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 第987章 父子对话

第987章 父子对话

书名: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作者:骑驴看唱本呵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9:49:05

几天后,朱小峰终于从战争的阴霾当中走了出来,开始融入自己皇帝的角色。

乾清宫内

朱小峰与周皇后以及自己的三个孩子吃完饭享受这温馨的时刻。

"陛下,太子已经十六岁,是时候让他组建东宫班底进行历练了。"周皇后说道。

"呵呵,那几个老家伙整天对朕说太子仁德聪慧,可是太子说好听点是仁德,说不好听点太过懦弱,也需要组建真正的班底锻炼锻炼了!

朕在他这个年纪,都快执掌天下了!"朱小峰笑着说道。

对于太子,周皇后与自己的嫡长子,朱小峰寄托着厚望,朱小峰也是请了翰林院的几个大儒名师进行教导,

然而随着太子逐渐长大,朱小峰发现朱慈烺成了真正意义的儒家门徒,完全以儒家那一套行事,遇事懦弱不绝,让朱小峰非常不爽。

朱小峰知道,自己经常外出征战,就算在京城,对太子的教育也很少,

基本都是那几个大儒以及皇后关注着太子的成长,

朱小峰原本想将太子不成器的过错推给翰林院这几个误人子弟的大儒,然而自己的嫡次子十五岁的朱慈烜却决断勇武,英气逼人,其他几个妃子的皇子也是聪明伶俐,不像太子这般。

连曾经跟着太子常年求学的郑森,也是一副英雄气,这让朱小峰渐渐明白,是太子本身的性格比较懦弱,属于天性问题。

"陛下,太子最近处理政务思虑非常周全,连范阁老也夸太子处置得当。"周皇后说道。

"太子,这两月有没有河南那边的奏折?各省可有太平教的消息"朱小峰问道。

河南作为太平教曾经的大本营,又有那个不知道底细的跟自己一样穿越而来的隐患,,使得朱小峰对于河南那边的奏折非常重视。

太子朱慈烺这几天功课都用在了自己这两月处理过政务的应对上,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政务处理,,

如今冷不丁父皇问出这么小众的问题,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

"这,,,儿臣,,"太子思考良久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你这两个月都在干什么?"朱小峰问道。

"陛下,蒙古人大规模进犯甘肃、宁夏镇,边地将士奋勇杀敌,儿臣批复了两镇四万名将士,三十万两的立功将士奖赏。

吏部提拔了一批年中考核结果优秀的官吏人员名单,儿臣予以批复,

兵部、户部筹措军需物资及几个边镇的边军支援朝鲜父皇作战,,

"行了。"朱小峰打断了太子的背诵,,

"西蒙五个部落连年征战,甚至成为世仇,他们哪个部落,有胆子毫无顾忌进行大规模入侵?"朱小峰反问道。

这一问,直接把太子问傻了,,,

"太子你要记住,儒家那一套听一听可以,不过在实际为政中,如果死守儒家仁义礼智那一套,是要吃大亏的,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就拿儒家标榜的最高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说,口中这样念着,然而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在现实的生活方式却是穷则摇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

如果拿儒家四书五经那一套真正拿着办事,是要出大问题的。"朱小峰说道。

"父皇教诲,儿臣一定铭记在心!"太子说道。

朱小峰看着太子,内心感慨:如今连丢失多年的辽东也完全并入大明管理,

唐太宗李世民耗费那么大的心力想征服的朝鲜,最终没有成功,如今自己将这件事办成了,甚至将中华未来的最大敌人小日子按在地上摩擦,

强行占了小日子一半的领土,,未来自己把西蒙再收拾了,那整个蒙古也讲破天荒并入大明,,

再挟大胜之威将西域顺便并入大明,就将大清鞑子历经三代人干成的大事,提前干成。

中华将第一次出去秋叶海棠的版图,那样大的帝国,,需要一个如明成祖朱棣那样的进取之君才能牢牢稳固。

而不是现在这样懦弱的太子,不过朱小峰心想太子才十六岁,再有十年或者二十年的锻炼,应该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过去,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朱小峰听着各部尚书的报告,总体感觉差强人意。

如今朱小峰已经执政十几年,他对于朝局的掌握也更加得心应手。执政之初党派林立,互相攻击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陛下,倭国天皇送来了新年贺表,恭祝大明皇帝万安,这是倭国的贡品清单。"礼部尚书说道。

朱小峰看着清单,感慨小日子天皇自从掌握实权以后,小日子的贡品也不再是当年那寒酸的几把武士刀,终于上的了台面。

"给倭国天皇赏赐丝绸一万匹,瓷器千件!"朱小峰说道。

"陛下,今年各省税收入,臣前几日已经令户部加班加点赶了出来,内阁也已经做了票拟,初步支出也由陛下批红,最终还有六百万两盈余可以归宿国库。"户部尚书说道。

"将其中三百万两拿出来,作为专项资金拨给京营。"朱小峰说道。

"遵旨。"

京营回归后,朱小峰令各省开始征兵,而京营超高的待遇使得很多穷苦人家的子弟趋之若鹜,

一旦京营录取,家眷也可以搬去帝军镇,因此每逢京营征兵都成了贫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各地官府进行初步的筛选后,会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将青壮男子集中送到京城。

因此不到三个月京营又实现了各师满编,然而此时的京营士兵都是新兵,战斗力大打折扣,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

而对于京营招兵,极少有富家子弟会去抢这样的名额,因为京营自从组建以来,虽然待遇超级高,可伤亡也是大的吓死人!

民间甚至有""进了京营便丢半条命","京营大门离鬼门关门口只有一米"的俗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