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锅包肉,花棉袄,带着火车回东北 > 第14章 大姐一家

第14章 大姐一家

书名:锅包肉,花棉袄,带着火车回东北 作者:奶油公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13:54:59

海澜大姐海波运动前考上了站官城卫校,毕业后分配在汉达县医院。虽然这些年医院被冲击,但就算最闹腾的那伙人也会头疼脑热,也得打针吃药,更何况全县老百姓,有病也不能硬挺着。

项海波的班还好好上着。

大姐夫李文山在县罐头厂上班,两人育有一子一女,都在上初中。

大姐夫是家里的老大,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老太太的工作被大女儿接了,退休在家,给上班上学的做饭。

老头还没退休,干的是这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工种,县百货大楼采购员,这年头买大件得找供销社主任批条子,项家的大永久就是托李大爷帮忙买的。

一家六口住在一个有六间房子的半四合院,家庭和睦,工作顺心。

红旗大队羡慕项海澜的不多,项海波的日子才是村里所有已婚,未婚女性能够想象到的最幸福的人生。

白天一般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在家,这年头习惯把人叫老,王大娘跟海澜妈王春花同姓,年龄也只比她大一岁。跟家人闯关东,从豫省来到东北,性格不像本地妇女那么泼辣,和和气气,温柔慈爱。

两家人关系处得十分好,要不也不会让小女儿高中过来借住。

见三个孩子进门,王大娘赶忙迎了出来,看到车后的两大筐菜,忍不住数落项海澜,“你们来就来吧,带那么多东西干嘛?快进屋喝口水,爱国,爱民今天有口福了,大娘上午搅了些地瓜粉,中午给你们做烩菜吃。”

小爱民乐得直拍巴掌,小嘴倍儿甜,“王奶奶,你是我的亲奶奶。”

把王大娘逗得不行。

项海澜帮王大娘把带来的东西归拢到背阴的偏厦,出来打量大姐家的小院。

院子不大,除了砖石铺就的过道,剩下一点地被王大娘收拾出几陇,种了绿油油的韭菜和小葱,靠墙还有一棵过了结果期的杏树,干干净净,立立整整,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人家。

李大爷去外地出差不在家,上班上学的中午都回来了,项海澜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大姐一家。

项海波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就是王春花2.0版。

项海澜看着浓眉大眼2.0刚正不阿的神情,女战士一样的齐耳短发,决定放弃跟她打听肖伟达的事,保准问不出来,还得遭一顿数落。

大姐夫李文山属于喝口水都胖的体质,白胖白胖,不大的眼睛笑起来要被脸上的肉埋了,一个劲儿劝她跟两个小孩吃菜,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但她一个小姨子,也不好跟姐夫打听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男的。

剩下的外甥和外甥女,谁生的像谁,王春花3.0版。

小小年纪全都得了近视眼,黑边粗框眼镜遮了大半张脸,跟个小学究似的。

算了,本来想让他俩帮忙跑个腿,估计指使不动,还得问一箩筐为什么,幸亏她有先见之明,带上了两个小不点。

“吃饭愣什么神?”王春花2.0发话了,不忘发表重要指示,“毕业了,书本也不能扔下,姐跟你说,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还是有用的。”

这指示平时估计没少下达,都快成顺口溜了。

“小姨,我二元一次方程解得不好,等晚上放学你辅导辅导我。”

得,她还没给大外甥找事,大外甥倒先给她安排了工作。

先吃饭,办法慢慢想。

别说,王大娘这烩菜熬得还真是那个味儿。

乡味是融进骨血里的记忆,在现代时,项海澜没少看豫省人在短视频里教大家做烩菜。

后世食材多样,想吃什么就往锅里加,现在不行,好比最简单的烩菜食材炸丸子,搁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过年每家每户才能放纵走个油。

王大娘的烩菜就地取材,加了东北木耳,黄花菜,泡发的干海带,副食店抢来的豆腐,至于大白菜,种子才下地呢,没有。

豆腐有豆香,木耳爽脆,黄花菜脆韧,几块咸肉,起锅的蒜苗提香,味道复杂,口感丰富。

最美味的配菜当属大娘手工做的地瓜粉皮,汉达县周边土地有些涝,本地人很少种地瓜,大娘能弄来红薯粉也相当不容易。

手工沉淀的红薯粉,先上锅煎熟,切片,再放到烩菜里,口感顺滑,又颇有韧性,吸饱了烩菜的汤汁,美味极了。

一人一大碗烩菜,一口菜一口馒头,屋外气温高热,吃得满头冒汗,解暑效果堪比三伏天喝羊汤。

饭后一人一个项海澜从家里带来的洋柿子,事先用冷水冰过,沙瓤柿子口感酸甜,冰冰凉凉,吃烩菜冒出的热汗又被洋柿子抚平。

寒素时节的最高享受不过如此。

项海澜邀请外甥和外甥女去家里玩,“你们下周是不是要放假了?地里的西瓜快熟了,放假过去吃西瓜。”

惨遭拒绝,沉默少语的李晓露扶了扶脸上的大眼镜,一板一眼道:“放假我要提前预习初二上学期的课程,还要学俄语,没时间吃瓜。”

“我也没时间吃瓜。”李晓军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项海澜:“……”

虽然此瓜非彼瓜,不吃瓜,你俩人生乐趣会少一大半知道吗?

3.0眼看都要比1.0姥姥还要古板了,她的2.0好大姐还特别骄傲,“我家孩子就是省心,认学,这点像我。”

半永久笑容的大姐夫连声附和,“对对对,像你,特别像你。”

项海澜可算长了见识,原来你们家庭是这种和睦法。

不过在运动余波未平,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大姐一家能有这样的想法,坚信知识有用,确实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上班的,上学的又走了,两个孩子也跑出去玩了。

家里项海澜带过来的豆角太多,王大娘把掐好的豆角下锅焯了一下水,准备切成丝,晒干豆角。

项海澜要了把菜刀和墩板,帮忙一起切,想起苗倩对这位亲家母的评价,“平时除非买东西,基本足不出户,不爱跟人扯老婆舌,人特别稳当。”

显然又是一个不爱吃瓜的。

算了,还是自力更生,晚上出去找两个靠谱的高中同学,帮忙打听一下,事先她问过张冬艳,应该能找到同学家。

不过来都来了,不问一嘴有些浪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