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91章 降维打击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91章 降维打击

书名: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0:44:20

得到了高克疾的允许,张文远就跟着梁端来到三楼,见上面是一个大大的包间——其实也不算包间,因为根本没有墙,只有几根柱子支撑着一个飞檐峭壁的屋顶——严格地说就是一个亭子,站在亭子上就可以极目远眺大野泽,领略自然之美,抒发胸中之气。

梁端见他被楼上的精致吸引住了就忍不住问道,“求之兄,你觉得这济州第一景如何,可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之感?”

张文远淡淡地笑了笑,心说你们这楼的高度连十米都不到,那有什么浮云遮望眼?如果这都算浮云遮望眼了,那后世那些动辄几百米的摩天大楼岂不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了?然而就在他正要说两句违心之言时,就听一人插话道,“张求之,你可知此句出自何人何典?”

张文远不用看就知道是谁,心说小巩同学,你也太小看我了吧,即便我是理科生,但我也是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王安石这首《登飞来峰》可是入选过初中语文课本的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乃是王相公从鄞县卸任回故里时,途经杭州时所作,可对?”

巩庭芝瞪着大眼睛看着他,半晌才愕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出了一个难题,“你今日览此胜景,可有佳作供我等一观?”

张文远一愣,随即就犯愁了,心说你让我背几首诗倒是可以,但是出这种即时命题作文来考哥们儿,那我可就要出丑了,只得摇头苦笑道,“巩公子为难在下了,在下不过是个微末小吏,虽幼时读过几年村孰,但学的都是经世致用之学,于诗词一道,并未深入研习,抱歉,抱歉!”

巩庭芝虽然是一代大儒,又是朱子的老师,但此时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见他一个小吏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学的经世致用之学,顿时产生了好胜之心,冷笑道,“哦,原来你钻研的是经济之学,我正好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不知你可否教我?”

张文远看了这中二少年一眼,心说老子得罪你了吗,你干嘛非要针对我?有本事咱们单挑啊,看我不把你的粑粑打出来!

“哦,不妨说出来看看,我们共同探讨。”

巩庭芝见他说话谦逊,还以为他害怕了呢,当即朗声说道,“《算经》有云:‘勾三股四则弦五’,那勾一股一,则弦为几何?”

见他出了这么简单的一道题,张文远差点儿以为他在羞辱自己,但一想这是千年前的北宋,就释然了,不假思索地道,“根号二。”

对于一个物理学硕士来说解这样的题就是条件反射,根本不用过脑子。巩庭芝见他脱口而出,惊愕地道,“啊,这么快啊?不过,何为根——号——二?”

张文远只得解释道,“就是用二来开平方,不可能算得特别准确,因此就用根号2的来表示,大约等于1.414。”

开方术最早出现在《九章算术》里面,而《九章算术》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开方术的发明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巩庭芝这小瘪三拿这么简单的问题来考他足以见得他对他的鄙视。不过,张文远却不知道这些,他从小学的是西方数学,是符号化和体系化的,而中国传统的算学最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因为没有专用的数学语言,中国传统的数学就是碎片化的,完全不成体系,学起来特别繁杂,等洋务运动时期引进了数学以后很快就被淘汰了。

张文远虽然学过很高深的数学,但却没学过数学史,根本不知道北宋的数学处于什么水平,还以为开方术是很高深的学问呢,就耐心地给他解释了一番。听了他的解释,小巩同学终于懂了,随即又问道,“那勾二股四呢?”

“二倍根号五!”张文远再次脱口而出,随即又苦笑道,“大概就是4.236。”

巩庭芝不服气,继续问道,“勾六股八!”

“弦十!”

张文远心说小老弟啊,你能不能不要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了,咱上点儿难度行吗?巩庭芝很听话,果真上了一点儿难度,出了一道鸡兔同笼的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雉二十三,兔十二!”

张文远心说好啊,你终于不再纠结勾股定理了,开始玩二元一次方程了啊,不过这还是太小儿科了啊,能不能来一道微积分?

