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一五章

第三一五章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上月中,御史中尉(掌御史台,事纠弹百官,文武均监)王显为陛下诊脉,父亲在旁侍奉。王中尉曾言:陛下情志失调,肝气不畅,气滞血瘀,且日积月累,腹下已有积聚之状……

还劝陛下应调理情志,顺畅气机,舒心解郁,再辅以静养、汤药等,当可延缓……”

李承志心里一跳。

中医所谓的积聚,指的不就是肿块,更或是癌么?

皇帝果然是肝硬化。

而王显说的一点都没错,这病最忌讳的就是着急,生气。但要说让皇帝静养,还要让他舒畅心情,就跟说笑话无异了。

除非元恪舍得当太上皇,彻底不问国事,还有那么几分可能。但问题是,他连个儿子都没有……

李承志沉吟了一阵,低声道:“先想办法让皇帝戒酒吧……”

高湛一百个想不通:“为何要戒酒?王显、徐謇、徐雄(均为北魏名医、元恪御医)等,均称酒有养脾扶肝、通经畅脉、行气益血之效。且言陛下体寒,就应适量饮酒……”

李承志直叹气,却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个时代的医生九成九都以为酒有百利而无一害,许多中医甚至认为“酒善助药力,乃百药之长”,治什么病时都喜欢用酒当药引,包括脑中卒。

但问题是,这玩意由肝分解后会产生毒性。对普通人而言天天喝酒都跟吃慢性毒药似的,对肝病患者更是与剧毒无疑……

琢磨了半天,李承志才想出了一条蹩脚的理由:“酒性湿热,陛下又是湿从寒化而致肝气瘀结,故而有百害而无一利……”

高湛刚想反驳,猛的想到李承志的诸般奇异,疑声问道:“果真?”

有什么果真不果真的?

刚受了这么大一个教训,李承志哪敢把话说满?

“以我对药性的认知,应该就是这样的……”

意思是该说的我已经说了,且不接受反驳,也不会解释。至于听不听,就是元恪的事情了。

李承志主动岔开了话题:“今日还未谢你,若非你来的及时,定然与颍川水多生事端。此时又这般晚了,又劳你久候……”

“何需这般生份?”高湛刚想说一句“迟早都是自家人”,但话到了嘴边又觉各不合适。

“颍川王与汝阳王你皆不用担心,父亲已予这二位知会过,定然不会再来烦你……”

高肇?

李承志心里隐隐一动:这位出面的有些早啊?

他以为,怎么也要等自己名气大一些,或是升到个四五品,高肇才会拿正眼看自己。

不过是好事。

说句诛心而又势利的话,抛开高文君不谈,在皇帝蹬腿闭眼之前,除了元恪,就数高肇大腿最粗。

但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却是个技术活……

“天色已晚,今日已是不合适了!”李承志沉吟道,“看司空哪日得闲,晚辈再上门拜谢!”

“父亲说不急!”高湛回道,“让我等先将差事办好……”

高肇这是在给自己递话?

李承志一下就乐了:“好!”

正好顺路,他便让高湛将他送到了大伯家。

皇帝要售冰,令光禄寺连夜清点储冰,李始良从昨夜开始就加班了,所以家里只有李承先。

聊了一阵,提了请堂兄训练乐师之事,李承志便回了房。

几乎又是一夜无眠!

这次不单单是热,还有急:皇帝竟然快不行了?

但按计划,自己别说“缓称王”,连“广积粮”都还差的远。

想要河西的屯田能够自给自足,养活数千战兵与两到三万流民,至少还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再进一步:就算自已可以源源不断的赚到钱,买到粮,并能顺水顺水的运到河西,但之后呢?

总不会以为就靠着数千战兵与两三万流民,就能争霸天下了吧?

开什么玩笑?

刘邦与刘秀复生都不敢这么狂。

除了契机,李承志最缺的就是时间。

按他的设想,想要在河西藏兵蓄甲,以保证天下大乱时有分一杯羹的实力,最短也要八到十年的时间。

问题是,元恪能不能活过一半都还是个未知数。更关键的是,除了两个女儿,元恪的儿子连个影都不见!

元恪真要无嗣而终,这大魏就地就能乱成一锅,哪还有让自己偷偷发育的时间?

真是见了鬼了?

李承志心乱如麻。

必须得另做打算了……

……

初二休朝!

