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太平城里不太平","copyright" > 第21章 抬棺人

第21章 抬棺人

书名:太平城里不太平","copyright" 作者:佛印移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7-29 16:09:53

太平城,皇宫,司天监。

随着太白星的征兆,星魂老人陨落,尸体已在司天监内停放了七日,依大鸢朝的规矩,三品以上的官员享有谥号,由万象学宫的祭酒们商定,依规矩,得先祭后葬,为此,大皇子曹海特意从千里之外的武州赶了回来。

自古太庙就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少有文臣武将的灵位进驻,可星魂老人毕竟是五朝老臣,又几次成功预测了兵变、地震、旱灾等等,算是为王朝立下了大功,便在停尸七日之后享此特殊待遇。

如果说大臣们是心甘情愿一心想着星魂老人进太庙,好在将来为自己死后能同样获此殊荣开个先例,那么老皇帝曹铁则是心不甘,情不愿,就因为不喜星魂老人死前留下的大逆不道的反诗:“大蟒吞鸢不自知,黄灾到头剑已迟。十年生死不得见,再见已是大乱时。”曹铁本以为帮这位早已功高盖主的老人办个丧宴就可以了,可架不住满朝群情激愤,只好作罢,还大发慈悲地同意了学宫祭酒们的意见,给了星魂老人一个美谥:文圣。

要知道这王朝文臣十八美谥:果、戴、白、比、通、达、慈、广、敏、柔、彧、友、贤、直、刚、圣、忠、正,这“圣”字,可是排在了前三甲之列。都知道这排在第一的“正”字,可是个虚名,可不就是挂在那摆着,以防有功高盖主之嫌,毕竟哪个帝皇愿意自个儿的臣子在死后比自己的谥号还高上一等,所以这八百年来,除了大鸢朝开国丞相吕尚得封“文忠”,其余文臣终其一生,能封得个“贤”字已属了得,更别提这尊贵无比的“圣”字了,那可是所有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殊荣啊!

这死的人特殊,那么这棺材也就与众不同,非木石,非金银,而是一口精致无比的铜棺材,这也许就是王朝对占卜星象大家星魂老人的肯定吧!棺材之上雕着的是二十八宿星象图,盖板上镶嵌着铜龟壳,铜罗盘等占卜法器,而抬棺的人,则是千里迢迢从边关赶回来的大皇子曹海和一众关门弟子,要知道这皇子为臣子抬棺,可是大鸢朝破天荒的第一次,更别提是朝中声名赫赫,塞外威名远扬的大皇子了。只是这回大皇子没能做个乖巧的孝子,不顾曹铁的反对,硬是要去抬棺,气得曹铁当场骂了大皇子,不过这众口铄金,说大皇子此番也是念在一份与星魂老人的师徒之情上,才如此行事,也算是尊师重道的表现。曹铁气不打一处来,想想还是罢了,毕竟这边关,还得靠自家大儿子把持着,才能够让自己高枕无忧。

这次出丧,商武扬酒醉未醒,老皇帝和老太师年事已高,本着白发人送白发人不吉利的民风,没有出面,可除了这三位,剩下的五部尚书、左右丞相可是一个没少,全到齐了,捧灵位的是被星魂老人救了一命的兵部尚书岳世忠,而撒纸钱的则是四皇子曹湖近侍,开来宫的小太监蔡承恩。其实曹湖本也是想来的,倒不是因为星魂老人生前跟自己关系有多好,只是因为陈漠这家伙昨夜饮酒过多,还在呼呼大睡,这些人情世故,自己这个做表哥能帮一把是一把。可就在出宫的那一刻,却被陈贵妃拦了下来。

想想也知道,陈贵妃自然是把曹湖给臭骂了一顿,有一个大皇子犯傻已经够了,还要傻不拉几地凑上去,这不是犯浑吗?所以曹湖又乖乖地听话,走回了宫里,可毕竟表兄弟一场,陈漠不来,自己又不能亲自去,省得惹父皇生气,便派了小太监蔡承恩替自己。要不然,这一众受过星魂老人恩惠提点的文臣武将,哪轮得上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太监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依宫里的规矩,大功之臣入太庙,牌位进偏殿,棺材不得进殿。

