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剑破诸天 > 第17章 考场

第17章 考场

书名:剑破诸天 作者:大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9-06 19:44:01

天晴日列,难觅微风。太学院内正殿藏经阁前广场花园的大树下搭了几座凉棚,城阳王元徽居中而坐,两边尚书令王涌、尚书仆射兼礼部元顺、黄门侍郎、太常丞、博士祭酒等部分官员坐陪,其他博士等都两厢数下站立陪同,博士助教等都站立在各个学堂门口。正殿前面广场正中摆了桌案,上铺笔墨纸砚,也有一把大伞遮日。城阳王具体的职务虽然比王涌小,但他担着皇家的王爷爵位,加上一些三公九卿的荣誉虚线,品级要高许多。

不一会太常崔明坐轿从皇宫而来,后边跟着属吏。他手捧着一个朱纸封的盒子,内盛着考题。到了近前,崔大人对王爷和各位大人见礼后,把考题当众打开,铺在院中的桌子上。然后博士祭酒钱决点手一招,只见从博士中走出一位不到20的助教来到案前。此人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一看便知少年才俊。他前后看了看题目,略微深思一下,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刷刷点点一会儿一张副卷顷刻而就,接着此人一鼓作气按每堂一张副卷全部誊写完毕。

祭酒领两个博士检查一遍,丝毫无误,看看日规,时间差不多了,转身对城阳王深施一礼:“王家千岁,时辰已近,是否发卷”元徽点点头“开始吧。”

太常丞对属下把手一挥,小吏门每人捧了一张卷子分到各个学堂里。各个助教把题目悬挂在博士讲桌后面的墙壁上。不一刻时辰刚好,祭酒吩咐敲钟,一个博士助教对大院门口里侧的铜钟边的小吏一招手,那个人连忙摇动钟绳,接着悦儿的钟声响起来。每个学馆考场的助教吩咐一声:“开始!”考生们便展开卷纸,提笔答题。

元徽闲来无事,一边乘着凉,一边点手道:“请刚才誊写的博士助教过来一下。”

祭酒忙喊:“伯起,过来见王爷。”只见那个青年走过来,对城阳王深施一礼“晚生魏收参见王爷”。

“不必过谦,刚才看你略展才华,颇有士族大家风范。令尊何人?”

未待收答,太常崔明说:“此兵部侍郎魏子健的公子”“哦!”在这些王爷中,元徽粗涉书史,颇有吏才,最能与文人士族接近“我早听说魏健之子有曹植之才,七步成诗,今日一见却又笔如龙蛇,果然名不虚传。伯起,今年有多大、做太学博士助教多久了?”

“回千岁,刚行冠礼,进太学已有三载”“可独授教否?”

祭酒钱决补充说“已有一年了,其才思敏锐、见解独到,颇有名望,学生趋之若鹜,远近辩者满堂,尽皆叹服。”“如此说来,”城阳王看看左右,兴奋的说:“我朝爱惜人才,不拘泥年齿,我看就去了助教二字,晋博士吧。王大人、元大人你们看呢?”

元顺素日因城阳王贪婪轻浮而对其十分蔑视,今日见他提拔拉拢自己的人更十分反感,但因自己也喜欢魏收之才,便不置可否,闷闷的点头同意。王涌为尚书省最高长官,主管六部,平时与元顺、魏健关系都不错,见元顺同意,也便附和称是。

“快谢城阳王,你乃我北朝最年少的博士,若非王爷一心为国爱才选材,哪有破格之事。”博士祭酒赶忙提醒魏收,魏收连忙一弓扫地,众皆帮着答谢。

考场内,寂静无声,学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答题。孙云看看题目,果如常先生提示,便提笔而写。一开始倒还顺利,但后来写着写着,遇到一个测试典故的题目,问“一孔之见”出处以及与五经的哪部书的一句话意思相同,并写出文章的名字和那段话原文。孙云看了题目一下有点发蒙,一孔之见就是井底之蛙的意思,但那是庄子的书籍,不在五经当中。尤其这典故好像和自己的现在的处境有某些相似,一时间思绪如脱缰野马蔓延开来。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变化太快了。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乡村的学生,如果生活平静的过下去,可能在县里谋个曹掾小吏做做,或者朴实一点做个教书先生,自己会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优秀的书生,一个孝顺的人子,一个尽职的公差,一个受到尊敬的教书匠,总之是默默无闻,平凡而安静。

但是为了参加太学大考,一下子离开了熟悉而安静的乡村,而这一出来感觉一切都变了,自己人生轨迹像溪水入河,接触了更多的大千世界。而这个世界太大了,自己原本是井底之蛙,偶然蹦出,才知道自己的多么渺小,多么不适应。与此同时,自己的责任却更大了。首先自己要印证远古墨家的传承,需要重建师门;要继承前代家族的遗志,需要振兴家门;还有家乡百姓们的寄托,需要造福乡里。压力来的太突然,自己从此以后将会不能停下脚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以前努力的学习,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和素养,从今以后不努力根本就不行,而且不再为自己。这一切仿佛一梦惊至,又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

