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一十五章 涟漪

第七百一十五章 涟漪

书名: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0:26:01

都堂。

吕公著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韩绛谢表推荐了吕惠卿的事情。

他的脸色瞬间僵住,过了好久,才挤出来一句言不由衷的话:「左相公忠体国,为国举贤,真乃我辈楷模!」

但心中,却是只恨不得将韩绛的祖宗十八代都轮番骂上一遍!

那吕吉甫当年在朝,可是出了名的刺头!

天天不是在和人斗争,就是在找人斗争的路上!

不止是旧党君子们,被他斗的人仰马翻。

便是新党的小人们,也是被其逼得狼狈不已。

别以为,他当年在朝,只得罪过一个韩绛。

曾布、章惇、蔡确、王珪……

甚至就连王安石的爱子王雱……

只要能得罪的人,他都得罪了一遍。

他要是回朝,吕公著只觉得头皮发麻,心中甚至生出些疲惫之感。

奈何他是右相,马上就要接任为左相,成为这大宋秉政的宰相。

宰相必须宽容大度,也必须表现出能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

不然,就可能被人指责为当代的李林甫。

吕公著需要大度。

他的学生李常就不一样了。

一听说韩绛致仕谢表举荐了吕惠卿,李常当即就有些破防了。

而且他的反应之剧烈,堪称是都堂之中,最强烈的一个人。

因为,和别人不一样,他李常李公择,是真的吃过吕惠卿这个福建子的亏的。

说起来,李常当年和吕惠卿还是好朋友——治平年间,李常、吕惠卿、沈括还有如今的刑部尚书王存四人皆在馆阁学习。

彼此很快熟悉,闲暇之余,经常聚在一起写诗论文,互相交流。

那个时候,吕惠卿就已经开始显露出他锋芒毕露,得理不饶人的性子。

等到熙宁的时候,吕惠卿得到王安石重用,就彻底不装了。

李常当时,曾受王安石推荐,出任谏官。

但,李常强烈反对青苗法,认为这个法令必定坏事、害民。

于是,吕惠卿跑来威胁他:「君何得负介甫?我能使君终身不如人!」

你要敢辜负介甫相公,我就能压你一辈子,叫你终生为下吏!

李常自不肯受这个威胁,坚决不妥协,并在数日后的朝议上,坚决反对青苗法的实施。

还说这个事情,必定害民。

然而,先帝态度坚决,于是李常只能是自请外郡。

果不其然,事后,吕惠卿指使了很多人来打压他李常。

但李常坚决的与这些人做着斗争(注1)。

如今,韩绛在致仕时,举荐吕惠卿。

一旦吕惠卿回朝……

以其性格,李常知道,他一定会践行当年的诺言。

那个福建子,必然与他为难。

想到这里,李常就握紧了拳头:「吾绝不能做事不管!」

「必须上书,必须与两宫、陛下阐明此事!」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写奏折,议论这个事情。

但思来想去,直到这天下值,他都没有拿定主意。

主要是,他需要斟酌用词,必须在尽量委婉的同时,还能说服两宫与天子。

没办法!

吕惠卿是韩绛举荐的。

而韩绛,如今已正式致仕。

若他言辞激烈的反对此事,就很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他不尊重韩绛这个致仕的前宰相。

何况,他还需要顾忌少主的态度。

张之谏一案,可是直白的显露过少主对吕惠卿的保护态度。

于是,李常直到回到家,还没有想好腹稿。

正好,这个时候他的外甥黄庭坚,来他府邸看望他。

「鲁直来的正好……」李常一看到自己这个外甥,顿时大喜:「吾正欲遣人寻鲁直呢!」

黄庭坚一听就反应过来,问道:「可是为了康国公举荐吕经略一事?」

「嗯!」李常道:「那福建子,乃是睚眦必报的小人,其当年在朝,便迫害了不知多少君子贤人。」

「如今左相推举……我恐其若回朝,则都堂将永无宁日!」

这是肯定的!

