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 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95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

第二天,张文远正在签押房处理文案,老苍头进来对他说道,“张押司,县老爷请你过去一趟。”

张文远连忙放下手里的文书朝时文彬的会客厅赶去,到了之后发现他正和黄赟说着什么,连忙招呼道,“拜见大老爷。哎牙……淑美也来了啊!”

黄赟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反问道,“求之,这些天在忙什么呢,怎不去我府上找我?”

张文远笑道,“城外的兵马又要断粮了,我正准备去找你商量筹粮的事呢?”

这些天为了城外的兵马的粮草问题,两人没少合作坑其他财主的钱粮,用的就是《让子弹飞》里的套路,不过是把所得的七成用来供给城外的兵马,剩下的三成他和黄家、时文彬三人分账。

黄赟听他这么说,不仅没有像之前那样高兴,反而愁眉苦脸地道,“哎,事情不好办啊!”

张文远一怔,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黄赟叹了口气,有些气愤地道,“还不是因为城外那一支兵马的事。”

张文远愕然,“他们又扰民了吗?”

那五百兵马已经在城外屯驻半个月了,每天吃喝拉撒耗费十分巨大,县里为了供应他们每天都在高负荷运转,而他们又不怎么老实,时常有扰民的事情发生,百姓多有怨言。这事张文远和时文彬都知道,但是梁山泊的动向又不明确,他们又不好意思赶他们走,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黄赟见他们不接话,只得继续说道,“咳,当初听说梁山贼寇要来攻打县城,我等才出钱出力供养他们,可是都过了这么多天,贼寇的一点儿影子都没看到,他们却赖着不走了,白白地耗费了我们许多粮草也就罢了,还屡屡滋扰地方,今天又闹出了一件大事。”

张文远一惊,连忙问道,“出了什么事?”

黄赟惊疑不定地看着他,“你还不知道?”

张文远摇头道,“我今天还没出去,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黄赟又看了一眼时文彬,时文彬也摇头,“今日无人到县衙告状!”

黄赟见他俩都不知情,只得说道,“咳,我也是在路上碰到的,离军营不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没有男丁,只有两个妇人带着一个幼子,祖孙三辈人靠给人浆洗衣裳过活,虽不富裕,日子却也能过下去。今日我从那里路过时却看到那家人门口围了一圈人看热闹,原来是那家的儿媳妇和州里的官军勾搭上了……”

他才说到这里时文彬的脸就黑了,要知道他是最在意治下百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却闹出了这样的绯闻,让他的脸往哪里搁?

“这个……”张文远倒是无所谓,但是大老爷的脸色不好看,他也只能表现得十分义愤填膺,“他们怎么能这样,难道连脸都不要了吗?”

黄赟冷笑了一声,“咳……我还没说完呢,那户人家的媳妇儿也真是厉害,先后勾搭上了两个,和第一个人勾搭上以后就推说身子不舒服,结果转头就去勾搭上了另一个军卒,过了几天又说身子不舒服,转头又去和第一个……”

“不要说了,真是有辱斯文!”他还没说完就被时文彬打断了,“叔美,此事老夫已知之,定会严惩不贷!”

黄赟尴尬地笑了笑,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放到茶几上,“相公,我这次来求见您也不是为了这件小事的,而是另有其事,这是乡里的耆老的联名上书,里面罗列了他们十三条罪状,请您过目。”

时文彬脸色一变,“他们居然犯下了如此多的罪行?”

黄赟指了指茶几上的上访信,“相公一看便知!”

时文彬拿起书信打开看了起来,才看了几眼脸色就变得十分古怪了,“这……求之,你也看看吧。”

张文远连忙接过来扫了一眼,见里面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诸如随地大小便、偷鸡摸狗、调戏路过的大姑娘小媳妇之类的事情。

“这也太……”

他原本想说“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但转念一想黄家可是郓城县的第一大族,他万万惹不起,只得改口道,“这也太过分了吧,朝廷的兵马是保护地方的,他们怎么反而为祸地方呢?”

