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 第159章 伟大的哈耶克

第159章 伟大的哈耶克

书名: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作者:半纸情书0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9:36

“你从哪弄来的?”陈景乐疑惑。

梁城说:“朋友圈看到的,随手转过来。”

陈景乐点开仔细一看——

好家伙!

硕大的海报标题上写着:“必贵园城邦国际特惠秒杀!”

98平湖畔观景房,原价84万,现在直降20万,折后价64万,每平方只需6500元!

“没记错的话,城邦国际精装房价格是8300-8500一平吧?降得这么厉害?”

陈景乐惊讶。

毕竟江北的平均房价,可不止6500。

抛开那些偏僻的城郊楼盘不谈,原先整个城区均价,应该在8500-9000之间,特别好的地段会在10000以上。

比如梁城买的恒达,在城北中心板块,小区规模庞大,周边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有大型商超、公立医院、公立幼儿园小学等。

当时价格就在10000左右。

这是之前陈景乐还关注江北楼市时的数据。

现在肯定没有了。

整个江北普遍都在降,或者说全国上下都在降,江北已经是相对滞后的。

这一年多以来,楼市都发生了什么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就算不清楚,也应该有所耳闻。

梁城说:“宣传是这么写的,具体什么情况,得去现场看过才知道。”

“大概率是户型特别差的那种。”

陈景乐看海报上宣传的这个户型,就不咋地。

梁城深以为然:“我觉得也是。”

其实这个楼盘位置偏到不行,属于郊区中的郊区,山旮旯的山旮旯,甚至不如陈景乐家位置。

“一开始卖那么贵就不合理。”

陈景乐家虽然是城郊农村,但距离市中心区域,比这个城邦园到市中心快得多。

只是当时市场过于疯狂盲目,毫无理性可言。

即便是2023年,依旧有很多人相信放开后,房地产会重新站起来。

槽点太多,以至于陈景乐想吐槽都不知该从哪里开始。

在全国房价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江北硬是坚持一年多不跟风降价,甚至个别新开楼盘,不降反涨,争取收割最后一波韭菜。

现实是市场会教房地产商们做人。

那些个新开楼盘,一年下来,莫说一半,连十分之一都卖不出去!

陈景乐看到的时候,差点笑出猪叫声。

就这?

售楼中心150一天外加可以领一桶生油的攒动人头,或许能忽悠到不少傻崽,可网签数据骗不了人。

真实情况就是,现在江北的房价撑不住了。

到这时候,先前高位接盘那些人,才开始慌,才开始后悔。

用当下互联网很难听的一句话形容就是,当部分人的财富无法跟他们的智商匹配时,这些财富就会通过其他方式,流回到市场上。

都说群众是盲目的、愚蠢的,可理性又告诉陈景乐,不应该生他们的气。

……

像必贵园城邦国际这样的楼盘,陈景乐肯定看不上的。

一般的楼盘小区他都看不上。

他现在独栋小别墅住得挺好,干嘛要买商品房受罪?

又没有孩子要在城里读书。

且不说他现在躺平、没有结婚的打算,真结婚生孩子,也是好几年后的事。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那个时候,出生人口跌到每年800万以下的情况下,房价肯定会降到低点。同时适龄上学儿童数量太少,未必就需要城里有房才有上学名额。

总之不急。

梁城同样看不上,他已经有房子,就是转发过来聊聊。

之前陈景乐没决定在老家盖房的时候,俩人没少讨论买房的事情。

因为买房是当代青年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

没有谁一开始的梦想是这个,但社会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为了一个房子,而咬紧牙关。

要不是梁城夫妻俩的公积金能够覆盖掉房贷,他也不想买。

起码不想买在高位。

陈景乐摇摇头:“就怕降价都卖不掉,现在这行情,已经不是降价能解决的了。”

有恒达的前车之鉴,现在谁还敢上车?

