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 第937章 我所追求的(三)

第937章 我所追求的(三)

书名: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作者:手抓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7:45:50

柏拉图在写《理想国》的时候独属于雅典城邦时代的辉煌已经有了溃散之势,在这本书成就之后的一百年,马其顿的军团攻陷这座城邦,而在这之后的又一百年罗马人彻底将其变成帝国骄阳的一部分。

或许在得知雅典之后的遭遇,这位老人可能再看向这本书的时候应该会感慨万千,比起幻想中的“理想国”更想看到的是雅典曾经辉煌的时代吧。

作为前世《理想国》的作者,苏均并没有将其全部剔除,甚至可以说在书中苏均与柏拉图的谈论保留了柏拉图大部分的思想,虽然是由柏拉图本人之口所描述出来的。

这算是苏均的彩蛋吧,他也知道的,苏均很喜欢在要出版的书籍中留下与前世原作者相关的种种彩蛋。

虽然很多时候不会有任何人知道这些彩蛋,甚至于完全忽视,但是苏均总喜欢用这种方式缅怀前世,也致敬那些给自己带来真正知识的先贤们。

就好比现在提瓦特的众人在论坛上面讨论的苏先生可能真的有一个叫作蒲松龄的朋友呢。

柏拉图也是如此,作为只有苏均知道的彩蛋写进了这本书书中,而且第一个。

至于为什么是第一个呢,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很多。

书中苏均与这位名为“柏拉图”的贤人谈论用了三天,在这三天里面他们忘记了时间与旁人。

第一天谈论他的老师、他的学生,谈到“美德即是知识”,谈到“形而上学”,谈他所学习的知识和如何认识世界。

第二天谈论国家,在两人之间的谈话中,构造了国家的政体,从国家摆脱最低处,开始上升到最好的政体,直到处于最高处,详论最好政体的秘密,又开始下降到最坏的政体乃至下降到地府。

第三天谈论正义,从公民的“个人的正义”到“国家的正义”,以及所谓的“不正义”。

至此,《理想国》第一部分完,而论坛上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论坛。

不是淘气的淘:璃月有这个叫柏拉图的人吗?我怎么不知道?

骑兵队长:那应该就是我们蒙德的了,毕竟苏均还是荣誉蒙德人呢。

远征中:那还不快去请出来加入骑士团?

工作中:你们两个……

钟离:呵呵,很明显这位“柏拉图”应该就是苏均的分身,小家伙只不过是借用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他所想要表达的思想罢了,比如这个“柏拉图”所代表的就是国家正义。

正义的化身:谁在喊我?我听到正义了!

吉祥:看来你们也看完了第一部分,没错这位“柏拉图”所畅想的就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要符合至善理念的、正义的国家。正义是他所想理想国的核心概念。

那维莱特: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德性,是国家和个人的双向约束和互动,是对个人更是对国家的要求……

一张送不出去的支票:呵呵,这么看来可比某个标榜着正义的国家要清楚得多了。

正义的化身:可恶!说谁呢?是不是苏均又在书里蛐蛐我。

卖唱的快乐小男孩(沉淀版):啊?你们都看了嘛……那我到底要不要买嘛……迪卢克老爷又不在……肯定是偷偷回酒庄看书去了(哭)

迪卢克:……看这种书就要一个安静的场合。

冰冰冷冷:正义……这个“柏拉图”的理想国倒是有可取之处,比如只有各个等级保持分工合作的状态时社会才能保持普遍的和谐。

玲珑油豆腐:就像你们至冬女皇统治、愚人众当打手、平民生产一样分工?

公鸡:呵呵,书里的苏先生可是也很提倡分工合作的原则,说不定我们至冬才是走在苏先生“理想国”的路上呢。

白垩:不,苏均只会光明正大的“诋毁”你们的恶行。

深林的狐:咳咳,不是诋毁,是揭露。

戏曲小当家:那叫作取材于现实,换句话说就是根据现实改编。

论坛上面的讨论已经渐渐有了些许火热之势,不过还有很多默默看书的人,在经历过第一部分与“柏拉图”的思想对话之后来到了第二部分,迎接他们的是“大同社会”。

书里在结束了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之后,苏均又在柏拉图的介绍之下认识了第二位贤人,孔丘。

苏均与这位名为“孔丘”的贤人同样也谈论了三天。

第一天他们谈论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两人好像找到知己,大谈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二天他们谈论如何建立国家的制度,谈论“仁”和“礼”是否作为国家前进的车轮。

第三天谈论在大道隐没的时代“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

这就是整本《理想国》的第二部分,苏均在借着与这位“孔丘”的交谈阐述了前世华夏大同社会的构想。

而对于老孔和儒家苏均只能说后世的儒学已经完全变成历代帝王的工具了,对此苏均也不想过多的评价。

不好“大同社会”确实是有点东西的,历代儒家差不多把各自设想的合理而美好的社会结构,人际状态都赋予其中,使大同之世成为人们特别是劳动人民向往的社会理想境界。

唯一缺点就是理想国,是真正的理想国,甚至于太过于理想到要是空想的角度了。

可以说“大同社会”也是老孔的理想,所以为了追求这一理想孔子是主张实现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而“仁”和“礼”就是他用来实现这种小康社会的工具。

因此,这一部分倒不如说是苏均对于美好的向往以及想象,所谓的“大同社会”着实有些遥不可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