黄赟见他这么义愤填膺,心说真是同道中人啊,连忙附和道,“是啊,这支兵马屯驻城外已有许多时日,如今既不剿贼,也不守城,每日就在营里无所事事地待着,耗费粮草巨大不说,还滋扰地方,实在不像话。”

看到他这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张文远心里十分不爽,城外的兵马是闹腾了一点儿,但那毕竟是自己请来的,要说也是自己说啊,哪里轮得到他来说!再说了,马扩对他们的约束还是比较得力的,这些官兵又是济州本地人,和郓城县的百姓也是半个老乡,还是比较遵纪守法的,在城外驻扎了十天,也就干些鸡鸣狗盗的事情,连人命都没整出来过,哪有他说的那么严重?

时文彬见他居然和黄赟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心里有些恼火,只得亲自开口了,“其实老夫早就有意让他们回府城去,但又担心梁山泊的贼寇突然来攻,因而迟迟不能决断。”

张文远见他脸色难看,连忙表明立场,“恩相说得极为有理,咱们郓城县和梁山泊的水寇共饮一湖之水,贼寇若来攻,可朝发而夕至,到时若无大兵保护,城池必然不保,如此当如之奈何?”

他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郓城县地处中原腹地,已成平两百年,兵备早已废弛,而梁山泊的声威却日渐浓厚,虽然前次被官府斩杀了三百精锐,但也只是伤了些筋骨,并未动其根本。俗话说打蛇不死随棍上,郓城县和梁山泊这一次算是结下了死仇,加之宋江、朱仝、雷横等人又是从县衙叛逃出去的,对县里的情况十分了解,若是他们现在就来报复,郓城县又没有府城的兵马震慑,就凭几十个捕快和衙役,面对如狼似虎的梁山军,是绝对守不住的。

黄赟眉头紧锁,他虽然也想过这一点,但却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现在虽然不安宁,乡野间盗贼蜂拥,但都是在乡间小打小闹,到现在为止没有一股匪寇有攻打县城的勇气。梁山泊是厉害不假,但真要冲州撞府,他们也是没那个勇气的。

张文远见他不信,就笑道,“别的匪寇或许不敢,但梁山泊是一定敢的,你不妨想想晁盖等人都做了什么?还有那个林冲,高太尉早就想置他于死地了,他们还有什么顾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黄赟仔细地想了想,觉得他说得不无道理,这种事不发生也就罢了,万一发生了那他黄家绝对是利益受损最大的一个——他也损失不起啊!

“梁山泊这次损兵折将,正是官兵出击的好机会,为何却按兵不动?”

张文远摇头道,“这事恩相与小马将军早就讨论过,都觉得现在不是出击的好时候,原因有二:一是梁山贼寇虽然前次受到了些损失,但并未伤及根本,特别是骨干头目不仅一个都没折损,反而多了两个,官军这边只有马扩一人,他本就不是林冲的对手,兵力又不占优势,进剿很难取胜不说,还有可能损兵折将,到时候咱们郓城可就无兵可守了。”

黄赟不服气地道,“既然兵力不足,为何不调动府城的厢军?”

张文远道,“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去年官兵就主动进剿过一次,结果却损兵折将,不仅连团练使都被俘了,还损失了所有的船只,直到现在都还未得到补充,梁山泊水网纵横,没有船只如何进剿?”

他着重强调了被俘的团练使黄安,黄赟眉头就越发紧锁了,因为黄安正是他们黄家的人,他们黄家好不容易往厢军里塞了个人,并一路扶持他做到了团练使的位置,本想让他庇护家族,不料他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不仅损失了朝廷的许多兵马,还葬送了家族的一片苦心。黄家的人对他的表现十分不满,以至于后来晁盖让人送来书信,让他们出钱把他赎回去,他们理都没理,直接给他报了个阵亡,压榨了最后一丝价值了事。

“贼寇不出动,官军又不能进剿,难不成咱们要一直养着这样一支兵马?”

