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剑破诸天 > 第255章 出国

第255章 出国

书名:剑破诸天 作者:大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9-06 19:44:01

“记得啊。”有人回答一声,因为后来还有三国的围棋战,自然都有印象。看着魏先生突然提起这个事儿,不知道什么意思,都看着他。

魏收继续说:“我们北朝和南朝历来有互通使节的传统,从南宋开始,每逢个重大的年景总来那么一回,比如新皇帝登基、或者年号的变更等等。此外,元嘉年的龙骧将军步堆请和,还有求婚,下战书等等。而期间如果没通使,一定是两边有人投降倒戈,让两朝互生怨恨,打个一年半载的仗。反正这几年打打和和,就这么过来了。今年虽然我们大魏西北边境有战事,但北南两朝还算太平,尤其太后刚刚复朝,年号也刚改,我判断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太后就会派使出使南朝。按照惯例,两朝通使,除了正常的官家交流以外,总有一些小插曲,那就是正常国礼之后,要有使节和文士武士之间的小较量。以前我们北朝有亮点的就是围棋比赛,当时尽管南朝以正统自居,围棋战力也我们强,但我们的棋手范宁儿还是把他们的第一高手赢了。还有一次的他们来我们这儿,我们在教军场给他们演示过跑马射箭,他们使节虽然明知武功不行,却不以为然,那个南朝的使者竟然狡辩说,这些都是草原游牧之能,不是华夏正统。”

吴坚说:“这些南蛮人,输了就是输了,有什么不认的,啥叫正统啊,骑马射箭,汉朝卫青、霍去病比匈奴还强的,那不叫中原正统啊?”

魏先生说:“他们所说的正统比武,其实就是文士击剑,当时我们没理解,后来到我们又去南朝通使,他们文士就给我们演示一番,还向我们的使臣挑战。以前我们北朝不流行这个,自从了解了南朝的风尚,这才有我们北朝开始的击剑盛行之风。从那以后,再有通使多是南朝领先,甚至不分伯仲的情况都很少,但不管这么说,两边总要不甘示弱,互相比试一下。下次通使,我们还是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所以今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妙招。”

“什么妙招?”大家见博士有注意,都来了精神,眼睛都亮了起来。

魏收接着说:“我们北朝处在华夏中央,人杰地灵,就拿击剑来说,本来南朝文士击剑之风比我们尤盛,而且击剑比赛也曾热烈空前,但他们朝代更迭频繁,尤其梁武帝佞佛之后,对儒教、道教开始忽略,对崇尚武风更是远离,因此这些年举办的国赛比武几乎是荒废状态,听说只是京城和各州自己举行,已经多年没有组织全国统一规模的比赛。相反我们北朝虽然也间断,但今年看来,却是人才一代比一代强。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能派几个太学生随同出使,和他们的太学生来比试,这会令南朝措手不及,而且正好能击中他们要害。他们的太学现在玄学佛学风气正浓,别的都不重视,所以一定会获胜。甚至和他们的士族、大夫比武,也有机会取胜,如果那样。可就更大大扬我上朝天威了。”

哦?学生听了,情绪随之调起,听博士的意思,太学生可以有机会去参加出使。

魏收看大伙关注起来,话锋一转说:“问题是,太学生随同出使也要有条件的。”条件?什么条件?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情绪随之降温,便又一齐看着博士。

魏收说:“出使的人如果是正式的随同使节助理,要么有功名、要么有爵位、要么有称号,否则只能是一些杂役人员。而功名爵位是指朝廷的官员一类的。而你们,”魏收顿了顿继续说:“其实你们相对简单,如果你们几位同学能够在今年的国赛当中得到铜剑以上的级别,好像是前32强吧,当然最好能有人拿个金剑、银剑,这样我就可以上表朝廷,陈说我的想法,我认为我的主意一定会得到祭酒大人、太常大人,甚至城阳王的赏识,那么太后正好借着复政急于扬威的契机,也会批准我的建议。这样你们就能以国赛剑士国手的身份出国了。”

“出国?”几个学生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仿佛这事儿就在眼前。出国这个词大家不陌生,也经常看见西域的人从丝绸之路来中原。也有北朝的人随着使团到南朝去的,也有南朝的人投降过来的,城南的四夷里、金陵馆就是南朝人集中的地儿。

但问题是,正像博士说的,几个人当中,能有人拿到金剑银剑么?天下各州一共来京250多个选手,今天淘汰一半,那还有120多个呢。大伙今天赢得并不轻松,明天也许就会有人掉队,比赛很残酷,胜负一线之间,而到了第二论,对手的整体实力会明显提高,因此想晋级第三轮就更难了,而过了第三论才算前32强,才算国剑的青铜武士资格。

