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八章 恩断义绝

第六五八章 恩断义绝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前世读三国时,每次看到有关袁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之类的描写,李承志就觉得牛逼的不得了。

等穿越之后他才知道,比东汉时的冀州袁氏还要牛逼的门阀不要太多。

可能没有达到“四世三公”的程度,但要说传承久远,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关东四姓,又如弘农杨氏,无不是传承千年的世家。

杨舒七兄弟,长兄杨播、二兄杨椿、五兄杨津,皆在冯太后、孝文时任侍中,亦治理过大州,更屡次领军外征,或御柔然,或平两淮,皆是文可治民,武亦善战的能臣。

剩下的四位或是稍显平庸,或是时运不济,或是如杨舒这般性格乖张,不被皇帝所喜,但皆任过刺史。

用一句就能概括弘农杨氏鼎盛之气象:一代七刺史,同朝三侍中!

而至元恪继位,其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慢慢开始打压畜养门客、部曲的门阀之后,杨氏才渐渐势微。

至延昌元年,也就是李承志平定泾州僧乱的前一年,时任刑部尚书的邢峦授元恪之意,参时任平北将军,朔州刺史,都督朔州、抚冥、武川、怀朔一州三镇诸军事的杨椿私蓄部曲、招引奸细、盗种牧田等罪,建言将其免去官职,降为庶人,并注籍盗籍(贬为贱户)。

并建议元恪,凡与杨椿同籍之人全家都不能为官,其中自然包括时任西凉州刺史的杨舒,廷尉少卿的杨钧。

不知是不是怕过犹不及,元恪最终还是网开一面,责令杨播、杨椿、杨津等重臣、大将等自辞,又将其余杨氏兄弟连贬几级。

如杨舒,直接从刺史降到了一郡郡丞,杨钧虽只是族弟,依旧受了牵连,从位高权重的廷尉少卿降为洛阳县令。

也自那时起,已被元恪打压了近十年,几乎已成半残废的陇西李氏才借此松了一口气,李韶才接替杨氏三兄弟,执关中门阀牛耳。

论影响,论底蕴,此时的陇西李氏依旧要差弘农杨氏好大一截。

所以这檄文中,将“杨”放在“李”之前,还真就没有什么不妥,包括李韶也绝对心甘情愿。

当然,李承志也就只是感慨一番。凭心而论,无论是关东门阀,还是关中门阀,更如河东、河北等世家,在他眼中殊无区别。

惯会审时度势,见逢插针,更是会左右逢源,见风使舵,从而将益最大化。

什么忠君爱民,在这些人眼里与家族利益相比,连狗屁都不如。

李承志觉得,称一句毒瘤绝不为过……

就如此时,只看了“三月三,杨李开”这六个字,李承志心脏倏的一缩,两眼厉如刀锋,死死的钉在杨舒脸上。

乍一看,有李韶为主的陇西李氏,并杨氏七兄弟这个坐地虎为内应,里应外合之下,西海直取关中并非不可能。是以李承志应该欣喜若狂才对。

但要看是什么时候。

如今,关中南有崔延伯,北有邢峦,再往北更有元遥、奚康生,四处合兵力逾三十万。

又恰逢西海火器殆尽,正值前力将尽,后力不继之时,若是再起战端,就只能刀对刀,枪对枪,硬着头皮拿人命填。

而这只是其一。

其二:追根究底,还是西海如日方升,势单力薄,连番大战,已将数年积累消耗殆尽。

如今能将抢到手的装进腰包,能将占下的地盘巩固好,凡西海将、官、军、民等,无不得使出十二分的力气。

故而先不说能不能一战胜之,便是盛了崔延伯,邢峦,夺了关中五州,李承志也无力可守。

既然无人可守,更无力可守,李承志取了关中有何用?

拱手送予陇西李氏与弘家杨氏么?

但凡李承志脑子没被驴踢,就绝不会做这种与他人做嫁衣,更有可能养出两个强敌的蠢事。

所以上次李韶来西海招抚,劝他图谋关中之时,李承志才顾左右而言他,半句话的茬都不接。

这也是他为何严令皇甫让、李亮等人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的根本原因……

“看我做甚,难道你不想取关中?”

