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99章 借粮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99章 借粮

书名: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0:44:20

和马扩搞了一次野炊之后,张文远第二天就去见时文彬,时文彬听说他已经成功地说服了马扩退兵,心里十分高兴,“好,好,好,就按你说的做,老夫这就发下布告,开始募兵。”

张文远大喜,又趁机建议道,“小可建议把乡兵的军营设在城外,可以县城形成掎角之势。”

时文彬自然是全盘采纳他的意见,大手一挥就在南城门外给他划了一块地皮让他们自己去修建营房。张文远大喜,随即又提出了粮食的需求,“恩相,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领取那一千石粮食。”

时文彬顿时眉头紧皱,“这个……县里虽然还有一些存粮,但那是常平仓的,万万不能动的,老夫最多只能给你五百石,剩下的就要你自己去想办法了。”

中国从汉朝开始就建立了常平仓制度,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抬高粮价大量购入粮食,到了粮价较高的时候就开仓放粮,借以打压粮价。此举不仅可以保证国家必要的粮食储备,还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稳定粮食市场,防止“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的惨剧发生。

这个制度到了宋朝已经非常完善了,几乎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常平仓,郓城县当然也不例外,城内就有常平仓,但因为最近两年闹土匪,导致秋收工作不是很顺利,常平仓的屯粮也受到了影响,加上城外那五百张嘴的消耗,现在粮仓的存储已经到了警戒线了。而现在又已经入冬,过完年就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了,到时候粮价肯定要上涨,常平仓里的粮食必须在那个时候派上用场,否则就要影响他的官声。

想明白了这一点张文远就无语了,“五百石也不够啊,这可咋办啊?”

时文彬见他愁眉不展,就开口劝道,“你先前说要对新募的乡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老夫认为其实大可不必,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家吃饭,每日发放五升米粮,这五百石就足够了。”

张文远摇头道,“不行啊,这些人都是些乌合之众,必须进行封闭训练,否则难以形成战力。既然县里只能拿出五百石,那剩下我自己去想办法,但是明年夏收以后,相公你可得帮我把这个缺口补上才行。”

时文彬见他这么坚持,也不多劝了,笑道,“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老夫就依了你,老夫一定答应你,明年夏收以后就给你补上!”

张文远连忙拱手相谢,“多谢恩相大力支持!”

明确了债务关系张文远就去了黄家,作为郓城县的第一大家族,他们的庄子里存粮十分丰厚,拿出五百石粮食来并不是难事。到了黄家庄园,递上名刺,在前院等了一会儿黄赟就出来了,见到他就哈哈笑道,“哎呀,求之,我已经扫榻多日,只等你登门,你却总也不来,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他们两家虽然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张文远和黄赟的关系也算熟稔了,也经常互相开玩笑,但他其实不怎么喜欢和他来往。一想到他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偷偷地破解自己的蜂窝煤秘方,破解不成又威逼利诱自己,他的心里就十分不爽。

张文远一边打量着黄府的格局,一边敷衍道,“我倒是想经常来找你饮酒取乐,但你不是在准备科考吗,我哪敢来打扰你?”

黄赟哼了一声,“哼,我才不信呢!你这人哪儿都好,就是有些假惺惺的,一点儿都不爽利!”

张文远无语,心说我不爽利,你也不咋样,咱俩半斤八两!

两人一起到了二进的会客室,仆人奉上香茗,张文远才说明了来意,“咳,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黄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发放下茶杯笑着问道,“哦,到底什么事需要你亲自来走一趟啊?”

张文远从褡裢里拿出一张募兵的布告,笑道,“上次说的退兵的事我已经办妥了,马扩不仅答应了退兵,还答应帮我们训练乡兵,县里马上就开始招兵了,我今天就是来和你商量募兵的事的。”

听说他是来和自己商量募兵的事,黄赟的心里很受用,但面上还是迟疑地看着他,故意问道,“筹建乡兵是县里的事情,你为何要来与我商量?”

张文远心说你就装吧,我就应该给你带个超大号箩筐过来,让你一次性装个够!