看看大家沉默,魏收说:“大家要鼓起劲儿,我对你们很抱有期望。再说能不能出国是次要的,关键是你们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出场,只要努力了,胜负由天而定,我们不遗憾、不后悔就行。”

孙云说:“先生说的对,我们别心里有包袱!明天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原来怎么打还怎么打。能进前32更好,进不去也不算什么。反正各派的实力都很强,比如和我练剑的丁杰就很厉害,实力比我强一大截,好在我看了,你们几个前三轮都碰不到他。”

萧月不死心问:“先生,明年真要出使,您能去么?”魏收说:“做聘使出国也是有条件的,主使起码要是散骑常侍,你们看以前的使者有游明根、**、刑峦、卢家卢玄爷孙三代,还有李彪大人,首要出身名门,其次博学多识,善于机辩,不辱君命。如果你们能晋级铜剑以上,我就会以太学剑士的理由,上书朝廷,这样也许我可能借光作为副使出行的。”

李辰说:“那我们说什么也要挺进32强,最少拿个青铜武士、最好是白银剑士或者黄金剑士的称号,和魏先生一起出国访问。”魏收说:“那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为国出力,留名青史了。李辰的话有志气,我觉得你们一定能行。咱们喝一口酒,壮壮胆色。”

看着博士这么豪爽侠义性格,大家一同举起杯盏,高兴的喝了一大口。田俪问:“对了,先生,听说您以前喜好练武,人称惊蛱蝶,您也可以代表执剑和南朝比试啊。”

说到惊蛱蝶,其实还有一段故事。魏收从小机警敏捷,不拘小节,十五岁时,已经文采飞扬。父亲魏子健有一段时间在边关是个低级军官,一直没有机会晋升。他就在父亲身边,一时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看他习武没有多大进展,跟他调侃说:“魏郎,你使用过的兵器有多少?”他很惭愧,便下苦功夫读书。但因为他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其实有点贬损的意思。不过魏收性情豪迈,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反倒觉得这个称呼挺适合自己。

见田俪说起武艺,他还是略微脸色一红说道:“我小的时候,在边关和父亲的同僚习武乱打,没有像你们从小系统的吐纳练功,有根基,所以我的剑术就是半吊子,不值一提。后来见没有什么进步才弃武回文。不过我倒是很羡慕会武功的侠士,所以有段时间刻意模仿侠士的形浪,才被人起个惊蛱蝶的错号。所以让我执剑比武,那简直会把北国的脸丢尽的。”

贺拔纬说:“我挺喜欢先生的性格,起码是真正的本我,不隐藏自己的本性。”

魏收说:“说得对,所以我喜欢做博士,跟年轻人在一起,没有拘束。同学们更是少年坦诚,思想单纯,没有丝毫做作,这样才彼此敞开胸怀。”魏收顿了顿,转头对毛逵说:“毛博士,今年多亏了你了,能让这么多学生挤进全国剑赛,等忙过这几天,重阳节之后,我也跟你学几招剑术,要不然每次与同僚们畅谈,一到较量剑术,我这心里就没底,我要是有同学们的本事,就不怕他们挑战了。你放心,我小时候练过扎马步什么的,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

毛逵说:“这事儿好办,你有空就来我的剑馆,孙云现在是我的助教,所有口诀都是他帮助我口授给其他同学,我和孙云都能给你从基础击剑入门的招式学起。你这样有基础的学的很快,让贺拔纬和李辰陪你对练,你也能在京城文士当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任侠了。”

魏收说:“真的么,那感情好了。我要是有了任侠的称号,就能摘掉京侠蝶的帽子了。对了任侠的称号,怎么才能获得呢?”毛逵说:“这个也好办,只要被武林当中的一个正侠提名,五大昆仑三个以上同意,宣布一下就行。如果由剑客提名,一个昆仑侠确认就行。因为任侠也没有要求武功有多高,一般达到州剑白银剑士以上就行,你的学生现在都是这个水准,你也可以借光,关键是你要找个武林侠客或剑客给你提提名。”

魏收摇摇头为难的说:“我也不认识什么侠客剑客啊?对了毛博士,听说你不是侯侠么,你给命名行不行呢?”毛逵苦笑说:“江湖中的侯侠,其实就是后补侠客,自身严格说还不是真正的侠客呢,没有资格提名。我给你出个注意,你的小字不是叫佛助么?”

“哦,对呀。你是说还找佛来相助。”“对呀,就是这个意思。”

魏收还是不解,问:“毛兄教我。”毛逵笑道:“你怎么当局者迷呢,京城昭玄寺的大统、都维那,那些都是隐藏在闹市的江湖剑侠,还有少林寺,武功那么高强,能不是江湖剑侠榜的人么?你难道一个关系没有?”

魏收一拍额头:“着啊,我知道怎么办了,多谢毛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