杨舒狐疑道,“元伯兄(李韶)早与大兄、二兄议过,更曾提及他与你所言:西海迟早要取关中,待时关中世家必为你臂助……是以何必装做惊恐万状的模样?”

“那世伯有没有提过,我言西海初露头角,如今正该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之时……此事绝不能操之过急……”

李承志的眼中透着说不尽的讥讽,手指重重的往信上一点,恨不得将几案都戳个窟窿出来,“敢问延容公这三月三,难不成是后年不成?”

“自然是明年……”

看李承志殊无喜色,只是冷冷的看着他,杨舒猛的停住话头,冷声笑道:“我等孤注一掷,冒着抄家灭族之险助你起事,尔为何如此模样?”

只是为助我起事么?

先驱虎吞狼,再鸠占鹊巢……倒是好算计啊?

本就对门阀世家殊无好感,此时再见杨氏兄弟竟将他当傻子一样糊弄,李承志心中更是厌恶,恨不得将这张纸拍到杨舒脸上。

正当怒火喷涌,恶语出口之际,李承志福至心灵,猛生一计。

“也罢,我这就予延庆公(杨播)回信:若真能定于三月初三起事,我便与朝廷虚实委蛇几月。无非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定然能予立冬之前,将西海之军、民尽皆迁徙予陇西、武威两地。

也定然瞒天过海,使朝廷丝毫不察,但等良日一致,大败崔延伯与邢峦,我西海便尽数迁入关中……”

杨舒猛的一滞,眼珠子似是定住了一般:“这西海与河西,你都不要了?”

“有了关中,我何需这草多田少的荒瘠之地?朝廷穷兵极武,征伐不止,关中早已民不聊生,因失丁而家破人亡的老弱何止百万,继而无人可耕的的良田更是不计其数,养活我西海百万丁口,十数万军自是无虞……”

李承志豪气干云,“再者我李氏祖祠本就是关中,如今也算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再进一步,只要能入主关中,东西皆有大河、南有秦岭、北有边墙(长城),四面皆有险可据,有关可依,任他千军万马,我也能巍然如山。更有良田数百万倾,民户两百余万户,岂不是比河西这四战之地好上千倍、万倍?”

李承志越说越是激动,一挥袍襟就坐到了案边:“来呀,笔墨伺候!”

“且慢!”

杨舒一声低呼,紧紧的按住了李承志的手。

李承志双眼一翻:“延容公这是何故?”

杨舒却如噎住了一般,不知如何做答。

七兄弟商议之时,从头到尾都只说西海大败朝廷之后,关中必然空虚。弘农杨氏自然可趁虚而入,名正言顺的收入囊中。

但就是没料到,李承志会一不做二不休,为取关中而弃河西与西海?

再想到方一见到檄文,李承志如鹰似狼,满含深意的模样,杨舒只觉如吃了黄莲一般,嘴里发苦,心中更苦!

“罢了!”

他怅然一叹,伸手取过那份檄文,凑到了琉璃灯的灯口。帛绢见火就燃,只几息就烧作一团,又被杨舒弃于案下。

直到尽皆烧成灰烬,杨舒还不死心,又踮着脚,仔仔细细的将布灰踩碎。

杨舒为何如此?

只因李承志已然识破弘农杨氏所谋,杨舒怕李承志愤恨在心,将这份檄文交给刘芳或是元渊,行借刀杀人之计。

却不想李承志既不阻,也不拦,只是冷眼旁观。待杨舒做完这一切,复又坐到案前,他才悠然一叹:“我只道与延容公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已为生死之交。如今,却是如此的寒人心……”

杨舒止不住的老脸一红,无奈起身,朝着李承志深深一拜:“如此大事,稍有不慎就是抄家灭族,万劫不复……还望承志匆怪……”

“我怪你做甚……大事大非之前,又岂能以私情论之?是以延容公此举并不不妥……”

李承志呵呵一笑,“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以就请廷容公早些回去歇息吧……”

杨舒双眼一突,就如见了鬼一般。

见李承志竟真起了身,意欲送客,他才如被蛇咬了一口,翻身坐起:“李承志,你何至于此?便是家兄居心不良,谋算于你,但此乃人之常情,数千年以来,世家皆是如此,你何需生恼?

