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离石游记 > 第658章 第一个转折点!

第658章 第一个转折点!

书名:离石游记 作者:半边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25:58

自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期间,国际航运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罗马水手希帕努斯在印度洋上发现信风,从此欧洲商人打通了印度洋的航路,使印度洋上的交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大秦或埃及要依靠阿拉伯人才能与印度往来的局面。

外国商船往返于中国、南洋群岛和印度之间,逐渐的增加。

《梁书·南海诸国传》说:“晋代通中国者盖鲜,故不载史官;及宋、齐至者有十余国,始为之传。自梁革运……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成书于三世纪中叶的《魏略》,已知有“乌迟散城”了(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魏略·西戎传》还注明大秦有海道通中国,即经印度支那半岛海岸而至广东。当时罗马所需要的丝绸,完全依靠中国进口。

戴维逊在《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一书说:“中国货早在公元初的确运到了红海和地中海,……还有中国、罗马的交易。

不过,这些交易同大多数贸易一样,其货物要经过多次的驳运。”(参见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当时航行在南海的除中国船外,尚有波斯舶、天竺舶和扶南舶。这些船“大者长二十余丈(四十六至五十米)、高出水三二丈(十一、十二多米高),望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

不少的“外徼人(即外国人)随舟大小,式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形长丈余,织以为帆。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

至于扶南国,在范蔓为王时,早已“治作大船,穷涨海(即南海)。”《梁书·中天竺传》亦记载其后王“范旃遣亲人苏物使其国(即中天竺国),……历湾边数国,……可一年余到天竺江口,…”

据《太平御览》卷七百七十一引康泰《吴时外国传》称:“扶南国伐木为船,长者十二寻(二十二至二十四米),广六尺,头尾似鱼,皆以铁镊露装,大者载百人。人有长短桡及篙各一,从头至尾,约有五十人至四十余人,随船大小,行则用长桡,坐则用短桡,水浅乃用篙,皆撑上应声如一。”

可见当时国际上无论是造船技术或航海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船舶抵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加强。

因此,船舶可以选择较为快捷的线路直航广州,广州港的国际贸易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西晋泰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大秦王遣使至中国,到达京城洛阳,是循海道由广州登陆的。

《艺文类聚》卷八五《布部》晋殷巨《奇布赋及序》对此有记载:“惟泰康二年,安南将军广州牧腾候作镇南方……大秦国奉献踩,来经于州,众宝既丽,火布尤奇。”

这里记载的“来经于州”,即广州,说明随着东南沿海的经济开发,广州又成为当时的市舶要冲了。

但是,西晋是一个极其短促的王朝,公元二八零年从晋武帝灭吴,重新统一中国开始,至公元三零零年八王之乱止,中间只经历了还不到二十年的短智统一,又出现了十六国之乱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灭亡。三一七年,晋宗室司马容被推戴为晋皇帝,在长江以南建立起东晋政权,以后又经历宋、齐、梁、陈四朝的更选,史家称为南北朝时代。

前后共二百七十二年在这二百多年的战乱中,黄河流域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但长江以南却加快了开发的步伐,而广州港也在这一时期中,再次屹起,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分析广州兴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南方自东晋政权建立以来,与北方连年战乱对比,其局势还是比较安定的。同时又是由汉人建立的政权,所以北方汉族大批南逃,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这就加速了江南的经济开发,使南方经济在两汉和东吴的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为广州港的经济繁荣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是、北方连年的战乱、东南经济的开发,世族大家的南渡和东晋、宋、齐、梁、陈定都南京,都引起了全国外贸市场的转移,即进口商品较多或大部在江南一带推销。就是北方所需要的舶来品,亦多数从南方进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