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跃马大唐 > 第九一六章 破局

第九一六章 破局

书名:跃马大唐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1:40

(谢:moshaoco

g、书友43945515两位兄弟的打赏,谢:神奇的金甲虫、梦xi

g时分、100个可能、bobby75222等兄弟的月票。)

李光弼沉声道:“殿下有所不知,新募兵马战力不强,须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方可作战。正因如此,我等才向陛下请求借回纥之兵攻长安,等兵马训练成型,怕是来不及了。不过招募兵马之事我们一直没有放松,现在每日都有很多新兵入伍,郭大帅亲自组织训练。”

李瑁点头道:“原来如此。二位将军尽管大胆的放手去干,兵马招募的越多越好。有朝一日,总是要对某些人动手的,到那时免不了要真刀真.枪的。对了,这段时间,兵粮物资供应可还顺畅?”

李光弼点头道:“一切如常,殿下为何有此一问?”

李瑁道:“你们还不知道吧,王源收回了政事堂的粮草分派之权,现在所有的粮草都归他调派。”

“什么?”李光弼个郭子仪大惊道:“怎可如此?陛下答应他的?”

李瑁道:“是啊,他逼着父皇答应了这件事。父皇也是无奈啊。”

“陛下好糊涂啊。这么一来,我大军粮草岂非难以保证?”郭子仪跺脚道。

“所以我才问两位,粮草的供应是否正常。父皇虽答应了他,但也是基于王源全力供应两位的军粮的保证之下。王源说他一定会保证河西朔方重建兵马的粮草供应的。”李瑁忙道。

“他做了如此保证?”郭子仪将信将疑道。

“是的,否则父皇怎肯让他接手。父皇这么做也是基于二位的考虑,偷偷的给二位调拨粮草物资,数量难以保证。若是王源履行承诺,那二位手下的兵马的粮草供应便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了,这对于二位扩充兵马也是有极大好处的。鉴于此,父皇便顺水推舟,同意了王源的请求。”李瑁道。

“王源当真会这么大度?我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难道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郭子仪沉吟道。

李光弼冷笑道:“郭兄弟,不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其中确实有猫腻。我想我倒是猜到了几分。”

“哦?愿闻其详。”郭子仪和李瑁均瞠目问道。

“在我看来,王源之所以答应陛下,他会全力供给我们粮草物资,那只是为了欺骗陛下罢了。他不这么说,陛下不会允许。常言道,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一只兵马断了粮草,那么再精锐的兵马也失去了作战的能力。王源显然是想以粮草控制我们的兵马。试想,一旦他断绝粮草供应,我们这只兵马还能撑的下去么?他看似大度,实则居心叵测。”李光弼沉声道。

郭子仪和李瑁倒吸一口冷气,均惊愕难言。郭子仪皱眉道:“若王源真的存着这个心思,此人心机之歹毒可谓天下之最了。”

李光弼冷笑道:“我并不想这般解读他的行为,毕竟他于我大唐是有大功劳之人,而且在朝廷最危难之时,正是他撑起了这片天。然而,据我对他的了解,再加上他一贯的作为,我敢肯定,他一定是这么想的。王源这个人一向利己则为,害己则除,陛下让我们两个重建河西军和朔方军,他焉能不知这是要与他分庭抗礼。这种情形下指望他心慈手软那真是笑话了。”

李瑁点头道:“李将军所言甚是,这个人已经烂了,自从父皇抵达成都之后,这个人便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王源的。还有一件事我必须告知二位,这样两位将军便更清楚王源的狼子之心了。”

“殿下,那是何事?”郭子仪和李光弼齐声问道。

“在我说出这件事之前,你们必须发誓严守秘密,不得在外宣扬。否则我们都将陷入巨大的不利之中,搞不好还会死于非命。”李瑁沉声道。

“这么严重?”郭李二人均惊愕道。

“立誓吧,不是不信二位,而是此事太过重大。”李瑁道。

郭子仪和李光弼对视一眼,郭子仪本想说‘既然是如此重大的秘密,那不听也罢。’,然而李光弼却胼指于天沉声道:“我李光弼在此立誓,殿下所言之事绝不泄露于他人,若违此誓,天地厌之。”