而民间的规矩则是抬棺之人必要精壮汉子,如此一来,才不至于让阴气缠身,可又得全是已成亲之人,因为童男身上阳气太重,容易克制死者身上的阴气,让死者不得安生,难以投胎。更有“棺材一起,棺不落地”的说法:依照民间抬棺人的规矩,棺材一起,便不能落地,落在哪里,便葬在哪里,若是再度起棺,则是犯了大忌,会让死者得不到安息,抬棺之人必损阳气,轻则大病一场,重则恶鬼缠身,命不久矣,所以由大皇子领头的抬棺人万万不敢将棺材放下,八人顶着朝阳,站在了殿外,众人随着星魂老人的灵位依次进了正殿祭祀。

要说这人与人之间还是不一样的,都是进来祭奠星魂,可有人啼哭,有人嚎啕,有人一脸潸然,泣不成声在哽咽,有人伤心欲绝地在呜咽,有人躲在墙角饮泣,有的如女子般抽泣,有的如孩童般在地上号哭,还有的大臣,只是为了巴结上大皇子,不请自来,拿着手帕捂着脸惺惺作态,干嚎着,只是有声,却无泪,而小太监蔡承恩也没闲着,一边哭,一边偷瞄着周围的一切,暗自记下了谁是真,谁是假,哪些人是大皇子曹海死党,哪些人是来巴结大皇子曹海的,哪些人将来又能为四皇子曹湖所用。真是:

百年苦禅报君恩,

皇子抬棺悼星魂。

五朝元老入太庙,

几人假意几人真?

两炷香后,抬棺八人再次动身,抓紧龙杠,抬棺上路。

众人跟在八人身后,朝着西门走去,依规矩,大臣死后一般是返乡安葬,而有功之臣则可厚葬在东郊皇陵旁,只不过得从西门先出,绕城而过,至于这功臣生前是北方人则是饶北门,而生前是南方人,则是饶南门。星魂老人生在南州,所以这路线便是自太平城西门而出,饶行南门入东郊皇陵安葬。

可就在出了太平城西门没几步以后,绑棺材的麻绳却突然断了,后头四人龙杠脱手,棺材向后倒去,棺材盖滑了出来。可前面四人却是硬扛着棺材,这力道一下子太大,三人呕血,也松开了,只留大皇子曹海一人苦苦撑着,若非曹海有千斤之力,弄不好要暴毙于此。

平日里从不多话的右丞相赵如玉赶紧嚷道:“大皇子,快松开!”

大皇子此时才想起脱手,那棺材在地上重重地砸下,陷进了地面。

赵如玉过来查看大皇子的伤势,却见大皇子毫发无损,赞叹道:“大皇子真乃神力也!”

曹海笑道:“我在边军的时候,曾同二十个斥候拔过河,你猜怎么着?”

赵如玉答道:“依常理推断,应是二十个斥候赢了,不过大皇子天生神力,应是大皇子赢了!”

曹海摇了摇头,笑道:“都不对!”

赵如玉疑惑道:“那是打了个平手?”

曹海笑道:“跟今天一样,绳子断了!”

此时,后面的一众想与曹海交好的官员早已围了上来,纷纷对曹海的力气赞不绝口,曹海却说这棺材既已落地,便应当就地掩埋,否则星魂老人的亡灵得不到安生。

此话一出,自有自作聪明的人不同意。

礼部尚书孟喜人说道:“启禀大皇子殿下,此处乃太平城西门门口,于此处挖土埋棺似有不妥,若是陛下怪罪,该如何是好?”

刑部尚书包泸州也说道:“且不说陛下怪罪,这西门城门口来往之人众多,若是就此掩埋,恐不方便车辆通过,难不成为了给星魂老人让路,还得弃西门不过,再绕城而入?”

赵如玉正欲开口,却被大皇子拦了下来,曹海此次千里迢迢赶回京城,显然是专门为了给星魂老人抬棺而来,自然是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

曹海喃喃道:“这一来民间有棺不落地的说法,也就是说棺材落在哪里,便要在哪里安葬,这星魂老人百年道行,自是道行高深,便是深埋地底,这英灵也能够超生,只不过刚才棺盖已开,此棺已成了一口凶棺,依民间的说法,这凶棺尤为厉害,埋葬时更不能四处乱葬,否则英灵不得不到安息,必起凶灾,为祸四方。现在得先将棺材盖盖上,然后立即封棺!”

