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八百六十九章 【植树令】

第八百六十九章 【植树令】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李孟羲要种树,农业部的人便把一份详细的种树计划拟定好了。

城主府,农业部【天时】司司长到来,开始讲解着他们农业部所制定出的计划书。

说来,巨鹿军政一十四部初建之时,各部只有个名字,连框架都没有,连内容都没有,各部框架是由各部官员自己给慢慢编出来的。

也就是说,各部官员的官职名称都是他们自己想的,自己给自己起的。

这因此,各部架构有明显的个人理解,各种官职命名也颇有喜感。

比如,在吏部,吏部是管官之官,吏部职责范围内,有一项向各处宣读任命的职责,所以,负责各处走动的,便被吏部的人自己命名为【走动司】,这土了吧唧的名字,听着都让人想笑。

还有农业部,农业部的人自己给设了个天时司,这肯定是有人觉得种庄稼靠天吃饭,就有了么这个【天时司】的部属。

各部之中,有很多古里古怪的官职名称,每每遇到,李孟羲就想笑。

现在,巨鹿农业部,【天时司】的主官,他拿着一份详细的种树计划在汇报。

“禀军师,我等经昨日详议,商讨得,植树有木类,择地,赏罚,浇灌等诸事。”

“我等所议,木类分诸,材,用,食,三类。

材类,用其木,有拓,榆,杨,楝等材。

用类,用其产,有桑,桐,枸,柳,杨,松,等类。桑用叶,饲蚕;桐用籽,取桐油;枸用皮,造纸所需;杨柳二材,可取清热粉;松可取松蜡。

食类,用其果,有桃李杏枣梨榴槐榆等,果食其果,槐食其花,榆食皮。”

“于择地,木类根深叶密,遮挡雨阳,不利农物,故,不可植于田地周遭。

我等以为,可种于道路沿途,河岸荒滩,乱石嶙峋诸难垦之地。”

“种树短时难见其获,树成也难,要遍境种树,需发遍境之民。”

说到这里,天时司官员放下手里纸张,他朝李孟羲拱手一礼,“敢问军师,若用激赏,能支应多少钱财?”

这是要钱了。

李孟羲坐直了身体,论激赏之法,李孟羲很熟。

曾经,见黄巾流民脚上连个鞋都没有,为解决草鞋之缺,所用的方法是,向流民传出消息,先说收购一千双草鞋,引黄巾流民蜂蛹去编,然后,一千双收完不收了,剩下的鞋都留到黄巾流民自己手中了,直接解决了鞋的问题。

而且,哪怕是后边不再收鞋了,但流民们习惯已经养成了,再后来,行军途中,路上但凡有点草,流民把草全给拔了去编鞋用了。

有前法为鉴,李孟羲看着天时司官员,道,“这样,可通令全境,向每处村落收苗木百棵,以钱结算。

月月一收,持续数月之后,苗木越见稀少,百姓当会自培苗木。

长此以后,隔三差五收他一回,有利引诱,巨鹿一境,培植树木将蔚然成风。”

激赏法的详细执行办法有了。

农业部所讨论出的最后的内容是,浇灌,苗木不易成活,得稍加照看。

针对这一提议,李孟羲想到的是行政约束,乡间苗木,可令各处聚落自己看管,沿道路所植苗木,令骑兵巡查四境之时顺便看护一下就行。

仔细想来,但凡百姓聚落之处,必也是田地集中之处,种树的地方其实不多,而空旷没有农田的地方,附近又多没有聚落,所以,要想往那些空旷荒凉的地方去种树,得调发百姓远出劳作。

考虑到,种树实在不算是农活儿,让百姓种地百姓会甘愿,让百姓出去种树,估计百姓会视之为徭役,会草草应付。

故,为高效的种植树木,最好是单设一部,由专人去培植树苗,由专人去各地种树,再由专人去看护。

涉及到培植树苗,有种子的树木,培植起来容易,所以优先种有种子的树。

为种树事宜,于农业部下属,增设种树署一部,先给其五百人编制,令农业部自己去从城中老弱当中招募人手以充为植树队伍。种树署所需之一应车辆工具及其他器具,由各方供应。

另,为高效培育苗木,于巨鹿城外,划出苗地,可令人担运沃土垫成田地。

再有,种树署同样需要激励机制,可划分区域,划分地块,再把地块分给各人,以成活株数对等奖赏。

“苗木培育需要时间,在此之前,你等可先探查清各处适宜种树地点,以早作准备。”李孟羲告戒道。

天时司官员点头称是。

种树不是什么复杂工作,种树比种地简单的多,唯一的麻烦是,需大量培育树苗。

有种子的树木,育苗容易,其次就是,某些树木插枝可活,印象中,杨树,柳树都可以插枝育根。跟天时司官员交流了一会儿,人家说却,不止杨柳,好多树都可用树枝种。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不愧是农业部官员,很熟农事。

