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侠道崛 > 第27章 千年古刹论春秋 冤冤相报必有首(上)

一旁的悟玄比悟妙精明多了,他一把拉住悟妙,说道:“师弟且慢,这二人既然能伤害师父与太师叔,武功定然不弱,不可贸然动手,我们且去通知方丈太师伯再说。”说罢,不等王、付二人解释,竟然闭了寺门,拉着悟妙直奔大雄宝殿而去。

王再笑苦笑着对付我情说道:“看来你我又有麻烦了。”

付我情只得叹息道:“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红尘本就恩怨情仇,却没想到少林寺和尚竟也不问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言,哎!”他回头对赶车的喽啰说道:“这里交给我们了,你们且回去跟你们的寨主交差吧。”

四个喽啰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既然付我情有令,他们如获重释一般,连忙下山去了。

约摸一柱香的功夫,寺门忽然大开,一群武僧冲了出来,将二人围在了中间。

仔细一看,这群武僧共有十七人,除了悟玄、悟妙以外,还有十名都在二十至三十岁左右,另外五名也只有十四五岁。

付我情小声对王再笑说道:“这些二三十岁的武僧应该就是少林寺五代‘悟’字辈弟子,而那些十四五多岁的小沙弥应该是少林寺最未辈的六代‘周’字辈弟子。看这些人虽然年轻,但武功却都不弱,应该是少林寺五、六代弟子中的精英。”

王再笑低声问道:“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付我情苦笑道:“应该是少林寺十八童子阵。”

王再笑不解道:“十八童子阵不应该有十八个僧人才对?可是现在这里只有十七个人啊。”

正说着,只见寺门里又缓缓而来一个更小的小和尚,看年纪不过八岁左右,但却步履稳健,不慌不忙,十分有派头。他一出来,那十七个武僧都合什鞠躬,二十岁左右的武僧唱道:“参见太师叔祖。”十四五岁的沙弥则唱道:“参见祖太师叔祖!”

听到此称谓,王再笑与付我情都瞪大了眼睛,王再笑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的问付我情:“他们叫这小和尚什么?”

以十四五岁的沙弥称呼而论,这“祖太师叔祖”就是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师父,这小和尚的辈份也太高了!

付我情也张大了嘴巴,喃喃道:“少林寺二代僧人?圆通大师的师叔?‘本’字辈的高僧?”

王再笑疑惑道:“‘本’字辈的高僧少说也得七旬以上,你不要告诉我这小和尚已经年过古稀且身怀返老还童之术!”

这时,悟玄喝道:“住口,在我太师叔祖面前,岂容尔等放肆!”

王再笑不理会他,笑着问那小和尚:“小师父如何称呼?今年贵庚?”

小和尚稚气未脱,却一副高僧风范,合什说道:“阿弥陀佛,小僧法号本无,今年八岁了。”

本无?果然是“本”字辈的僧人!

王再笑问道:“听说少林寺‘本’字辈的僧人现存不会超过五个,皆为古稀老僧,而且早已不问世事,怎么冒出来这样一个孩童?”

本无小和尚合什说道:“二位施主无须好奇,‘本’字辈的僧人,除了小僧之外,的确只有我的五位师兄了。贫僧乃是孤儿,刚出生时就入了少林寺,做了恩师了生大师的关门弟子,且一直没踏出少林寺半步,所以江湖上很少有人知晓有小僧的存在。”

付我情突然想起来了,他惊叫道:“莫非你就是鸿儒老前辈《铁笔笔记》中所记载的少林小侠‘僧侠’?”

