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 第378章 《海燕》(为“0165”的“大保健”加更)

什么是改革?即改变与革新。

改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新是建立新秩序、新思想。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

而众所周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现在的璃月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岩王爷建立的“璃月体系”随着他的离开在以一种独特的情况发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神的体系”在瓦解,“人的体系”在建立。

这种情况七星注意到了,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岩王爷离开之后的“权力空位”。同时作为学者的苏均也注意到了,并且他关注的和七星他们并不相同。

其实,谈到改革,苏均前世的华夏就有很好的、几乎是完美答案的例子,那个时候在风口上的猪都可以起飞。

但伟人也说过“基本国情不同”,璃月毕竟是在提瓦特上。

对此,苏均也是有些头疼的,此刻的他躺在自己房间里,整个脑海沉入“图书馆”之中。

关于变革的事情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作为学者的他也只能尽量引导璃月往一个好的方向去,至少有着前世无数“经验包”的他不会让璃月走进死胡同。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把“蘑菇蛋”搞出来,没有“蘑菇蛋”的支持你建设的再怎么好也只不过是泡沫罢了。

对此苏均打算的是接下来要住到“藏云实验基地”里去,不管怎么说他总得再做些什么。

只是在出发之前苏均还要做些事情,要知道从“岩王爷仙逝”、“奥赛尔暴乱”、“重修璃月港”、“变革”……这一切事情都发生在短短几天时间里。

可以说璃月人民把一辈子经历过的大事件都在这段时间经历完了。种种剧变加持下,整个璃月的生产意愿、社会情绪都是有些低迷的,毕竟乐观的人总是少数的,绝大部分是迷茫。

换句话说人们看不见以后的路会怎么走,如此生活几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苏均要振奋军心,说人话便是——给璃月灌鸡汤,从而带动经济、就业,推进变革、生产。

这也是为什么苏均出现在“图书馆”的原因。所幸激励人心的文章有很多,苏均甚至可以不用去特意找,脑海里随意回想便能想到好的。

什么迅哥儿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以及高尔基的《海燕》。

想着想着苏均的手中出现一本书,书封面写着朴素的几个文字——《春天的旋律》。

知道这篇短篇小说的人并不多,不过这篇小说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又称《海燕》。

《海燕》激励人心的文字不必多说,凡是读过此篇散文诗的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苏均选择它自然有很深的考量。

原本苏均想搬运的是迅哥儿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但仔细想想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太强,并且迅哥儿的笔调一如既往的辛辣,直指当时面临的战局。

所以再三思考之下,还是高尔基的这篇《海燕》具有普适性。换句话说,就是迅哥儿文章的辛辣、晦涩,苏均怕一些玻璃心的心看完更加绝望,也怕一些人看完文章一个字都没看懂。

想来还是《海燕》更直白,直接告诉你“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现在的璃月就需要如此直接的鼓励、直面“鸡汤”。

话说回来,高尔基就是为了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揭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才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下了《春天的旋律》,包括其中的《海燕》。

这么来看的话,苏均在璃月社会转型的时机把这篇散文诗搬过来倒颇有一种命运感,璃月应如海燕直面暴风雨一样直面“时代的暴风雨”。

再加上这部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蕴蓄着激越的情绪和讽刺的笔调。浓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氛围,极其容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甚至苏均可以看见《海燕》面世之后,璃月的社会情绪极有可能发生转变,至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正如他曾经“搬过来”的迅哥儿笔下的句子——愿璃月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确确实实,对于璃月来说,需要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来到了。

想了很多的苏均回过神来,他开始提笔写下,在崭新的白纸上面写下: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