郭子仪无奈,只得也依样立誓。

李瑁待两人立誓之后,沉声将自己和玄宗怀疑马嵬坡上王源私自救了贵妃和杀死李亨陈玄礼等人灭口的事情说了一遍。郭子仪和李光弼惊的目瞪口呆,相视惊愕难言。

“二位将军,此事目前只有父皇和我,以及二位将军知晓。这件事虽然我没有查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但种种迹象表明,此事绝非妄测。我派人跟踪王源去往南城浣花溪的一处草庐。因为我怀疑王源将贵妃藏于此处。然而我的两名手下均消失无踪,连尸首也找不到。我想定是我的两名手下行踪败露,被王源杀了灭口。事后我派人偷偷去查勘那座草庐,又发现了许多蛛丝马迹。那草庐之中虽然空无一人,但屋子里并无积尘,这说明那里有人长期居住。屋旁的空地上,有未烧尽的女子绫罗衣衫以及鞋袜等物,均非寻常女子之物。这更是说明这里曾经有女子住在此处。但自从那日之后,便空无一人了。这不是欲盖弥彰是什么?这件事我敢以性命起誓,王源定是杀了李亨陈玄礼,掩饰他救下贵妃的行为。此人早已犯下了欺天之罪,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李瑁继续道。

李光弼和郭子仪细细的将李瑁之言回想了一遍,关于马嵬坡上的事情他们早已得知当日细节,当时便觉得有些不太自然。毕竟李亨和陈玄礼在严寒大雪的旷野逃脱无踪,王源居然没找到他们,这便觉得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了。而贵妃死后这些细节,包括王源没让陛下亲自查看贵妃的遗体,这似乎都印证着里边必有内情。现在这些细节跟李瑁所言一一对照,顿时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了。

“这贼子胆大包天,居然犯下如此滔天之罪。这已经完全不把陛下和朝廷放在眼里了。”李光弼咬牙骂道。

“既然王源杀了你派去窥伺的两人灭口,那岂非说明他也知道此事已经败露?你派去的那两人也许会交代出是你派他们去查勘的事实。王源也可能联想到陛下也知道此事,然则陛下的处境岂非危在旦夕?若事情败露,王源恐怕要铤而走险了。寿王殿下,你派人跟踪的举动太过莽撞了,这不是打草惊蛇么?”郭子仪皱眉道。

李瑁咂嘴道:“父皇也训斥了我,我事后得知,却也迟了。所以父皇才决定让我离开成都来灵州,既和回纥人谈判借兵之事,也可以暂避风头。毕竟此事直接牵扯到我。而王源对父皇也一定有所怀疑,但父皇却无法离开成都。这便只能是寄望于二位能快些收复长安,迎接陛下回长安了。除非王源要造反,否则他绝不敢阻挠陛下回长安的,那样一来,他的野心便为世人所知,他也将遭受天下人的讨伐了。”

郭子仪道:“殿下说的是。越快收复长安,迎驾回京才是正理。照这么下去,陛下在成都多呆一天便多一分危险。”

李光弼看着李瑁道:“寿王殿下此来灵州,还打算回成都去么?”

李瑁咂嘴道:“若有可能的话,我想随着两位将军一起收复长安。”

“不成,这不合规矩。陛下在成都,殿下岂能在外?这岂非让人有所议论?另外殿下不回,王源岂非更加的怀疑?”郭子仪摆手道。

李瑁咂嘴无语,他路上打的正是这个算盘,他想留在灵州。那样的话,成都无论发生了什么,他都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甚至他想过,若是王源在成都干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自己的父皇和皇兄弟们遭遇了不测,那自己岂非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了,也省了一番手脚。但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没,他没敢深想。身为皇子,不回成都伴驾的举动实际上便给人以自立的遐想,故而郭子仪才说不合规矩。

李光弼看穿了李瑁的心思,不过他可不像郭子仪那般直言说出来,而是在旁沉声道:“这件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便是和回纥人商议借兵之事。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若借不到回纥兵马,收复长安便是一场空谈。我们还是来商议商议这件事才是。

……

关于同回纥人商谈借兵的话题其实乏善可陈,李光弼在得知李瑁前来之后,便将消息告知了回纥怀仁可汗骨力裴罗留驻在灵州的使者。这些使者为了等待和唐朝商谈的事宜,已经在灵州等候了月余之久了。而实际上,回纥人提出的条件,李光弼和郭子仪也略知一二,条件极为苛刻,这也是李光弼和郭子仪不敢擅自做主的原因。具体的条件还需要谈判之时讨价还价,而玄宗给李瑁的底线是怎样的,这一点李光弼和郭子仪还不太清楚,李瑁也没有挑明。

故而,三人关于同回纥人商谈的话题并未延续多久,李光弼只告诉李瑁,等待回纥使者将消息传往北边,数日后对方便会传来约见商谈的消息,具体的安排事宜在四五日内便可敲定。

三人边吃边喝边说话,足足吃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天色漆黑,这才酒宴散去。

郭子仪要去巡查城防,这是他一向的习惯。虽然大雪漫天天气严寒,但是每日三次的巡查兵营和城防的举动他从不懈怠。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天气寒冷,士兵们极容易懈怠偷懒,而这是郭子仪不能允许的。于是郭子仪当先告辞而去,留下了李光弼一人,陪着李瑁喝着酒饭之后的热茶。

