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IT人 > 第143章 IDG

第143章 IDG

书名:重生IT人 作者:莱茵哈特洛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23:25:41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Partners)成立于1992年,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基金之一。

IDG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更名。

1991年11月6日,熊晓歌正式加入IDG,这一天也被熊晓鸽视为自己投资生涯的起点。

1993年,熊晓歌带着麦戈文1000万美元筹建VC基金,成立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再之后北京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相继诞生。

当年,IDG在中国成立风险投资公司时,市场上无论是风险投资现状还是退出渠道都是一片空白。

1996年,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更名为IDGVC,也就是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2010年,由于IDGVC越来越多涉足于成长型投资,需要一个更宽泛的定义,于是IDGVC更名为IDG资本。

2017年,IDG资本正式联合泛海资本收购IDG集团。收购完成后,IDG资本将控股IDGVentures业务,而泛海控股将控股IDG集团旗下IDGmunications和IDC两大业务。

IDG集团有三大核心业务。IDGmunications和IDC作为IDG最早的业务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IDGCommunications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数据和市场营销服务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包括“CIO(R)”、“计算机世界”、“PCWorld(R)”、“Macworld(R)”,持续且全方位地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买方提供技术发展的最新资讯及指导意见。

IDGVentures是IDG集团中投资相关的业务板块,因为持续投资IDG资本而业绩卓着。

...

随后的5年时间里,IDG技术创业基金将会陆续在中国投资了2亿多美元,扶植了120余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这也是中国创业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IDG有比较稳固的投资管理团队,为在中国的持续稳定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毕业于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熊晓鸽是中国风险投资的拓荒者,日后更是成为了“投资教父”。

IDG在中国的投资风格跟其他的风投还是有一些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IDG喜欢投资项目初期,股东结构简单的初创公司,大多投资金额在1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

第二,喜欢投资创新领先的项目;

第三,投资上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地方是,一开始投资介入的时候,不大考虑盈利模式;

第四,不是天使投资;

第五,中期介入项目投资喜欢占大头;

...

以上的一些特点,其他投资公司也会有一些,不过在IDG的身上比较明显。

在世纪末,IDG的中国的现阶段投资重点是在搜胡和88-48。

搜胡将在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所以现在这一时间段,IDG和其他投资方需要忙碌的事情比较多。

而88-48的投资也到了关键时刻,同样让IDG需要分配较多的资源。

熊晓歌和另外一名IDGVC的核心创始人之一周泉亲自负责搜胡和88-48的投资。

两人在以后的合作中,创造了一系列风险投资界的经典项目,包括百度、腾讯、搜狐、携程、当当、如家、易趣、3721、好耶、慧聪、物美、金蝶软件、速达软件、汉庭、土豆等等。

林世琛约在嘉里中心与IDG的两名合伙人见面。其中就包括熊晓歌和周泉先生。

对于这次见面,林世琛可是准备充足。

他除了分析了两人的性格,还准备了比较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对于熊晓歌自然不用说,林世琛后来听得多了,也有接触过。

另一名重要的投资人周泉的投资风格则是偏向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在世纪末的中国,听说过风险投资的还不多。

飞讯科技和林世琛能够与IDG取得联系,得益于韩立轩的人脉关系。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恐怕飞讯科技也不会获得与对方的这次交流机会。

在互联网1.0时代,IDG和熊晓歌可以说是抓了一手王炸。

藤讯、百渡、搜胡均有IDG的投资。

等到马芸找到熊晓歌的时候,IDG甚至有机会完成“大满贯”,可是由于某些原因,熊晓歌错失了投资马芸的电商领域巨头的机会。

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熊晓歌的称赞。

这一时期,IDG占据了风险投资领域的“天时、地利、人和”。

......

林世琛和宋雅君按时来到嘉里中心的咖啡店,在这里,他们见到了IDG的两名创始人。

熊晓歌,湘南人,长着一张娃娃脸,表面看起来比较温顺,在IDG的历史发展中,其雷厉风行、少说多做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在IDG的发展过程中,熊晓歌的贡献功不可没,后来甚至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的开创者”等一些响当当的名头。

周泉,粤广人,19岁即毕业于中科大,1989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光纤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IDGVC之前,一直做的是技术方面的工作,这在投行领域是属于比较罕见的经历了,不过由于其非投行出身,让其不会受到一些条条框框束缚,在这一点上,反而是一种优势。

“熊总,周总,您们好。我是飞讯科技的林世琛,这位是我的合伙人之一宋雅君,本次交流,我代表所有三名股东,与贵方进行洽谈,希望能够达成合作。”

林世琛率先微笑着说道。

“您们好,林总,宋总。我是IDGVC的熊晓歌。”

“两位好,我是周泉。两位,请坐。”

熊晓歌和周泉都接受过美国的精英教育,一些行事风格和言行都简洁干练。

几人坐下以后,熊晓歌说出了开场的流程,直奔主题,很有典型的风投行业的风格。

“两位的年轻超出我们的想象,还请林总详细介绍下飞讯科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