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1618:燎原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动荡的开端

第二百三十一章 动荡的开端

书名:1618:燎原 作者:闪烁的云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1:05

北京紫禁城

端门之前,孙承宗一脸沉重,不敢出声,身后的杨链、左光斗一众大臣也都不说话,他们聚集在端门之前,忧心忡忡。

正说话的时候,端门大开,一个传事太监领着几名御医从殿内出来,随同出来的还有曾经的内阁首辅,如今已晋升太师的方从哲,他去年秋天的时候在推荐孙承宗入阁之后,请求致仕,但是皇上不准,固辞之后皇上终于恩准,但加其为太师,荣宠冠于当朝,虽然已经不再是当朝的内阁首辅,但是一旦有机密大事,皇上依然会让他进宫商议,前些日子在朝廷里争论吴王一事,是方从哲从中斡旋,才把这事平息下来的。

已经是兵部尚书的孙承宗不同于那些东林后进,对于这位颇有智谋,善于斡旋的前内阁首辅还保持着应有的尊敬。

“方公,皇上怎么样呢?”

孙承宗走到了方从哲面前,双手抱拳,低声问道。

今早接到內侍的话,皇上今晨舆洗用膳的时候,突然昏倒,內侍们不敢怠慢,立刻向内阁发话,请内阁诸臣前来,孙承宗知会了内阁和六部的要官,随后便领着众人汇集于端门,但被允许进宫的却依然只有太师方从哲、太子以及太孙等寥寥数人,孙承宗心内约有不详,自去岁冬天到今年开春,他和皇帝多次见面,协理平定闻香教的事情,皇上的脸色一直不好,圣体违和,听內侍们说,皇上晚上经常需要服用药丸才能入睡,而郑、李两位贵妃也不加节制,邀请圣宠,为了这事,他还私底下写了封密奏给皇上,希望皇上能够固本培元,养精蓄锐,这样才能使福泽绵长,但也只是得了一句“朕知道了。”

方从哲瞧了他一眼,他与孙承宗关系还算密切,比之杨链、熊廷弼等人,孙承宗要远远好交流得多,他双手背在身后,低声道:“皇上圣体本来就不康健,今冬大寒,耗了元气,这些日子又劳累过度,以致于病势凶猛,从早晨到刚才,御医们绞尽了脑汁,总算是让皇上醒过来了,但是皇上病体沉重,已经无法下床,圣上已经下旨,让太子行监国事,一会自然就会宣孙公与刘公诸人一起进去听旨了。”

孙承宗立刻就明白了方从哲的意思,当下便向方从哲行了一礼,果然,那內侍送走了御医,便立刻转身道:“万岁爷宣兵部尚书孙承宗,吏部尚书刘一燝,户部尚书韩爌。”

三位阁臣便立刻走到了端门之前,那內侍便向三人行礼,引着三人直入宫中,三人入宫之后,才发现内宫中已经是警戒肃然,便都心知大事不妙,也不说话,便径直来到了弘德殿前。

此时弘德殿前已经警备森严,里外都是警戒的锦衣卫,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他见三位阁臣到了,便赶忙上前给三人行礼。

“三位阁部,皇上就在里面,请三位阁部赶紧进去。”

三人自然是不敢怠慢,便随着內侍进门。

大殿里满是浓烈的药味,颇是刺鼻,门窗紧闭,似乎是不敢见风,御榻上,皇帝的身体平躺着,呼吸沉重而艰难,四周则是服侍的医官和內侍们。

见三人进来,近侍们便在皇帝耳边耳语了几句,皇帝也细声说了两句,那近侍点头,便招呼着四周的医官內侍们都退出殿外,只留下几个在皇帝身前服侍的。

近侍们紧接着又将皇帝扶起,接着便将一方软枕放在皇帝的腰间,让皇帝靠着。

三位内阁的阁臣已经明显看见皇帝那张苍白到毫无血色的脸,他们心里都各自清楚皇帝这是病体沉重,沉重到什么地步,他们的内心中也各自有数,可是谁都不敢说出来。

万历努力地抬头,但却实在无力,他便又对站在一旁的內侍低语了几句。

“万岁爷口谕,令三位阁部近前叙话。”

“臣都遵旨。”

三人赶忙行礼,便都走到了御榻之前,孙承宗才得以看得清楚,皇帝比之上次见的时候,已经瘦弱了许多,剧烈的疼痛已经让他不能自已,虽然盖着御被,但剧烈的抖动看得极为明显,一旁的医官赶紧取了一颗药丸,皇帝不能抬手,只能由內侍服侍和水服下。

三位尚书一字排开,跪在了御榻之前,谁都不说话。

“皇上,龙体要紧,有什么事情就请直言,臣等赶紧去办就是了。”孙承宗赶紧说道。

万历轻轻地摆了摆手,喘了口气,对着孙承宗道:“之前不听孙卿的话,以至于此,朕虽然后悔,但却已经无用。”

“皇上万万不可出此不详之语,”一旁的吏部尚书刘一燝立刻进言。

“朕的命数,朕自己清楚,”万历喘了口气,接着看了眼孙承宗,道:“孙卿,南京的捷报可送到了。”

“送到了,吴王行营来报,江南提督官张子云已于三月十二日在巢湖岸边攻破了乱军的大营,共计生擒教贼一万七千余众,一众闻香教的传头已经于十四日押往南京,至此,闻香教之乱已被平定。”

