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 第91章 年5月12日 澳门—香港

第91章 年5月12日 澳门—香港

书名: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以德服人915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2:32:50

第九十一章

1963年5月12日

澳门-香港

沈岳很早便醒了,但他不想起身,离开早饭时间还早。澳门中央监狱的床谈不上舒适,但却平坦干净,足够睡个好觉了。

澳门太小,没有专门的看守所,重要嫌犯、已判决的犯人和临时拘押的人都集中在中央监狱,只不过拘押监区不同,临时拘押的人员也不用穿囚衣。这间狱室远离其它监区,有独立的卫生间,甚至还有一个单人沙发,看来是为重要犯人预备的。一日三餐也有看守专门送来。

刚进来头几天,他反复思索推演,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导致计划的全面崩盘,不仅高棉组凶多吉少,连葡澳当局也为此大动干戈,他判断香港站可能也会受牵连。

开始,他把疑点集中在高棉组和澳门站内部。依据在于只有澳门站的人知道他的确切住址和假身份;而高棉组出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共谍渗透了。张沛芝回台时曾经汇报说,高棉组一年多时间已发展到40多人,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可是,澳门站从陈明远以下并不了解湘江计划,高棉组根本不知道他沈之岳已抵达澳门,高棉组与澳门站之间又没有任何横向联系,而香港站只负责后勤保障并不知晓计划执行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方案。如果各自独立行事的三地同时出事只能说明一件事,湘江计划确实引发了大陆的雷霆之怒,在早已全面掌握了湘江计划内容的情况下,选在代表团到达之前进行收网,并督促港澳当局同时采取行动,全面摧毁计划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和保障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代表团的安全。

渐渐地他开始怀疑情报局高层泄密的可能,毕竟全面了解湘江计划的人屈指可数,而参与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由此联想到,近年来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的派遣情工往往一踏入大陆便如泥牛入海,几十支空投或海上偷渡的武装人员也无一成功,他不寒而栗。但他没有确凿证据,只盼着早点回台后再启动调查。

好在他心里清楚,澳门并没有专门的反间谍法案,何况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针对港澳,葡澳当局不可能把他怎么样,用不了多久就会乖乖把他礼送回台。

他盯着天花板上的一块霉斑印记,越看越像昨天上午开庭时法官头上那顶滑稽的假发,不觉得无声地笑了笑。警方忙乎了几天,最后却仅仅以“持伪造证件非法入境”为由在简易法庭起诉,这聊胜于无的形式无异于告诉他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走人吧。

他起身梳洗了一番,撑在沙发扶手一口气做了30个俯卧撑,这是他多年的习惯,能让头脑迅速进入兴奋状态。身后的铁门传来开门声,看守推着车送来了早餐,一同进来的还有监狱长。他手里拿着沈岳进来那天穿着的那套西装,看上去经过了干洗和熨烫,平平展展,干干净净。

“孙先生,早啊!我来通知您,吃过早餐后,请换好衣服,去法庭聆讯。”

“谢谢狱长,洗熨得这么平整,我当新郎时都没穿这么干净。”沈之岳边开玩笑,边接过西服。

“孙先生,你的早餐。”看守递过餐盘,上面有一碗粥、两片面包、一小碟黄油和一个煎蛋。

狱长在一旁踱着步,说:“孙先生,这几天休息的还好吧?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沈岳风卷残云般吃着早餐,一面回答:“狱长客气啦,我很好,这几天麻烦你啦。”

“孙先生是大人物,把您照顾好是我的责任,只是让您受委屈了。吃过饭让看守帮您刮刮胡子吧。”

沈岳敏感地意识到狱长话里告别的含义。果然,当狱警开着囚车进入法院时,他看见了正从前面车上下车的两个部下。

空荡荡的法庭上只坐着那个戴假发的法官,下面也只有一个记录员。法警领他走上被告席,他正用目光向两个同案的部下打着招呼,只听一声法槌响,那法官径自起立开始宣读判词,先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葡语,随后用粤语宣读“……现在宣判:被告人孙子超、郭智、曾绍祖使用伪造证件非法入境,罪名成立,判决立即驱逐出境!”

出了法庭,监狱的囚车已经不见了,门口停着一辆开道警车和一辆面包车,两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迎上来,自我介绍说是“外交特使”,其中一人沈岳看着脸熟。当沈岳与他们握手时,其中一人低声说道:“沈副座,我是叶局长派来的,专程护送您去香港乘机返台。”

沈岳低声问了一句:“特一组的王组长呢?”

