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清明上河图史记 > 第二集初入汴京

第二集初入汴京

书名:清明上河图史记 作者:竹晴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4 23:48:22

《清明上河图史记》第二集:初入汴京

北宋仁宗年间,阳光洒在汴京的大街小巷,一片热闹喧嚣之景。张择端怀揣着满心的憧憬与期待,终于踏入了这座令他魂牵梦绕的繁华都市。

刚一进城,他便被那如潮水般涌来的人气给震住了。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似在热情地招揽着过往行人。绸缎庄里,一匹匹色彩艳丽、质地精良的绸缎被伙计们熟练地展开,供那些达官贵人的家眷或是富商家的女眷们挑选,她们一边轻轻抚摸着绸缎,一边与掌柜商讨着价格,不时发出惊叹或是满意的笑声。

再往前走,便是一家家热气腾腾的饭馆。门口的小二扯着嗓子吆喝着店里的招牌菜,那响亮的声音在嘈杂的街道上都能传出老远。“客官,尝尝咱这汴京城里独一份儿的烧羊肉,那滋味,保准您吃了还想吃呐!”小二热情地招呼着一位刚下马的旅人,旅人闻着那扑鼻的肉香,脸上露出了馋意,毫不犹豫地抬脚迈进了饭馆。店内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行色匆匆的商贾,趁着吃饭的间隙还在与对面的人谈着生意,算盘珠子被拨得噼里啪啦响;也有悠闲的文人墨客,手持酒杯,一边浅酌,一边吟诗作对,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张择端好奇地张望着这一切,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仿佛每一处场景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值得他细细品味、用心记录。他沿着街道缓缓前行,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块石板似乎都承载着汴京的故事。

路过一处集市,那更是热闹非凡。卖菜的小贩们将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嫩绿的青菜、鲜红的萝卜、金黄的南瓜,色彩斑斓,煞是好看。“便宜卖咯,刚从城外运来的新鲜菜嘞,不买可就没咯!”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旁边卖陶器的摊主则小心地擦拭着那些精美的陶罐、瓷碗,它们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吸引着不少主妇们驻足观看、询问价格。

张择端看到一位老者正拿着一个小瓷瓶仔细端详,老者摸着瓶身的纹路,眼中满是喜爱,嘴里念叨着:“这手艺,真是精妙啊,这花纹,活灵活现的。”摊主在一旁笑着介绍道:“您老好眼力呀,这可是咱汴京城里有名的工匠烧制的,费了不少心思呢。”

而在集市的另一边,还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原来是街头艺人在表演杂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赤着膊,将几个瓷碗在空中抛来抛去,那瓷碗在他的手中如同听话的鸟儿,上下翻飞,却始终稳稳当当,周围的观众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和叫好声,还有人往场中扔着铜板,作为对艺人的打赏。

张择端被这热闹的场景深深吸引,他在心里默默地构思着,想着该如何把这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画面呈现在画卷之上。他不知不觉走到了汴河边,只见河面上船只往来穿梭,一艘艘大船满载着货物,船夫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摇着船桨,那号子声雄浑有力,回荡在河面上。有的船是从外地运来粮食、丝绸等物资,有的则是载着汴京的特产准备运往其他地方。

河边的码头上,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他们光着膀子,皮肤被晒得黝黑,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却也顾不上擦拭,只是专注地搬运着一箱箱、一袋袋的东西。监工在一旁拿着账本,一边记录着货物的数量,一边催促着工人们动作快点。

张择端沿着汴河走了许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越发坚定了要画下这汴京盛景的决心。

在这四处游走观察的过程中,张择端结识了几位同样热爱绘画的朋友。一日,他在相国寺附近的画摊前驻足观看那些售卖的画作,正看得出神时,身旁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兄台,看你这般专注,想来也是对绘画颇有兴趣呀。”张择端转头看去,只见一位面容和善、身着长衫的年轻人正微笑着看着他。

