那边负责2家饭馆的生意,,可再具体一些的内容,就不太清楚了。

可没想到陈浩本事这么强,随便就能够安排他到长丰县的饭馆工作,一个月的工资还不低,能有三四十块钱,逢年过节的还会发福利。

福利还这么丰厚!

“不是说壮劳力得要留在生产队,不能去城里吗?安排我去城里工作,会不会让浩哥你难做?”陈传福问道。

他生怕给陈浩添麻烦。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陈浩道。

他朝外头瞧了一眼,自家的鸡鸭在屋前寻觅着吃食,没有人过来,声音放低了些,“规矩是给老实人定的,聪明人都遵守潜规则。”

“知道啥是潜规则吗?就是不被法律认可,不被传统的道德所认可,但却在行业,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陈东升和陈伟既然能去县里,你自然也能去。”

记工分,搞集体制,其实也束缚了劳动力,分田到户后,效率提升了,劳动力也得到了解放。

实际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分田到户后,加上经济的改善,城里迎来了用工潮,很多农村的富裕劳动力都往城里跑。

过几年后,也就是1984年,为了应对到城里找工作的农民,出台了暂住证政策。

“浩哥,你本事真大。”陈传福感叹道。

陈浩比他也没大多少,可本事让他仰望。

“我这本事算啥?”陈浩摇摇头,“只不过是在时代的缝隙中寻找机会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