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太平城里不太平","copyright" > 第3章 烂柯人

第3章 烂柯人

书名:太平城里不太平","copyright" 作者:佛印移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7-29 16:09:53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京州,太平城,皇宫。

午后,正准备偷溜出宫的陈漠撞见了刚下朝的恩师——老太师兼任吏部尚书的房子健,见老太师正与人说话,陈漠便想趁着这一会儿的功夫溜之大吉。

房老太师面目慈祥,满头银发,却是面容饱满,精神焕发,谈吐间流露着青壮年的书生气,举手抬足间透着暮年人的稳重,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已是快八十岁的人了。

陈漠正踮着脚尖准备溜走呢,谁知房老太师突然嚷道:“站住!”

陈漠便只好停下了脚步,转过了身,给老太师行了一个大礼,要知道这宫里能管陈漠的人可多了去了,但能让陈漠心服口服的人可就只有老太师一个。

自打三阁老中的太傅赵凌云和太保袁天阳相继离世后,这房老太师便成了这大鸢朝最高品秩的官了。在历朝历代,这太师之位从无实权,可房老太师却还执掌着六部之中最为尊贵的吏部,足可见桓帝曹焰、孝武帝曹坤和老皇帝曹铁对他的器重,不仅如此,他还是曹坤、曹铁、大皇子曹海、二皇子曹江、三皇子曹河、四皇子曹湖外加上定北王曹锋还有陈漠三代人共同的儒学先生。只不过房老太师对这过目不忘的陈漠尤为喜爱,授课之余,顺便还教了陈漠断案之法。只因老太师家中妻子早亡,儿孙辈中只剩下了个憨傻痴呆的长孙,否则也不会将视为传家宝的《房公解案》送给这顽童,供其闲暇阅读。

陈漠躬身道:“陈漠见过老太师!”

老太师笑起来,那眼睛便成了一条缝,问道:“陈漠小儿,你这是准备去哪儿呀?”

陈漠自然不敢把出宫的事情如实禀告,解释道:“无聊,随便转转。”

老太师又问道:“你小子怎么不在学宫待着?”

陈漠不以为然地答道:“自从老太师走后,学宫便没人能教我了,这两年我走遍了剩下的法、道、释、阴阳、天文历法、杂学六阁,将这六阁藏书也背完了,所以闲暇之余不是在御膳房帮厨,便是在太医院学医,要么就是在司天监跟着范老神仙看星星,要是这重明禁军或是金乌卫之中的健者愿意教我武功,那就更好了,只可惜他们不肯教我!”

老太师有些难以置信,接着问道:“果真如此?”

陈漠答道:“老太师不信可以找人问啊,上回皇后寿宴,那道‘桂花鱼翅’便是我做的,胡太医也说这针灸之术已和我不相上下,就是那范老神仙不肯教我观星,不过这范老神仙每次说的话我都给记了下来,要说这观星、望气的粗浅道理,我还是懂一些的,这不,老太师近日偶感风寒,需得喝些姜茶!”

陈漠话音刚落,老太师就打了一个喷嚏。

老太师笑道:“哈哈,果真如此!不知老夫给你的那本《房公解案》,你学得怎么样了?”

陈漠笑道:“我早已烂熟于心,只是这书中的许多论证不曾亲自实践,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老太师郑重其事地说道:“诶,这是老夫三代人的断案经历,一件件,一桩桩都是真事,算是被你小子捡到宝了!”

陈漠一声感叹:“只可惜我一个质子,整天待在宫里,不能将老太师三代人的所学造福于百姓啊!”

对于这小子的记性,老太师自然是放心的,便顺势给了他一个机会,说道:“你先背来听听,若是能背下来,老夫这便带你小子出宫!”

陈漠问道:“真的吗?”

老太师肯定道:“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言而无信?”

陈漠一本正经地背诵道:“刑狱者,国之大事也,事关生死,不可不察,狱事莫重于刑死,刑死莫重于事实,事实莫重于检验,检验莫重于经验同记性,盖刑狱之大事,须事必躬亲,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多察胜少察,少察胜不察,吾以此观之,忠奸可辨矣,望吾后人,引以为戒,玄拜上。”

陈漠背了整整一个时辰,竟是一字不差!

老太师愣在原地,老泪纵横,倒不是说他不相信这陈漠能背下来,只是他向来是把陈漠看成自己的亲孙子,给予了厚望,而这小子也没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孤诣。

陈漠扯了扯房老太师的衣角,嚷道:“老太师,老太师,我背完了!”

