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 第136章 开幕

第136章 开幕

书名: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作者:哀花浅自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28 21:38:26

仁宗皇帝的怒火也是不出所料的从大内传出,传遍了汴京城内的坊间巷口。

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向着大宋各路有层次的传递出去。

更加巧合的是西夏方面的内线也拦截到了这道情报,虽然这已经在大宋境内人尽皆知,但是远在西夏境内张元等人并不清楚。

因此进驻割踏寨休整的翔庆军在接到这道信息时,不由得精神一振。

没藏悉陵更是罕见觉得灵州川之战,韩明就是技不如人,根本不是诈败诱敌深入。

而对于没藏悉陵如此没脑袋的想法,张元第一次觉得,没藏部族能从党项八部外脱颖而出,挤入西夏统治阶级,真是上苍庇佑。

看着手上来自大宋内应传递出来的消息,张元的眉头皱的愈发深沉。

“这条小宋狗,到底是在耍什么花招?”

一旁的没藏悉陵听到张元的喃喃自语,低声接过话头。

“大人,韩明归根结底还是宋人,或者说宋国官员,那么就绝对免不了欺上瞒下,这是他们的传统。”

“就算他不这么做,也要爱惜着自己的羽毛,不可能公然将如此毁坏名节之败,宣召天下。”

“当今宋皇恼火是真,这从何处看都是自绝于宋廷。”

“因此不论韩明真败假败,接下来对宋之战,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张元有些惊异的盯着没藏悉陵黝黑的脸庞,半晌后不禁呵呵一笑。

“看来老夫还是小觑没藏将军了,您现在已经知道因势利导了。”

没藏悉陵得到张元的肯定不由得咧嘴一笑。

“没藏将军说得对,不管韩明如何出招,他现在肯定已招致宋皇的不信任。”

“只要他二人离心离德,这场战争我大夏就胜券在握!”

张元冷笑一声,遥望远处的兜岭,在那之后,就是他离开多年的故土,也是他愤恨一辈子的地方。

“传令!”张元冷冽的声音传遍营寨。

“末将在!”没藏悉陵抱拳一礼。

“等清远军城的第一批粮草军需抵达割踏寨,前部兵马立刻南下穿越兜岭,进攻萧关!”

张元最终还是稳妥起见,从稍近处的边城调集了一批军需粮草过来。

“是!”

没藏悉陵看到后勤跟上,立马毫无疑义的接过军令。

“记住,攻打萧关只是佯动,中军主力全部西移至杀牛岭,咱们从杀牛岭绕到萧关背后,穿过胜羌、通远、荡羌三寨,直扑平夏城!”

听到张元的话,没藏悉陵有些纳闷:“大人,从杀牛岭绕道,可是会耽误不少时间。”

“无妨,依老夫估计,萧关现在已经成了重兵把守之地,若要破关估计耗时更长,恐生变故。”

张元的话是老成谋国之言,既然要打突袭战,就要马不停蹄,赶在大宋秦凤路兵力布置完成之前攻破宋边境。

“是,末将立马催促军粮,尽快整装出发。”

没藏悉陵也看出现在是在与韩明和宋军赶时间,是要能够拿下平夏城,那么就相当于从秦凤路方面,撕开了大宋陕西边境的一道口子。

永兴军路在韩明近一年的修缮和治理下,是不指望能打通了,但这秦凤路可是西夏发家的老地方,门清路熟,必须干他一梭子才能治好自己的心病。

没藏悉陵气势哄哄的离开原地去调兵遣将,徒留张元心生感慨。

“大宋,张某人又回来了!”

嘉佑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在这个北风卷地白草折的风雪天,西夏翔庆军誓师祭天,浩浩荡荡从赏移口出动,穿过宋夏边境兜岭,杀向萧关。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不论是远在后方兴庆府的西夏国主李谅祚与国相没藏讹庞,还是宋辽双方的最高统治者,都被这个突然的消息打的措手不及。

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宋占尽优势的局面,不过三个月急转直下,不但没有成功击溃西夏,还让对方抓住时机反打了一波。

这让宋国上下急得火烧眉毛的时候,也让辽国上下开启了津津有味的吃瓜模式。

原本对于韩明这个小家伙搞出军改一事,惹得辽夏两国都有些忧心忡忡的时候,结果你告诉我,大宋溃败了?

