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copyrig > 第一百六十章 飞机总设计来访,王浩:只是个简单的研究!

科学院。

超导物理实验室,核磁共振研究办公室。

几个院士、研究员,正坐在办公室里谈起最新的实验,他们做的是超导的理论研究项目,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法研究超导的原理、机制。

这个研究是超导的基础理论研究。

因为最新的实验没有能够达到预期,几个人谈的时候,心情都算不上好,但其实没有预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理论机制研究难度本来就很高,项目已经持续了十个年头,也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了。

好在国家对于前沿的超导研究非常重视,项目资金源源不断的供给。

张忠贤院士已经有六十岁了,他就是项目的主要带头人,也是国内着名的超导专家,他鼓励说道,“这次的实验没有达到预期,但也算是为下一个实验打下了基础,也不要太在意了。”

旁边的研究员周鹏程摇头感叹道,“我们很长时间没有成果了,我感觉超导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瓶颈啊。”

其他人听了都沉默不语。

这是实话。

超导现象,指的是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

超导现象已经发现了上百年,超导技术也出现了几十年,一直都被认为是前沿科技,但因为使用条件限制,至今还无法大规模应用。

现在超导行业都在研究如何突破技术瓶颈,而理论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行业内的人都认为,理论上没有更高一级的突破,技术上大规模运用是很困难的。

理论研究,限制了技术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各个国家都不断投入研究超导的理论机制。

另一名研究员,科学院电工所的向乾生,开口道,“正因为如此,才会支持超导相关各个方向的研究,去年的时候,就连西海大学的小实验室,都申请到了理论研究项目,说什么研究超导反重力现象。”

他说着还摇了摇头,明显是不看好。

‘交流重力’的理论出现了三十年,真正被报告有实验发现则是在二十年前。

作为国内最有实力水平的科学院超导实验室,他们自然也做过相关的研究,后来发现想复刻实验都无法做到。

在这个项目上,他们花掉了两千万的经费,却连一点发现都没有。

后来,只能放弃。

他们是科学院下属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科学院的院士、研究员,每一个拿出来都能说是超导方面的专家,花费两千万经费什么都没有发现。

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申请个两百、三百万经费,想有什么成果?

怎么可能!

周鹏程也跟着道,“这种项目,明显就是找个噱头申请点经费,谁都知道,不可能有发现。”

张忠贤道,“这也说明国家在这方面重视啊,超导研究太关键了,这可能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技术,而理论研究,就更是重中之重。”

几个人又开始摇头叹气。

不管别的小实验室怎么样,他们的研究确实陷入了瓶颈,在想在某个方向有突破是很困难的。

这种瓶颈甚至让他们不知该怎么设计实验继续去研究。

当然,针对超导理论机制的研究,陷入瓶颈没有成果也是正常的,就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

王浩说要参与到实验中,自然就是真正参与进去了。

第二天他就到了物理实验室,和其他人一起准备新的实验,也对于实验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了解。

然后他发现实验设计的非常粗糙。

这主要是因为,已知的资料内容非常少,他们只能根据资料内容,试着去复刻实验。

那些资料真真假假还很难说。

王浩对实验了解的更少,他只是旁观去了解一些内容,并没有参与到实验准备中。

另外,实验准备也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因为有一部分材料需要特别审批,有的购买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最少也要一个星期以上。”何毅估计了个时间,“上一次实验耗费的材料太多了,我们需要购买新的材料。”

王浩问道,“这一次实验和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这个……”

何毅犹豫的想了一下,“我和肖教授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采用新的导体布局方法。”

“只是导体布局么……”王浩听起来都觉得有些不靠谱。

何毅也知道有些不靠谱,但他没有其他的办法,因为相关的资料太少了,只能一次次的试着去设计。

王浩思考着道,“这样,你们先不要急着准备材料,经费是有限的,我们先整体的研究一下,想好了具体怎么样实验,再去做准备。”

“也好。”何毅点头道。

这次实验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就不用准备那么长时间,但因为上一次失败了,经验有没有用也很难说。

