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汉官场的鲶鱼来了

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汉官场的鲶鱼来了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四月二十日,文试中榜者约五百,武试中者六百有余,文武两科不算重合者总计九百有余,这九百多人身着御赐红服,胸戴斗大的红绒花,羽林士在左右护卫,天子仪仗为前驱,宫廷乐班为伴奏,一路吹吹打打的绕城游街,热闹非凡。

一路上,围观者人头攒动,游街队伍走到哪,百姓就跟到哪,这一日,满城的百姓似乎都来了,街上的店都关门了,连小商小贩都不见了,都去看游街队伍去了。

在队伍中,那些身着红衣胸带艳丽红花的士子,有人意气风发昂首挺胸,有人出身贫寒,没经历过这种大场面,一路上拘谨不已,头低着不敢抬起。

“杜二哥!杜二哥!”

在嘈杂的人声中,有激动的声音朝队伍中喊。

队伍中的杜二听闻熟悉的声音,忙循声找人。

杜二一眼看到,自己家人和邻里街坊们,正挤在人群中朝自己招手。

在人群中,杜二看到了自己木讷胆怯的老父亲,老父想挤过来说点什么,犹犹豫豫的不敢过来。

杜二眼睛一酸,他不管不顾的冲出队伍,分开人群,挤到人群中去,到了老爹面前,扑通一下跪下,冬冬连磕了几个头。

旁人窃窃私语,都说杜二孝敬。

这是杜老汉几十年来最脸上有光的时刻,杜老汉眼睛通红,他用颤抖的双手把儿子扶起,父子两个对视着,彼此眼睛都是通红。

拙于言语的杜老汉最终也没想到什么好听的场面话,“儿啊,去吧,莫让人多等。”杜老汉说道。

“嗯。”杜二点了点头,朝队伍追去了。

杜老汉目睹着儿子回了队伍,一步一回头的朝这里看。

杜老汉朝儿子挥了挥手,儿子点了点头,走远了。

杜二走,街坊邻居们开始羡慕无比的恭维起杜老汉起来。

“呀,老二今儿个穿的这一身儿,真好看呢。”

“可不吗,一看就是好绸子。”

“老二这回可是出息了,咱街坊里,要出个当官的了!”

乡邻们的恭维让杜老汉很是受用,他脸上满是笑意,腰杆不由也挺直了。

杜老汉曾经的投入,此时得到了丰厚回报。

以前,有一朝官犯了事儿被免了官,之后住在了附近,杜老汉一个挑泔水的,穷的都要吃不起饭了,却花了好多钱把自家儿子送去读书,这一送,就是多年。

平日里,街坊们没少笑话杜老汉,笑他穷的房子都要倒了,还痴心妄想,难道想当官不成。

可今日证明,多亏了杜老汉当时选择。

再说杜家老二,他一个出身最最底层的人,结果却在数千士子中脱颖而出,教他的那人,可了不得。

这就不得不说而今世道了,而今世事混沌,反而是真有学问真有风骨的人才会在朝堂上呆不下去,那些胸无点墨一门心思全用到巴结钻营上的人,反而在乌烟瘴气的朝堂上混的如鱼得水。

一介朝官,最后竟落得身无寸财不得不搬去贫巷去住,可见此人清廉高洁。

野有遗贤,杜家老二幸运的被遗贤泽及,何其幸也。

邻居街坊们羡慕杜家的好运,纷纷问杜老汉拜师求学的事儿,都想把自家孩子给先生送去。

众人央杜老汉帮着说话,众人一致表示,不管多少钱都行。

科举的影响必然深远,科举使底层毫无出头之日的百姓,看到了一条可一步登天的阶梯,毫无疑问,自洛阳科举之后,洛阳将学风大盛。

游街队伍中,曹操曹孟德意气风发,他前前后后忙的一塌湖涂。

曹操在人群中乱转,他融洽又自然的跟着人走了一段,又适时引起话头,畅快的谈了一阵之后,曹操适时朝人亮明身份,“某曹操曹孟德,今在皇甫中郎会麾下任职,兄弟高中榜上,可喜可贺!若有闲暇,可来府上一叙?”

