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清明上河图史记 > 第122集:画中隐忧起风波

第122集:画中隐忧起风波

书名:清明上河图史记 作者:竹晴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4 23:48:22

汴京的大街小巷,向来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之间传递着各种消息,或新奇有趣,或家长里短。而这段时日,最为热门的谈资,无疑便是那幅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了。

这幅画卷自展出以来,引得无数人竞相观摩,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无不为画中那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汴京风貌所折服。茶楼里,说书先生都暂停了往日的传奇故事,将这画卷当成了新的讲述内容,口若悬河地描绘着画里的每一处精彩;酒肆中,食客们一边畅饮着美酒,一边对着画卷指指点点,赞叹着画师技艺的高超。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对这画作的欣赏与夸赞之中时,一场风波却在悄然酝酿着。

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者,年逾古稀,一生见多识广,对书画也颇有研究。这日,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常去的茶楼,凑个热闹,也想再仔细瞧瞧那被众人传得神乎其神的《清明上河图》。当那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时,起初他也同旁人一样,为画中的繁华盛景而面露微笑,可看着看着,他那原本舒展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老者的目光犹如鹰眼一般锐利,他发现了几处旁人未曾留意或者说即便看到了也只当是随意之笔的细节。就比如那街边的一家米店,店门口摆放着几个半满的米袋,而店里的伙计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满面愁容,眼神时不时地望向店内的米仓,那模样仿佛是在忧心着粮食储备不足,又似在担忧接下来的日子里米价的波动会影响生意。再看那虹桥之上,行人、车马汇聚,本就是拥挤非常,而在画面的一角,几个人正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什么,周围的人有的在劝架,有的则是一脸无奈,隐隐有着争吵升级、秩序将要失控的态势。

老者看完画后,心中泛起了嘀咕,他觉得这看似只是如实记录市井生活的画面,却好像暗藏着一些别样的意味。离开茶楼时,他忍不住将自己的这些发现和心中所想,同身边几个老友念叨了几句。没成想,这几位老友也都是爱嚼舌根的主儿,不多时,这番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汴京的市井间传开了。

消息越传越远,越传越离谱,等传到朝中一些保守派大臣的耳中时,已然变成了“张择端那《清明上河图》居心叵测,刻意在画中描绘诸多乱象,意在抹黑我汴京如今的繁华盛景,暗讽朝廷治理无方”这样的严重指控。

这些保守派大臣平日里本就对新事物、新气象秉持着一种抵触的态度,他们习惯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那一套,如今听闻这样的说法,顿时觉得抓到了把柄,仿佛自己一直坚守的所谓“正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于是,数位大臣一合计,联名写了奏折,言辞恳切却又句句带刺地恳请宋徽宗彻查此事,定要那画师张择端给个说法,还汴京、还朝廷一个清白。

而此时的张择端,还浑然不知外界的这场风暴已然朝着自己席卷而来。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画作受到众人喜爱的喜悦之中,虽然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说这画里似乎有些地方看着不太“吉利”,但他都只是一笑置之,觉得那不过是旁人过度解读罢了。毕竟,他的本意只是想凭借自己的画笔,如实记录下这汴京城里的市井百态,将百姓们的生活、劳作、娱乐等方方面面都留存于画卷之上,让后人也能知晓大宋这一时期的热闹与繁华。

可当那联名上奏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到他面前时,张择端整个人都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用心绘制的作品,竟然会被人如此曲解,还上升到了关乎朝廷颜面、治理能力的高度。起初,他满心的委屈和无奈,只觉得这世道真是荒唐,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画师该做的事,却要遭受这般无端的指责。

然而,委屈归委屈,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逃避是不可能的了。张择端知道,若是自己不站出来说清楚,那这黑锅可就背定了,自己的名声事小,可这《清明上河图》怕是要被尘封甚至销毁,那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于是,张择端强打起精神,开始精心准备说辞。他先是将自己作画的整个过程细细回顾了一遍,从最初萌发的念头,到每日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观察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再到一笔一划精心勾勒、上色,力求将最真实的景象呈现出来。他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内容,想着进宫面圣时,也好有条有理地向宋徽宗解释清楚。

在准备的这些日子里,外界的流言蜚语却愈发凶猛了,仿佛是一场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想要将张择端彻底淹没。有人说他是收了敌国的钱财,故意画这样的画来扰乱大宋的民心;有人说他是对朝廷心怀不满,所以才用画作来发泄怨气。这些话传入张择端耳中,让他又是气愤又是无奈,可他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完善自己的说辞,等待着进宫面圣的那一天。

终于,皇宫传来了旨意,宣张择端进宫面圣。这一路上,张择端的心情无比沉重,他看着街边依旧热闹的景象,心中默默感叹,不知这一遭过后,自己还能否再如此自在地穿梭于这市井之中,记录这人间烟火了。

进入皇宫,那巍峨的宫殿、森严的氛围,让张择端愈发紧张起来。他跟着内侍,一步步朝着宋徽宗所在的大殿走去,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自己的心尖上。

到了大殿之上,张择端不敢抬头,恭敬地行了大礼,等待着宋徽宗的发问。宋徽宗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跪着的张择端,神色颇为复杂。他对这幅《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极为欣赏的,觉得这画展现出了汴京独特的韵味和大宋的昌盛,可如今被大臣们这么一闹,他也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张择端,你可知今日朕为何宣你进宫?”宋徽宗缓缓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荡,透着一股威严。

张择端赶忙回道:“微臣知晓,是因微臣那《清明上河图》引起了诸多争议,微臣特来向陛下解释清楚,绝无半点不敬朝廷之意啊。”

“哼,你倒是说说,那画中诸多看似乱象之处,是何用意?莫不是真如大臣们所言,你在暗讽朝廷?”宋徽宗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张择端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微臣作画之时,一心只想如实记录这汴京城里的真实景象啊。那街边米店伙计的愁容,实则是微臣多次观察所见,那段时日,因着周边有些地方收成受了些影响,粮食供应略有波动,米店伙计们自然会忧心,这不过是市井生活的一处真实写照罢了。而那桥上的拥挤争吵,陛下您也知道,虹桥本就是交通要道,人多之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发生些口角,微臣将其绘入画中,也是为了展现这汴京的热闹并非是毫无烟火气的完美之景,而是有着人间百态的真实繁华啊。微臣绝无半分抹黑汴京、暗讽朝廷治理之意,还望陛下明察。”

宋徽宗听着张择端的这一番解释,微微皱起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本就是个喜爱书画艺术之人,心中对张择端的说法也有几分认同,毕竟艺术源于生活,若是一味地只描绘完美无缺的景象,那反倒失了真实,失了韵味。

“嗯,你这番话倒也有理,朕本就是欣赏你这画的精妙,如实记录方能展现我大宋的气象。不过,你这画引起的争议不小,日后还是要多多注意才是。”宋徽宗说道。

张择端听闻此言,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赶忙谢恩道:“多谢陛下明察,微臣日后定当更加谨慎,用心作画,不负陛下厚爱。”

从皇宫出来后,张择端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可他刚走没多远,却察觉到背后似乎有几双眼睛在悄悄地盯着自己,那目光中透着一股让人不安的气息,仿佛这场风波,还远远没有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