灵州衙门后宅之中的院子甚是宽阔,两人坐在后堂花厅门口,捧着热茶看着廊下挂着的灯笼照耀之下的黑夜里密集落下的纷纷扬扬的大雪,都没有说话。

一阵冷风吹来,廊下的灯笼摇晃着,几朵雪花飘了进来,落在了李瑁的脸上。李瑁伸手一摸,雪花在指尖融化成湿漉漉的水渍。

“寿王殿下,如此大雪,蜀地河西等地的难民们可要遭罪了。但不知朝廷有无妥当的安顿措施。”李光弼缀了口茶,淡淡的开口道。

李瑁眼望廊下黑暗,沉声道:“王源一回成都便举荐了颜真卿为中书平章,全权负责赈济难民之事。这段时间他们天天忙的就是这件事。听说连王源自己府里都收容了十几名难民,还颁布了不少鼓励成都百姓收容难民的措施。但愿能让难民熬过这个严冬吧。”

李光弼眉梢一挑道:“颜真卿当了中书平章了?这官升的挺快啊。一个小小的平原太守,一下子便进入政事堂中枢之中了。厉害,厉害。”

“切,还不是王源竭力举荐?这颜真卿和王源是一伙的。到成都的时候在大街上便当面跟本王顶撞,有了王源做靠山一个小小的太守都敢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这事儿别提,提了我便要生气。”李瑁恨恨的道。

李光弼微笑道:“殿下何必跟这些人一般见识,殿下将来是要登临大宝之人,颜真卿之辈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眼下王源用兵自重把持朝政,他当然可以嚣张了。”

李瑁摇头道:“本王岂有登临之心,本王只希望能助父皇和我大唐渡过眼前这个连环劫便好。至于将来父皇将大唐的江山社稷交给谁,那可不是我该想的了。”

“寿王殿下襟怀坦白,一片赤诚,臣甚是钦佩。说的也是,殿下未必能登临大宝。毕竟那个位置众多皇子都想做,就算陛下想要立殿下你为太子,怕是也不能够呢。”李光弼淡淡的说道,眼角的微光观察着李瑁的神色。

李瑁明显一惊,眉头皱起,转头看着李光弼道:“李光弼,你这话是何意?”

李光弼哈哈一笑,摆手道:“臣胡言乱语,寿王殿下莫放在心上。臣只是乱说罢了。”

“不不不,你这么说,一定有你的道理。本王希望你能对我坦陈而言。”李瑁忙道。

“殿下当真要听?”

“当然,你快给我说说,我真的不明白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好,既如此,臣便犯个忌讳,本来国本之事不可在私下交相私论,但此刻也顾不得了,我不能让殿下蒙在鼓里。殿下,据我所知。陛下一定是属意于殿下你来继承未来大唐的江山社稷的。是么?”李光弼道。

“这个……父皇……父皇倒是流露了些意思,但没有明言。”李瑁老老实实的道,玄宗确实不止一次的流露出话意,而且所有的行为也是表达了他的倾向,在李瑁看来,玄宗心中板上钉钉是属意自己为太子的。

“那就是了。所有皇子之中,也只有寿王殿下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臣不敢妄言其他王爷的优缺之处,但这一点当时我大唐上下心中的共识了。”李光弼低声道。

“本王……本王那里有那么好,你这是给本王脸上贴金了。”李瑁心中受用,口中却谦逊。

“但是,未必最合适的人选便能顺理成章的成为未来的大唐之主。即便天下人都以为寿王是合适的人选,但只要有一人反对,殿下便成不了事。这个人是谁,不用臣明说,殿下也当知晓吧。”李光弼肃容道。

“你是说……王源?”李瑁皱眉道。

“不是他还有谁?听说寿王和王源关系不睦,刚才你还说颜真卿和你当街争吵。他颜真卿敢这么做,还不是知道王源对你的态度?现在王源重兵在手把持朝政任用私人。朝廷文武官员哪一个敢不听他的话?若王源反对殿下为太子,满朝文武谁敢不符合?即便心中知道寿王是最合适的人选,怕也是无人敢言了。在这件事上,怕是陛下也无能为力。陛下自可力排众议,但那样一来,王源恐怕不会干休。殿下想过这些事么?”

“这个……本王……本王并没想当太子,倒也……倒也没想过这样的事。”李瑁心中冰凉,但嘴上却还要嘴硬掩饰。

“王源和丰王爷的关系据说很好,丰王爷跟随王源走了那么一趟之后,回来后的态度有何不同么?”李光弼继续淡淡的问道。

“二十六弟么?他现在倒是倨傲的很。跟着王源去杀了几名叛军之后,那事儿便成天挂在嘴上,每日跟说书似的,天天宣扬他的功劳。态度自然是大不相同了。”李瑁皱眉道。

“我猜也是如此,这件事其实已经很明了了。即便所有人都认为寿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