张择端连忙拱手行礼道:“正是,在下张择端,对绘画痴迷已久,初来汴京,见到这诸多精彩的画面,只恨不能立刻都画下来呢。”那年轻人一听,眼中满是惊喜,说道:“原来你就是张择端啊,我早听闻有位画技精湛的同道从外地而来,今日有幸得见。我叫李逸,也痴迷绘画,平日里就爱四处寻些作画的灵感,倒也结识了不少画友呢。”

两人一聊,发现彼此对于绘画的见解颇为相似,都认为绘画不应只是临摹古人,更要着眼于当下的生活,描绘世间百态。李逸热情地邀请张择端去他们常聚的画友会,说是那里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时常聚在一起交流绘画技巧,分享创作心得。

张择端欣然答应,跟着李逸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院,院里已经坐了几位年轻人,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大家平日里的画作。众人见李逸带来了新朋友,都热情地起身相迎。

李逸一一介绍道:“这位是擅长山水的赵轩,他笔下的山水啊,那气势磅礴,仿佛能让人置身其间。这位是精于人物画的孙然,人物的神态、动作在他的画里都活灵活现的。还有这位王晋,对花鸟画很有研究,画出的花鸟就跟真的似的,好似要从画里飞出来了。”

张择端赶忙向众人行礼问好,大家也都好奇地询问起张择端的绘画经历和擅长之处。张择端便将自己从小对绘画的热爱,以及在家乡时四处写生、苦练画技的过往细细道来。众人听后,都对他颇为赞赏,孙然笑着说:“择端兄如此用心钻研绘画,想必画技定然不凡,今日可得让我们开开眼界呀。”

张择端也不推辞,拿起桌上的毛笔,略一思索,便在纸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笔下的线条流畅自然,不多时,一幅街边小贩叫卖的小画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画面中,小贩的表情生动,那急切想要卖出货物的神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周围的路人也形态各异,或好奇观望,或匆忙走过,仿佛将那街头的一幕真实地搬到了纸上。

众人看了,纷纷赞叹不已。赵轩说道:“择端兄这画,妙就妙在抓住了那瞬间的神韵啊,这市井生活在你笔下竟是如此鲜活,实在厉害。”王晋也点头附和道:“是啊,我平日里画花鸟,总想着如何把那灵动劲儿表现出来,今日看了择端兄的画,倒是得了些启发,这人物画里的神韵把握好了,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从那以后,张择端便时常与这些画友相聚。大家会一起探讨如何用笔墨更好地表现出汴京建筑的雄伟、如何把人物的服饰细节画得更精致准确,又或是怎样让画面的布局更合理,更能展现出那种热闹繁华却又不失秩序的感觉。

在一次聚会上,张逸拿着自己新画的一幅汴京街景图说道:“我这画啊,总觉得少了些烟火气,看着这街上的人,就好似一个个木偶,没了那股子鲜活劲儿,你们快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儿了。”

众人围过来,仔细端详着。孙然看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呀,你这人物的表情太单一了,每个人都是一个模样,没有把他们各自的情绪展现出来。你瞧,在街上走着的人,有的可能是刚做成了一笔生意,满心欢喜;有的可能是丢了钱袋,正着急呢,这些情绪要是能通过表情和动作体现出来,那画自然就生动多了。”

张择端也点头说道:“没错,还有这街道两旁的店铺,咱们可以把里面的一些细节画出来,比如掌柜算账的样子,伙计整理货物的动作,让看画的人能感觉到这店铺是实实在在在经营着的,这样整个画面的烟火气也就出来了。”

李逸听了大家的建议,茅塞顿开,赶忙拿起笔,按照众人说的去修改自己的画作。经过几次修改后,那幅画果然变得生动了许多,人物仿佛都有了灵魂,街道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就这样,在与这些朋友们的不断交流中,张择端学到了许多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他也会把自己在家乡积累的一些独特的绘画经验分享给大家。他的绘画水平在这样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日益提高,对于如何描绘出心中那幅宏大的汴京画卷,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想法。

他每日依旧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有趣的场景,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将那些点点滴滴都融入到自己的创作构思之中,只待时机成熟,便要在那画卷之上一展心中的汴京繁华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