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 第724章 刘文炳

第724章 刘文炳

书名: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作者:骑驴看唱本呵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9:49:05

明朝朱元璋父母以及祖辈的陵墓都在安徽凤阳,清朝入关后,努尔哈赤的陵寝也依然在沈阳,,

而明清的皇帝们每年有几个祭祀先人的时节,他们身为皇帝肯定没办法亲自回到祖籍地去祭拜祖先,,

虽然明清故宫都设有祖宗排位的太庙,

但朱元璋认为“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意思就是太庙地位太尊贵,举行的都是重大典礼,每次都由礼部亲自主持,人员规模太大,但次数不多,不足以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孝敬。

所以朱元璋开动脑子,终于想到了好法子!

他在皇宫内廷又建立了奉先殿,这样皇帝就可以在奉先殿随时举行小规模的祭祀。文武百官也不用参加,可以省去很多的铺张浪费!

因此奉先殿作为皇帝在宫内的家庙,受到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的极大重视,

其主体建筑的格局,从明成祖永乐大帝重新修建奉先殿直到清末宣统小皇帝退位,五百多年来奉先殿基本再没发生什么改变,保持了初建时的面貌。

奉先殿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布局形式与其它宫院完全不同,它的左右都没有相关的配殿,而以九开间大殿前后联立,形成凸出主殿的院落布局,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显得庄重无比。

按照惯例提前一天,,吴三桂已经安排了侍卫入驻奉先殿,,,

城肃门、奉先门、东角门、西角门已经全部安排了侍卫,,

而在东角门旁边的东院,,里面已经集结了几十名辽东关宁军出身的侍卫,,而在东院的一处房间内,,密密麻麻放满了军弩以及箭支,

十余人都在熟练的擦拭、武装军弩,清点箭支。众人悄无声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各项准备。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哪次小规模战斗的战斗前夜!

这时候吴三桂进来,,,

"将军,,军弩已经到位,,都是兵部新的未开封的军弩,非常趁手。检查、组装完毕以后会集中埋在东院,目前武装工作已经完成。"一名侍卫上前说道。

吴三桂看着这些办事麻利的士兵满意的点点头,,

他将东院的侍卫集合起来严肃的对众人说道:

"你们都是辽东的老人了,起码都是跟了吴家十年之久的士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我们吴家人,

明天你们听我指令行事,,事成之后咱们同富贵,,所谓富贵险中求,大家明天为自己博一个富贵前程出来!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有谁心慈手软,误了我的大事!

哪个门到时候出了岔子,,别怪我吴三桂不讲情面!听明白了吗?"吴三桂说道。

"明白!"众人皆起身说道。

对于吴三桂来说,,明天的行动,,至关重要,,可是就是这么凑巧,竟然有三十名刘文炳那边的侍卫也要参加明天的守卫活动,,

本来那些人今天就要来奉先殿,自己想尽办法,才让那二队刘文炳的三十人推迟到明天早早来守卫,

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天从容布置,如今一切妥当,吴三桂也是心里暗暗暂时松了一口气!

明天负责保护皇上的百名护卫中,,吴三桂只能带七十名自己的辽东老人,,70vs30,可以说明天注定会有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那三十名二队侍卫,都对刘文炳唯命是从,根本不存在收买的可能性!

不解决那三十名不听话的侍卫,,明天的宫变就不可能成功,,

因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三桂在新任东华门副提督孙之文的帮助下,拿到了兵部军械库的一百件军弩,,

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保护陛下的那二队的三十名侍卫。

武英殿内,,

朱小峰正在看着祖大寿寄回来的奏折,,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这让他心情非常不错,,

而方正化正在介绍着皇帝明天穿的祭祀的衮服,,

这衣服历时一年才做成,,期间方正化亲自监督,,跑了不下十趟工器局。

朱小峰听着方正化的讲述,,当听到这衮服竟然花了内廷五万两银子,,差点惊掉朱小峰下巴!