刘芳与崔光都兼着侍中,还兼着尚书监和尚书令,因此便是休朝之日两人也照例会先入大朝城,到门下省和尚书省转悠一圈。

只有这两处不忙,他们二人才会去国子监与太常。那里要是也不忙,二人就会去太史监。

一切如旧,皇帝并无指派他二人的旨意,也无特别的差事交待。两老头就一起回了太常。

结果刚入太史监,就看到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看着稀奇,甚至还有赵胜、公孙崇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

看到二人,众官及吏员慌乱见了礼,又一哄而散。公孙崇领着李承志,手里还拿着圣旨,乐呵呵的给两老头看着: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如李候郎这等俊彦,就该时时觐见,予陛下献计进言……”

时时觐见,献计进言?

刘芳与崔光瞅了一眼圣指,皆是一脸狐疑:皇帝竟给李承志加了官?

看似只是把昨天刚给李承志免掉的那半品又给加了回来,李承志依然还是个正七品的官。

怪就怪在“奉朝请”这三个字上。

严格来说,这三字都算不得官名,一般都是给闲散官员的荣誉和待遇,也代表一种资格,类似于后世“顾问”的头衔。以便皇帝随时召问,也让加此衔的官员更方便进入朝城或皇宫。

但这资格放在李承志头上,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何谓奉朝请?

古称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了参加朝会的资格。

可笑的是,他正职才是从七品,离有资格上朝的正五品朝官整整差着五级……

便是因为献了售冰之计,皇帝要给李承志升官,也应该等掌冰司成立,冰沙大卖之后才对?

崔光满面狐疑:“让李承志上朝,陛下这是何意?”

刘芳看了看崔光,又看了看李承志,却不言语。

你该问李承志,昨日陛下召他觐见时,他又做了什么?

刘芳微一思量,招了招手:“随我来!”

李承志也很好奇。

昨天将皇帝气的脸都绿了,本以为怎么也要吃些挂落,没想竟升了官?

不管怎么说,能升总比降的好,更何况这官的意义极大,所以李承志还是挺开心的。

昨夜见过高湛后,他就已知道这件事的性质没有他预料的那么严重,所以刘芳与崔光问起时,他也没有隐瞒。

“皇帝让你练丹,你竟称要先拿猪狗活物试药,等毒不死人的时候再献给他?”

崔光眼角直抽搐,像看妖怪一样的看着李承志,仿佛在说:你是如何活着走出皇宫的?

“若是不会,拒了就是了。天师道被奉为国教,本就有丹科,陛下又岂能不知丹汞有毒?”

刘芳也是既无奈,又好奇,“你一言就断了陛下的念想,陛下怕是气坏了。难得的是,不但未罚你,还赐你为奉朝请?”

说的轻巧?

不将话说透,如何让皇帝彻底死了心?

我巴不得他再多活个两三年……

李承志心里骂着,嘴上却很是顺从:“下官事后也知过于莽撞,但后悔也已迟了……确实未料到陛下竟未怪罪!”

“陛下是明君!”

刘芳回了一句,又沉吟道,“就如圣旨所言,陛下应是见你忠耿秉直,故而起了惜才之心,将你那半品给补了回来……尔以后更要尽心王事!”

“倒显得你我心胸狭窄了?”

崔光阴阳怪气了一句,又斜眼看着李承志,“怕是因为昨日罚你之事,心里正在骂我与寺卿吧?”

“下官怎会?”李承志指天叫起了屈。

抱怨是真没有,尴尬倒是真的。

要是连这两老头是好心还是恶意都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蠢到家了。

说句实话,这两位要想给自己穿小鞋,把自个卖了可能都还得替他俩数钱……

“言不由衷!”

崔光斥了他一句,又交待道,“记得,等你那冰一旦开售,先往老夫与寺卿府上送几块。这些年都用习惯了,一缺了这东西,想睡个好觉都难……放心,短不了你的铜钱……”

哈哈……

自己能送几斤肘子讨好公孙崇和赵胜,竟忘了给这两位送几块冰?

怪不得崔光如此的阴阳怪气?

李承志满脸尴尬,硬是挤出了一丝笑:“下官定然谨记!”

自己回去就先让高湛派人送几块过去……

……

等出了城,回到宅院,就已近巳时正(早十点)。

高湛到的更早,城门刚开他就跑来了。看李承志回来,他带着几个谋士飞快的奔出堂,将一沓纸递了上来。

“帮我过过目,看这章程如何?”

李承志接过来,飞快的扫了几眼。

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就那几样,剩下无非就是运输、制作、售卖,程序并不复杂。

最主要的只有两点:一是制售场地,二是人员。

但以朝廷而言,这两样都根本不叫事。都不用皇帝下旨或是高肇出面,只需高湛出面打个招呼,哪家寺院敢说不在自家山门或是法台前腾块地方出来?

人就更不用愁了:便是皇帝动不动就减,少府、殿中、内廷等专司内事的部门也足有两三千属官和吏员,皇帝随便招呼一声,也能派出个千八百。

李承志担心的还是宣传力度。chaptererror();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