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九百七十九章 传授鸳鸯阵

第九百七十九章 传授鸳鸯阵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30 15:20:09

在一月为期的,第二十七天,也就是,倒数第三天,李孟羲向乡兵们传授了最后一项作战技能——鸳鸯阵法。

校场之上,李孟羲手把手开始教学,他随意拉来乡兵六个,两个在前充当盾兵,再后,两个枪兵,再后,弓弩手二人。

乡兵初听闻鸳鸯阵法,听名字就觉得厉害,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谁知,就是几个人站一坨而已。

鸳鸯阵足够简单,简单到随便看一眼立刻就能模彷出个形似,可,仅仅是形似而已。

乡兵们每六人一组,摆出了一个个像模像的鸳鸯阵势,等李孟羲派巨鹿军士卒下去配合训练,一进入到实战,乡兵们徒有其表的阵型立刻就暴露出种种不足。

乡兵们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且不仅限于,有的小队畏畏缩缩,后边的人退的比前边人还快;有的小队勇气十足,整队的人不管刀盾兵还是枪兵还是弓弩手,所有人全冲上去打;还有的小队,刀盾手是刀盾手,枪兵是枪兵,相互之间没有配合。

什长们,百夫长们,包括李孟羲,他们游走在校场之中在旁指点着。

走到一队乡兵面前,李孟羲叫停了演练,把乡兵们叫到前边,说到,“前边的盾兵,不能太勇,你瞅瞅你们左跑右跳的,后边的枪兵都不敢抬枪怕伤者你们了。

我说一下,你们盾兵且记,厮杀不靠你们,厮杀靠后边的枪手,靠弓弩手,你们能守住就成,不必管其他。

还有,前边俩盾兵,你们身子最好低一点。”

盾兵按李孟羲的要求,低一点,躬背塌腰的,可照着做完,他们仍不明白这有何用意。

“枪兵,换换拿枪手法,用反手式。”李孟羲又指点枪兵。

枪兵一脸茫然,不知何谓“反手式”。

李孟羲不得已亲自下场演示,反手式是,把枪高举到头顶,如同托着一根梁一样把枪高举在头顶,此反手持枪法,可以在头顶高度发动攻击。

此反手持枪法完全是为了配合鸳鸯阵而特意设计的枪法,寻常持枪法,枪在腰际,在腰际这个高度,前边有己方盾兵挡着,要想攻击敌军,只能从侧旁用左右穿花的方式来攻击。

可,由此一来,枪兵从旁侧出,暴露在了盾阵之外,易遭受敌军攻击。

很早的时候,李孟羲与关张等人探究鸳鸯阵这个阵法时,是精通枪术的张飞提出的反手托枪式。

当鸳鸯阵中加入了反手托枪战术后,盾兵和枪兵的配合就趋近完美了,作战之时,盾兵顶盾在前,枪兵藏身盾兵身后,把枪从盾兵头顶刺出去,这样的战术动作直接的好处是,枪兵不必冒险的从左右侧出了,间接的好处是,枪兵的枪是从盾兵头顶伸出去的,枪稍微一动,盾兵看的一清二楚,于配合而言,盾兵能及时知道枪兵的动作意图,配合起来效率将极高。

反手托枪毕竟跟寻常托枪方式有所不同,于枪术而言,俗话说,枪从腰出,反手托枪使得枪远离了腰际,发力时力道锐减,伤害自然不足。但这个问题其实无所谓,在鸳鸯阵中,所有兵种都不能看成单一兵种,而该看成统一整体,鸳鸯阵中,主力既不是刀盾手,也不是枪兵,也不是弓弩手,杀敌的也不是靠盾兵,也不靠枪兵,也不靠弓弩,而是靠所有人。

鸳鸯阵的作战方式是这样,枪兵不必有一击至死的强横杀伤力,其只要拿着枪戳一下戳一下给敌军造成威胁,使得敌军不得不分心防备,在敌军注意力无暇集中,攻击又被枪兵屡屡干扰之时,于鸳鸯阵本身,鸳鸯阵等若有复合防御,有盾兵的防御,有枪兵的拨挡防御,而对手,则面临复合进攻,对手要面临长枪的威胁,又要面对弓弩手时不时抽冷子射一箭,又得防备着万一扑上来的刀盾手。

这一来一去之下,鸳鸯阵有双重守御,敌军要面临三重威慑,一进一出,鸳鸯阵优势巨大。

作为战术中的一环,鸳鸯阵中的枪兵跟单独作战的枪兵战术定位是不一样的,单独作战的枪兵要单独拥有致人死亡的战力,而鸳鸯阵中,枪兵杀伤作用弱化,辅助作用提高,在鸳鸯阵中,枪兵只要能顺利戳出去威慑对方,只要能拨挡住敌人的攻击,就已经够了。

而,只需要能把枪戳出去,只需要拨打,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反手托枪的力量已足够用了。

还有一个问题,攻击距离问题,当攻击方式从左右插花变成了反手托枪式,那么,攻击距离是近了是远了?