"正化,,用得着这么奢侈吗?这银子花的也太多了吧?"朱小峰心疼的说道。

"陛下,,天地良心,您的这件衮服,已经是按陛下的要求以节俭为主定做!已经是非常节俭了!

要知道咱万历爷最后一次祭祀宗庙天地的衮服,,那可是由工器局缉丝工匠耗时近十年才制作好,

光是其中的金线就用了五万多米,还有6000根孔雀绒毛,以及十几种珍贵的材料。奴婢没记错的话,保守估计用了内廷五十万两的银子,,,

还有当年嘉靖爷随便建一座修仙的宫殿,,也要花掉几乎一百万两银子。

陛下您跟嘉靖爷、万历爷相比,,已经节俭的老奴都要流泪了!"方正化说道。

朱小峰一听也是无比懵逼,,

国库从自己登上皇位就开始缺银子,,内廷一开始也是穷的叮当响,可是皇宫的用度却一直只增不减,,

难怪历史上有人说了公道话,说明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再往前延伸败落则始于嘉靖。

自己这便宜太爷爷、爷爷,太踏马能花钱了!

他俩统治的近百余年,生活都是奢靡无度,,那万历三大征,,更是打的国库空的能跑老鼠!

"陛下,万历爷的衮服如今还存放着,老奴可是亲眼见过,,衣服上不仅有十二团龙和日月、星辰等十二章吉祥图案,

周身还遍布279个万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方正化绘声绘色的描述道。

"行了行了,,你就说到这吧,,"朱小峰你想到耗费五十万两银子只为打造这么一件衣服便打断了方正化的叙述,,

暗暗心疼大明的银子,,都用在了这些穷奢极欲上,,

这时候一边不吭声的侍卫眼看局面有点尴尬,便说道:

"陛下,,,吴统领已经提前去了奉先殿,臣担心侍卫们出什么差错,也想提前去看看侍卫们的护卫工作心里才踏实!"

"呵呵,这皇宫大内,有这么多侍卫护卫着,城门又有两万守城兵马!

有三桂在,朕放心,,,这大热天的,你就不必亲自跑了,最近你也挺累的,还是休息休息吧,明天跟朕一起去吧。"朱小峰和善的说道。

朱小峰对此人无比和善,,完全没了刚才因为方正化花钱而引起的不快,

"陛下,臣是侍卫副统领,提前查看护卫工作是职责所在,主要我想提前去看看姑母,明天是陛下的家祭,,,臣出面不合适,,请陛下恩允!"侍卫坚持说道。

"好吧,,那你今天去吧,,不过中午跟朕吃了饭你再过去吧,,总不能饿着肚子过去。"朱小峰看着这个工作狂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男子恭敬的说道。

这名能够让皇帝邀约吃饭的侍卫名叫刘文炳,今年才二十岁。

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排的上号的武将,也从来没有手刃过鞑子,他真正的战力微乎其微,,比曹文召、周遇吉、满桂、祖大寿等人武力值差了十万八千里!

甚至比不上辽东的随便一个刀头舔血的边军,这人也不是朱小峰做信王时候潜邸的侍卫,,

可他却是皇宫侍卫副统领,非常受朱小峰的信任与优待,,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是崇祯帝的母亲刘氏的娘家人!!!

是正儿八经的明朝外戚,孝纯皇太后刘氏之侄,如果论亲戚关系,他是正儿八经的崇祯帝朱由检的表弟。

朱小峰对这个表弟非常满意,,在他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中,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外戚通常跟专权联系在一起!名声普遍不是很高。

可是这老刘家却是外戚里面的另类!可以说是外戚的杰出代表,主打一个模范。

向眼前的侍卫副统领刘文炳,此人就非常低调,从来不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对皇帝交代的事情那更是尽心尽力完成!

