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 第277章 角色到位

第277章 角色到位

书名: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作者:哀花浅自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05:21:12

河北东、西二路的热闹是独属于他们的‘快乐’,或者说是独属于韩某人的快乐。(*^▽^*)

而在河东路的代州境内,一场另类的‘热闹’在五台山内缓缓拉开序幕。

作为五台山大舞台的两方主角也悉数到位,他们分别是:以萧易为首的辽国西南路招讨军VS以狄谅狄谘为首的大宋捧日天武军。

这场在韩某人的计划中是酝酿最久的战争,最终交付给了大宋中央禁军中最强的上四军之二的捧日天武军。

狄谅任捧日军都指挥使,狄谘任天武军都指挥使。

捧日军为禁军骑军编制,隶属殿前司都指挥使司,殿前司骑军诸军主力。

天武军为禁军步军编制,隶属殿前司都指挥使司,殿前司步军诸军主力。

按照五百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的正规编制,每厢应有二万五千人。

捧曰、天武、龙卫和神卫上四军既然各设左、右厢,则四军应各有五万人,共计二十万人。

然而在事实上,上四军的兵力显然大大少于此数。

真宗时,规定上四军“厢各三军,每军五指挥”,而捧日军与龙卫军每指挥仅有三百人或二百五十人。

如天武军与神卫军每指挥兵力和前两军相同,则捧日军和天武军每厢才四千五百人,四厢约为一万八千人上下,龙卫军和神卫军每厢才三千七百五十人,四厢大致在一万五千人。

这么算上四军合计才三万三千人左右,比起最初的二十万配置相差太多。

既然作为大宋的牌面部队,那就不能才这么点兵力,在韩明提交的军事改革方案中,就有重启‘上四军最初配置的建议’。

结果直接被英宗皇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衙门外加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六个大宋军政财最高决策者和部门机构给否决了。

六者之间虽然各有各的想法和不同见解,但是归根结底就两个症结:一是上四军扩充成二十万的配置,那么其余军队怎么办?

是不是也要按照建国时侯的来配置,那至少一百万的人数挡不住。

二是猛然将上四军扩充到十几万人,军需装备、庞大的军费开支哪里出?

三司衙门作为财政部门出?人家可不乐意,他们费劲心力收的税可是要用于协调民生用,哪里有多余的做军费。

户部出?户部:尼玛的,老子早一百年前就成虚职部门了,找俺没用!

兵部出?兵部:俺和上边那个老兄同样的问题!

最后看着作为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抱歉,俺们只有调兵之权,要钱还是找三司衙门!

兜兜转转就是一个意思:没钱扩充军备和人数!

这让韩明气的直跳脚,这不是明摆着就是不给配置吗?!

最后还是英宗皇帝大气,直接大手一挥,将四军的总数提到四万人。

平衡一下,四军下属的左右八个厢,各自就扩充个八百人左右。

韩某人直接在英宗皇帝这里收到一万点暴击,最后只能拿着旨意带头扩军去了。

而为了不引起其余军队的羡慕嫉妒恨,这扩充的近七千人也要从其余部队招募。

里外里,就是从下面的槽跳到上边这个槽,还是宋军内部小规模调动。

韩某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全扔给狄谅狄谘两兄弟负责,自己找个地方郁闷去了。(# ̄~ ̄#)

而经过军改后的上四军,正式在治平二年年底进行换装,治平三年正月初五刚过,就′枢密院的军令,北上河东路,与辽军展开第一波的交锋。

在天寒地冻的正月里行军,对于军改完的捧日天武军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是比起之前的邋里邋遢拖后腿的形象来说,如今的中央禁军完全脱胎换骨,达到了‘精锐’一级。

