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正文 第一章 蜀汉封官

正文 第一章 蜀汉封官

书名: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作者:汉之忠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9:21

序言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杜甫有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世很多人以为其北伐失败便是不擅长军事,但其实古代众多名家都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予以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假如诸葛亮不死,绝对有机会一统天下,恢复大汉。

本作正是一篇基于假想诸葛亮得以续命20年,金戈铁马力夺天下的热血故事。文章考究历史人物严谨,剧情合理,文谋武斗精彩。

开始传奇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在五丈原屯田,欲和曹魏司马懿长期对峙。原本积劳成疾,后偶得天下名医治疗,诸葛亮延寿20年在五丈原修养身体,令各军屯田并寻求破司马懿之策。

前线之地,地狭人多,诸葛亮亲率大将镇守,其余众将褒奖升迁,重新部署各区,讲武练兵,广积粮草,以待时机。

大汉兵马为5队:(纯粹人员官职部署,不感兴趣可直接跳过进入故事章节)。

一、五丈原前线大军

丞相诸葛亮自领大军驻守前线,攻守兼备,伺机破敌。

1.大汉丞相、武乡侯、益州牧,诸葛亮

2.原汉中太守、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魏延,晋升为大都督,为北伐先锋大将,伺机出战

3.司马、蜀汉四相之费祎,加封为朝廷大将军,随从诸葛亮北伐,负责丞相府日常军政事宜,军械粮草、兵员补充、内政外交,为北伐前线丞相府首席重臣

4.自江州调李严到五丈原前线,并晋升为骠骑将军,参议军事

5.国舅高阳乡侯吴懿,晋升为车骑将军,随大都督魏延参战

6.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晋升为卫将军,掌管五丈原大营禁军,随身护卫诸葛亮,参谋军事

7.辅汉将军孟琰,晋升为虎步监,统领虎步营,归卫将军姜维麾下,随身护卫诸葛亮

8.参军、讨寇将军、亭侯王平,晋升为征北大将军,统帅王牌五部无当飞军,随卫将军姜维防守大营

9.将军句扶,晋升为左将军,统帅蜀汉精锐突将賨兵,归征北大将军王平麾下,随卫将军姜维防守大营

10.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杨仪,晋升为司空,位列三公,随丞相诸葛亮参赞军事,筹措粮草。诸葛亮将其与大都督魏延劝和,其势稍解。

11.丞相府令史,董阙,可称良士。然晚年对内不能治黄皓,对外国亡依附司马氏,才量气节不足。今升任军师将军,整军历练。

12.丞相主簿,胡济,为丞相诸葛亮赏识诤友,数有良谏,然后期失约致姜维大败。今升任威南将军,多历军务,以期支援北伐。

另外其他文武众人如镇东将军辅匡、后将军刘邕、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参军偏将军爨习、参军裨将军杜义、典军书记樊建、将作大匠梁绪、光禄大夫尹赏、汉中太守吕乂等随诸葛亮驻守前线。

二、梓潼援军

梓潼援军以关兴为太守,率领众文武官二代,镇守梓潼练兵修武,并随时支援汉中前线防守。

1.侍中、中监军关兴,名将关羽之子,晋升为镇西将军

2.丞相符记室,猛将霍峻之子,霍弋,晋升为安南将军

3.关兴之弟,将军关索,任命为安西将军

4.将军傅俭,夷陵之战断后烈将傅肜之子,任命为平东将军

5.虎贲中郎、名将赵云之子,赵统,晋升为平南将军

6.牙门将、名将赵云之子,赵统之弟,赵广,晋升为平西将军

7.尚书郎、名臣黄权之子,黄崇,晋升为平北将军

另有尹默、刘循等驻守,谯周聒噪议战,调至梓潼治农屯田,远离朝廷和前线。

三、成都御前虎贲亲军

成都刘禅坐守,董允内侍匡正后主,蒋琬、费祎、邓芝总览内外朝政及外交,调配各区军械粮草,另调南中孟获、祝融率劲卒进入京师,扩充京师虎贲军,由马忠、张嶷统领,镇守中央。

1.大汉皇帝,后主刘禅

2.丞相长史、抚军将军,蜀汉四相之蒋琬,加封为朝廷大司马,同大将军费祎共同掌管天下兵马,负责后方日常军事行政,军械粮草、兵员补充,为蜀汉后方首席重臣

3.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蜀汉四相之董允,升任太尉,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兼管皇宫事务,匡正后主刘禅