何毅、肖新宇以及王浩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再次对上一次实验进行总结。

新的实验慢慢准备就好,有了上一次的实验总结,再去研究新一次实验方法,一切都想好以后再去准备实验。

物理实验室召开了内部的总结会议。

会议主要就是对于上一次实验进行总结,也就是分析实验为什么会失败。

当然,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王浩也参与了会议,他想着就是旁听一下,但很快就发现会议很尴尬,几乎没有其他人说话,就是何毅和肖新宇在说。

交流重力,本来就是一个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的现象,国际上的报道也只有只言片语,能找到的资料非常少。

虽然他们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研究的进展也很少,最多能支持写上几篇论文,但也只是实验论文,因为没有能够成功复刻实验,能总结的内容就更少了。

颜静是被何毅信重的,但她也只是说起了一些实验数据,无法从实验数据进入到理论内容。

何毅最后干脆问向王浩,“王教授,你来说几句?”

所有人都看向王浩。

王浩想了想,开口道,“我在物理研究上是个外行,超导的研究就更是外行了。”

他继续道,“不过我最近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也算是对于这项研究,有了一点个人的理解。”

“我觉得像是这种研究,如果没有好的想法,就从理论的机制进行分析?”他的语气有些不确定,带着疑惑看向了何毅。

何毅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从这句话来说,王浩确实是个外行。

物理的研究都是先发现现象,然后再对原理进行解析。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执着于复刻实验,只有复刻了实验才能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找出其中蕴含的机制原理。

现在王浩说先分析原理,怎么可能分析的出来呢?

何毅只是看了一下王浩,没有表露出态度。

王浩继续道,“理论机制上来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超导的理论机制。”

“十几年前就有一种叫做简并相超导理论,这个你们都应该清楚的。”

“根据这一个理论,已经发现了超导的微观物理机制,也就是超导状态下,‘超导自由电子气’与‘简并正离子晶格’的相对分离,两者不发生任何的碰撞。”

“从这种原理去联系反重力存在的可能,我认为和超导状态形成的离子晶格相关?”

这是出于一种个人对于研究的判断,但是系统却直接反馈了结果。

正因为如此,王浩才会从理论出发去讨论。

“我们就假设和离子晶格直接相关。”王浩收到了系统的反馈后,顿时变得有信心,“那么怎么样才能产生‘交流重力’现象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离子晶格在某种排列下的自旋?”

“如果按照这种原理来说,离子晶格怎么样排列,才能产生特别的场力?”

“那或许不是一种场力,而是一种对引力的阻隔,或者是一种磁场和电场混合的特殊情况?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依次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某种假设去验证。这是微观物理研究的方法。”

最后一句话说的让所有人点头了。

在超导的机制研究中,几乎都是发现新的物理现象,然后再去根据现象推导论机制。

但微观物理的研究是从理论开始的,因为有好多微观物理的现象无法直接解释,就需要理论物理提供支持,而理论物理构架出来,就能够推导出其他问题。

像是希格斯粒子、中微子,都是先有的理论,才在实验中有发现的。

王浩最开始说先研究理论机制,在场众人肯定是不以为然的,但如果只是假设一个理论,再根据理论推导设计实验,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浩的发言就是做出了一些提问,然后在针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样说下来,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

会议顿时活跃了。

因为只是去做假设、去想象,好多人都开始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的发言也很快变成了‘科研’,区别就是一个人说,和很多人一起研究。

王浩发现也有了更多的灵感。

这种灵感并不是反映在任务上,因为和湮灭力的研究不存在直接关系,只是反映在他的想法和判断上。

会议召开了两个多小时。

王浩进行了总结,“所以比较可能的一种判断是,交流重力现象的出现,和超导状态下材料内部离子晶格的自旋有关。”

“其排列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纵向叠加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推断去设计实验。”

“我想接下来,也就知道实验该怎么做了吧?”

他看向了何毅。

何毅也参与到了讨论中,只是没有真正说几句话,他只是感到非常的惊讶。

本来只是让王浩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结果他就把会议引导成了‘理论讨论会’,然后大家都踊跃的发言,还真就研究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