别说是旧党的君子正人了。

便是新党的那些大臣,谁又愿意看到吕惠卿回京?

元丰时代,为了防止吕惠卿回朝,新党、旧党的大臣们,甚至曾默契的联手过。

黄庭坚想了想,道:「舅父大人,小甥以为,如今想要阻吕经略回朝,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御前,赞其为官,美其功劳了……」

「嗯?」李常皱起眉头。

黄庭坚解释道:「舅父也当知,当朝天子,于吕经略似乎颇有好感。」

「而自兴龙节,群臣共拥天子,以天子聪慧,可直除大臣。」

「故此若天子圣意已定,哪怕朝野皆毁,吕经略也能回朝。」

李常点点头。

去年的兴龙节,群臣集体上表,拥戴天子。

不止让两宫同意了,从此以后,宰执大臣可取旨于福宁殿。

还让天子正式拥有了无需两宫同意,直接除授大臣的权力。

而天子拜授宰执大臣,乃是天子的权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置喙。

也不可能有人有那个胆子,来反对、质疑。

除非他想自绝于天下,成为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

故此,只要天子愿意,宫中一张黄麻纸降下,吕惠卿就将即刻回京!

「所以……」黄庭坚

道:「大人,小甥以为,若要阻其回朝,便只能是曲而为之……」

李常的眼睛亮了起来。

黄庭坚的意思他自是懂的。

吕惠卿这些年来,一直在鄜延路、河东为官,主持对西贼的战略。

这些年来,他几乎所有功劳、政绩,都来自于军事上。

在民政上,乏善可陈。甚至有着很多可供人攻击的口实。

故,黄庭坚的意思,其实就是将吕惠卿向着一个文臣名帅的方向塑造其在宫中的形象。

只要宫中天子和两宫都形成了"吕惠卿确实很能干,但他的能干,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那么,天子和两宫就都可能倾向于,继续任用其戍边。

河东是不能呆了。

但陕西诸路以及熙河路,都可以安排他。

就是……

「若如此,天下苍生虽幸,而州郡何辜?」李常叹道。

黄庭坚拜道:「大人,小甥闻当年范文正公主持庆历新政,有言者请文正公手下留情……」

「文正公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今日之事亦然!」

「一路哭,何如天下哭?!」

李常颔首道:「善!」

「鲁直所言甚是!一路哭,何如天下哭!」

「就是苦了那一路百姓……何其无辜啊!」

作为吕惠卿昔年的好友,李常对吕惠卿的性格非常熟悉。

在吕惠卿看来,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么过程如何根本不重要。

所以,他主政的河东路,这些年来,为了扰耕,也为了消耗西贼。

不仅仅掏空了河东一路州郡的府库,使百姓极为疲惫。

还需要让河北与京东路,输送大批钱帛、甲械,才能维持得了河东的摊子。

虽说,吕惠卿这样穷兵黩武,使河东一路的官军战力大增。

至少可以依靠吴堡和葭芦寨这两个前进基地,不断袭扰西贼左厢,使其左厢主力动弹不得,无法支援陕西、熙河。

去年西贼大入的情况下,河东官军更是大宋唯一一路主动进攻,并深入西贼腹地,使其整个左厢,甚至是黑山威福监军司的兵力,都只能留在横山北麓。

但,这改变不了,吕惠卿主政下的河东百姓,极度困苦的现状。

连晋、绛这样的富裕州,一场旱灾过后,竟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以至于连吕惠卿都捂不住盖子了,只能和朝廷求援,请求减免赋税,增加宽剩钱的额度。

