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 第205章 货币体系

第205章 货币体系

书名: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作者:哀花浅自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28 21:38:26

桓王一行人临时变更目的,将矛头改向了‘清丈土地’上,这件事所有人都没预料到。

以至于赵策英等人在永安的指点下,轻松的取得了对于江淮一带土地人口的真实信息。

在江淮地界的地方官府和乡绅士人还没寻摸过味来,桓王赵策英带着顾廷烨等人撒丫子离开了此处,往两浙路接着‘巡盐’去了。

也正因为没有在江淮一带引起太大的冲突和问题,以至于不论是朝廷内,还是地方,都对前来巡盐的桓王等人掉以轻心 。

他们多是在盐务方面竭尽所能阻拦、干扰众人的巡查方向,却忽视了整个队伍中,已经销声匿迹的盛长柏、梁晗二人。

在这样一明一暗的相互掩护中,桓王赵策英一行人不负众望。

而为了更好开展这项工作,韩明在朝廷内,也是下了血本。

在借口‘整改财政’的问题上,韩明与旧派产生了分歧,以至于这口又圆又大的锅拍在了为其摇旗呐喊的王介甫、吕好卿身上。

王介甫直接改判江西,被贬地方。

而就算是自己的亲孙子,只要是政见不合,吕老爷子也是下手不轻,直接将吕好卿贬谪衡州,去荆湖蹲点去了。

而这恰恰是韩明的计划一部分,有着江西本地人的王介甫,和在岳麓书院读过书的吕好卿帮衬下,桓王等人清丈土地的工作突飞猛进。

从江淮、两浙、福建、荆湖、两广、川贵、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桓王一行人绕了整整一个大圈,最后从京东西路返回京畿路。

这一大圈从永兴元年(嘉佑八年)七月底,一直持续到治平二年三月春,整整一年零八个月。

这在韩明看来可谓行动迅速,进展喜人。

毕竟能在将近两年之内将全国大部分主要土地清查清楚,这实在效率惊人。

当然这里边主要也是盛长柏、王介甫等人的功劳和建议。

他们强调对于当地土地清查工作必须要因地制宜、以及和当地普通百姓结合推进,如此一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盐务彻查的大方向,桓王赵策英等人顺势将各地鱼鳞册纳入手中,更好的开展清丈工作。

所谓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

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依照仁宗朝旧有的《天圣年鱼鳞册》,桓王赵策英等人再次清丈土地,并编纂了新的《治平年鱼鳞册》。

而到了后期,也就是治平二年初,基本上这项工作已经被有心人揭露了出来。

守旧派知道这事儿肯定是英宗皇帝默许的,但是又不能直言不讳的针对官家,最后只能落到了韩某人的头上。

这让韩明遭受了无数朝野之辈的抨击和诟病,认为这是存心不良、祸害社稷。

而韩明也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表示‘怎么滴?!有能耐你们就嫩死我算求!!!’

如此一来,以台谏为首官员基本就是三天一小谏、五天一大谏,呈上的文书全是参韩明的。

这可把本就身体一般的英宗皇帝烦得够呛,询问韩某人是否还要挺下去。

“陛下,如今桓王殿下一行人已经行至京畿路一带,全国的清丈土地基本完成。”

“咱们手握最新的《鱼鳞图册》,接下来就可以对全国土地赋税从新整理,改变五代以来各种繁杂苛税,实行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庆历重宝’,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韩明并没有很担心自己的情况,毕竟老话说的好,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反正他现在也没有侵害哪个阶层的利益,单凭一句‘存心不良’就想摁死他,还没那么容易。

至于韩明为啥要从‘一条鞭法’出发,推进改革,也是觉得当前大宋社会和张居正所处于的明中后期差不多。

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

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祜竭,所谓“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

因此决定按照张居正改革中的内容,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

这样一来,能够缓解各阶层的矛盾冲突,更加有效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至于为啥使用‘庆历重宝’而不是银两、交子之类的货币,主要还是当前大宋并没有如同明朝一般广泛流通银两,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交子’一类纸币,实在是过于不稳定,很容易让地方官府钻空子,搞成各种搜刮民脂民膏的中介。

比如近代的蒋某人,一开始的‘法币’,经过抗日战争之后,贬值到沦为了一种废纸。

最后到解放战争期间,甚至增发‘法币’来掠夺剥削百姓手中的金银硬通货。

这种纸币完全变成了官僚、地主增加剥削收入的象征。

政府为了从百姓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解决财政赤字,便在发放高利贷上搞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形式。

像初期的高利贷、茶叶预贷、赊买、南宋的官钱和地租高利贷等,政府想尽办法盘剥老百姓。

因此韩明实在不想搅乱整个大宋的货币体系,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而‘庆历重宝’就是他的选择。

这种货币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铸造,命名为“庆历重宝”大铁钱。

按照大宋历史上,每个年号都有一种货币发行,包括仁宗时期‘天圣通宝’、‘至和通宝’、‘嘉佑通宝’等多种货币。

韩明选取‘庆历重宝’的原因就是铸造量大,钱文规整、存世较多,较为硬通保值,而且目前已经在大宋流通许久,民间都容易接受。

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平息市价、维稳社会,节省大量的铸造新币的时间,将货币体系彻底规范下来。

“韩侯倒是沉着稳定啊,现在还惦念着改革变法一事。”

英宗皇帝有些无语的看着精神奕奕,没有一点紧张烦心的韩明。

“陛下这是说的哪里话,臣现在可是每日忧心焦虑,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以致大好局面丧失。”

“这样可是愧对先皇、愧对韩家列祖列宗啊!”

韩明假意用袖子遮挡面庞,小声抽泣,实则一个‘豆粒’都没有掉,甚至还有点想笑。

“你少在朕面前装模作样!”

英宗皇帝一看韩明这态度就气不打一处来,凭啥他韩某人一个背锅的天天乐呵呵,自己这个顶头上司整日烦忧困顿。

“陛下!”

韩明放下袖子一阵轻笑。

“若是连这点苦中作乐的心态都没有,往后这更大的困难可是会压倒人的。”

听着韩明温和的声音,英宗皇帝有些头疼的抚着额头。

“坦白讲,朕真没想到这些守旧势力竟然如此大反应。”

“只不过是全国清丈土地罢了,就如同从他们身上割肉,要死要活的在朝堂之上撒泼打野,如同妇人一般!”

韩明听到这话,不由得咧着嘴笑了起来。

“你还笑!”

“你知不知道朕这边给你压下多少本奏章,这可都是参你的!!!”

英宗皇帝气不打一处来,故意恐吓韩明。

“陛下,臣之前就说过,大宋子民对土地的情节是没有任何人比得上,因此这种情况您应该有心理准备。”

“接下来不论如何,都应该以雷霆手段推进税制改革,然后回收各地杂乱货币,重铸‘庆历重宝’。”

统一货币这也是老祖宗的留下的好东西,真想不通两宋这些统治者为啥非得搞那么多年号货币干啥!

韩明的话语勾回了正题,也让英宗皇帝思索起来。

“这是必要的手段,不过你还是要注重方法。”

英宗皇帝没什么好说的,改革变法这事是一定要做的,至于中间的手段方法,还是需要慎重。

“是,陛下放心,臣此次会和中书门下诸位大相公一起讨论这些议题!”

“那就好,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别和那些老臣们起冲突,朕实在是没精力了!”

英宗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扯出一丝笑意。

只不过这副强颜欢笑让韩明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有点‘尼古拉斯赵四’的抽搐既视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