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92章 名场面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92章 名场面

书名: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0:44:20

中国历朝历代奉行都是官、吏两套系统,官员是正途出身,清贵得很,只负责迎来送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不负责具体事务。而负责具体事务的就是胥吏,比如郓城县,知县时文彬每天的工作就是开晨会(并非每天都开)、会见本地的乡绅、开party,偶尔抽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当法官,解民情于倒悬,其他时候都是内堂愉快地玩耍。

在皇权不下乡的古代中国,这套制度是非常合理的,官员代表国家形象,胥吏代表地方势力,大家分享权力,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不闹事、不死人,社会就能平稳地运行。但细究下来问题也是蛮多的,比如胥吏糊弄上官,乃至于架空上官的现象就经常发生,还是拿郓城县举例,时文彬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力,但其实只是个空架子,他的意志要通过宋江、朱仝、雷横、何立成等地方势力来执行,还要团结地方势力,比如郓城的黄家,因为朝中有人做官,他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他就是个泥塑菩萨,不仅什么都做不了,连性命都有可能掌握不到自己手里。

梁端能看得到这一层,足以证明他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张文远又看了一眼他,见他年龄虽小,但脸上却十分自信从容,心说大家子弟就是不一样啊,果然鹤立鸡群啊!

郭四哥听了这话却不屑地撇嘴道,“哎,你多虑了,我等以后为官,金谷钱粮自有属吏张罗,我等只需把握大节即可,何须浪费时日在这上面?”

梁端立马反驳道,“虽不用,却必会,否则必为胥吏所误!”

郭四哥大咧咧地道,“胥吏敢糊弄上官只管打板子就是,堂堂正印官何惧胥吏?”

两人争执不休之时,一个女子突然噗嗤一声笑了,“郭四郎,梁五郎,我等今日汇聚于此,所谓何来?”

张文远循声看去,见是一个穿着一身水绿色长裙的姑娘,约莫二十多岁,身材中等偏瘦,皮肤白皙,梳着朝天髻,插着六朵花,月季、水仙和菊花各有两朵,怀里抱着一具古色古香的琵琶,正满面含春地看着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人。

从她这身行头张文远就猜到了她身份——阎婆惜的同行,青楼歌姬。

果然,郭四郎和梁端听了那女子的话都住了口,郭四郎笑道,“颗儿姑娘说得有理,端哥儿,咱们两家家风不同,也不必为此事龃龉,且入座饮酒,我前日刚得了一首佳作,正要请你品鉴一二呢!”

梁端也不是个钻牛角尖的人,闻言就哈哈一笑,拱手道,“四哥说得是,我正好也写了几首诗词,今日正要请诸位好友一一品鉴。求之,走,你我同坐去。”

张文远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地跟着梁端来到他的矮几后面,书童见他没有坐具连忙把自己的杌子让给他坐。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同坐一座显得特别滑稽,还好他的气质不错,不然看着就像是他的书童了。

两人就这样并排坐着,那个郭四郎却不先吟唱自己的诗作,反而盯着张文远看,见他虽然长得还不错,穿的衣裳也过得去,但面相却实在不像是读书人,就阴阳怪气地问道,“五郎,此何人也?”

梁五郎连忙介绍道,“诸位学友,这是郓城县的张文远,字求之,乃是我上月从青州回来时,路过郓城县认识的。张求之虽然屈居胥吏,但十分善解音律,不想今日在此相遇,故请上来一同饮宴,顺便聆听妙音。”

听他这么说,众人就对他来了兴趣,郭四郎首先说道,“既然你善音律,可奏一首出来,让我等品鉴一二!”

张文远见这货说话大刺刺的,完全把自己当成卖唱的了,心说你谁啊,哥们儿认识你吗,凭什么你让我表演我就要表演啊,我欠你的啊?

梁端见他脸色十分阴沉,知道郭四郎的话让他不舒服了,就笑着解释道,“四郎说话就是这样,你不用放在心上!先生若是方便,可吹奏上次那一曲,如何?”

既然他开口了,张文远也不能不给他面子,何况他还要借此机会扬名呢,见颗儿姑娘带了不少乐器,就起身躬身道,“可否借姑娘的洞箫一用?”