文府。

文彦博在文贻庆的搀扶下,缓缓的坐到了塌上。

「当世啊……」文彦博靠在软塌上,向着来访的冯京叹道:「你我又老了一岁了啊!」

冯京拱手道:「是啊……」

「太师,你我又老了一岁了。」

「听说太师的女婿包绶,这几日就要启程,前往熙河为官了?」冯京问道。

「嗯!」文彦博对着皇城方向拱手:「蒙天子厚爱,两宫慈圣垂爱,以恩荫为宣德郎,并授熙州通判,如今已是拿到了吏部告身,已定了二月乙酉(初二)离京。」

冯京颔首,感慨道:「真是天恩浩荡啊!」

「包孝肃公九泉之下,若知圣眷深厚,必能含笑。」

包绶被授宣德郎,并权熙州通判一事,在朝堂上波澜不惊,甚至没有惊起任何涟漪。

这是因为,包绶的资序,早就已经满足了一州通判的需要!

他是包拯的独子,五岁的时候,就已为仁庙恩荫为官——授太常寺太祝,这可是京官!

换而言之,人家五岁的时候,其官职资序,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新科进士。

其后的岁月里,他一直有在磨勘。

这么些年磨勘下来,包绶的资序早就已到了宣德郎这个京官的顶点。

之所以没有改朝官,只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出仕。

当然,一个从未出仕为官,没在选人这个官职上做过一天官的恩荫官,一出仕就拜一州通判。

这也确实是皇恩浩荡!

不然的话,照道理来说,应该会先除授一个不太重要的闲差,锻炼锻炼,磨砺磨砺,看看成色,再决定下一步授官,不可能一上来就是一州通判。

文彦博听着,眼睛都笑得咪到了一起:「确实是皇恩浩荡,老夫已叮嘱了包绶,嘱他到任后,要好生为官,不可辜负天子信重,更不可坏了先人名声。」

但他嘴角的笑容,都要压抑不住了。

包拯——当年是跟他混的。

而包绶,更是他的女婿。

当今天子,推崇包拯,重用包绶,在他看来,这就是在推崇他,更是在褒扬于他。

坊间大都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包拯已死。

天子如此优遇包拯的独子,褒扬包拯的功劳,称赞其为官。

这不就是在变着法子,褒扬、赞美文彦博文太师?

冯京点点头,然后轻声问道:「太师,对于韩子华推荐吕吉甫的事情怎么

看?」

文彦博脸上的笑容止住了。

「怎么看?」他轻声道:「自然是平常看!」

「太师就不担心吗?」冯京问道。

吕惠卿,那可是新党的激进派里的激进派。

连手实法都敢搞!

他要是回朝……

冯京感觉,这汴京城,肯定不得安生。

「担心什么?」文彦博反问道:「当世难道会觉得,天子连一个吕吉甫都

压不住?」

「怎么可能!」

「连你我这样的人,都能为陛下所驱策,甘愿受其差遣……」

「吕吉甫就算回朝,也是一般!」

文彦博才不担心这些呢!

因为,在他的视角,如今宫中的那位的手段和手腕,简直不要太多了。

根本没有人知道,那位少主到底是怎么学会的这些手段与手腕。

但,文彦博很清楚。

如今,这朝政的外戚勋贵,基本都被那位陛下喂得饱饱的。

有钱赚的情况下,外戚勋贵们,比谁都好说话。

何况,那位不止会给钱给好处。

他还能杀鸡骇猴。

王诜、郭献卿,两个驸马一死一收教。

徐国公张耆家族,被连根拔起,连真庙赐的宅邸都被回收,改造成了给官员的廉租房。

而对类似他和冯京这样的元老文臣。

那就更是对症下药了。

他文彦博好名,那就给名气,抬轿子,一入朝就尊为太师,拜平章军国重事,位在宰执之上,还宣布太师七日一朝,每入朝命宰执起肩舆,更特旨许太师御前减一拜,去年兴龙节后更是特旨许太师御前免跪拜。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他文彦博根本抵挡不了,立刻就改变了态度。

四朝元老的架子不摆了,也不想挑刺了,甚至肯和韩绛合作,给韩绛调整、改革役法、青苗法背书。

后来,更是选了他的孙子文熏娘入宫,直接封为甘泉县君。

几乎就是明晃晃的告诉他——朕,是有意立太师孙女为后的。

文彦博哪里受得了这个刺激?