万历脸上浮现了一丝微笑,他点点头,勉强点了点头,缓缓地道:“下旨,赐吴王银五万两,授松江府两千户,加冯君晨安定伯,张子云,定远伯,授镇武将军,其余有功之人,皆赏。”

三人都是一惊,这样的赏格虽然并不过分,但是之前因为设立吴王行营的事情,朝廷已经屡有非议,对于吴王虽然不敢多说什么,但是对于冯君晨和张子云,朝廷内外已经颇有别言。

“皇上,近日来诸僚对于江南报捷一事,已经颇有微词,南京以及南直隶多有密报,说冯君晨与南京留守严玉二人相互勾连,专断行事,致使民怨四起,以致于有南直隶的士子联名上书,要弹劾这两个人,而有人说,这个张子云也与冯君晨颇有联系,南直隶的事情,是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还没等孙承宗拦,一旁的户部尚书韩爌便首先开口。

万历皇帝越听脸色越是不好看,最后满脸怒容,双拳紧握,厉声喝道:“当初杨镐在辽东的时候,怎么却不说他专断行事,诸将怨声载道呢?如今闻香教平定,这倒是跳出来了,是不是见不得吴王立功?”

“皇上息怒,”吏部尚书刘一燝赶忙叩头,“冯君晨与严玉在南直隶大肆逮捕官员,取缔民政,又私设学校,开兵营,种种迹象,都非空穴来风,张子云身为外将,与这两人交好,也不是朝廷的福气,臣等的意思,请调冯君晨与严玉二人回京,至于张子云,则可令其归于兵部之下,再行调查。”

万历勉强支撑着身体,吼道:“朕授吴王旌旗节杖,令其专行大事,南直隶受其节制,冯、严、张三人不过是依着朕的旨意,辅佐吴王,南直隶的那些官员有密奏,难道这三人就没有密奏吗?朕倒是想问问,吏部和户部的诸科给事中们可有谁去看过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那些官员们都干了些什么好事!”

刘一燝和韩爌面面相觑,万历怒火满胸,一时郁结,更是头晕目眩,不能支持,一旁的医官赶忙上前进言。

“皇上,您龙体气血虚亏,不易动怒。”

“臣等死罪!”

刘一燝和韩爌这才恍然,便立刻俯身,口称死罪。

万历皇帝也不说话,只是摆摆手道:“传朕的旨意,有敢私议江南军事以及吴王行营者,斩!”

刘一燝和韩爌都愣了一下,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如此专断。

“皇上,”孙承宗轻轻拜了一礼,“皇上圣体不和,如今闻香教大乱平定,正是大赦天下,为皇上祈福的大好时机,冯、张二人剿贼有功,理应封赏,皇上英明,臣等只要遵旨就是了。”

万历皇帝立刻点点头,接着看着孙承宗道:“孙卿之言,甚合朕心。”

万历缓了口气,接着躺平了身体,缓缓地道:“朕叫你们三个来,也不是要和三位爱卿吵架的,朕自登大宝,承先帝的威德以及历代祖先庇佑,已经有四十八年了,自去岁至今,天下大乱,朕自付有愧天地宗庙,以致于天变骤生,贼患不止,先有建奴,后有教贼,今日叫你们来,有两件事要吩咐三位爱卿去做,一,由太师方从哲执笔,写一道罪己诏,写成之后,由内阁与太师商定,再由朕御览,朕知道此事不合规矩,但你们做就是了,这事朕已经与太师商量了,你们也就不要再争了。”

跪在一旁的孙承宗刚想说话,却被万历皇帝挥手挡住,示意他不要争论。

“这第二,朕已命太子监国,替朕处理政事,但是太子自幼又生长于妇人之手,多年来也受了不少委屈和惊吓,朕怕他继承大统之后,有负社稷,故而招三位前来,希望三位爱卿,能够尽心辅佐太子监国。”

这番话,等于是托孤之嘱,三人立刻诚惶诚恐,连忙跪拜在御榻之前。

“皇上盛德,臣等一定竭尽力,辅佐太子。”孙承宗立刻点头。

万历皇帝欣慰地点点头,接着又看了眼面前的三位阁臣,这才缓缓地道:“如此,朕还有一件私事,想与三位阁臣商议。”

“皇上但请下旨,臣等必定竭力而为。”一旁的刘一燝和韩爌满脸激动。

“朕生平最爱,除了太子以外,便是三子常洵与孙儿由桢,如今他们都不在京师,朕如今病体沉重,无比思恋,朕打算以手书急招二王入京侍奉左右,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一燝和韩爌面面相觑,皇帝病重,而招藩王入京,这可是历朝历代的大忌,皇帝眼前这个局面,他们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倒是孙承宗双眼一展,立刻抬手行礼道:“本朝开国,以孝道治天下,福王与吴王两位殿下,理应于皇上面前多进孝心,皇上既然思恋两位殿下,两位殿下也理应入京侍奉。”

万历皇帝立刻一脸欣慰,接着满脸歉意地看着三位阁臣,缓缓地道:“朕自知此事非常,但是朕的心愿,也想请三位爱卿能多加理解,以了却朕的这点私心。”

三人知道,此时反驳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得叩头

“臣等奉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