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剑破诸天 > 第113章 邙山

第113章 邙山

书名:剑破诸天 作者:大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9-06 19:44:01

第二天上午,朝堂之上。郦道元正在丹陛之下奏本徐州之行,最后他说道:“启禀太后、万岁,此本即为一应人等处置情况汇奏,其中谢垂、苏侃等正法,其他人等已认罪。经查明元延明与此案无关,系失察之责,因前线吃紧,并未与我同回,望陛下准奏。”

太后很满意,看着奏折说:“郦卿辛苦了,就依爱卿之言准奏,郦爱卿,你从徐州来,见过那个江革了么?他还是那么硬骨头?”

郦道元说:“回太后,老臣见过他,也劝过他几句,不过他依然不醒悟。”

小皇帝说:“我听说,那个江革很有声望,留在徐州会不会是个隐患?”

郦道元说:“江革声威显着,是个贤臣,处置他容易陷我大魏于不义,让他远途迁回京城,他的身体恐怕也吃不消,依臣所见还是暂留徐州,慢慢磨一磨,不让他与外界接触为好。”

太后说:“就依郦卿的意思吧,着中书省按郦卿的奏折拟旨查办,郦卿连日辛苦归班吧。”

众人听命,班中城阳王元徽气愤以及,原来徐州主簿苏举是他的同窗,同时那边相关产业也有他的干股。苏举事发,不仅元徽的同窗叛逃,他的损失也巨大。不过此事已经证据确凿,他也无计可施。退朝后,城阳王元徽先在尚书府呆了一会儿,不过越想越生气,于是他安排人备马,自己一个人出了门,单人独骑向邙山而去。

邙山又名北邙,古名太白原,横卧于洛阳北侧,东西绵亘400余里,最高峰为首阳山。登山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

在首阳山上有舜帝庙,庙坐北朝南,前后几层院落,供有舜帝、无极老母等塑像。庙前为峭壁,东北缓坡,西有伯夷叔齐墓,再西几个山有薄太后庙、祖师庙等。相传此庙曾在首阳山南平处,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到山巅,只剩山门还立于原地。

舜帝庙以及周边庙宇住着不少道家之人,男女有几十号。观主正是大名鼎鼎的姜斌。姜斌原是本地人,早年不知在哪学了法术,先在清通观做住持,他道行高深,善于阴阳五行,炼丹斋醮,驱鬼纳福,周围左右不少人敬拜请助。

十年前的终南论剑,因为他不属于北天师道,因此没有被列入名门正派之中,加上他的清通观经常收费过多,他本人做法手段爆裂,个人性格火爆,因而被排挤在魔榜中五魔、五怪、十恶、十煞的最末等十煞之中,名为怒煞。

不过论剑之后,姜斌的道术更加炉火纯青,名气也与日俱增,被道教崇虚寺坛主、中岳寺观主赵静通邀请做崇虚寺哥人,后来还做了副坛主。崇虚寺位于城南,是当时是管理北魏道士的总官署,同时负责每年正月初七、七月初七、十月十五等国家祭祀的仪式。崇虚寺满编90人,可见现在当朝对道教已经开始压抑。寺里设置坛主、道士和哥人。哥人也叫名誉道士或者奇人,也就是道法高深的隐士,协助坛主管理民间道教团体。

此间,姜斌开始结交达官贵人,比如清河王元怿、城阳王元徽、左将军元子攸舅舅李延寔李彧父子等人。那个时候,元徽为人还算正派,为官廉洁,很有政治抱负,无论在京城为官,还是在外任,口碑都挺好。李彧是李延实的长子,元子攸的姐夫,任侠好友,仗义疏财,经常结交江湖异士,姜斌就是他结交的侠士之一。

不想正光初始,北魏政坛大动荡,元乂勾结刘腾软禁胡太后,害死清河王。接着大赦天下,孝明帝邀请佛道两家论议,结果姜斌代表道教与昙谟最代表佛教在明帝面前辩论,被元乂陷害,幸亏道希菩提流支解围,才保住姜斌的性命。菩提流支之所以保护姜斌,除了佛门慈悲、不愿意佛道正面血光冲突外,还因为姜斌的一个表妹正在永宁寺出家为尼,就是孙云刚到洛阳见过的女尼觉空,因而姜斌和菩提流支不但认识,还算很熟悉。

事后不久,姜斌找到元徽和李彧,二人和元子攸关系都非常不错,便托元子攸与小皇帝说说情。元子攸与元诩是从小的玩伴,元诩称帝封元子攸武城县开国公,拜中书侍郎、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是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元子攸抽个空与小皇帝一说,便撤回了敕令,让他回京。不过为了不让元乂注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元子攸通过李彧转告姜斌,不要公开在清通观和崇虚寺公开露面,不要以清通观住持的身份对外做法事。

