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剑破诸天 > 第915章 亲征

第915章 亲征

书名:剑破诸天 作者:大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9-06 19:44:01

三十休沐日早朝,山呼已毕,太后环顾文武,道:“本来各位臣工今日不必上朝,不过库莫奚国派使者朝贡,说是要按岁供奉名马皮革,求我们同意入塞交易。为了彰显大魏天威,烦请大家陪哀家依礼接待,顺便见识见识异国的土特产。”

大臣们立刻施礼道:“臣等愿为天朝效力加班,愿为太后分忧。”

胡太后摆摆手,让大臣归位,然后诧异道:“哎?今天感觉人好全啊?骠骑大将军多日不见,今日难得上殿。护军将军太常卿按说也该离京了,怎么还没走?还有郦爱卿?这是怎么了?今天都知道有外事活动吗?”她看着众人,似笑非笑,不住的摇头。

元渊出班道:“启奏太后、陛下,微臣近日一直操演新兵,本来每日都有兵源报到,可这半旬不光州兵调防接济不上,连募兵的新人也断了,同时给养停止输送,微臣与兵部以及中领军交涉,奈何都在捉襟见肘,微臣演兵多时,不日就要离京,可是建制不足,军需不备,无法出行,所以特意赶在旬休日求太后安排,不想太后您也没休息。”

太后听了,扭头问道:“兵部,你们怎么说?”

七兵尚书李宪出班苦着脸道:“回禀太后,是这样的,我们筹备的兵源和军需物资有限,前些日子西线的齐王萧都督没断讨要,因此一时周转不开。近日护军将军催的急,而骠骑大将军没怎么紧迫,便多分配给了护军元尚书部,故此骠骑大将军的供应暂时未接济上,我筹划着下月初州兵就会到位,我先可骠骑将军处供应,那些都是训练有素、建制完整的队伍,于前线杀敌有利,故此才有此安排。至于粮草辎重,正在筹备,只是国库空虚,需要些时日。”多线告急是实事,为此国库入不敷出,臣工们从春节后连着几个月都被扣工资来支援前线,今天听说外邦进贡,想着能有点盈余,太后高兴会把薪水开了,所以才休息日不吃劳苦的上朝,没想到今天看样子又揭不开锅了。

太后看看元顺,刚想说和,元顺出班道:“太后既然委派微臣作为后援拱卫京师,自当全力以赴不敢懈怠,日前得报,冀州前线吃紧,叛军鲜于修礼部滹沱河胜利后正挥军南下,杜洛周部出师进攻广宁与之配合,我军常景部与杨津部苦于支撑,都盼望援军与之呼应。微臣不才,枉为元氏子孙,空食俸禄多年,不能为国分忧,深感悲切,故此臣愿意随骠骑大将军一道,与三位都督为援军,互为犄角共同开赴冀州,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微臣每日严格筛选兵源,仔细过目进出物资,以便做到有备无患。微臣手下的兵将也都了解臣的忠心,更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各个奋勇争先,愿意与微臣同赴前线。”

啥?!元顺要开赴前线?真的假的?他毕竟是文官出身,没经过阵仗,甚至还不如郦道元懂得带兵,虽然作为北路军的后援,毕竟战场形式万变,一旦临敌,他能行吗?究竟是一时义愤,还是一时气愤所致?不管怎么,也轮不到他出场,别误了军国大事啊。

大伙正狐疑,郦道元出班跪倒:“启奏太后、万岁,微臣这几天闭门思过,深觉任职御史台这段时间以来,没有为国家做多大贡献,我想,大概是我安逸久了,未免惰怠,回想我在军营当中的经历,觉得我这一把老骨头,还是到一线最好,能为国捐躯,此生无憾,因此,微臣请求,愿意做护军将军的参军,随军一同进驻冀州,一来援军在后比较安全,免得太后挂念,二来一旦有战事,微臣略懂兵法,也可替元护军当个参谋,分担一二。老臣为官多年,未有尺寸之功,如今国难当头,请求太后成全老臣心愿。”

想到郦道元,他还真来了,这不是起哄么?谁不知道元渊乃当事韩信,有他出马还用元顺和郦道元显摆吗?不对,这里肯定有隐情,会不会是元顺与元渊不和,俩人争功?或者是郦道元鼓动元顺争功?不对呀,这俩人与元渊关系都不错,就是他俩极力推荐元渊出山的,到底怎么回事呢?有点乱套!满朝文武,也顾不得礼仪,竟然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胡太后也没看明白,因此无法决策,他下意识的看看元雍、元徽、元悦、元略等人,这几个人也糊涂,表情茫然,不过元悦和元徽显得更高兴一些,他巴不得郦道元和元顺早点走,早点离开权力中心,早点离开他们眼皮子,省得他们心烦。

胡太后再扭头看郑俨、徐纥和李神轨等人,郑俨表情淡漠,好像一点不关心。徐纥则满脸疑惑,用手指敲着脑袋,正极力的分析判断,不过一时也没有主意。至于李神轨,一勇之夫,脸蛋威武漂亮,根本不懂计谋,胡太后重来也没指望他。

太后再习惯的回头看看儿子,元诩看着也显得意外,同时也有点感动的意思。元诩发现母后看他,便回头道:“母后,您有何意见?”

