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明匪军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来客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来客

书名:大明匪军 作者:冷俊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6:52

“好了,这里是我们广记的分号,今晚就在这里休息。..co窦可远招呼其他人停下。

众多的从人开始从车上下来,分店里的负责人和伙计也从店里出来,手脚熟练的卸下挽马,归置好大车。

李国助从车上下来,先在店外看了一下。

店铺两边停着相当多的大车,外围是一丈多高的高大围墙,把整个店铺都圈在墙里,四周是一些角楼,几个拿火绳枪的伙计在高处巡逻警戒。

李国助一脸吃惊之色,眼前店铺居然戒备的如军堡一样森严。

“窦兄弟。”郑一官说道,“这里是不是不太平?”

窦可远抬头看了看高处巡逻的火铳手,笑了一下,说道:“曾经闹过土匪,不过早就平息了,现在这种警戒等级是很低的,就是平常的日常警戒。”

一旁的李国助似有所悟的点点头。

大明内陆有这样规模的商人和商号,暗中觊觎的人一定会很多,土匪只是明面的,暗地里打主意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你家东主刘大人,明面上的团练兵有多少人?”李国助询问道。

“现在有十个营,一个营在三四百人之间,还要在扩充两个营。..co窦可远也不瞒李国助,两家合作,该表现实力的时候还是要表现一下。

李国助低头默算了一下,又道:“卫城守备和两卫指挥,账面上还有一万多卫所兵和守备营兵可用,不过实际如何?”

“那是大明的兵,我们大人只是代为掌管。”窦可远咧嘴笑了笑道,“原本的将领家丁都叫他们自己留着,要么遣散了事,卫所兵就是一群种地的,仍然让他们老实种地,所缺兵员我们大人重新招募,代朝廷掌管。”

听完这话,李国助懂了,什么代为掌管都是虚套话,完是刘天宇自己的私兵。

他这一路行来,有广记派来护卫的一小队火铳手,训练很好,火铳的制造也很精良,远不是南方明军手里的那些垃圾货色可比。

这支广记的火铳队伍,光是一个袍服和身上的那些零碎,他就没有在明国官兵身上见过。

他和火铳队里的士兵有过接触,这些人多半读过书,识的一些字,有一些火铳手识的字很多,像是开过蒙学的童生。

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广记的士兵识字越多,就更有可能被提拔重用,军中的军官都要在学校学习过,不仅要识字,还要读兵书,学算学,绘图等诸事,合格了才能够当军官。

虽然还没见到去往王家庄的大队人马,但李国助从这些一鳞半爪中感受到广记强悍的武力和蓬勃向上的内部体制。

店里两边都是马厩,大约有百十匹马,养的都很肥,此时都安静的低头吃着草料。

一些小伙计清洗着两边放置的大车车厢,把这些黑色的车身很快擦洗的雪亮。

从中堂穿过,是一间间供休息的房间,内里是大块青砖砌成的库房,放的是一些粮食和杂货。

一些商人在正堂两侧的厢房里休息,还有一些人出来在大堂闲聊。

屋门四角放着几个模样很怪的炉子,大堂虽大,屋里却十分暖和,一进门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几个商人正在炉子边研究,李国助也很有兴趣,连窦可远也跑了过去。

“这是广记最新出品的炉子。”一名大伙计见人越聚越多,站在一边介绍道,“这叫广记暖炉,是咱们广记刘大人亲自设计出来,取暖效果咱绝不吹,各位都能亲身感受到。”

一名河南商人笑着问道:“咱知道暖和,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多少钱一个。”

“按大分为甲乙丙三种不同大小的炉子,甲字号最大,价格也贵,要七十两,乙字号稍要五十两,丙字号最需要三十五两,咱们眼前这个就是甲字号炉子。”大伙计介绍道。

那河南商人吸了口气,说道:“这么大一个炉子,抵得上十几亩地了。”

“这玩意也不是为百姓准备的。”大伙计说道,“最少这几年还不成,能买得起的都是富户,各位身家若是有好几千上万两甚至更多,屋中花几十两摆个炉子,一冬不怕冻手冻脚,也不必穿着厚厚的毛皮衣在家里,下了炕就冷的不行。”

李国助对这个炉子很感兴趣,倭国冬天也很寒冷,海港地方还好些,往内里去不比大明北方好多少。

眼前这炉子效果确实很好,到倭国的话也能出脱掉。

不过,他心中还有疑问,笑着对那大伙计道:“这炉子是铁片敲出来的,成本不会很高,怎么卖这么贵?”

大伙计说道:“我们大人说,从设计到定型,此前的成本当然要算在内,这炉子是精铁打的,还要做到让它如何能热取暖,这也是成本。”

李国助点点头,转头对身边的从人吩咐道:“记下来,回城时这东西带一百个回去。”

“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咧!”大伙计一看李国助订了一百个炉子,脸上高兴的直冒红光,指着墙角的一个大座钟道,“这东西更好”

李国助看了窦可远一眼,忍不住大笑起来。

“还好,不是很冷么!”一个大汉嘴里喷出白气,用夹生的汉话大声感慨天气。

在这大汉身边是一群裹的跟狗熊一样厚实的高大汉子。

这些人牵着马走在官道上,巍峨壮观的王家庄建筑群落就在他们眼前,众人忍不住称赞起来。

如今的王家庄规较王员外时,扩大了十几倍还多,原本的村庄早就看不出任何的痕迹。

祠堂被迁走,大量的草房民房消失干净。

东北角是大片的生活区,最早兴修的大片院落如今处在中间地带,外围是大量的白墙青瓦民房,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部都是砖瓦房。

这样的屋子在大明起码四十两到六十两,一般的百姓根本无力负担,但在王家庄这里却是房舍的标配。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叫眼前的大汉们为之惊叹。

7

搜更新最快,最全的书,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