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日
孙承宗一脸忧心忡忡地看着御榻上的皇帝,皇帝的神情比之十多天前已经差了很多了,皇帝的脸上完没有血色,形销骨损,双眼深深陷入眼窝当中,威风凛凛的殿堂以及象征着权力的龙袍也不能代替这具已经完失去活力的身体。
环顾四周,都是朝廷里的重臣,内阁的,六部的,甚至连加兵部侍郎衔的冯君晨都被皇帝召入,当然这其中还有两个特别的人,吴王以及吏部文选司的主事杨涟。
按理说杨涟是无法出席这个水平的会议的,但是皇帝下诏的时候特意命此人进对,杨涟是东林的干将,他和冯君晨一样,虽然都坐在最下首的位置,但各自凌然不动,在这垂垂老矣的朝廷之中,他们是朝廷的希望。
皇帝今天的召对和昨天一样,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的原因主要应该是疲惫,诸臣们都很疑惑,在这样疲惫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召开内阁会议。
“朕要讲的,就是这些,希望朝廷里的各位大臣们,能好好辅佐朕的儿子,使他成为尧舜一样的明君,不要步史书上那些昏君的后尘,如此,则朕愿足矣。”
“皇上,怎么可以出此不详之语,皇上只要静心休养,一定无事。”方从哲依然在做着无用的劝谏。
皇帝却摆摆手,接着道:“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昨日里和诸位议定的事情。”
礼部尚书朱国柞却立刻站起来道:“皇上,关于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的事情,也不急于一时啊,如今皇上这情形,还是先养好身体再说。”
皇帝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孙承宗明显是看到了,昨天的内阁会议其实也是在讨论这件事情,可是内阁更明显要关注的是皇帝的身体,其他的事情一时半会还考虑不到,但现在看来,皇帝的确在为这件事烦心。
“皇上既然要册封皇贵妃的话,臣以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坐在下首的兵部侍郎冯君晨突然开口,他站了起来,朝着皇帝和礼部官员行礼,“皇上登上大宝之后,按照道理也的确要序位正宫,确定名分,册封皇贵妃,也只是一道旨意而已,不用行大礼,不如就将此事议定了吧。”
冯君晨昨天也参加了皇帝召集的会议,他明显也看出了皇帝此时的困局,这个时候站出来讲话,大概也是因为自己是个侍郎,讲出来可以为皇帝吸引火力。
皇帝脸上的表情显示,他是极为赞同冯君晨的话的,孙承宗知道这个时候内阁必须有人站出来支持,以免有人压制住冯君晨。
“臣也以为此事可以办,毕竟册封皇贵妃,既是喜事,又不是大事,皇上要封,咱们也就办了吧。”
首辅刘一燝和礼部尚书朱国柞互相看了一眼,正待要说话的时候,却从侧门直直地闯进来了一个女子,那女子约莫二三十岁的样子,穿着锦罗绸缎,环佩叮当,美貌的脸上却写着不满。
大臣们都认识她,那是皇帝在东宫时候的选侍,太子的养母李选侍。
诸臣们都有些发愣,他们谁也没见过在内阁会议的时候会有女子闯进来,虽然她是皇帝未来的皇贵妃,但是内阁会议可没有皇贵妃的份。
众臣们立刻将目光聚焦在了皇帝身上,因为只有皇帝可以训斥这位皇贵妃,但是很快他们就明白这不可能,皇帝闭着眼睛,一脸无奈,然没有皇帝的威风,就连王安也是一脸无奈。
李选侍径直来到了太子朱由校面前,接着道:“皇儿,为娘有几句话要和你说,和我到后面去。”
一旁的吴王朱由桢看了看一脸不情愿的朱由校和闭着眼睛,一副眼不见为净的皇帝,立刻站起身道:“李娘娘,这是皇上商议国事的地方,娘娘有什么话稍后再说。”
“你是福王的儿子,我家的事情不用你管。”
李选侍也不再多说,接着便将朱由校牵了起来,朱由桢自然不敢动手,只是含着一脸怒容坐了下去,诸臣都是一脸愕然,但谁都不说话,孙承宗倒是注意到了下首的冯君晨和杨涟都是一脸怒容,只是也没有发作而已。
李选侍见众人都没有什么表情,立刻得意一笑,接着便将朱由校牵到了屏风后面,接着诸臣们便听到了屏风后面李选侍的厉声呵斥的声音。
“昨天娘的话你难道忘记了吗?快去告诉你的父皇,这件事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一点记性都没有?”
诸臣满脸惊愕,更让人惊愕的是,皇帝却闭着眼睛,虽然一脸痛苦,却完没有要发火的样子,只是不停地叹气。
所有人都明白,这两天内阁会议到底是谁发起的。
作为朝廷最高首脑的方从哲此时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孙承宗从没有见过这个涵养极好的老头脸上显出这种表情,显然也是愤怒到了极点。
诸臣们都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显露着不满。
如此明目张胆胁迫皇帝和皇太子,简直是对整个朝廷的亵渎。
不一会儿,朱由校满脸通红地从屏风后走了出来,还带着泪痕,他走到了皇帝的面前,接着低下头轻声地道:“要封皇后。”
虽然声音很低,但是重臣们都听得一清二楚。
孙承宗觉得这个女人是不是脑子有坑。
不用看别人的表情,大家都和孙承宗一个想法。
皇帝叹了口气,再也不说话,接着看着眼前的满朝重臣,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他知道自己开口,这些重臣们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那也是需要讨论的,而讨论的结果,很明显是否定的,这个时候那个女人一定会又在自己的面前大闹一番,而他就是因为承受不住这样的大闹才拖着病体来召集内阁召对。
殿内一片安静,谁都不说话。
“皇上,”兵部侍郎冯君晨再次站了起来,他看着大殿内的众臣,笑着道:“刚才皇上说要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臣以为,内阁如果同意的话,就应该请皇上即刻下诏才对。”
一句话,内阁的人没有不明白的。
太师方从哲立刻道:“冯侍郎说的在理,皇上龙体微恙,此时谈论封后的事情的确不大和适宜,但正如冯侍郎所说,册封皇贵妃不用行大礼,下诏书从简处置即可,这不但免了皇上奔波劳累之苦,又了皇上的人伦常情,实在是极好的,刘中堂以为如何?”
“太师说的在理,”刘一燝连忙附和,他立刻站起身道:“臣以为皇上可以立刻拟旨,册封皇贵妃,内阁会督促礼部立刻进表奏,然后授皇贵妃印绶即可。”
剩下的朝臣们立刻站起来道:“臣等附议。”
朱由桢也是极聪明的,他也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御榻上的皇帝跪下,接着双拳一抱,恭贺道:“恭喜皇上册封皇贵妃!”
方从哲也立刻明白了朱由桢的用意,也连忙从自己的座位上起来跪下,殿内的大臣们立刻都跟着跪下。
“恭喜皇上册封皇贵妃!”
皇帝原本还有些郁闷的心情立刻转变了一下,他笑着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案就准了冯爱卿的奏议,即刻下诏,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礼部去拟妃号,即刻办理。”
礼部尚书朱国柞立刻应声道:“臣遵旨。”
皇帝振作了一下精神,接着看着大臣们道:“至于册封皇后的事情,等过些日子朕的病好一些,再来商议,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诸位可以回去了。”
“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