鸿儒先生所着《铁笔笔记》中记载的“十三位绝世少侠”中,有一位年纪颇小的小和尚叫做“僧侠”,乃是了生大师的关门弟子,从未在江湖上露过面,现在看来,正是眼前这位本无小和尚无疑了。

至于鸿儒先生为什么会将这样一位孩童列入“十三位绝世少侠”之中,据说这里还有一段佳话:一年前,鸿儒先生即将完成编撰的江湖传奇人物名人录《铁笔笔记》时,曾不远千里来少林寺请教了生大师,了生大师在闭关之地藏经阁接待于他。当时本无小和尚不过七岁,却在二位当世前辈面前立誓将来一定要仗剑江湖,行侠仗义。鸿儒先生见他年纪虽小,但武功奇高,且有如此志气,当时就对了生大师说道:“虽无行侠之事,但有行侠之心!将来必为江湖一代大侠!”随后就将他列为“十三位绝世少侠”中的最后一位。他也是“十三位绝世少侠”中唯一一位没有踏足江湖、也没有做出行侠之事就被收录其中的人物。

而这位小和尚出身也是颇负传奇:八年前的一个雪夜,尚在襁褓中的本无小和尚被人遗弃在了少林寺门口,当时了生大师偶尔出关赏雪,碰巧遇见,他见这婴儿眉清目秀、骨胳精奇,心中十分喜欢,于是他大发慈悲,破例收了这婴儿做关门弟子,并代为照顾,因他是偶然所得,由无而生,所以赐法号“本无”,取六祖慧能诗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意。本无小和尚年纪虽幼,但因是了生大师的关门弟子,辈份却在主持方丈圆通大师之上。他自幼在了生大师膝下成长,从未涉足江湖,所以江湖上只知道“本”字辈高僧仅有五人,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传奇小和尚。

王再笑又问道:“不知道小师父此来有何见教?”

本无小和尚说道:“听说二位施主害了小僧的师侄圆悔、师孙可听的性命,又来强闯少林寺,贫僧奉圆通师侄之命,特来会会两位。”

付我情连忙解释道:“其实这里面有误会……”

本无小和尚打断他的话,说道:“施主勿言,少林寺对待不速之客,向来都是如此。只要二位闯过这十八童子阵和十八罗汉阵,自然能入得了少林寺,到时候有什么误会,可当面与小僧的圆通师侄说明。”

他口齿伶俐,条理清晰,颇有“祖太师叔祖”的气势,听他言语之意,圆通大师是有意试探二人的身手。王、付二人对望了一眼,只有无奈的苦笑。

本无小和尚又对众人喝道:“布阵,迎接二位施主!”说罢,他率先跳入阵中,阵型顿时启动。

本无小和尚很礼貌的对二人做了一番解说:“此阵名唤‘十八童子阵’,必须由纯阳童子组阵。现由小僧、悟玄、悟妙、悟清、悟止、悟海、悟法、悟尘、悟非、悟正、悟戒、悟蒙、悟真、周嗔、周悔、周欢、周悲、周慈十八人联阵,请二位赐教!”

王、付二人有口难言,只得应战。

而由这些小和尚组成的十八童子阵看似简单,但却精妙的很,“悟”字辈与“周”字辈相互交织,攻守协作,十分默契,王、付二人在阵中突围多时,却仍然无法破解。

再看本无小和尚的武功,竟然已到了威武境界,与王、付二人差不了多少。

付我情低声说道:“这阵法虽然是由少林寺的五、六代的弟子组成,但这些僧人都是五、六代弟子中的精英,比起普通的‘圆’字辈与‘可’字辈的高僧来说,这些人武功更高,他们的武学修为最低也是神武境界。据说几十年来都没有人能破得了十八童子阵了,看来所言不虚啊。”

王再笑也赞叹道:“不错。你有没有发现,那个本无小师父虽然只有八岁,但是展现的武学修为却已是威武境界了,若真动起手来,恐怕还要高一两个境界,至少与我二人平境是不在话下的。这个阵法的核心就是他,你我得想办法治住他才是。”

付我情也有同感:“你牵治住其他人,我来对付那个小和尚。”说罢,不等王再笑回答,他右手“痴情燕”已一剑刺出,“痴情八化剑”化云、化雨、化雾、化雪、化霜、化风、化露、化水!左手打出“痴情掌”一式“流星破云”,脚踏“痴情鸟飞绝”,直奔本无小和尚。本无小和尚武功虽高,但毕竟是个孩子,他没想到付我情武功如此精妙,一出手就是雄武境界,一时大意,竟真的被他治住了。

他被治住之后,身法便收住了,做为阵法核心的他收住身法,阵型顿时停了下来,此阵也就不攻自破了。

本无小和尚惊讶道:“‘痴情三绝’!你是传说中的付我情大哥哥?”