答桉是,反手托枪的攻击距离远了一截。

原因是这样,反手托枪是正对着敌人攻击的,而左右插花斜着对敌,毫无疑问,斜着攻击需要更长的长度才能够到敌军。

再有,因反手托枪对攻击力量要求不够,所以,枪手可以用更长的长枪,反正,虽然枪长了,刺枪的力量必然要弱,但在鸳鸯阵中,刺枪的力量弱一点没关系。

李孟羲向乡兵们讲解完了反手托枪的精义,乡兵们听得恍然大悟。

经李孟羲指点,乡兵们鸳鸯阵大变,六人一组的鸳鸯阵势变成了,前方两个盾盾顶着盾举着刀勾腰搭背畏畏缩缩的捱在一起,紧随其后,在盾兵身后,两个枪兵双手一前一后把枪高托于头顶,长枪斜斜高举,尾高尖低,长枪的枪杆正跨过前边盾兵的头顶,从盾兵头顶伸了出去。

李孟羲有一点没有给乡兵们讲,反手托枪式还有一个小优点,那就是,相比正手持枪,托枪式是居高临下攻击,在重力加速度下,其攻击速度和力道会略微得以增强,而且,反手托枪的高度正处于人头高度,可以很容易的刺中敌军头颅,从威慑力这一点来看,敌军瞅见枪尖朝自己眼睛刺来,十个有九个都畏惧,反手托枪式直接威慑敌军头颅,威慑力更强。

改进一新的鸳鸯阵立刻就发挥出了威力,与之对阵的巨鹿军士卒拿攻守皆能的鸳鸯阵没办法了,士卒想往前一点,架在乡兵盾手头顶的枪嗖的一下就刺过来,士卒也拿长枪回击,一枪刺过去,要先经两重消耗,刺出的枪会先被对面乡兵枪手拨一下,被这一拨,力量大减,方向也被偏移,然后,这时挡在前边的还有乡兵盾手的盾和盾手手里的刀。

如果再加上盾手的兵器的话,枪兵的长枪,盾兵的盾,再加盾兵的武器,三重抵挡之下,想攻击成功难上加难。

更令人束手的是,鸳鸯阵中还有弓弩手,弓弩手时不时跳出来嗖的一箭飞来,吓死个人。

在小股作战五六人以下的作战中,鸳鸯阵具有绝对优势,盾枪弓弩皆备的六人鸳鸯阵,比六个纯弩手战力更强,比六个戳盾手战力强,比六个纯枪手战力也强。

枪兵不能防箭,防御乏力,盾兵手短,弓弩手无法近战,因此,但凡三者缺一,必然有缺陷。

李孟羲见这一队乡兵们配合的越来越熟练,遂,勉力了众人几句,继续向下巡视去了。

片刻后,那队乡兵的领头的竟然找来了。

领头之人找到李孟羲支支吾吾的说了一通,李孟羲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说的是,用矮个子放在前边当盾兵。

“俺觉得,矮个儿在前的好,个矮,他头再低一点,就不挡着了,俺们也不必把枪可劲儿往上抬,军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孟羲意外的看了乡兵队长一眼,有道理哎,还真是这样,在枪兵反手托枪的这个战术动作中,前方盾兵还真是稍微矮些的更好。

可随后李孟羲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刀盾兵这个兵种对兵员素质可是有点要求的,刀盾兵要与人近距离厮杀,要抱着盾撞人,要一刀下去把对手的刀砍的倒飞回去,刀盾兵既要有起码的勇气,也要有起码的力气,矮小的人,力气或不足,不太适合担任刀盾兵。

但再一想,鸳鸯阵法跟普通厮杀不同,在鸳鸯阵中,盾兵也是辅助整体的作用,在阵中,盾兵防御作用大过攻击作用,真需要盾兵往前扑杀的时候,大概率时候是,己方枪手或者弓弩手已把敌军弄的破绽大漏了,此时扑杀上去,乃是捡漏攻击,盾手力量就是稍微弱一些一样能致命。

再者,谁言个子矮了就一定力量小了,总有一些又矮又敦实的人,这种矮且敦实的人就跟一个小陀螺一样硬,不见得打不过别人。而且来说,矮个子稳定性更好,傻大个更容易摔倒。

想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到自家的地躺刀战术了,自家地躺刀战术的发现者和开创者,是一个身材极其矮小的瘦弱士卒,那人叫瘦猴,身高不过五尺,可就是这么个又瘦又小的家伙,却也恰因为其瘦小,动作很是灵活,加上他个子小,目标也不大,瘦猴抱着盾地上一滚,别个还不容易戳着他。

在盾兵这里,在盾兵所有战术体系中,唯有地躺刀一术是瘦小灵活者有优势。

两下一结合,鸳鸯阵需要有稍微矮小的刀盾手,稍微矮小的刀盾手厮杀能力又略有不足,所以,何妨将刀盾手加入鸳鸯阵里呢,战斗之中,刀盾手瞅见有机可趁,骨碌一下就朝敌方滚去,敌方个子越是大,反应越是慢,越容易被这个地上打滚的战术弄的措手不及。

李孟羲在脑海里推演完了战术流程,真好,又得一绝好战术,他随手掏出纸笔把之记下。

等记完,抬头一看,发现乡兵队长还在站着。

乡兵队长看李孟羲写完了,他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就是,就是……俺听说,不是说个点子给肉吗,五十斤……”乡兵队长挠着头说到。

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奥!”他奥了一声,一拍脑袋,随即笑了,“你看我,忙的把事儿都忘了。你这法子好了,当然得给肉!