“他有澳门身份证,已无罪开释了。”

沈岳点点头,走向面包车。

站在车门旁穿着便装的人向前一步说:“我是澳门司法警察署警司陈建华,奉命送诸位出境。你们的私人物品已经放在车上了。”

沈岳一行人鱼贯上了车,陈建华坐在驾驶副座上,回身指了指前排的三个手提袋,“这是你们三位的私人物品,请检查一下有否遗落,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即刻前往码头。”

沈岳拿过自己的行李袋打开,里面有一些换洗衣物和一个密封的证物袋,证物袋里有一个钱包和一块“欧米伽”手表。他拿起手表,撩起衣角擦了擦表壳,上好发条,在耳旁听了听,才慢条斯理地戴在手腕上。这是当年在大陈岛时先生送给他的,他一直很珍惜。

在前后两辆警车的护送下,车队很快抵达了司法警察署的专用码头,陈建华带着一小队便衣警察随同沈之岳一行人上了一艘白色警用快艇。进到船舱,陈建华拿来一个开水瓶,放在桌上,便无声地坐下。大家一路无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快艇比轮渡快得多,没用多长时间便抵达香港。沈岳从船舱出来,望向岸边,那里已经停了两辆香港警车和一辆大轿车。船上的船员正在搭跳板,身边的陈建华指着跳板上的一道白漆对沈岳说:“孙先生,走过那道白漆,我们澳门警察就没有执法权了。上岸后,将由香港警方为你们提供保护并直接送你们去机场,我也会陪你们到机场,直到你们上飞机。”

“辛苦你了,小兄弟。”沈岳对这个恪尽职守的澳门警司很有好感。

“我叫陈建华,澳门司法警察署警司。”

“谢谢,陈警司!”

陈建华率先大步走下跳板,与迎上来的一个香港警司说了些什么,交给对方一个文件夹,便回身大喊道:“请诸位下船,上那辆大轿车。”

香港警方倒显得有些如临大敌,除了一前一后两辆警车外,大轿车临窗的座位上早已坐好两排戴着面罩,挎着自动步枪的重装特警。香港警司站在车门前打开文件夹一一核对了上车的一行人后,返身坐上大轿车副座,做了个手势,开道警车鸣响警笛,车队迅速向启德机场方向疾驰而去。

坐在车上的沈岳面露愠色,他不知道这是情报局的打了招呼还是香港警方的煞有介事。静悄悄才是安全最好的保证,如此大张旗鼓无异于对他是一种羞辱。直到车队进入机场,他看到跑道尽头停着一架dc-3时,才稍有缓颜。

车队没有经过候机楼,径直从旁门驶上一条专用跑道,直接停在dc-3的机翼下。沈之岳率先下车,看了看飞机尾翼上喷着的三个大写英文字母“wEI”,心中升起一股暖流。

一行人中恐怕只有他清楚“wEI”的背景和含义:“西方企业公司”。这是当年在夫人和“飞虎将军”陈纳德倡议下成立的台美合作结晶,注册地在美国匹兹堡,总部却在台北市中山北路。

“西方企业公司”对外使用二战剩余的美军c-47运输机从事货运业务,开辟了台湾对外的多条航线;对内则是台美情报合作最核心的机密,直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政策协调处”,下设有台湾“空军特种任务组”的第34低空侦察中队(即“黑蝙蝠中队”)和第35高空侦察中队(即“黑猫中队”)。“黑蝙蝠中队”使用美制p-2V电子侦察机,专门用于低空侦察、空投、对大陆“心战”宣传等;更为大名鼎鼎的则是“黑猫中队”,由台湾飞行员驾驶最先进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专事对大陆进行高空侦察照相。

当初“西方企业公司”曾在大陈岛设立侦察和运输基地,帮助国民党军对大陆进行骚扰、侦察及空投情报人员,运输军用物资。沈岳当时在胡宗南手下任大陈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情报局大陈站站长,公务往来台北及大陈之间都是坐“wEI”的军用运输机。

后来,解放军发起海陆空联合的“一江山岛”作战。国民党军被迫从大陈岛撤退,执行名为“金刚”的撤退计划,连同岛上的一万多名男女老幼百姓悉数裹挟到台湾,wEI的运输机队积极帮助运送军用物资和部队。美方对失掉这个紧靠大陆位于舟山群岛的前进基地颇感失望,“西方企业公司”作用逐渐式微,中情局将隶属关系转隶美国海军情报协调中心。

眼前这架dc-3恐怕就是局里以“西方公司”货运包机的名义派来接他的专机。

沈岳挥了挥手,示意随行人员先上机,回身与陈建华握了握手,亲切地说:“有劳陈警司啦,这辈子我恐怕没有机会再去澳门了,欢迎你来台湾玩。”

陈建华面无表情地说:“再见,孙先生。看着你进入机舱我的任务才算完成。”

沈岳无奈地转身登上舷梯。

在众多港、澳警察的注视下,飞机很快腾空而起,直飞桃园机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