付我情没想到这小和尚也知道他的名字,答道:“正是。”

本无小和尚心下甚喜,合什说道:“难怪能破得了这十八童子阵,原来是‘情侠’大哥哥到了。早就听圆通师侄说过,付大哥乃是当世奇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付我情心中暗道:“小小年纪,嘴巴却甜的很,难怪能做了生大师的关门弟子。”口中却笑道:“既然此阵已破,我们是不是可以进去见圆通大师了?”

本无小和尚摇了摇头,对悟玄等十七人说道:“你们下去吧,叫‘圆’字辈与‘可’字辈的弟子前来。”

付我情不知他又要干什么,只见悟玄等人领命退去不多时,又来了八位五六十岁和九位四十岁开外的和尚。

本无小和尚先介绍了八位五六十岁的和尚:“小僧的八位师侄,少林寺东西南北四院的首座圆幽、圆州、圆胡、圆客,以及戒律院的首座圆沙、达摩院的首座圆良、般若堂首座圆忘、罗汉堂首座圆忆。”

然后他又介绍了那九位四十岁开外的和尚:“这几位是小僧的徒孙可江、可曲、可迟、可同、可离、可恨、可情、可说、可叹,分别担任少林寺各院各堂的执事之职。”

介绍完这些人,他又说道:“将由贫僧与他们一起组成十八罗汉阵,如果二位还能破得了,自然可以去见小僧的圆通师侄了。”

王再笑与付我情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打完了再说。本无小和尚一声令下,十八罗汉阵启动,又将王、付二人困在阵中。

阵法一启动,王再笑二人才发现,此阵远比十八童子阵要高深的多,“圆”字辈高僧每一个人武学修为达到了威武境界,“可”字辈的僧人最低也是圣武境界,而且此阵没有所谓的“核心”,又或者说阵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此阵的核心,凭两人之力若想破阵,当真困难。

久战不下,王再笑对付我情说道:“看来你我只能用绝技了。”

付我情担忧道:“你的‘弹指一剑’威力巨大,恐怕会伤了他们。我们此来本为说客,若真伤了他们,与事反为不美。”

王再笑对他说道:“放心,我有分寸,我带鞘出剑,只用剑气逼退他们就是了。”

付我情点了点头,又施展出“痴情三绝”,游走于众僧之间。而王再笑先是一式“趋海挡山”推开众僧,接着连剑带鞘一起击出,“弹指一剑”剑气四射。倾刻间,众僧被剑气逼退,阵法骤乱,王再笑与付我情趁机冲到阵外。

这些和尚都是江湖上的好手,见到二人的绝技,都失声叫道:“‘弹指一剑’与‘痴情三绝’!二位是‘笑侠’与‘情侠’?!”

本无小和尚更是高兴,稚气的笑道:“不但付我情大哥在此,原来王再笑大哥也来了啊!‘弹指间、一挥剑’果然名不虚传啊!”

王再笑见他模样可爱,十分喜欢,笑道:“小师父如此有见识,才是真正的名不虚传啊。”

本无小和尚连忙说道:“二位大哥哥既然连破两阵,就请随小僧去见方丈师侄吧。”

王再笑二人在八位“圆”字辈大师的陪同下,跟着本无小和尚来到了大雄宝殿。自有“可”字辈的和尚把圆悔二人的棺材、马匹等运进寺里。

大雄宝殿内,一名身着金色袈裟的六旬僧人手执佛珠,正闭目合什对着佛像念诵佛经,众人进来多时,他似乎毫无察觉。

王、付二人猜到这位僧人必然就是少林寺历代最年轻的主持方丈圆通大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