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去吧,魏延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去吧,魏延

书名: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作者:汉之忠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9:21

洛阳诸葛亮大营

诸葛亮让姜维起身坐好,又问道:“伯约来找我,可是为了日前商议洛阳守战之事?”

“正是,我怕迁延日久,贻误战机。我还是那句话,洛阳绝不可弃!只是坚守也须有计可依,魏军逼近,只设疑兵,非万全之策,怕是拖不了几日。瞒得过曹睿,也瞒不过刘晔等人,还请丞相速速定计。”姜维抱拳回答道。

“伯约前来,应该不止如此,我料胸中已有对策。”诸葛亮微笑地看着姜维。

姜维略微一迟疑,突然跪倒在地,说道:“我思虑再三,唯有一计可为上策!”

“何计?”

“请丞相纳魏延之计,兵出轘辕关,直取许昌!”姜维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望着诸葛亮。

“这......”

姜维知道诸葛亮有所顾忌,继续说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我闻古之成大事者,无不置之死地而后生,历经艰险而成功。如今我军危急,如果一味求稳,不仅毫无胜算,之前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次战争的胜负,看的就是三军的勇气和斗志!请丞相以正兵迎战魏军,再辅以奇兵偷袭其后。魏军料不到我军敢出动出击,必定进退无措,我军则可反客为主,前后夹击敌军,大事可定!”

诸葛亮仍在犹豫,心知姜维其人,和魏延一样,有胆略好奇谋,好在姜维相比魏延更稳重,日后可好好调教。不过此时此景,他二人英雄所见略同,可见确是妙计。只是西北尚未明朗,如果蒲津渡口失守,莫说洛阳,整个西北都难以保住,实在是难以腾出手来全力应战。

姜维还想说什么,忽然营外一卫士欢喜地跑进营帐,喊道:“禀告丞相,霍弋、黄崇将军令人前来报捷,蒲津渡口大胜!两位将军斩杀敌将,力挫敌军。魏军顿兵河岸不得过,已经退兵了!”

“真是天佑大汉啊!”诸葛亮高兴地坐起身来,心情大好,不觉病都好了大半。“传令嘉奖霍弋、黄崇等有功将士,令其切勿轻敌,继续坚守,谨防魏军再犯!”

姜维乘机说道:“真是可喜可贺,如此丞相已无后顾之忧,可坚守洛阳迎战魏军,请丞相纳魏延之计!”

诸葛亮紧锁眉头,盯着姜维看了半天,突然目光坚毅地说:“好,就依伯约之言!来人啊,速传魏延来见!”

片刻后,头戴枷锁,身着囚服的魏延出现在诸葛亮大帐内。

诸葛亮命人去掉枷锁,赐座和酒食于魏延,然后屏退左右。魏延坐下,并不言语,抱拳致谢。

诸葛亮笑着说:“魏将军,请。”

魏延望着眼前的酒食,镇定地笑道:“这是送行酒啊。”

“哪里话,不是送行酒,是交心酒,请。”诸葛亮笑着举杯一饮而尽。

“这是什么意思?”魏延不解。

诸葛亮摇扇叹息道:“文长啊,你我共同辅佐先帝,也有二十多年了。先帝驾崩,托你我以重任,但十年来我们各忙其事,生分了许多,北伐之事难以齐心,才有今日之祸啊。”

“总而言之,是我输了,我魏延计不如人,唯有一死!”魏延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诸葛亮闻言皱起了眉头:“你怎么能想到死呢?文长,你对我到底有何仇恨?”

魏延看了看诸葛亮,叹道:“其实我对你并无仇恨,相反我们志同道合,都力主北伐,兴复大汉。只是我反对你进军一味求稳,白白错过了许多大好时机。须知曹魏地广城多,兵马钱粮数倍于我,如果只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敢放手一搏,旷日持久,何日可得中原?曹魏耗的起,我们耗不起啊!想我军数次北伐,都徒劳无功。我感慨日月蹉跎,老将临至,而功业未建,壮志难酬,届时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先帝?”魏延说着说着竟不禁眼中有了泪水。

诸葛亮听完也感动地落泪,说道:“文长言之有理,但不是我不懂兵略,是我肩负大汉重任,不敢轻易冒险。我也知兵法有云兵者诡道,须正奇相合。只是兵法还说过,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于用兵的人,首先需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再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则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敌人无可乘之机,我们防守以待;敌人有可乘之机,我们再出奇攻取。我屡次稳扎稳打,就是这个缘故。魏是大国,良将众多,与高手过招,彼此都在等待对方的过失,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所以不是我不愿出奇制胜,而是实无良机。我军如此,虽难以速胜,却也不止于速败,只能徐徐进取,等候时机。”

魏延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诸葛亮继续说道:“所以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战前经历了周密的分析、比较、策划,认为占据了更多有利的条件,战则必胜,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部队总是思虑不周,认为有机可趁就先交战,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昔日我不纳你子午谷之计,便是我通盘考虑后,觉得我军胜算不高,有覆灭之忧。只是你一直不信,此次又轻敌冒进,方有此败啊。兵法云,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忿速可侮。为将者,如果不修身养性,耐不住性子,只知斗狠求险,则迟早为他人算计,昔日云长、翼德都因此短取败。希望文长经此一役,吸取教训,潜心研究致胜之道,继续扛起北伐的大旗!”

