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隐秘无声 > 第1章 回国

第1章 回国

书名:隐秘无声 作者:阚若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9:09

1939年,秋。

北平的学生与工人运动并未因恶势力的镇压而减少,相反,他们如飞蛾般执着于那盏灯火,眷恋光明。

惊雷后少不了倾盆大雨,大雨将街上洒了一地的宣传单打湿,纸张糊成了一团,软趴趴地倒在雨水里。地上的鲜血混合在雨水中,流进地下排水口。

运动失败,学生被捕,工人惨遭杀害。警察特务们大肆搜捕抗日份子,北平、上海多个联络站被毁。

上海,夜。

一个被追捕的男人,捂着血流不止的小腹,喘着粗气忍痛把怀中的信件匆匆塞进邮筒。他欣慰地钻进一旁的弄堂,拉响手雷,与追赶过来的特务们同归于尽。

数日后,一封信送到闻思齐手中。送信的邮递员操着正宗的北海道口音,把信递给他,擦擦汗道:“思齐君,家里又来信啊?”

闻思齐捏着信微笑着点点头,道了谢,转身关好门上楼。信纸一片雪白,他点燃蜡烛,将纸张小心地放在火上面来回烤,没过多久,一排排字整齐地呈现在面前。

信中内容不多,一则是让他速速回国,急需协助组织重建上海地下情报网......

二则,进入汪伪76号,协助日军搜集情报、占领中国......

闻思齐看着手中的信,思绪复杂。他既激动可以回国战斗,但又怕回祖国。国内动荡,遍地血雨腥风,他怕面对千疮百孔的祖国与流离失所的人民。

短暂的迟疑彷徨间,他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他把信纸烧掉,看着信纸一点一点化为灰烬。

即使中华大地上满目疮痍,也是他的国家啊......

是时候找藤井三郎谈谈了。他想着,拿起了电话。

假如我的信念随着我的心脏的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

董羽丰此刻脑子里一直浮出这句话,内心无比煎熬。

老李告诉他,这句话是席勒说的。

老李喜欢席勒的诗,他常教董羽丰认字,还送给他一本《席勒诗选》。

一双锃亮的皮鞋出现在董羽丰面前,来人的声音带着阴翳的冷,“还不说吗?”

“没呢处长,这家伙骨头硬得很!”

董羽丰像条死鱼一样被吊在刑架上,嘴角的血一直往下滴,血花在水泥地上溅开,险些溅到赵子岩皮鞋上。赵子岩厌恶地退后一步,掏出上衣兜里的帕子捂住口鼻,审讯室的腥臭味令人嫌弃又恶心。

两名警员把他架下来放到电椅上,有人开始卖力地摇着电椅手柄,电流穿过董羽丰全身,他痛苦地痉挛着。电椅旁的灯泡越来越亮,电流持续加强,审讯室的电灯渐明渐暗。

董羽丰脑子一片空白,他觉得自己生不如死。电流经过他的皮肤,像要把他的皮肉和骨头剥离一样,像是随时会丧命。

丧命?不,不能。

朦胧中,董羽丰看见了远在陕北的母亲,她站在村口,远远地叫他回家吃饭。那碗母亲熬的红薯粥,他好多年没有喝到了。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他就立志做一名不怕牺牲的战士,即使临近死亡也要不屈不挠。但现在,他觉得在陕北穷山沟里做一名庄稼汉也挺好的,他开始无比想念那碗滚烫的红薯粥。

遍体鳞伤的董羽丰身上的粗布衣像是在血水中浸泡过一样,血水顺着电椅往下淌,打在水泥地上。赵子岩捂着口鼻“啧啧”了两声,带着惋惜的眼神看了他最后一眼,抬脚就要出门去。

“我说......”

赵子岩转过身来,眉头一拧,“什么?”

摇手柄的警员停了下来,电椅旁的灯泡不亮了,身旁的小警员立马拿起笔杆子,等着他做笔录。

“我可以告诉你们名单......”

一双扎着白色绑腿的脚从审讯室门口悄然离去,步伐慌而不乱地朝办公楼走去,一路上脸上保持着镇定的微笑跟熟识的警员打招呼。进入办公室掩上门后,他拿起话筒急速地转动电话转轮。

与此同时,马里昂咖啡馆电话铃响起,服务生接了电话便冲店内询问道:“哪位是曾先生?”