再者,家兄亦有言在先:若行此策,关中便欠你西海多矣,事后定会弥补。若你不应,可另行谋划。不过并非手书,而是家兄交待,由我转述……

总而言之,杨李二姓同为汉家子弟,更为关中同门,是以早已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巨损,自该同仇敌忾,齐力同心……”

同气连枝……齐力同心……

听到这一句,李承志只觉说不出的刺耳:杨播竟然是两手准备?

难不成真如后世所说:人活的越久,脸皮就越厚?

谋算不成就罢了,还哪来的脸说出这番话的?

但转念再想,李承志又觉得合情合理。

只因对门阀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自元宏强行汉化,厘定姓氏,人分三六九等之时,门阀世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为娶鲜卑高门贵女或皇室公主,以抬高门氏等级,勒死、杖毙嫡子正妻者不计其数。

更有甚者,连汉妻生的幼儿也一同溺死者大有人在。

而凡正妻,自然也是门阀嫡女出身,为何不见娘家为其张声?

只因家家都是这样干的。

这样罔顾人伦,禽兽不如的事情都习以为常,门阀之间前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后脚便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者,更是如家常便饭。

所以莫说久居高位,见惯了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杨播、杨椿等人。便是心直口快,秉性耿直的杨舒,也并没有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对。

就算是算计不成,至少脸面还在。另一方就算吃了亏,下次找补回来就是了,远不至于撕破脸。

李承志越想越气,却怒极反笑:“我最恨你们这种‘我欺负你是给你面子,打了你左脸,你还得跪下来求着我打你右脸’的嘴脸……弘农杨氏哪来这么大的脸?”

见他真要翻脸,杨舒脸色一沉:“你……”

刚吐了一个“你”字,李承志一挥长袖,笑吟吟的说道,“劳请延容公,将此话一字不改,原封不动的代于延庆公:今日之恩,我李承志铭记于心。若有山水相逢之时,李某再向他讨教……”

这何只是翻脸,李承志竟将桌子都要掀了?

今日之恩,铭记于心,他日再报?

你当他真的要报恩?

不过是反话罢了……

见杨舒似是被吓住了一样,李承志又笑道:“所谓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是以今日就不留延容公了,等他日再见,若你我是友非敌,再叙旧情也不迟……孝先,代我送客……”

喊“笔墨伺候”那一句时,李孝先就悄无声息的进了殿中。听李承志下令,他便走到杨舒身侧,低声唤道:“延容公,请!”

杨舒脸色煞白,两瓣嘴唇哆哆嗦嗦,也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李承志……你何至……何至于此?”

李承志也不应,只是一挥袖,又转过了身去。

摆明是不愿再与他多说一句,杨舒还能冲上去纠缠不成?

“好……好……好……”他咬牙切齿的吐了三个好字,愤然而去。

待他离殿,等李孝先从外关上殿门,殿阶上的屏风之后才传来了一声叹息。

“自有士族之始,各家行世皆是如此:不到迫不得已,多少都要留些余地。你便是看不惯这等做派,也不至于与杨氏恩断义绝……自此后,你若再想收服杨氏,怕是千难万难……”

“他都要拿我当踏脚石,更是想当枪使了,还何来的恩义?”

李承志哂然一笑,“此时翻脸,总好过日后被他卖了,还要看他好似施舍了天大恩惠的嘴脸要强吧?”

此话太过诛心,杨舒今日此举,分明就是此意。

崔光本欲辩上两句,却是无从可辩。最后只是叹道:“门阀世家,也并非皆如杨氏一般,只知蝇营狗苟,阴谋算计……”

------题外话------

这一章明天的,因为明天有事,所以就先更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