老太师高兴得眉开眼笑,双手高举,仰天大呼道:“奇才,奇才也!真乃大鸢之幸,圣上之幸也!”

而此时的陈漠一本心思只想着出宫,问道:“老太师,咱们什么时候能出宫啊?”

老太师擦了擦激动的泪水,答道:“这就走!”

陈漠问道:“就这么走,不怕皇上怪罪吗?”

老太师笑道:“无妨,老夫有大鸢玄铁令在手,自可通行无阻,走时叫守门的金乌卫校尉往上面通报一声即可。”说罢,老太师拉着陈漠的手向西门走去。

二人行至皇宫西门,老太师跟把守皇宫西门的校尉说道:“老夫带定北王长子陈漠去三皇子曹河为官的落霞城,查看一下三皇子的政务。”

那校尉见了令牌,只能遵命放行。

二人出了皇宫西门,马车早已等候多时。

老太师说道:“先回趟家,换身衣服再走。”

老太师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好似一个教书先生,与陈漠二人有说有笑,相映成趣。

车夫是太师府的护卫高泊,那是一个玉树临风的高大男子,浓眉大眼,高鼻梁,一头飘逸的青丝垂在腰间,腰间藏有七把匕首,像是有些手段的高手。

三人南出太平城,来到落霞城附近的河东村已是日落时分,但见:

山西暮沉,

厨娘念官人,

牵肠挂肚香一路,

秋露醉狂神。

河东月奔,

饿鬼馋鸡豚,

停杯换盏吐满村,

春梦起惊魂。

“啊!”。

客栈中的三人被这一声响彻天际的尖叫惊醒。

“杀人啦,杀人啦!”客栈外头传来了一个妇人的叫喊。

鸡鸣、犬吠、敲锣声、开门声不断传来,三人算是睡不成了,推门而出,天边正值东方欲白。

陈漠伸了个懒腰,一腔热血涌上心头,心想道: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昨日刚背了本《房公解案》,正愁没有实践的机会呢!今天便有人杀人了,正好,终于到了我陈青天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陈漠正在屋内穿着衣服,高泊便已飞下楼去追了。

陈漠瞪大了眼睛,小声地自言自语道:“不会吧?这世上难道真有轻功?”

说者本是无心,听者却是有意,这本是机密,而老太师却没有瞒他,解释道:“高泊他爹高千仞是世间罕见的高手,孝武帝年间便已是我的贴身护卫了,自打他爹死后,我便收养了他们哥俩,从此,老夫身边再也没出过岔子。”

陈漠听了这话,大惊失色,问道:“他爹不会就是江湖武榜第九,铁扇飞刀高千仞吧?这可是天下十大高手里唯一一个以七品偏锋境入榜的高手啊!竟还压着第十名的六品贯通境的天外流星雷破天一头!”

老太师点头道:“正是!”

陈漠叹了口气道:“唉,可惜了!”他这回倒不是哀叹着高千仞的死,只是替曹湖感到可惜,要知道,这家伙可是想学武想疯了,只可惜,这摆在面前的高手已经死了。

老太师问道:“怎么,你小子认识他?”

陈漠说道:“传说这天下第九高千仞,铁扇飞刀,例不虚发。有诗云:铁扇不易挡,飞刀暗中藏。锁魂又追命,日夜恐难防。”

“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更何况我可是大鸢朝为数不多的双博士!只是这一路上怎么不见高泊的哥哥?”

“他兄长高淡一路暗中护卫,只是你不曾发现而已。”

陈漠听闻此事,有些震惊,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合乎常理。他穿好了自己的衣服,便帮老太师穿。二人步履匆匆地下了楼,只见路上不断有村民朝河边的方向赶去,却不见高泊踪影。

二人随着人流赶往河边,却见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子拉着一个妇人的手臂,守着一具尸体,不准让生人靠近,已有几个挑事的泼皮无赖倒在地上,叫苦连天,正是高泊在保护着现场。

虽才卯时过半,河边看热闹的人群却已乌央乌央围了一大片,有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大鸢朝啊,何曾缺过看热闹的人?

陈漠见状,嚷道:“让一下,让一下,官差查案了,众人退让!”