孙云失神的想着,不觉汗水湿透了衣衫。田俪在他的侧面,正答题,忽然扭头看见孙云走神,起初还没在意,以为他在思考,但发觉孙云神色不对,感觉应该是一时紧张忘题了。但是考场上也不能说话提醒,急的她眉头一皱,便把压纸的木板装成无意间打落,正好掉在孙云的脚边。孙云被突然的响声惊扰,回过神来看见田俪用手在卷子上先横画一道,然后往上一抹,接着往下一指,孙云明白意思是不会的先放一放,答后面的,注意时间。孙云点头示,为了怕助教误会,赶紧低头答题。田俪也顺势捡起木板专心应答。孙云再看看题目,突然想起《礼记·学记》的孤陋寡闻就可以,于是努力使自己凝神静气,把杂念抛开,完成答题。

很快午时三刻即到,祭酒示意城阳王时辰差不多了,元徽点头。祭酒吩咐敲钟。随着钟响,各堂助教高喊时辰到,考生停笔。学生们依次站起,排着队退出考堂,陆陆续续进到操场排好列。待助教门收回卷纸,排成一排,都统一放到箱子里,由太常属吏封好带走。接着城阳王、官员们与全体师生行礼之后,鱼贯退出。祭酒宣布解散,学生们才欢呼一声散开。

校园里立刻被学生们的议论声音掩盖,各种叹息的、疑问的、高兴的、关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田俪问孙云:“大哥哥,你刚才怎么了?”听了田俪的问话,大家赶忙围了过来。

孙云说:“刚才我看考题,似我们平时所学,又似乎杂乱,一时犹豫来着。看来平素我们看似学的很好,其实一点不扎实,而且也不会灵活运用。这次走出来才知道原来我们闭门穷经,正应了刚才的考题,实在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

“大云所得对”李辰说:“虽然我们老师是经学大师门下,但我们地偏乡远,难免闭塞。所以我们才到天子脚下增长见识。但愿我们都考进太学,我听说这里的太学博士都是全国顶尖学儒,而且还有机会与南朝学儒交流。到时候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王先说:“也不怕。反正我们就是学生,只要有机会和高手学习,就有机会和他们比肩。关键是卫明刚说的,我们必须都考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对了,你们答的怎么样,我觉得虽然题目绕了点,但好在我都答满了。”

大家闻言都点头称同感,杨炯说:“以我看,现在不必想他了,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也考完了,后想也没有意义。揭榜要等几天,我们称这几天轻松轻松,不如到哪溜达溜达。”

一会儿看见几个同乡正在一起正议论呢,互相一问,他们好多人没有答完,和孙云一样,中间碰到卡壳了,有几个还掉了眼泪,已经开始想着回家挨父老乡亲的挖苦埋怨了。孙云说:“别想那么多,现在还没到哭时候,一切等发榜的时候在说罢。咱们先出学校和外边的亲属还有亭长他们告诉一声,省得他们惦念。”乡里的同学们听了便一起向校门走去。

这时听见后边有人喊:“你们在这里呀!”回头一看是卢静、郦影、昌浩和李真,这边还有杨家姐弟正好也过来。大家互相介绍了一下,卢静问:“你们答得怎么样啊?”每个人都说了一番,感觉基本相似,只要平时刻苦学习,都能应答,但答题深度看自己的悟性和理解了。

议论了一会儿,卢静说:“噢,对了,前几天说好了,考完试到我家吃饭,今天怎么样啊?”孙云说:“改天吧,一会我们还要和乡里来到人通报通报情况呢。”

“那好等你们,还要和你们学剑哦!”田俪又爽快的答应说:“没问题,杨琼和杨蓉也是武将世家,都会剑术的,到时候一起切磋。”“太好了!”大家说着,一同来到太学院门外,京城考太学的都是官宦子弟,门口各家车马排成一片。大家找好各自的车子,纷纷离开太学院。

大院里,学子们逐渐散去,有告假走亲访友,有回后院客堂寝室休息。这边博士们也收拾收拾准备休假。每年暑期都送走一批老生,迎来一批新生。老生优秀者直接封为郎官到各府衙或黄门后差补缺,成绩一般者回到原籍,家族背景好的继续进行秀才孝廉测试,不济的就做私塾先生了。新老交替的当口,除了新生入学考试,博士们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今天有个特别的事情,大家还要庆祝一下的,就是魏收从博士助教被晋级博士,这是天大的喜事。按北朝制度,博士要在40以上才能担任,助教也要30左右。魏收一个人把这两项规定都打破了,成了太学最年轻的博士,不但俸禄翻倍增加,名声更是一日千里。

大家为他道喜,他也知趣一定请大家客,尤其对祭酒大人,说不尽的感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