魏延听到诸葛亮有意赦免,羞愧难当,伏在地上长跪不起。

诸葛亮见状忙离座扶起魏延,笑着说道:“我也有过错。我平生谨慎,不敢用险,而魏军也知我用兵,屡屡因此制我。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的确也因此错过了不少良机。但是自从我在五丈原差点患病殒命,病好后更懂兵贵权变的道理。如果一味求稳不变,怕是会被魏军牢牢制住,失去先机,北伐大业怕是真的无望了。所以数月来,我一改前行,诱仲达,夺洛阳,多用诡诈险计,竟也取得不小成功。由此可见,用兵之道,也不可因循守旧,适当冒险,也有裨益。”

诸葛亮故意顿了顿,话锋一转说道:“此次洛阳虽然危急,但绝不可弃。与魏军决战,是千载良机。只是我欲坚守,又怕援军未至而魏军突临,所以想拖延敌军坚守待援。至于如何拖缓敌军,我思来想去,唯有一计甚妥.......”诸葛亮说完闭口不言,微笑着看着魏延。

“敢问,何计?”魏延目不转睛地盯着诸葛亮,心中激动万分。

“兵出轘辕关,直取许昌!”诸葛亮一把握住魏延的手,说道:“正是你魏延魏大都督之计!”

“啊.....”魏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自己日前还是阶下囚,生死难料,现在一跃可以戴罪立功,大展生平抱负了!

“文长勿惊,我非一时意气,而是已经深思熟虑。曹睿倾巢而出,又挟虎牢关大胜之威,料想我军胆寒必定收缩兵力防守,断断想不道我军敢主动出击,奇袭其后!许昌兵力必不会多,但是王公贵族、将士家眷尽皆在此。如果能一战攻取,敌军必定大乱,可不战自溃。纵使一时无法攻取,曹睿听闻许昌有事,必定裹足不前,派人打探消息以定进退。如此,我军反客为主,可占据更多有利形势。待大军集齐,文长再与我里外夹击,则魏国休矣!”

“只是......”诸葛亮忽然停下有所迟疑。

“丞相有何顾虑,但说无妨,我魏延万死不辞!”魏延抱拳严肃地说道。

“只是此去轘辕关,山川险阻,道路险隘,又是深入敌境,无法接应兵马粮草,实在是九死一生。文长如果真要去,定要不辞辛劳,不惧生死,斗志坚定,方可全力一战!”诸葛亮故意相激说道。

魏延闻言哈哈大笑道:“丞相莫要小看于我!我既然敢出其策,就敢行其事。莫说山川险阻,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万死不辞!至于兵马粮草,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我自会想办法让军粮兵马充足,丞相不用担忧!”

“好!”诸葛亮欣慰地说道:“此中艰险,兵马不宜过多,多则易被察觉。今可领军一万五千,人衔枚,马裹蹄,昼伏夜行,悄然而出,再相机而动。我派吴班、高翔、陈式为副将,愿你们几人能再建卤城大战之奇功。另派郭淮等人领雍凉精骑助你,郭淮文武双全,熟悉曹魏内情,又和曹魏仇深似海,凡事可多和他商量,切莫独断专行,再现虎牢之祸!”

诸葛亮拍着魏延的手,感慨地说:“文长,此战就拜托了!万事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你我二人还要携手,共助大汉!”

魏延跪在地上,满含泪水地说道:“丞相天恩,我魏延没齿难忘,今生今世,绝不负丞相!如若不胜,甘受军法!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诸葛亮扶起魏延,两人对视良久,久久不能平静,纠缠了数年的将相疙瘩终于解开了。

第二天,诸葛亮召集众人议事,当即宣布命令,众人虽然大惊,但也佩服诸葛亮和魏延的胆略决心。

魏延举杯酒杯,对着一万五千即将远征的将士大喊道:“除暴安汉,全赖诸君!望各位与我同生共死,勉力向前,不胜不归!”

“不胜不归!不胜不归!不胜不归!”三军响亮的口号响彻天际。

“出发!”

魏延的千古奇谋终于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