李孟羲和天时司官员的唯二分歧在于,天时司官员更倾向于种实用的桑树桐树等,而李孟羲不仅看重实用树种,也同样看重枣树梨树这些果树。

巨鹿城有那么多小朋友,不种果树,小朋友没有果子吃怎么办,弟弟没果子吃了怎么办,自己没果子吃了怎么办。

为了能就近吃到果子,再一想巨鹿城周遭光秃秃的有辽阔空地,李孟羲决定要把巨鹿城周围种满各种果树,这样,想吃果子出城走两步就行。

所有东西谈完,让天时司官员回去自己先忙,等对方走,李孟羲站了起来,他想了想,出门去了。

跟天时司官员交流途中,谈到了桑树,谈到了养蚕,这让李孟羲突然就想起了,对啊,古代称农桑,既种地,也会养蚕的。

都到五月了,按小时候养蚕的经验,蚕种开了春就会孵化出来,所以,蚕呢?蚕哪里去了。

李孟羲直奔妇孺营,他四处找人问有没有蚕,这一问,妇人们都露出一副可惜的模样,她们都说,早在二月份,开春刚不久,蚕娃儿都出来了,也没桑叶喂,全饿死了。

李孟羲明白了,原来黄巾流民逃难的时候,她们身上有带着宝贵的蚕种,结果,蚕种隔不了年,开了春,蚕全孵化出来了,可看巨鹿城,巨鹿城几成废墟,城里哪里找得到桑树,这因此,养蚕这一业直接断了。

(怎么都没人告诉我这事儿呢。)李孟羲心里直滴咕。

李某人对古代很多事都不熟,可旁人,无论是流民还是战兵,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刘关张,他们都清楚的蚕种和养蚕的,可几个月时间,愣是没人提一句。

李孟羲遍找了一圈,终于问出来了,有一妇人养了一小点蚕,李孟羲找过去的时候,他见到了蚕,蚕养在筐里,筐里只有很少的一些桑叶,蚕已经长到毛毛虫那么大了。

李孟羲本还想弄几个蚕宝宝养着玩,可蚕长的太大了,看样子快结茧了,只好放弃。

问养蚕妇人,问其桑叶哪里弄的,妇人说,城墙跟有棵桑苗,桑叶那里弄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旁人的蚕都养不活,却有人能养上几只。

李孟羲离开时,妇人追出来问,她小心翼翼问能不能找地儿种几棵桑树,等过两年桑树大了,想养点蚕,其他妇人也凑了过来,眼巴巴的看着李孟羲。

以前是不知道,以前忽略此事了,现在知道蚕也是重要生产资料。

正好,跟商业部已计划好了准备全境植树,那就索性把桑树一块种起来好了。

李孟羲四处看了看,入目不见一棵树木,再回想起,巨鹿城内本就是废墟,满城都没几棵树。正好,以巨鹿满城之大,院院种桑,可种几千株之多。

李孟羲建议妇人们,若想种桑,可寻些小苗在院子里种起就是。

其实,若想种桑,早就可以去寻苗,早就可以种了,而之所以满城空空,一株桑也未种下,这是因为,自义军在去年冬日落脚巨鹿到现在,几个月时间,人们搬来搬去,今日住城外,明日挪城内,今日在城东,明日又到城西,全军上下所有人都居无定所,人心也一直未定。人心不定,也就想不到去种桑去想以后。

回去路上,李孟羲就在想,桑树这玩意儿,幼苗该怎么培育来的,桑树有桑甚,难道是种子培育的吗。

——

于此日,巨鹿农业部官员们四处召集人手,召集满了五百人力,同时,游骑队伍开始以巨鹿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去寻找荒芜的不适合耕作的土地。

于巨鹿城外,有司划好了大大片苗地,准备是就近建立育苗基地,在还没有树苗的情况下,植树队的五百人力正好拉着车去附近田里挖土运土垫田。

巨鹿司法部官员开始去各处宣读政令,令为,每村收苗木百株,一株可换两钱。

命令一传达到,乡间各处的百姓肯定会去蜂蛹着去找苗木,苗木虽随处可见,但总有挖完的时候,收上那么三次五次,很快乡间的苗木就空了,很快百姓们就开始自发的去育苗了。

有游骑从各处找到了芦苇,遵照命令,有人带着芦苇去了大鹿泽,把芦苇一根一根的种在湖边种下。芦苇是野物,没人刻意种过,李孟羲令种芦苇,又引起不少趣谈。

所有木种中,柳树最先开始种了,种柳树简单,只需折了带芽的柳枝,到河边淤泥上把柳枝插进去,柳枝很容易活,过不多久就生根了。

农业部没几个官员,好多事不得不亲力亲为,有一个官员跑去了河边,他折了好多柳枝,骑着马沿着河岸一路往下跑,柳枝跑哪插哪,就他一人,一日插了几千个柳枝,若是根根都存活,就是几千株柳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