一名身着长衫的男人从窗边站起,一边走过来一边和气地说:“是我的电话,谢谢啊。”

打电话的警员心急火燎,突然门外响起一阵乱七八糟的脚步声,有人拍门喊道:“陈声,快开门!给我出来!”

陈警员回头看了眼那扇门,从腰间掏出手枪,他决定守好最后一个岗位。

电话那头传来中年男子愉悦的嗓音,像是跟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陈声,你怎么才给我打电话,我等了你一下午怎么没来?”

陈声语速飞快地说:“山茶滞销,另寻路径。”

曾里元心头一凛,电话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就匆匆被挂断了。

警员们破门而入,陈声朝他们开了两枪,击倒了两名警员,但枪林弹雨,寡不敌众,陈声最后倒在血泊之中。

曾里元挂了电话,心下一沉,急忙从咖啡馆离开。

每周五曾里元都会在马里昂咖啡馆等陈声进行情报交接。自从董羽丰被捕后,他劝陈声撤离上海,可陈声说他要留下来静观其变,要是董羽丰叛变,他可以第一时间告诉组织,避免更大损失。他们也定好了危险信号,那句“山茶滞销,另寻路径”代表他这条线暴露了,需尽快撤离。

他也知道,那句话也代表他回不来了。

对于他们这种人而言,死亡是常态,严峻的斗争形式并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悲伤。

“先生,坐车吗?”一名黄包车夫拉着车,期待地看着他。

曾里元稳定心神,上车坐稳,对车夫道:“去恒山书店。”

“去恒山书店!”同样的话在警署响起,一窝蜂警员拿上家伙什奔下楼,发动车子。

赵子岩上衣警服敞开,里面穿着白衬衫,警帽也不戴,平常个性随意惯了,没人敢说什么。出发前他想了想,还是将佩枪放回抽屉。

二队的队长从对门探出头来,神秘兮兮地问道:“赵队长,又有任务啊?”

“嗯,去抓共党。”赵子岩看也不看他,径自出门去。

恒山书店坐落在四马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平常店内冷冷清清,偶尔会有几个学生或粗布衣衫的人来翻翻书。周围邻居都叫店主老李,他约莫四十岁,体态偏瘦,常年戴着一副老旧眼镜,看上去有股文人的样子。

今天的生意依旧冷清,老李闲来无事蹲在门口给他的两盆月季修剪花枝。曾里元下了黄包车,喊了声:“李老板。”

老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继续埋头修剪,随口说道:“曾先生来了,这次想借什么书?”

曾里元笑道:“我要那本《官场现形记》。”

“跟我来吧。”

老李放下剪子,带着曾里元穿过书店大堂来到里屋。进了里屋,曾里元拉着他低声说道:“警署传来消息,你们暴露了,赶快撤离,离开上海!”

老李听罢,将书柜最上边的一只红漆箱子取下来,开了锁翻出里面的文件,扔进准备好的火盆烧掉。曾里元小心地从窗子里观察大街,以防有不速之客。

“组长,那你呢?”

曾里元回答道:“我和叛徒没有横向联系,他不知道我的存在。”

“对了,下午会有刚到上海的同志来接头,我们撤离了,这个同志交给你了。他看到我留的信号会自行离开,并且在后天会在报上登一则寻人启事。接头暗号是:先生你有打火机吗?没有,我只有火柴。”老李语速飞快地交代道,曾里元点点头让他放心。

做完手头的工作,老李想出门将那两盆月季搬回里屋。盆栽是信号,这是他和新同志的约定。

下午三点,警察包围了恒山书店,店去人空,店里只剩那些老旧书籍和一盘烧干的灰烬。赵子岩叉着腰在门口破口大骂,要不是警员拦着,他会把书店一把火点着了。

恒山书店的对面屋檐下站着一名西装革履的男人,他拎着一个红木皮箱,帽子压得很低,叫别人看不清他的脸。若不是没见着门口的盆栽,他恐怕进去之后难以脱身。

傍晚时分,各家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闻家饭桌上亮着橘色的灯,本属于温馨的晚饭时间,但菜已经热了三回了。女管家沈念冬一边焦急地望着门外,一边盘算着要不要再去热一次饭菜。

沈念冬虽是闻家下人,但又不全是闻家下人。说起来要追溯到她的十二岁,她父母是闻家的杂工,在闻父出南洋做生意的时候,闻父遇到生意对手暗中谋杀,沈念冬的父母为了保护他而死,此后闻父念及恩情便把沈念冬接过来抚养,还送她去念书。闻父去世后,闻思齐考上美国西点军校出国,家中生意无人打理,于是沈念冬便作为女管家帮忙接手,免去了闻思齐许多后顾之忧。