巩庭芝不会读心术,读不懂他的心声,也不知道什么是微积分,此时的他早已被张文远的捷才惊呆了,脸上也没有丝毫傲气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啧啧称奇,“哇,你算得好快啊,不知是如何算出来的?”

张文远微笑道,“简单,列个方程式就算出来了!”

巩庭芝瞪大了眼睛,“哦,方程式,你还会方程术?”

张文远不知道什么是“方程术”,但猜测大概是古代的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方程式,笑道,“刚好学过,不过我的解法和你们的解法可能有所不同!”

“哦,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解法?”巩庭芝起了好胜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连自己的独有傲气都不管不顾了,转身吩咐自己书童道,“舒慰,快去拿纸笔来,我要向张先生学习方程术!”

叫舒慰的书童连忙拿了一支毛笔和一张纸过来,巩庭芝接过来转交给张文远,十分诚恳地说道,“还请求之兄写出来一观。”

张文远也懒得设X、Y了,直接用“雉”和“兔”作为为代号,很快就列了两个等式,“这是加号、这是等号,因此这个算式就是这样的。”

张文远一边书写一边解释,“这是乘号和减号,把上面等式整体乘以2,再左右同时相减,雉被抵消了,就只剩下‘2兔’了,2兔等于24,那1兔就是12。既然兔为12只,雉自然就是23只了。”

他这一套算法放在后世连初中生都哄不住,但在千年前的宋朝却是绝学,不仅巩庭芝看傻眼了,连原先不屑一顾的梁端都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求之啊,在下先前只以为你妙解音律,不曾想你在算学上也如此精进,当真是佩服,佩服啊!”

张文远淡淡地笑了笑,心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看我的,“有一个水池,上面有一进水管,六个时辰可以把水注满;下面有一根排水管,九个时辰可以把水排空,若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请问需要多少时辰把水池注满?”

巩庭芝还没答话,梁端就忍不住笑了,“求之啊,何人如此无聊?”

张文远本来准备给他们来一道高数题的,但又怕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只出了一道小学六年级的分数加减法的题来开个玩笑。见梁端这么问就煞有介事地说,“有啊,我就有这么无聊啊!我家有个鱼池,半月就要换一次水,否则鱼就会死。但鱼池颇大,鱼又须臾不能离开水,因此只能在上面装一根进水管,在下面装一根排水管,同时开着,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水换一遍了。”

梁端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看了一眼巩庭芝,见他已经陷入了沉思,就悄悄地朝他使了个眼色,心说干得漂亮。张文远被这小子烦得不行了,索性又补了一刀,“我这里还有一题。说——有一片青草地,假设每天都长出同等数量的青草,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6天,或者供23头牛吃9天,请问这片草地可供21头牛吃多少天?”

这是公务员考试里常出的“牛吃草问题”,虽然哄不到后世的人,但对于没见过的人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果然,此题一出不仅巩庭芝不说话了,连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

正在玩闹的其他人见二人带了一个白丁打扮的人上来,本来准备等他们做自我介绍的,但却等来了两道降维打击的算学题。这帮人养尊处优惯了,总觉得高人一等,刚开始丝毫不把这两道题放在眼里,但琢磨了一会儿觉得不对劲了却已经停不下来了,只得越陷越深。

亭子里的人全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有冥思苦想的,有虚空比划的额,还有有人让书童拿来纸笔亲自演算,可惜古人偏科得很,他们从小到大只学儒学,对算学只是浅尝辄止,遇到这种烧脑的问题根本算不出来。

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忍不住扔下了笔,一个留着一脸大胡子、长得颇为高大壮实的士子不屑地说道,“我等今日相聚在此,乃是研究诗词,以文会友,可不是来研究算学的,梁五郎,你跑题了啊!”

张文远看着那货得意洋洋的眼神,又看了梁端一眼,心说既然你们开的是诗词研讨会,让我来干什么啊,当观众嘛,小五子,我哪里得罪你了吗?

梁端见那大胡子指责自己,无所谓地笑了笑,正色道,“郭四哥,我等学习四书五经不过是为了应付科举,他日踏入官场还得会些经世致用之学才行,否则就是不明,人既不明,终将被胥吏所乘、贻笑大方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