“这事事关重大,你们黄家又是本地大族,在乡野素有名望,我们当然要寻求你们的支持。”

黄赟摆了摆手,谦虚地都按,“过誉了,过誉了。我们黄家只不过是仗着祖上余荫过活罢了,哪里称得上素有名望?不过,你要我们支持什么呢?”

张文远苦叹连连,“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乡兵要先集中训练一个月,需要一千石粮食,但是县里只能拿出五百石,剩下的五百石需要我自己想办法,我也想不到其他办法,就来找你了。”

黄赟苦笑道,“原来你是来打秋风的啊!”

张文远也苦笑道,“我可不是打秋风啊,我是来找你借粮的,县里可以写借条,明年夏税收上来以后就还你。”

黄赟笑道,“有利息吗?”

张文远差点儿晕死,“有,当然有!放心吧,我也不白借你的粮食,为了酬谢你们黄家借粮给县里,县里可以让你们出一百人加入乡兵营,并且由你们指派亲信之人统领,相当于县里免费帮你们黄家训练一百个家丁,这个条件够优厚了吧?”

黄赟不以为然地道,“我要这些家丁有何用?”

张文远不得不再贩卖一次焦虑,“这位兄台,瞪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吧,咱们的太平日子快要结束了,赶快未雨绸缪吧!”

黄赟连忙打断了他,“得,得,得,别说了,又是内忧外患那一套,我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张文远哈哈一笑,“那你说到底借不借?”

黄赟断然道,“借,当然借!你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但也有点儿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张文远朝他比了个大拇指,信心十足地道,“兄台,十年以后,你一定会为今日的决定感到自豪的!”

黄赟撇了撇嘴,“你只要别让我后悔就行!”

张文远笑了笑,“不说了,我还有事,这就告辞了!”

黄赟哪肯让他走,“你好不容易来我家一次,无论如何都要用完午饭再走!”

张文远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快到正午了,就觉得他说得十分有道理,他们都已经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吃他一顿饭怎么了?等饭的功夫,他就提出去拜访他老爹黄煜,“好不容易登了你的门,于礼来说我应当拜见一下令尊,不知是否方便?”

黄赟苦笑道,“咳,真是不凑巧,家父一早就进城去了,只能下次了!不过我二姐在家,要不让你俩见见?”

张文远差点儿晕死,“算了,算了,你可别坏我名声!”

黄赟不以为然地道,“这个世道只有妻子给丈夫守孝的,哪有丈夫给妻子守孝的,你这厮画蛇添足、矫枉过正!”

张文远喝了一口茶,装作十分痛苦地道,“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现在真的没那个想法!”

黄赟道,“我是真觉得你们俩挺合适的,要不,你再考拉考虑?”

张文远真后悔留下来了,“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暂时没有续弦的打算,你再说我就走了啊!”

黄赟连忙闭了嘴,“好了,好了,不说了,咱们吃饭喝酒!”

作为郓城县的大族,张文远原本以为他们家的饭菜会很精致可口,但尝了几口之后他就发现其实也就那样,自己家的炒菜就比这些菜好吃多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大吃大喝的时候,房间的屏风后面竟然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一直在关注着他。两个女人在屏风后面观察了很久才回到内宅,年长的就对年少的道,“这就是淑美给你说的亲,你以为如何?”

这两人正是黄赟的母亲董氏和二姐,黄二娘还没说话,早就看完戏回到房间里的黄煜就直言不讳地说道,“倒是生得一副好皮囊,可惜常年沉沦下僚,身上沾染了不少市井习气,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董氏见丈夫把他贬得这么低,忍不住道,“你说了这么多,难道是想说他是配不上咱家二娘?”

黄煜摇头道,“倒也不尽然,此人虽只是个微末小吏,但终究还是有几分歪才,二娘给他续弦也不亏,但必须要用蜂窝煤的配方当聘礼才行!”

听到这话的黄二娘心里就阵阵发酸,在父亲和兄弟的眼里,自己只是一个用来换取家族利益的筹码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