来人!去取五十斤肉,赠予这兄弟。”

亲随立刻就去取来了肉,肉很快就到了乡兵队长手里。

乡兵队长提着肉喜滋滋的回去了。

李孟羲盯着乡兵队长离去的背影,他觉得很是有趣,没想到啊,巨鹿军本以为改无可改的鸳鸯战阵,竟然被一个不怎么懂作战的乡兵给精进了一下。

再说那个提肉回去的乡兵,那乡兵提着大半扇猪回去了,旁的乡兵见了,看的眼都直了。

老实说,乡兵队长根本就没怎么炫耀,怕耽误正事,他也没有跟旁人多讲,就随便将缘由说了两句,可是呢,利益是巨大的驱动力,五十斤肉的巨赏足以令所有乡兵升起心思。

消息风一样就传开了,乡兵们很快就知道,又有一同乡提了好主意,又赏了五十斤肉,乡兵们的心思再一次躁动了。

李孟羲在校场里四处转悠着,很快,一乡兵就过来了。

乡兵张口说到,“弩太慢了,换弓成不?”

“呃,是这样,”李孟羲整理了下语言,“之所以是弓弩搭配一弓一弩,是因,弓虽快,而弩劲强,这样,一快一强两相配合,应对多变也。

如你所言,你说弩上弦慢,可你不见,发你们的弩,都是手弩,手弩不见得多慢吧?”

虽,乡兵提的意见乃是巨鹿军早就想到过的问题,但,乡兵能独立想出这种有用建议,难能可贵。

“这样吧,鉴于你提的东西我军早已知晓,五十斤就不赏了,赏你十斤如何?”

虽没能得到期望中的五十斤肉,但有十斤也不错了,乡兵喜滋滋的领了肉回去。

由此开始,再往后,乡兵们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络绎不绝的前来陈说着各种建议。

有说,盾兵也拿弩,也可远射。这意见不行,盾兵要是拿弩,那狗日的,盾兵就只能打照面一下,然后就持手空拳了,除非拿个手炮。

有说,想把枪搭在盾兵肩头,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懒蛋,连枪都不想拿,非要靠别人肩头省力。这个意见有价值,据李孟羲所知,超长枪枪阵,后排长枪就是搭在前方枪兵肩膀上的,因为枪太长,端不住。

有说,后边人踩鞋。这个问题有趣,巨鹿军自己也会发生相互踩鞋的是,因为鸳鸯阵跟普通大方阵不同,普通大方阵,大家一个步调走,基本不会踩鞋,但,鸳鸯阵变化灵活,阵中之人也无法同步调行动,这就使得,踩鞋极容易发生。按巨鹿军自己的总结是,踩鞋这件事要解决也容易的很,站开一点就是,话说回来,鸳鸯阵是作战阵列,人与人有一定距离,除非挨的过近或者站位变动太大,不然踩鞋的事一般不会发生。

又有乡兵来,说自己队友不听话,让他们都上前他们不上。这是指挥问题,巨鹿军也曾遇到过,并有解决之法,一般,鸳鸯阵以前排其中一个盾手,或者后排弓手作为整个鸳鸯阵的指挥官,前排盾手离敌近,反应及时,后排弓手反应也快,也及时,关键在反应及时,反应及时就是指挥的重要因素,所以鸳鸯阵指挥以此二人为最优解。

有乡兵来,说盾太沉。连盾都觉得沉,这定是个弱鸡,但这个理由李孟羲觉得有道理。在鸳鸯阵当中,诸兵种相互配合,使得鸳鸯阵不仅有多重进攻手段,也有多重防御手段。在防守,敌人枪刺来,先被阵中枪兵拨打,再撞到盾牌上,于此时,盾薄一点防御面积大一点,减小少许的防御力换来更大防御面积,其实算是个正收益改进。

有乡兵说,弩太慢,重复了;有乡兵盾牌手说,刀太短,想拿枪,有点用;有乡兵说,箭不够,这的确是问题,但问题没意义,发给乡兵的箭不多,是因为只是训练,没必要发太多箭;有乡兵说大家伙顶着盾挺着枪一块冲上去,这难在配合,实用不足……

有太多乡兵来提意见了,乡兵们见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按耐不住也来提意见,结果就是,李孟羲记下一个又一个或有用或没用的战术,肉一批批发下去,他人都惊讶了,怎的鸳鸯阵能有那么多问题呢。

集思广益集众人之智,这事李孟羲很擅长,可好多时候,当众智纷呈而来的时候,连李孟羲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