从初五离开东京府,到十五左右进入太原府一带,整整十个昼夜的交替急行军,堪称神速。

放在以前,怕是三日急行军就能让这帮老油条和新兵蛋子集体抱怨连连。

现在除了闷声低头往前冲刺以外,并无一人有怨言,这样的‘精锐’表现让狄谅狄谘很是满意。

十八日,捧日天武军穿过太原府进入忻州境内。

二十一日,进入代州南部地区。

二十三日,就在萧易率军南下的同一日,狄谅狄谘进驻原平一带。

在好好休息了五日后,二十八日,捧日天武两军两万余名精锐士兵钻入了险峻的五台山中。

而隔了数日后,萧易攻破雁门关,兵锋横扫代州西北的消息传到了早早埋伏起来的捧日天武军。

同时还有郭逵率西军北上沿内长城一线奔袭云州大同府的消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月初,萧易大军终于完成对代州西北和中部的攻掠,包括但不限于:西径寨、雁门寨、土墱寨、胡谷寨、代县、崞县、繁峙等地。

至于正北和西北方向的各大军寨则是没有任何动静,在萧易看来完全是被自己的军威吓到了不敢出现。

因此辽国西部军大摇大摆的开始准备穿过原平、五台山一线,彻底进河东路中部,尽情肆虐一番。

看着不远处狭窄的通道,萧易有些眉头紧锁,不住的和身旁的参将探讨此地的情况。

“此地出入口狭窄,内部却很宽广,如同一个葫芦口,可谓是天险之地。”

参将石抹查哥接过探子的情报,仔细打量一番,感叹一声。

“若是宋国的那个叫吴旬的宣抚使在此处安排军队驻守,恐怕我们就是大祸临头了!”

萧易下颚一缕山羊须,看着成熟中带着一丝狡猾精明之意。

“将军说笑了,宋国若是有如此能耐,也不会屡屡败与我大辽。”

“要知道曾经的大宋可是连西夏那帮盐贩子都打不过呢!”

石抹查哥带着浓浓嘲笑不屑的语气。

“今时不同往日了,大宋出了个什么兵仙军神,连克西夏数阵,把横山一带的养马地夺了回去。”

“长此以往,辽宋之间的兵力差距会缩小不少,估计陛下也是看到这一点,才要屡屡南下侵宋。”

萧易倒是能理解耶律洪基的一番心思,但是理解还不够透彻。

耶律洪基担心的从来不是大宋会不会崛起,他担心忧虑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口中的‘兵仙军神’之称的韩明。

“其实属下想不明白,就按照宋军的战力,陛下和那位号称‘韩信之才’的伯玉将军怎会突破不了防线呢?”

石抹查哥虽然是疑惑,实则就是在挑拨萧伯玉和萧易的关系。

二人作为防御大宋和西夏两大帅才,外加同出后族一脉,一直被人拿来相互比较。

只不过比起萧伯玉是耶律洪基潜邸近侍身份出道,萧易纯粹是靠着家族和自己的努力走到今日。

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下于萧伯玉,但是萧伯玉的战绩实打实的强过他。

‘韩信之才’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真本事也不小。

萧易也清楚这中间的门道,没有被手下的这两句似有似无的马屁拍高兴,反而开始忧虑起来。

“能将陛下和萧伯玉挡住,也许那位安阳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西夏的那个张元,可是有‘张良之谋’的美誉,不还是被韩静远斩于马下,可见他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萧易虽然轻视大宋和韩明,但也没有到目中无人的地步。

在他眼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为标准。

和被他念念不忘的韩某人一样,都是深得其中精髓的人物。

“那将军是有什么谋划吗?”

石抹查哥见萧易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诋毁萧伯玉,只能悻悻然的拱手询问下一步计划。

“先不着急,等把河东军彻底解决后,咱们可以尝试绕道河北东路,从宋军背后偷袭一手。”

“到时候与陛下南北夹击,不愁撕不碎宋军的防线。”

萧易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想法,若是能够帮助东路军打进宋境,那么局势就会彻底明朗,而他就会成为大辽的功臣!

不过萧易恰恰忘记了,他面对是一个不耍阴谋诡计就不舒坦斯基的韩某人。

真要是让他走通了自己的谋划,那韩某人真可以找块石头撞死了。

萧易看着脚下缓缓步入狭窄山路的雄壮辽军,不由得心头升起一股豪情。

建功立业,当在此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