4.中部督、封都亭侯,向宠,升任为镇军将军,与太尉董允一文一武共同统帅宫廷宿卫军

5.中监军、扬武将军,平安三侯之邓芝,加封为阳武亭侯,升任司徒,主持东吴外交,说动东吴牵制曹魏东线力量

6.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先主称赞贤才,平安三侯之马忠,升任征南将军,接管成都兵防和整顿南中劲卒

7.牙门将,张嶷,升任镇南将军,归征南将军马忠麾下,操练成都虎贲兵马,并领兵密切关注南中动向

8.南蛮王,孟获,领南中象兵调入朝廷担任御史中丞,刚正不阿,掌握监察大权

9.南蛮王后,祝融,升任右将军,同南蛮王孟获统领南中象兵入朝,支援北伐

10.侍中,郭攸之,丞相《出师表》称之“志虑忠纯”,升任太仆,辅佐朝政

另有陈震为尚书令,兼辅助邓芝外交东吴,孟光为大司农,刘干、杜祺为校尉,起用丞相之弟诸葛均担任功曹等

四、江州后备军

由国舅吴班担任江州都督并任太守,率领众宿将坐镇巴地,进可作诸葛亮北伐之战略后备;退可维护巴地的稳定,控制长江航线,扼守入蜀咽喉要道,确保成都及大汉政权的安全。

1.国舅、后将军、安乐亭侯,吴班,升任为征东将军,兼领江州都督,休兵讲武,听候前线丞相调遣,支援北伐,并领水军防御长江航线

2.平北将军,马岱,升任为镇北将军,镇守江州训练步骑,听候调遣,北上支援北伐

3.丞相府参军、广武督,廖化,升任为安东将军,从镇北将军马岱训练步骑,听候北上调遣

4.前庲降都督、前部都督、兼领扶风郡太守,张翼,升任为安北将军,训练劲卒,听候北上调遣,兼领江州政务

5.右将军、玄乡侯,高翔,升任安汉大将军,归征东将军吴班麾下调遣

6.前将军、都亭侯,袁綝,升任安国大将军,归征东将军吴班麾下调遣

7.前光禄勋,向朗,官复原职,加封显明亭侯,赐位特进,统领江州军政

另有张飞子张绍、费诗等任谏议大夫,处理江州民政事物

五、永安防卫军

猛将陈到担任永安都督,率领众将防卫。永安作为吴蜀国界,是入川的第一道屏障,既吴蜀已经联盟,后方又有江州大军镇守,则永安无须重兵驻防。既无战事,可派文武前来历练。然吴人狡诈,仍需大将镇守,密切关注吴国动向。待天时有变,可为伐吴前线,顺流而下,一鼓作气灭之,雪荆州之恨。

1.护军,陈到,忠勇与赵云齐名,领永安都督,加封征西将军,统领永安常备军及白毦精兵,威慑东吴

2.襄阳罗宪,与南郡霍弋同为蜀汉后期沧海遗珠,素有才名,今拔罗宪为安国将军,任命为永安都督陈到副将,负责日常军事防御,尽展其才

3.右中郎将,宗预,文武双全,拔其为威东将军,主持永安前线与东吴外交,兼顾永安日常军政

4.南郡阎宇,素有才干,虽后期巴结宦官黄皓,尚有赏识提拔罗宪之明,今拔其为威西将军,归永安都督陈到麾下,和罗宪同领兵马

5.邓贤,孟达外甥,弃暗归国,虽忠贞不足,然用人之际,拔为威北将军,以示宽怀

6.原长水校尉,廖立,荆楚奇才,当赞兴世业者也。然前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去职流放。今再起重任,召入永安,遥领朝廷卫尉,位列九卿,参划军机。望能体恤用心,痛改前非,慎言慎行

7.原荆州治中从事,潘浚,素有才名,心怀旧国,弃吴归汉,其心可表。今拔其为朝廷九卿太常,驻守永安,处理庶政,广积军械粮草,窥探荆州,以待时机

另有原荆州刘贤、巩志等随驻永安,伺机恢复荆州。

至此,五路大军分配完毕,全军伺机北伐。

附录文武官职:

文官:

丞相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执金吾、将作大匠、光禄大夫、尚书令、中书令、太子太傅、大长秋、中长侍、侍中、秘书监、御史中丞、谒者仆射、太学博士、黄门侍郎、长史、司马、太史令、太中大夫、谏议大夫、太乐令、太仓令、武库令、别驾、功曹、主簿、治中

武官:

第一品(大司马、大将军、大都督)

正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四方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四威将军(威东将军、威南将军、威西将军、威北将军)

杂号将军(军师将军、安国将军、破虏将军、讨逆将军、镇军将军、虎威将军、牙门将军、护军将军等)

偏将军、裨将军、中郎将、校尉、参军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