众人围在棺材旁,只见星魂老人面色红润,连尸斑都没有。

依规矩,这封棺一事应是抬棺八人一人钉上一个钉子,可三人已受伤,便由曹海代替,于是乎,棺材盖合上,曹海一人钉了四枚,后头四人各钉一枚棺钉。

众人散开,三百浑仪士围成了一圈,自然也就没了走街串巷的普通百姓。

曹海提了把刀,离开了送葬的人群,没一会儿便搬来了一棵树干,众人不解。

曹海解释道:“依规矩,这凶棺甚是凶险异常,封棺之后应当竖着安葬,而且应当拴一根铁链,绑在巨木上,然后盖上石头,不可留一丝缝隙,再用沙土掩埋在地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吊起来,如此方可安心,否则沾到了天地灵气,必会修炼成精,等到那时,可就来不及收拾了!”

众人恍然大悟,立马叫人从皇石厂运来了一块巨大而又扁平的石头和一根浑铁链。

一个深坑早已挖好,众人依照曹海的方法把棺材下葬,顺便将墓碑和龙杠也一起埋了进去,盖上了石头封上了土后,竟一点也看不出棺材掩埋的痕迹。

随后,多余的沙土被运走,众人烧纸祭奠后,纷纷散去,只留曹海一人抱起酒坛,靠着城墙痛饮。

没有墓碑,曹海就对着这刚才下葬的地方呢喃,因为星魂老人是看着自己长大的,能坐在他身旁,曹海便觉得亲切。曹海碎碎念念,像是在跟星魂老人讲着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整整三十八年,仿佛自己生下来便要引起争斗,亲生母亲死了,亲弟弟也死了,就连自己刚过门的皇子妃和带自己长大的奶妈,宫女,太监,这些人全都死了。不知二十年前自己侥幸随军征战活了下来,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他并不想回太平城,因为他不想听到他常常在梦中出现的那些人的名字:曹江,曹河,曹湖……这些人早已离去,现在的这些弟弟都只是冒用了这些冰冷的名字罢了,远没有当初的亲切感。因为,这个天下从未有过真正的安宁!这个太平城从来就不太平!

他并不是个喜欢争权夺利的人,可曹铁到现在仍就迟迟未立太子,他这个庶出的长子并无意参与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只想做个守关的大将军,可架不住不断有人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推到火架上烤!

天下大旱,边军将士俸禄减半,可朱雀门在干什么?贪官污吏们在干什么?朝廷又在干什么?自己虽掌握着二十三万大军的生死,可为了大鸢朝,他不能够清君侧!百姓本就水深火热,他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英名让他们再雪上加霜,他没有办法,只能坐视着这些毒瘤慢慢长大!他没有办法,只能在梦中见到那个曾让他满心期待的大鸢朝开满鲜花!

这些话,他不敢告诉别人,甚至不敢对着早已身死道消的星魂老人说出口,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这其中的辛酸痛楚,无人知晓,只有天知道。

一场响彻皇宫内外的丧事总算是结束了,可有几人是真心为了星魂老人送葬来的?又有几人是为了其他什么的,没人知道。

———————————————————————

南州,南海郡,临沧城。

一只苍鹰飞进了王府,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永乐王曹锯脸上露出了喜色,然后把密信放在烛火上烧成灰烬。

王府管事杜高禀告道:“王爷,湖底的沉尸被神鸢门王鹳发现了!”

曹锯低着头,闭着眼,扔在念着经,似乎并不在意,诸葛诩的布局向来是算无遗策,此次湖底沉尸被人发现早已在诸葛诩的谋划之中,甚至比原来计划的还要晚了几天,曹锯微微一笑,喃喃道:“无妨,只要朝廷一日没找到胡清廉,便一日无法破案,即便是寻到了些蛛丝马迹,现在出发去云州,等侥幸找到的时候,到那时,我们早已起事。至于神鸢门王鹳,向天齐不是早有安排了吗?驱虎吞狼可是这家伙的拿手好戏。到时候也不过就像只蝼蚁被碾碎了而已。”说罢,曹锯扣指搓揉着一颗佛珠,那佛珠竟像被火点着一样,化成了灰撒在桌面,曹锯吹了口气,灰飞烟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