张文远想了想,“那也未必,咱们县城和梁山泊之间除了你打我和我打你的关系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嘛。”

黄赟的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第三种可能,那种可能?”

张文远解释道,“就是我们县城不去进剿梁山泊,梁山泊也不来攻打县城,两边还是像以前那样相安无事。不过,这种局面是很脆弱的,随时可能被打破,若一旦被打破了,咱们这边又没有兵马支撑,那就麻烦了。”

黄赟突然笑了,“你说了半天相当于没说。”

张文远也有些无语,他现在说的确实是废话,但是接下来就要说到正题了,“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回府城去,但我们县里也要有一支兵马才行,不求能进剿贼寇,只求贼寇来攻时可以守住城池,为府里的官兵争取到支援的时间。”

黄赟迟疑道,“你的意思留一部分兵马在县城,让剩下的兵马回府城去?”

张文远差点儿气得吐血,心说你读书读傻了吧,我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你都听不懂?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咱们应该在县里招募一批青壮百姓,组建一支乡兵,平时务农务工,若遇贼寇来袭时就上城守御城池。”

大宋的兵马种类繁多,中央有禁军,地方有厢军,这两种兵马都是朝廷的正规军,除此以外还有藩兵和乡兵,藩兵只在在边境才有,一般都是收编的少数民族部落,如折家军就是著名的藩兵。而乡兵则类似于建国初期的民兵,不入兵籍,平时务农,闲时操练,打仗的时候可以作为辅助的军事力量存在。乡兵历朝历代都有,虽不入兵籍,但可别小看了乡兵,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就是乡兵,乡兵里面也是有能人的,比如花荣就是乡兵团的副团长。

他这话一说完,黄赟和时文彬的脸上顿时就有了喜色,黄赟道,“此法甚好,若有这样一只乡兵,一来可保城池不失,二来可坚守待援。”

时文彬也道,“此法甚好,甚好。若能招募几百青壮百姓组建一支乡兵,必能稳守城池。”

黄赟补充道,“有了乡兵就可名正言顺地让府城的官军回去了。”

张文远在心中冷笑了一声,心说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听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吗?

“虽然有了乡兵,但咱们也不能得罪了府城的官兵啊。另外,乡兵也需要操练,也要米粮供应才行,不然必不能长久。”

时文彬点了点头,“此言有理,如何组建乡兵还要拿个章程出来才行。另外,如何与府城的官军沟通,不让他们产生芥蒂也要仔细思量。”

张文远道,“组建乡兵的事我粗略地想过,募集到人手以后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操练,待成军以后就可以改成五日一操,或者旬日一操,出操一日就发一日的米粮,但是具体需要操练多久才能成军,需要多少钱粮,还要仔细斟酌才行。”

黄赟缓缓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如此既确保了县城的武装力量,又不会耗费太大,且这些青壮都是本乡本土之人,贼寇来袭时也会更加用命。”

这个方案可行性非常高,时文彬本就有守土职责,自然不会拒绝,“但如何与府城官兵沟通,让他们心无芥蒂地离去,你可有考量?”

张文远想了想,道,“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以先送一些米粮过去,然后请他们担任乡兵的教头,马子充是个聪明人,应该很快就能明白我们用意。”

时文彬听得频频点头,“如此甚好,甚好。”

黄赟也觉得这个方案可以接受,作为本县的第一门阀,黄家在城里的产业众多,虽然对城外的兵马颇有微词,但一个裸奔的县城更不符合他们的家族利益。如果能组建一支乡兵,那他就可以再次安排黄家的人在里面担任要职,到时不仅能护卫县城,对黄家也十分有利!

既然是张文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文彬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求之,这事老夫就交给你了,回去之后就拟一个章程出来,咱们尽快落实,待乡兵成军以后也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回去!”

张文远做梦都想掌握一支兵马,肉都送到嘴里了,怎么可能拒绝?

“恩相放心,小人一定仔细考量,回去以后就写方案,明天就呈上来,请您定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