没想到这招还挺管用,众人纷纷退让,总算是和老太师二人来到了高泊身边。

只见那尸体仰面朝天,头发盖在脸上,却不难看到那双眼瞪着天空,嘴巴张开,双手散在地上,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陈漠见状,吓得赶紧躲开了,真是刚才叫得有多欢,现在吐得就有多爽,这不,昨夜那顿叫花山鸡、红烧小排、糖醋桂鱼和秋露白酒算是彻底白吃白喝了,吐得那叫一个干干净净,连渣都没剩一粒。

“还官差呢,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人假扮官差!”

“一看就知道是第一次见尸体,瞧他那怂样,腿也软了,肚皮也空了,怕是魂儿也给吓没了!”

众人议论纷纷,却被高泊打断,只见高泊松开了那妇人的手,躬身抱拳道:“小人高泊参见大人!”见老太师摆了摆手,高泊起身继续说道:“这是村民贾氏,是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

贾氏慌忙跪地,说道:“贱妾贾氏拜见大人!”

老太师问道:“你且请起,死的这人是谁,你可认得?烦请速速讲来!”

贾氏站了起来,娓娓道来:“贱妾今早正打算来河边浣洗衣服,却没想到遇上了这具尸体,吓得魂飞魄散,便赶紧跑进村里呼叫,贱妾并不认得这厮。”

老太师再问:“可有人证?”

一村民走了出来,说道:“小人王二愿为贾氏做证!那贾氏刚跑进村时,天刚蒙蒙亮,这路上虽也有往太平城方向赶集的行人,但河滩上可是不见一人,足可证明贾氏所言非虚。”

另一富商打扮的村民也是一本正经地说道:“小人李守田也看到了,事发之时小人正在桥上,只看见贾氏往村里跑,却不曾想这河滩上面竟还有一具尸体!会不会此人就是贾氏所杀?”

贾氏听了这话,慌忙跪地,急出了眼泪,哭喊道:“大人冤枉!”

老太师伸出双手将贾氏扶起,喃喃道:“你莫要慌张,容老夫查验尸体,再做计较!”

可刚一转身,低头却看现了两个鼻子塞上布条的陈漠。

只听得陈漠冷静地说道:“死者双眼圆睁,嘴巴大开,腹不胀,眼、耳、口、鼻无水沫流出,脸上有伤,身上有淤青,还有多处擦伤和划伤,沾有水草,应是先被人杀死,再推入河中,从上游漂下来的!所以,贾氏应当不是凶手!”

众人大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

老太师见状,笑道:“你如何得知贾氏不是凶手?”

陈漠起身,分析道:“首先,时间不对,若是有人行凶,应当是在昨夜,这点,从尸体的松紧程度可以知道,可贾氏却是在今早卯时三刻左右才发现尸体的,如若行凶人是贾氏,昨夜将此人杀害,弃尸河滩,这路上人来人往的,她在家里等着有人发现尸体便是,又何必多此一举,拿上要浣洗的衣物,一大早来河边做第一个发现尸体的证人?再者,地点不对,从刚才的对话中不难听出这贾氏是本村村妇,这尸体分明是从上游顺着水流漂下来,这点,可以从快要干透的水草和死者身上的擦痕中可以得到证实,如若贾氏要杀人,何必弃其熟悉的河东村于不顾,舍近求远,去上游的村子杀人呢?最后,这死者是死后才被人抛尸入水,这点,可以从死者干干净净的眼、耳、口、鼻和指甲可以看出,要知道这死者可是足足高了贾氏一尺有余,若是贾氏杀人,则这个河滩上必有拖尸痕迹,所以,贾氏必不是本案的凶手!”

众人称赞,贾氏如释重负,老太师满脸欣慰。

老太师蹲下身,拨开了死者的头发,大惊道:“张忘初,怎么会是你!”

“怎么,老……”陈漠刚想说老太师,高泊便斜瞥了陈漠一眼,陈漠慌忙改口,问道:“老师认得此人?”

老太师说道:“这正是去年赴京赶考的考生张忘初啊!老夫与他曾经隔桌对饮,怎会不认得?此人是老夫的同乡,落霞城外河西村人。”

陈漠笑道:“如此甚好,将这尸身送至河西村辨认即可!”

只见老太师的脸上霎时惆怅起来,感叹道:“老夫少小离家,粗略算来已有六十余年没回来了。唉,有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这世间,独剩我这个烂柯之人啊!”

陈漠安慰道:“这不是还有我嘛!还有高淡、高泊,我们都是您的孙子!”

老太师的脸上总算是和这刚升起的朝阳一般,愁云消散,转为晴天。

只不过,正当三人打算搬动尸体时,却被一人给打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