这下可难为坏了姜斌,首先他的清通观为了保持香火不断,他已经请了他的师兄,江湖人称舌恶的张远游来主持,他师兄的道法比他还高深,他再回道观住持,也没有意义。其次,崇虚寺的副坛主身份因为是管理整个官方道教的敏感位置,他也不便再回去。

他正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师兄张远游给他介绍了洛阳北山的舜帝庙,让他来这里做住持栖身。舜帝庙,这一带远离市区,香火自然不如城里的道观,不过现在洛阳城更想一座佛国,百姓信佛和崇佛的风气太浓,反倒不如郊外自如。好在他原来就有名气,加上这几年的经营,洛阳城内,尤其周边的百姓过来供奉香火的香客络绎不绝。

姜斌到舜帝庙栖身后,问过师兄,这所道观算哪个派别的,张远游只是告诉他,这里归五魔之一的中尸黄昌机,他的门派叫阴阳宫,是传说中的先秦兵家的余脉。姜斌被任命为阴阳宫一个堂主,上边有长老和教主。

在终南论剑的时候,因为同属魔榜,姜斌见过中尸。不过后来听说论剑之后,中魔找中侠僧稠的老师拔陀尊者辨理,结果便传说他回王屋山阴阳宫闭关,不久竟然神秘消失,十年未曾露面。姜斌对于中尸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关于加入阴阳宫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可。反正都是老天师教派的余脉,算是游离在新天师国教之外的民间教派。只是这几年,他除了听从师兄的指令,按时缴纳道观的受益外,一直也没见过教派内的其他如堂主、长老,更别说是教主中尸本人。不过张远游告诉他,张远游也是阴阳宫的二长老,同时兼任一个堂的堂主。近几年阴阳宫发展的十分迅速,已经从王屋山发展到京城一带,京城的许多庙宇都已经归属了阴阳宫,而且教主已经突破武功到八重,明年的嵩山论剑,完全可以和五大门派分庭抗礼,这样振兴先秦的兵家道派,指日可待。

一晃几年过去,由于姜斌善于阴阳五行,炼丹斋醮,驱鬼纳福,周边的百姓和达官贵人,又都汇聚到他的道观之中,香火日益旺盛。其中总来他这里光顾的就有城阳王。城阳王和他早年就认识,后来对他资助丰厚,常常带王妃于氏在此居住一段时间,修仙辟谷,近日于氏就一直住在西边薄太后庙里。

今天城阳王过来就是一气之下,想出钱让他找个江湖杀手除掉郦道元。

姜斌正在炼丹,看见城阳王过来,赶忙招呼坐下,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里面盛着几颗丹药,递给元徽,并问道:“王爷,怎么今日来的这么早,没到午间就到了?”

“恩,气死我也。”元徽把小盒放到怀里,点头称谢。道爷看着元徽的眼神,询问道:“当今敢惹王爷生气的莫非太后不成?”

元徽还是余怒未消,说道:“不是不是”道士不解说:“那倒怪了。”

“你有所不知,是那个专门和我做对的郦道元”说着把朝廷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问:“我此来的目的,就是想烦劳道爷出个人帮我把他做了。”

“这个呀,”老道笑了笑,“王爷想动一个下官,还用得着雇佣杀手这么低微的手段么?”

“道爷不知道,现在这个郦道元最近红的很,太后十分宠信,一时动弹不得呀。”“那不也是暂时的么?人无千日好,迟早他有个差错,你整死他还不容易。”

“可是我,现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了。你就别劝我,我出重赏,你找个人,只要干净,无论下毒暗杀都行,我就是不想再看见他。”

“王爷,你可能也知道,这个事情,不是我能做主的。我还要请示鄙派的宫主。”“道爷,区区小事,你不要推诿了,我还不知道,你结交的江湖异人比比皆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办了,根本用不着动用你们教派的力量,你我多年交情这点小事还办不了么?”

“不是交情的事,王爷您要知道,我这是个分点,我们宫门也在两京一带,宫主交代不得在家门口招惹是非,何况暗杀朝廷命官,非是小事,我必须要请示才行。”

“哼,这点小事都不能办到!算了不为难你了。实话说,本官不是没有别的途径,只不过想我们多年交情,你这离我近,早点利索而已。既然你不允,我找别人吧,告辞!”说着城阳王气哼哼的离屋出院领着从人下山而去。姜斌本想劝劝城阳王,不过城阳王正在气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老道心想我这不应承,别人也差不多,等他火气消了也许能回心转意。于是陪着客人出到院外台阶,看他迤逦而远,才摇头叹气回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