恶性循环下,搞不好上车就成烂尾楼接盘侠。

“听说必贵园现在亏损很严重,前段时间新闻说他们资金链出了问题,你说会爆雷吗?”梁城很好奇。

要知道这两年可是有不少行业龙头级的房地产集团扑街了的,也不差必贵园这一个。

陈景乐想了想:“不好说,看上面会不会救吧。如果必贵园都爆,我怕后续连锁反应不止多米诺骨牌这么简单。”

当年西大的次贷危机,就是出于对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乐观预期,促使银行扩大向信用度低的居民推销住房贷款,从而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金融海啸。

软着陆就是人民买单,再苦一苦百姓,骂名上面来担。

硬着陆就是影响波及其他各行各样,经济全面暴死。

选哪个不言而喻。

“必贵园现在怕是头皮发麻,我看新闻,多地的必贵园楼盘都在骨折清仓。听说库存太多,根本卖不出去,没办法只能降价。结果这边一降,那边老业主就闹起来了。”梁城单纯看热闹。

其实他买的楼盘也有一定降幅,只是没有这个楼盘降得多。

本来很肉痛的,不过听说这个楼盘老业主们都开始闹后,瞬间觉得自己那点降幅,好像不是不能接受。

果然幸福感都是靠对比出来的。

高位接盘是这样,没办法,他爸妈当时想着儿子要结婚,没有新房不行,怎么都得买一套。反正公积金能覆盖房贷。

亏得还贷不用操心,不然梁城真要愁掉头发,一百多万买的房子,还没住进去呢,两年时间就亏掉十几二十万。

头皮发麻!

他跟钟老师二人两年下来,都不见得能攒下这么多钱。

有时候真想抱着枕头大哭一场。

梁城这都算好的,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亏三分之一甚至腰斩的,都大有人在。

这还只是江北。

形势更差的个别城市,价值只剩一折的都有。

“拉横幅了?”陈景乐惊讶。

梁城回复说:“那倒没有,不过据说聚集了不少人在售楼部要说法。”

要说法……

陈景乐有点想笑,又不好意思笑,不然显得自己像是幸灾乐祸。

同时又有点可怜他们。

说句戳肺管子的,要不是这些人高位接盘,房价早就降下来了。正是他们一个个前赴后继高位接盘,才把房价越推约高,造就今天的泡沫。

他们肯定是有责任的。

只是站在普罗大众的角度看,他们顶多是参与者,而不是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是伟大的哈耶克。

正是哈耶克的无形大手,才导致今天这样不好收拾的局面。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说法,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即内部矛盾。

江北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全国各地。

陈景乐难免唏嘘。

……

江北房地产市场动态滞后,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强大的出生率兜底。

众所周知,

南东省是全国最能生的省份之一,而粤西又是南东省最能生的几个地方之一。

外省的朋友们恐怕很难想象,江北90后一代,还有很多三胎以上家庭。

甚至五胎都有。

陈景乐在省城时候,就曾有同事针对江北的刻板印象发出疑问:“听说你们那里的人很能生?”

现实如此。

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陈景乐就算想反驳都反驳不了。

江北很穷,这里的人越穷越要生。

生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以后的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因为这边的年轻人有“交家用”的习惯。

交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工资,多多少少每个月都会给父母一笔钱,大家想的是,父母为家庭付出这么多年不容易,如今我有能力赚钱了,应该轮到我来回馈家里,减轻他们的负担。

外地人很难理解这种习俗。

看似文化差异的背后,更多是贫富差距导致的。

试问谁不想毕业后家里仍每个月给几十上百万零钱呢?

是没这条件啊!

南东省是富裕省,江北市是贫穷市。

外人看来发达的表面下,是一直拉不上来的城镇化率,是上不去的工资,是庞大的农村用地跟农村人口。

原先大家都在往城区挤,才造就了江北楼市的繁荣假象,现在不过是价值回归罢了。

房价下降的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都是正常的。

陈景乐觉得,房贷撑不下去,第一时间应该把房子卖掉,这样才能把亏损降到最低。

哪怕打骨折。

抱着“不卖就不会亏”的想法,哪天真还不起贷款的时候,想卖都卖不掉了。即便卖掉,也无法填补这巨大的窟窿。

陈景乐幸亏当时忍住了,没有选择买房,不然真要血亏几十万。

反观,如果是现在才入手,相当于两年内赚了几十万。

有多少人两年内能攒到这个数的?

怕是寥寥无几。

如果真要他买,整个江北,他能看得上的房子,也就城北畔山豪苑的别墅小区。

他发自内心不喜欢住高层住宅,上下楼隔音效果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他喜欢安静。

满足这个条件的,就只有独栋别墅了。

问题是畔山豪苑的别墅太贵,远不是他一个普通人能买得起的,住在那边的,非富即贵。

即便他接下来几年能赚个几百万,能买一个小户型,都不太可能全部拿去买房。

划不来。

几百万够他潇洒过完下半辈子了,到处旅游吃吃喝喝不好吗?非得让一套房捆死自己?

“感觉这辈子大概率是没机会住那边了。”

陈景乐叹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