外人眼里她是闻家家仆,但在闻家人眼里她如朝夕相处的家人一般存在。

老式挂钟指针指向七点的时候,发出“铛、铛、铛”的报时声。闻婉秋垂着头推门而入,沈念冬听到门锁的声音从里屋急急跑出,见着是她,紧绷的心才慢慢松下来。

闻婉秋扎着两个麻花辫,一身蓝竹布褂黑布短裙灰扑扑的,身上斜挎着蓝色方包,包里装着下午上课的课本。她像是有什么心事似的,走得出神又慢悠悠。

沈念冬见她一身狼狈,急忙迎上前查看,本想责怪她为什么回得这样晚,话到嘴边变成了:“你怎么弄成这样子?”

闻婉秋眼眶一热,展开两只手给她看,“冬姐,我摔了一跤。”

沈念冬一看,两只手掌被擦伤得破皮冒出血丝,伤口还夹杂着小沙砾。她赶紧拉她进屋,让阿萍去拿药箱来,她一边给她上药一边问:“怎么摔的?走路也不看着点么?”

闻婉秋语气里颇有几分无奈,说道:“他们不要命地挤电车,把我挤出去了,我一个没站稳就这样了。”

沈念冬数落着她:“就算你走路回来也应该早就回来了,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闻婉秋低着头辩解道:“去同学家写作业,没看时间。”

沈念冬瞟了她几眼,转身去厨房盛饭,嘴里念叨道:“回来晚了也不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现在外头多乱呀,你一个女孩子也不知道注意的,总是瞎跑。”

“知道啦,冬姐。”闻婉秋笑吟吟地回应着,尔后上楼去换身干净的衣服。

沈念冬掀开倒扣盖着菜的瓷碗,喊她下来吃饭。这时门外进来一个人,来人站在门口,一身笔挺西服,身材挺拔,长身玉立,见着沈念冬唇角漾笑。

沈念冬见着他有些发愣,手里的动作都停了,阿萍从厨房跑出来欢喜道:“是大少爷!大少爷回来了!”

三年了。

闻思齐走向前来,唤道:“阿萍,念冬。”

沈念冬看着他缓缓说道:“少爷,你瘦了。”

闻思齐笑着拍了拍她的头,“没有外人,不要叫我少爷。”

“是,大哥。”沈念冬柔柔唤道。

“大哥!”闻婉秋从楼上跑下来,欣喜地扑在他怀里迎接他。

“哎哟,我看看,我家小妹又长高了。”闻思齐笑得和蔼,不忘揉揉她的脑袋。

闻婉秋不以为然,“每次回来你都这么说,我去给你放行李!”说着她接过他手上的红木皮箱,奔上楼去。

闻婉秋走后,闻思齐一脸温和转向沈念冬,“这三年家里还好吧?”

“好,好得很。”沈念冬说着,又让阿萍去添多一副碗筷,“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捎个信?我好去接你。”

“这次回来得匆忙,就没有提前知会家里。”

沈念冬给他倒了杯茶,问道:“大哥这次打算在上海待多久?”

闻思齐接过那杯茶笑了笑,说道:“这次回来,我就不走了。”

“不走了?”沈念冬有些惊讶,朝门外看了眼,压低声音问道:“我听说军校毕业回国都要上前线,你不用去吗?”

“念冬,我休学了。”闻思齐叹了口气。

这下沈念冬更懵了,她记得闻思齐当初一心想要去读军校,一去就是三年,后面的两年里,他又发电报来说去日本做交流,算起来他出国五年,才回过一次家。如此专心扑在学业上的他,怎么会突然休学回来?

许是看出她的疑惑,闻思齐补充说道:“虽说世界上的月亮都一样大,但国外终究比不了家里,我想明白了,一家人在一起无论怎样都是好的。”

沈念冬想了想,说道:“只要是大哥决定的事儿,我都支持你。”

闻思齐眼中带笑,拍了拍她的手,“这三年辛苦你了,又要打理生意,又要照顾婉秋。”

“大哥,您这话就生分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沈念冬说着,又朝楼上喊道:“婉秋,你在上面干什么?饭都凉了!”

闻思齐舀了一口汤,感慨地说:“还是家里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