还是一场让人看不懂,莫名其妙的败仗。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宋国不赢,这对于北方的这两个邻居来说才是利益最大的。

总之,就在没藏讹庞借势磨刀霍霍向谅祚,耶律洪基放弃巡猎辽南京道(燕云之地)之时,韩明本人也率轻骑抵达平夏城。

在和平夏城守军短暂交接后,韩某人继续迈开蹄子向南开溜,看样子似乎打算一路跑回京兆府。

这一路上没有任何一个百姓经过,只有韩明和各路堡寨的守军在官道上相互交错。

一方气势汹汹的北上抗敌,一方着急忙慌的南下撤退。

这样一幅诡异的场景,并没有任何人看到。

二十八日,萧关告急,时任守将刘昶在浴血奋战三日后,迫不得已弃守萧关,南撤至胜羌寨。

却不料,没藏悉陵率军从杀牛岭绕道萧关后,埋伏萧关到胜羌寨路上。

刘昶措手不及,被杀得大败,最终带领仅剩部分残军向西进,逃到绥戎堡暂避。

而跑到定川寨的韩明接到消息,不由得暗暗心头发苦,最终叹息一声:“果然是老狐狸,这一手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手中紧捏前方的军报,韩明的脸色阴沉如水:“快了,老狐狸,你我马上就能见面了。”

嘉佑七年正月十二日,携恐怖军势的张元和没藏悉陵,连破胜羌、通远、荡羌三寨,兵锋直指秦凤路怀德军首府——平夏城。

如此摧枯拉朽般的进军,让整个大宋上下惊惧,思绪不由得带到了十数年前的第一次宋夏战争。

而韩明的声望可谓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彻底跌倒了低谷,也臭了大街。

凡是大宋子民,没有一个不在暗暗骂其刚愎自用、不知天高地厚,彻底将大宋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如今眼看大宋要第二次兵败于西夏,整个民间和朝廷内,都回响起‘治罪韩明’的声音。

这让整个韩家在汴京城内如履薄冰,众多墙头草纷纷远离,不敢沾染如今的祸患。

集英巷盛家,经历多年的时光磨砺,盛明兰这位盛小六总算是彻底消除掉内心对于齐衡的眷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自从盛家在朝堂之上公然站队韩家后,原本一介清流人家,也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但是随之而来的朝野风波,也将盛家这块无根浮萍,吹落的更加风雨飘摇。

自家兄长盛长柏是韩明的死党兼挚友,同时也是韩明一系的核心人物。

本来秉持着不站队、不参与党争的原则,盛家从盛紘开始,都是讲究独善其身,但是因为韩明和盛长柏的关系,被迫被拖入了水里。

为此在韩明前线兵败后,整个韩家,连带着盛家、王家、吕家、狄家、种家、范家、曾家、富家、英国公府、司马家等一系列相关的,都被朝廷,或者说官家,给冷处理起来。

不过因此掀开了另一个让朝野都震惊不已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发现,朝廷竟然出现了一个以韩明为中心的庞大年轻阵营——韩党。

就连韩章和各大家主都不由得感觉一股寒气从背后冒出。

他们相互之间还要背着点人,在朝廷之上做出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态势,来让官家安心。

而韩明这些中青年一辈,似乎都有些开始不背人,公然力挺韩明没有过错,朝廷不应无端降罪。

其实现在这样的苗头,对于明眼人还是没有太大影响,毕竟这些人多数为白身,而不入朝廷体制,话语权自然没有那么重。

可奈何今年的春闱即将到来,时隔四年,这一次大部分参加的人,都是和韩明里里外外有着不小关联的人。

这让贡院主持贡试的主考官感觉冷汗直流,不知所措。

但为了稳定朝野内外,仁宗皇帝似乎根本不愿搭理这种小事儿。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如果韩明能转败为胜,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可若是韩明落败,将大宋陷入危机,那么韩明归朝之日,就是整个初露苗头的韩党毁灭之时。

可事情恰恰不能让人如愿,二十五日凌晨,前线军报再次打破霜雪覆盖的汴京城。

平夏城...失守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挂靠韩家的各类门户,纷纷脱离,不敢有任何与韩家的往来。

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下,韩家女眷也似乎被偌大的汴京城给隔离和遗弃了。

余嫣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这忧心忡忡的数个月,既是担心前线自家官人的安危,又是看着昔日的小姐妹被家人束缚,不得往来的焦躁。

在这一天,盛明兰偷偷摸摸带着自家五姐姐如兰以及嫂嫂海氏过府,打算和多日不见的余嫣然叙叙旧。

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让余嫣然记了半辈子...

至于前线的韩某人已经完全顾头不顾尾了,只一心的‘难逃’。

而他更是早在二十日凌晨,接到了平夏城破的汇报。

等汴京城这边二十五日接到消息时,韩明终于抵达了他此次南逃的终点站——渭州安化,致胜关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