从此彻底没了太师的派头,真真是天子呼来既上朝,指哪打哪。

冯京也是一般。

其爱财又爱名,天子投其所好。

不止遂了其的心愿,拜同提举元祐字典编修使。

还对冯京那几个族人的买卖,开了绿灯,使他们也能参与到对辽贸易中。

冯京点点头,道:「但是,朝中内外,依旧不安啊!」

「就怕那吕吉甫回朝,大动干戈!」

这可不仅仅是旧党的君子元老们担心,新党的大臣们同样担心。

因为吕惠卿,从来不是个肯安生的。

一旦其真的回朝,这朝堂内外,都别想有什么安静日子。

搞不好,他甚至会直接再次打起变法的旗号!

那就真真是天下苍生何辜!

文彦博呵呵的笑了笑,道:「当世且放宽心吧!」

「依老夫之见,吕吉甫也未必想回朝。」

「不然,他何必叫其弟在京中大肆声张他那一本《县法》?」

年前,吕升卿回朝述职,顺便帮吕惠卿的著作《县法》扬名。

于是,搅动了好大一场声势。

引得汴京舆论震动,其余波延宕至今,这也是好多人一听到吕惠卿被韩绛推荐了,立刻"新法PTSD"发作,惶惶不可终日。

为什么?

因为吕惠卿的《县法》序言,实在是太大胆,也太离经叛道了。

公开曲解圣人经义,公开为自己的嗜杀辩护。

甚至,他还觉得自己已经很温柔,很克制了。

不然的话,他肯定会杀的更多!

其人虽不在汴京,但却让汴京上下群臣都感觉脖子凉梭梭的。

于是,韩绛一推荐,顿时无数人炸锅。

这个杀神要是回来了。

指不定得拿多少人祭天!

一时间,汴京内外,一片石砸狗叫之景。

冯京听着,却是楞了。

「吕吉甫不想回朝?」

「看吧!」文彦博道:「等吕吉甫回朝,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

太原,经略安抚使司官邸。

吕惠卿的手中,拿着一本书,慢慢的读着。

「相公……」门被人推开,他的表妹夫李夔走了进来:「京中韩相公来信了。」

「嗯!」吕惠卿点点头,道:「斯和且坐下来说话。」

李夔拱手一礼,坐到了吕惠卿面前,然后将书信递给了吕惠卿。

吕惠卿拆开信件,只看了一遍,就眯起了眼睛。

「怎样?」李夔问道。

吕惠卿笑道:「康国公确乃信人!」

「已是依约举荐于吾!」

「斯和啊!」吕惠卿看向李夔,道:「准备一下,只等朝廷使者一到,就与我回朝述职吧!」

「再过几个月,你我可能就不在这河东了。」

李夔是他的幕府官员,自然会跟着他一起走。

「回京?」李夔兴奋起来:「朝廷果真要拜相公为执政?」

吕惠卿摇头:「哪有这么简单!」

「能允许我回京,面见少主,见上一见,就已是那些人对我吕吉甫忍耐的极限了!」

「真要拜我为执政……」

「恐怕,不止旧党那些女干邪,就算是新党里的同僚,都该睡不着了!」

他可太清楚自己的敌人有多少了?

答案是无数!

毕竟,他连恩相王安石的爱子王雱都能得罪。

还有谁是他没有得罪过的呢?

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

为了做成事情,从不惮于得罪人,也从不惮于和人闹掰。

「再说……」吕惠卿喃喃自语:「那把清凉伞,我已经拿过了。」

「区区执政,我已不稀罕!」

「要做就要做宰相!」

「且让那些小人,去互相撕咬吧!」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