胡太后脑子有点乱,本能的说道:“臣子愿意为国效力,这是国家的福分,百姓的福分,我们身为国主,理应高兴,理应有所表态,不能让臣工们寒心,此事你来做主吧。”

小皇帝有点为难道:“母后,无功不赏,又不能打消积极性,这可怎么表态?”

胡太后道:“这些都是干国中梁、国之重臣,也是你未来的股肱,将来的路很长,怎么驾驭朝臣是你的必须课,你要多动动脑子。”

这下小皇帝似乎更为难了,可是母亲把球踢给他,他又不能不接着,他憋了半天,豁然站起,群臣们交头接耳半天,一直没见太后打断,忽见小皇帝起身,都自觉的停止下来,纷纷正身聆听,只见元诩俯视片刻道:“诸位爱卿拳拳之心,朕非常感动,也激起了朕的雄心,想当年大魏天下都是先祖们金戈铁马披甲执锐换来的,到了朕这里,从小就养在深宫,虽然接受最好的教育,得到母后及各位臣工最好的训导,但是元氏列祖列宗都是马上的英雄,朕不能做个笼中雀,值此国家需要男儿挺身而出的时候,元氏子孙更不应该躲在后头,几位爱卿的话鼓舞了朕,朕愿意与你们一道保家卫国。我决定,我要御驾亲征,与骠骑大将军,太常卿护军将军、以及几位都督一道北上御敌!”

什么?都疯了么?小皇帝也跟着捣乱?问题是这么一来,大伙的工钱不是更没着落了么?大殿之上有点乱套,胡太后没想到看着柔弱的儿子,竟然异想天开的要御驾亲征,她一边诧异一边怜悯的笑笑:“陛下为国为民,娘亲甚感安慰,不过国君出征非同儿戏,会动摇国之根本,切勿轻举妄动,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军需供应紧张,西线的供应尚未接济得上,臣工们的月奉也需要供给,为防军心不稳,须妥善思虑周全。”

元诩大概是被自己的壮举感动了,有点激进,道:“母后不必担忧,西线齐王那边,母后不是已经有打算了吗,今日下诏晋封他仪同三司,这样他便可更有权节制陇西军政,就地筹集兵源和物资,所以不用我们担心,同时省去长途搬运空费国力。至于臣工们的俸禄,我听说寇俊那边已经卓有成效,第一批岩税不日便要抵达京城,国库和臣工的薪资很快都能满足供应。儿臣这边,我要效仿先祖,轻装简从,不搞隆重的仪仗,一切优先体恤将士儿郎,我想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叛军即便猖狂也会不日可灭。”

信息量有点大,一是萧宝夤的职权又提升,一是盐城有收入,这样这下大臣们的心思有盼头了,因为随之而来的是会有其他大臣晋升,最关键大伙能开资了。

太后却略有不悦,萧宝夤的事情早就订好了,不过是趁着今天高兴颁布。而盐税的事情,她本想瞒着的,因为国库用度大,她个人的用度也很大,毕竟她还要花费在佛事活动上许多,而且她还信奉祆教,这些都需要大把银子,没想到儿子今天一激动全抖搂出去了。可是现在阻止也晚了,群臣眼睛都蓝了,肯定盯着不放。于是道:“不错,盐税的事情我已经得报了,也就这一两天的事情,本想趁着今日高兴,便在朝堂上公布,既然陛下说了,那便定下来,等盐税到后,便把这个月的月奉给大家开了,然后视军需用度,再酌情补一个月的。”

众臣听罢,立刻施礼谢恩。俸禄有多有少,不过对于那些靠工资吃饭的清官,还是很关键的,北魏的工资不高,原因是最初的贵族和大臣都是靠掠夺资源和赏赐,汉化后才逐渐职业化,因此权臣们还是习惯额外得点,所以贪污成风。

太后见众臣高兴,便道:“徐纥,趁着还有点时间,你宣读一下齐王的旨意吧。”萧宝夤现在是骠骑大将军、开府、齐王,加上仪同三司,便是给与三公的待遇,这是对外阜开府将军的荣誉和信任,徐纥念完,有内侍拿到午朝门外公示,顺便公布的还有对元琛与长孙稚官爵罢免诏书,这算正式的有个结论,彰显奖罚分明的公允,当然也是对当事人的淡化处置。

做完这些,太后看看元徽,元徽会意,立刻出班道:“太后,陛下,库莫奚国使臣已经在殿外等候旨意请求召见。”众人一听,对呀,这是今天的主题,赶快呀,然后好下班不是。

太后一笑稳坐龙椅,端庄道:“好,宣他上殿!”小皇帝见状,心想大伙这是怎么了,难道一高兴,便忘了朕要御驾亲征这件事了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