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正文 第八章 诸葛亮巧舌降郭淮

正文 第八章 诸葛亮巧舌降郭淮

书名: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作者:汉之忠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9:21

第一回姜维献计

长安府衙中

一日,姜维领兵巡视府衙归来,见丞相诸葛亮在厅堂门口来回踱步,面色凝重。姜维不由的上前作揖问道:“丞相可是有难事?维愿与丞相分忧。”

诸葛亮一看是姜维,笑着过来拍着他的肩,曰:“原来是伯约啊,不必多礼了,我们入内坐下说话。”

待两人坐定,诸葛亮边摇扇边叹道:“不瞒伯约,日前众将催问出兵事宜,我原有疑虑。今果得洛阳探报,魏帝曹睿原欲迁都,却遭中书令蒋济劝阻,并献上坚守待援、呼应西北内外夹击之策。且不论此消息是否确切,纵使是彼故意漏之,亦正中我之害,是以忧愁。伯约可试言之?”

姜维低头沉思曰:“我今新得西北,当求稳固,魏帝迁都于我有利,待我安定后方,久之洛阳唾手可得。今贼聚众坚守洛阳,则西北震动,我进退皆为制肘。蒋济原与司马懿交好,果然见识深远。”

诸葛亮欣慰的点头笑曰:“伯约知己知彼,亦不输蒋济,既已知其谋,伯约可有应对之策?”

姜维抱拳笑曰:“丞相谬赞了。丞相屡次教诲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攻心,其下攻城。今既彼已有防备,不可贸然出兵,当以稳固后方为上策。其一,可将大军散开,扼守入关要道,不做集结状,使贼放松,放弃聚众坚守之计,久之魏帝惊惧,必迁都远遁,则我可安心发展后方。其二,后方稳固首在人心,郭淮久经西北,根深蒂固,乃司马懿之下西北第一人。若能得其相助,则一呼百应,众心皆服。且郭淮等精于战骑,其部下西凉军亦为天下骁锐。我军若得之必如虎添翼,他日金戈铁马,纵横天下无敌!”

诸葛亮抚掌大笑曰:“好计谋!伯约见识超群,他日必为大汉栋梁,勉之勉之!就依你之计而行。”

“不过…”诸葛亮又停了下来,笑曰:“我亦知郭淮久得人心,然闻其为忠贞勇烈之士,恐不愿降,伯约可有计否?”

姜维笑曰:“忠臣固不事二主,然愚以为道义分大义和小义,丞相心怀天下苍生大义,维甘心追随,以丞相之德亦可感化郭淮。”

诸葛亮赞许道曰:“伯约知我,我亦知伯约。走,且看我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得郭淮降服!”

第二回诸葛亮义降郭淮

长安狱中

郭淮等人,自司马懿死后,心灰意冷,坚决不降,因此被暂押在长安府衙大牢,听候发落。

这日,郭淮身戴枷锁,坐在墙角,远远望见诸葛亮等人开门进入,便猜到七八分来意。大声叫曰:“诸葛村夫,勿做说客,我今被擒,但求一死,快来杀我,别无可说!”

狱卒见其无礼,正欲鞭打,诸葛亮拦下并命除去郭淮枷锁,遣散众人,独与郭淮对坐。

诸葛亮笑曰:“将军以为何为道义?”

郭淮虽是不解,仍朗声回道:“食君之禄,为君效力,是为道义;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主,是为道义;败军之将,但求一死,是为道义!”

诸葛亮点头赞曰:“将军真豪杰也!然则昔日司马公临终前,曾嘱托将军带领众人保全性命。将军今日一心求死,有负司马公恩情,是道义否?”

“这……”郭淮一时语塞。

诸葛亮接着发问:“将军为成就一己私名,辜负司马公嘱咐,是为不义。将军一心求死,则众将亦将跟随,义气相逼,是为不义。将军死后,众降卒必人人自危,群情激奋,若不能控万般无奈只能坑杀降卒,将军一人累及三军,是为不义。坑杀降卒,则西北诸郡震动,我欲进军中原,必后方稳固,少不了武力镇服无辜流血,将军久在一方却坑害一州百姓,是为不义。将军有四不义,还想说知道义否?”

郭淮一听猛地惊起,紧紧的盯着诸葛亮。

诸葛亮眼见郭淮已无话可说,摇扇笑道:“是故道义分大义、小义。将军忠贞不降是为小义,保全部下、使生灵免遭涂炭是为大义。古人云,大德之人,尚有小义而不足,取大义而不拘小节,上善是也。昔日云长降孟德,亦为此故。将军名门之后,武艺超群,兼通经史,如今只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着实可惜了满腔抱负。我主求贤若渴,将军若降,可领原本部兵马,只需保境安民,必不使与旧主战,如此则三军幸甚,西北幸甚,望将军思之思之!”

郭淮听完低头沉吟半响,突然一声叹息,抬起头来正色道曰:“丞相所言甚是,我本愚钝之人,险些因一己私名铸成大错。也罢也罢,望丞相切勿食言,郭淮在此拜谢!“

诸葛亮大喜,赶忙去扶郭淮起来,郭淮跪曰:“我还有一事相求,请丞相应允!”

诸葛亮曰:“郭将军但说无妨,亮必竭尽所能。”

郭淮泣曰:”请丞相厚葬司马公,并准许我等戴孝亲自祭奠。”

诸葛亮一把扶起郭淮,大赞曰:“郭将军真乃忠义之士!明日就在长安北为司马公举行国葬,我将亲率文武,与郭将军一同祭拜!”

“谢丞相!”

……

翌日,诸葛亮在长安大张旗鼓的为司马懿和魏国众阵亡的将士举行国葬,诸葛亮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泣读祭文。文章情真意切,直让众人声泪俱下。诸葛亮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郭淮等降将相谓泣曰:“人尽道诸葛亮和司马公死敌矣,今观其祭奠之情,乃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辈,人皆虚言也。愿司马公在天有灵,我等今秉承遗志,愿降于诸葛丞相。”

众人遂皆跪服,诸葛亮在旁人的搀扶下悲痛起身,忙去扶起郭淮等人,当即宣刘禅诏书,任命郭淮为三品镇北将军、假节、封关内侯,胡遵为前将军,杨秋为破虏将军,戴陵为讨逆将军,徐邈仍为凉州刺史,王经为雍州刺史,其余西北降将亦有封赏……….郭淮等人皆感动不已,跪地叩头谢恩。

诸葛亮命魏延、王平、李严等镇守长安,严令不得出击,又命郭淮为前部,自己亲率姜维、杨仪等领军随后,前去安抚西北后方。凡到之处,尽是郭淮所管,都唤出投降。有迟疑未决者,淮曰:“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诸葛亮令所降者皆官复原职,又命军队下榜安民,沿途不得骚扰百姓,秋毫无犯,诸郡皆望风归顺,并不曾厮杀一场。

自此,西北大定,诸葛亮又将目光望向了东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