刘文炳的母亲杜氏为人贤惠,也经常对刘文炳说:“我们刘家本无功德,只是因为有了太后的缘分,才受此大恩,你应当尽忠报天子。

这样知书达理,明事理的母亲教育出的子女那肯定差不到哪里,,

而刘文炳也是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平时谨慎厚道,丝毫没有外戚的狂妄,,个人朋友圈也比较简单,只与几个人交好。

而他的两个弟弟也在京城巡防营任职。主打一个低调,,甚至巡防营有很多人过了很久也不知道两兄弟的真实身份!

而作为大哥的刘文炳更是其中得杰出代表,,虽然跟着老朱家同富贵可关键时候也共患难,,对得起老朱家外戚的身份!

在历史上,李自成借助大旱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陕西后,,随着明朝能打的将领一个个阵亡,,再也没有人可以制衡陕西的李自成武装!他刚刚稳固阵脚,就迫不及待建立大顺政权,没多久就攻入山西境内。

当李自成经过血战拿下宁武,山西宁总兵官周遇吉殉国后,,大顺军更是有了势不可挡的苗头,直逼京师。

刘文炳知道明朝大势已去,以他的能力更是没办法挽救大明的危亡!

为此他经常流泪,感觉愧对朝廷的恩情,一直忧心忡忡。他对为数不多的好朋友巩永固说:“国事如今败坏到如此地步,我与公均受国恩,就算万死也不能报答陛下,,

虽然他早早看清时局,本来是完全有机会逃走,,可他却早早就萌发了以死报国的打算,,

后来,十几天后,果然李自成大军围困京城,京师已经危在旦夕,,

崇祯帝这时候真正能指望上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最后也只能是自己母亲家的人,,于是急忙召见刘文炳商量对策,,

面对大顺军攻城,,随时城破的情况,,其他大臣将领,基本都在家里保护自己的小家免受闯军可能的侵扰,,

崇祯帝几次敲响上朝的钟声,都没有几个大臣来,,

在城门负责防卫的刘文炳接到皇帝的召见命令,,急忙入宫。

这时外城已为农民军所占领,形势已经非常危急,,城破在所难免。

崇祯帝问刘文炳与巩永固:“两位爱卿所掌握的武装能不能跟李自成的军队巷战?”

刘文炳直接对崇祯帝说:"兵力寡不敌众,没有一战之力,不过一定会血战到底!"崇祯帝听后深感已经无力回天,,也是叹了口气知道到了最后的时刻!

巩永固奏道:“臣等已将柴薪堆放在家中,到最后时刻直接闭门**,以报皇上恩德。绝不会给李闯效力!"

听到刘文炳二人已经有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崇祯帝也说:“朕决心已下,朕虽然没办好守好这江山社稷愧对列祖列宗,可是能与社稷共存亡。”

二人皆泪如雨下,誓死效忠,完后巩永固直奔崇文门。不一会儿,义军入城,巩永固、刘文炳进行抵抗,带兵士杀了数十人,完后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士兵,最终各自赶紧归家,,,

两家人几乎全部自尽身亡,,,府邸也在大火当中化为了灰烬,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

朱小峰知道自古娘家人永远靠得住的道理,,因此登基逐步站稳脚跟后,就重用了几个刘家人。

虽然他很想将刘文炳调入京营,担任主力团团长,,未来甚至接任师长,,

可是刘文炳现在太年轻,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最主要的是京营面对的敌人每次都非常强大,,甚至出现了团灭与成师团建制投降的事情。

京营的团营长阵亡概率也非常高,,朱小峰自然不想让自己的表弟去冲锋陷阵,陷入危险而不幸提前嗝屁,,

因此思虑一番后,鉴于宫内前几年也非常不太平,于是让他做了宫里的侍卫副统领。

没想到这刘文炳非常给自己涨脸,在岗位上干的无比尽心尽责,,虽然这几年宫内发生了不少事情,,可最近一两年来,,宫内安全这一块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