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原来这才是八卦阵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原来这才是八卦阵

书名: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作者:汉之忠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9:21

真正的八卦阵其实是步兵应对骑兵的一种阵列,本身并没有那么邪乎。

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我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但是再完整的战阵也是松散的,因为过于紧密的阵列反而又会制约步兵武器的攻击,而对手的武器却有可能一次击倒数人。所以战阵中士兵与士兵之间还是存在着孔隙,这就给了骑兵可乘之机。

所以骑兵相对于步卒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强大的冲击力对于战线的破坏性。正统的骑兵战法,即所谓“冲阵”,是百骑齐发,在正面从多个点冲破对方战线,直抵阵后,再勒马回身反向冲击。这种反复冲击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而是使对方任何两个士兵之间的联系随时有被匹马截断的危险,使单个的步卒产生孤立无援的错觉,在整体上将完整的队形破坏为一盘散沙。加之骑兵冲锋时有如镰刀割麦,极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单独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会有任何格挡或反击的机会。这种死亡的恐惧在孤独感的作用下会越发显著,从而导致个体失去战意,进而发展为群体的溃败。

但是其实骑兵的这种攻击模式,充满着虚张声势。由于本身实际的攻击范围并不比步卒大,坐骑的存在又导致受打击面积远大于步卒,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无休止的跑动和不规则的路线,依靠瞬间的爆发力冲击毫无防备的、落单的步卒。一旦有举枪提盾、互相依靠、严阵以待的步兵集结成阵,骑方往往无计可施,会轻巧地绕开。骑兵通过来回地冲杀,制造混乱和恐慌,等待那些步卒散开,再逐一收割。因此,骑兵的冲击路线虽然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往往会选择眼前人比较少,队伍较薄弱的方向前进。

蜀汉地处四川,多是步兵,他日要进军中原,免不了在平原上和曹魏骑兵交手。而在平原上步兵要想和骑兵交手,必须依靠战阵。诸葛亮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出了新型八卦阵。

八卦阵其实是一种多兵种配合的战阵,战阵分为内阵和外阵,共8个方向。外边分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等八个外围阵,因此也被称为八阵图!其中天地风云作为正阵,是为正兵,龙虎鸟蛇这四阵作为奇兵。两阵相从,一正一奇,一战一守,如果有其中一个战阵受到攻击,临近的战阵会保护它的侧翼并不断逼近用弓弩射杀敌军。周围8阵每个大阵都有大将镇守,分别由征南将军马忠、镇南将军张嶷、安北将军张翼、司徒邓芝、安东将军廖化、护军大将军柳隐、右将军诸葛诞、安西将军关索统领,各以6个小阵组成,共计64个小阵。中军是指挥台,由16个小阵组成,诸葛亮率领司空杨仪、征北大将军王平、左将军句扶、虎步监孟琰等亲自镇守。

全军一共9个大阵,共包含88个小阵,每小阵1000人,阵内配置了200盾牌兵、300弓弩手、300钩镰兵和少量武骑。

八卦阵的主要战法是,在骑兵冲击时,步兵有意识地让出道路,引诱骑兵下意识地集中向这些路线行进。待骑兵杀入阵中之后,步兵阵列虽破却不散,一路上在两边集结固守,让出前方空间任由骑兵冲刺。而这种阵势的核心在于:这种路径可以通过事先操演确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骑兵本来是战阵两侧的直线冲杀,变成步兵一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蜀军连续不断地诱使敌军冲刺,无穷无尽的放箭和钩刺,将会逐步消耗敌军骑兵的气势和体力。而由于骑兵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安全”的路线冲锋。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内的敌军最终会被逐渐消耗一空。

然后,如果骑兵冒死冲击战阵,每个小阵中兵种又会相互配合。蜀军战阵的第一排由鹿角、偏箱车等构成,偏箱车正面装有盾牌护板,由盾牌兵操作进行防御冲击。第二排为弓弩手,采用三段式射击可密集打击敌人,第三批为钩镰手,使用钩镰枪收割最后一波冲过箭雨冲到面前的敌人。如果敌军队形被击散,蜀军还会根据形势改变甚至封闭道路,将敌军进行分割包围,再被逐一消灭。

八卦阵中的每一处都是专门针对骑兵设计的,如此,阵中的骑兵将陷入无穷无尽的跑动,受到防不胜防的箭弩钩刺,就算冒死突围,也会被阵中的联合兵种压制,最后被四处分割,逐个击破。

这才是真正的八卦阵!

诸葛亮日思夜想,十年磨一剑,创建了这个震古烁今的无敌战阵。这是因为蜀汉没有强大的骑兵,根本无法越过曹魏的防线,完成大纵深运动战。诸葛亮唯一的期待,就是在大平原上与曹魏军决战,依靠他创建的这头战争怪兽一举摧毁曹魏的主力。整个阵的布置非常复杂,调动也非常复杂。诸葛亮为了让他的军队严格执行命令,如机器般协调一致,写下了《兵法二十四篇》,并在蜀中不断的操练演习,就是期待有一天能够真正派上用场。

所以历史上的司马懿“畏蜀如虎”,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他很清楚他面对的对手多么可怕。司马懿坚决执相持战、乌龟战,预判抢占各个战略关键点。他不是战术家,他是战略大师,不玩火。可惜这一切都随着他的中计败亡逝去了,曹魏众人都没有司马懿的远见,看不透诸葛亮的意图,就这么一步步的进入了诸葛亮的“圈套”,最终让诸葛亮如愿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平原大决战,让他的八卦阵终于能够得见天日,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