颗儿姑娘也想看看他的本事,就毫不犹豫地从背囊里拿出一只洞箫款款上前递给他,“奴家这洞箫不是上品,还请先生将就一二。”

张文远笑了笑,接过来试了试音,感觉还不错,就呜呜地吹了起来。这首《故乡的原风景》他在军营的时候不知道吹过多少遍了,虽然穿越了时空,但还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一曲终了,众人都是如痴如醉,郭四郎第一个鼓掌叫好,“妙,真妙音啊,张先生果然名不虚传!”

张文远见他叫自己先生了,心说这货果然是个直爽之人,当即放下心中的不快,笑着拱手相谢,“不好意思,献丑了!”

郭四郎哈哈大笑,端起酒盏遥敬了他一杯,“张先生之妙音远胜颗儿姑娘,何来献丑一说。果然是个大才,来,且饮此杯,稍后再为我等妙奏佳音。”

听他这样拉仇恨,张文远无语至极,连忙端起酒杯喝了,又看向了颗儿姑娘,笑道,“四郎谬赞了,小可这点儿微末道行如何能与大家相提并论?”

林颗儿见他这么谦虚,连忙起身相谢,“先生之曲胜过奴家百倍,奴家自愧不如!”

几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品评了一番张文远这首曲子,郭四郎就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巨野秋波旋濛濛,百顷南沏一壕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郭四郎把自己的佳作抑扬顿挫地吟咏完,就开始求打赏了,“五郎,我这首《咏巨野泽》如何?”

梁端哼哼哈哈地敷衍地道,“嗯,很好,妙不可言,四哥的诗比上月又精进了不少,小弟难望向背啊!”

他这话明显没有走心,郭四郎自然是听出来了,但却不好在意,哈哈大笑道,“你别蒙我,我自己的水平我知道,这首诗不过是泛泛之作,上不得台面的,快把你的佳作拿出来,大伙儿一起品鉴。”

梁端也不推辞,把自己这段时间写的最得意的一首诗写了出来,大家鉴赏了一番,就轮到巩庭芝了。巩庭芝虽然也很年幼,但才华比梁端还要高上一筹,不等他们催促就写了一首绝句出来:

何来仙女散天花,剩得馀香伴佛牙。

留取高枝青汉上,秋风吹送到君家。

众人听了都一起叫好,“好,此诗甚好,当为第一!”

巩庭芝虽然恃才傲物,但在同辈面前还是要谦虚一下的,“不敢当,此乃上月和许之远游佛牙寺时偶得之,还未精修!”

梁端道,“如此佳作,何须精修?”

张文远也低声附和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啊!”

梁端眼睛一亮,“嗯,求之兄这话说得极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妙啊!不知全诗如何,可否一观?”

张文远顿时头大,他只知道这是陆游的诗,但全文却记不得了,幸好其他人急于展示自己的诗作,才转移了他的注意力,没让他继续刨根问底。

巩庭芝亮了相以后,其他人也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有诗词,有文章,形式各不相同,大家评头论足,或恭维褒扬,或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倒真有以文会友之意。所有人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后,最后轮到歌姬林颗儿了,林颗儿也不怯场,展颜笑道,“奴家本不善作诗,好在前日观院中杨柳有感,得了一首绝技,请诸位公子品评。”

说完就提笔写道: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原是管相思。

众人再次欢呼起来,“好,此作甚好!”

郭四郎嘿嘿笑道,“‘忆得临风大垂手,**原是管相思’,这句好啊,不知颗儿姑娘相思之人是在座的哪一个才俊啊?”

众人哈哈大笑,一人玩笑道,“肯定不是你!”

众人再次大笑,郭四郎看了一眼张文远,“莫非是这个善吹曲的张先生?”

张文远正在装死,见这货又发神经了,只得勉强笑道,“你都入不了颗儿姑娘的法眼,我就更不行了。”

郭四郎冷笑一声,“张先生,连颗儿姑娘都有佳作献上,你如何还能无动于衷?”

张文远一愣,心说是啊,连歌姬都做了诗,我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众人见状也纷纷起哄,“张求之,快把你的佳作拿出来,供我等一观!”

张文远无奈,只得搜肠刮肚,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了一首应景的诗,微笑着说道,“前日离家来州城出差,路上偶然写了一首七律,写得不好,还请你们轻点儿批评。”

说完就提笔写道: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三千年来谁著史,一万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巨野泽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