诸中榜士子,虽然已经出人头地了,但是朝廷尚未封赏官职下来,士子们之中,有官身的不多,大多都是白身。

在这个非常的时间点,面对有官身的曹操的邀请,众人皆言,若有闲暇,必去府上。

曹操寒暄两句,又朝他处去了。

曹操是饥不择食一样,也不挑人,拉人就寒暄,拉个人就拉拢。这是科举的优势所体现之处,科举的公平性无有可比,所取之人才,个个都是真有学问之人。

曹操这边忙的脚不沾地大肆笼络人才,有人却满心失落。

落榜的袁绍站在道旁人群中,人群中的百姓都兴奋热烈的讨论着游街队伍的热闹与华丽,袁绍木头一样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与热闹的人群格格不入。

突然,袁绍眼睛一亮,“曹孟德!”他朝队伍中招手喊到,“孟德!”

好友在队伍中,袁绍虽落榜,他也为曹操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

可是,人声喧嚣,队伍中穿红带花的曹操正跟人谈的热络,袁绍的呼喊,他根本就没听到。

袁绍目送着曹操走远,他举在头顶打招呼的手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袁绍突然就觉得人群太过吵闹,他对游行队伍失去了兴趣,袖子一甩,回家去了。

豪华热闹的游行队伍穿巷过街绕了洛阳城整整三圈,极尽隆重。

游街完毕,午时过后,奉谕令,召科举士子入宫赴宴。

招待新科士子的宴席,按后世叫法,应该是叫琼林宴。

琼林宴设在羽林军校场,宫中只有此处有足够开阔的场地。

校场中,已摆好了宴席,灵帝已恭候多时,促成此次科举盛事的刘玄德亦在帝左右。

士子们来了,刘备暗暗示意灵帝,可勉励众人几句。

灵帝从刘备之言,他起身站起,目光扫过遍着红衣一片灼灼灿烂的济济人才,灵帝不知什么叫人才尽入彀中,所中榜士子,多数都是年轻人,灵帝亦不知什么叫人如朝阳。

灵帝只是走上前,对所有中榜士子道,“人才齐聚,国之大幸!来,开宴!”

灵帝只此一句话,就让士子们心头一热。

“谢陛下!”如潮拜谢声响起。

还是同样的校场,之前在这里焦头烂额的考试,现在再来,是来赴陛下亲赐之宴,不过数日之隔,再一次故地重临,士子们心绪已截然不同。

琼林宴上,美酒佳肴皆好,往来端酒传菜的美貌宫女们也很秀丽,加之陛下亲自赐宴的殊荣,中榜的喜悦,众人相互敬酒攀谈的融洽,这一切无不让士子们意气风发。

一场琼林宴,持续了数个时辰,至夜时,方才休止。

——

越明日,有皇命下达,帝有令,令朝中文武百官,并诸司诸署大小官员,所有政务休止,全部入朝议政。

议政之地点,选在羽林军校场,因所召太多,朝堂不足以承载。

朝中文武官员,并下属大小吏员,总计两千余人,这还只是部分,两千余人,列队校场以左。

中榜士子八百余,列队于右。

这两方人,一方是大汉本旧有的官僚系统,一方是科举新取之才,一方着玄色官服,一方着鲜艳红衣,同处一场,从方位,从服色,两方人马隐约有些水火不容的意味。

刘玄德得灵帝授意,他捧着一卷长长的名单出列。

略看一遍,目光盯了一眼名单上最下边的一些名字,刘备盯着名单,朗声念到,“仓曹史,贾贺、王正、徐风、徐孟、赵部、王末等七人出列!”

仓曹史,乃仓曹椽下属署官,掌管仓谷之事。

所叫诸人,皆是洛阳各仓的管仓小吏。

这朝事一开始,不先问高官,反先召小吏,事出反常,不少人已经察觉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味。

被叫到名字的诸人,从队伍后面慌慌张张的上前来,“臣等,参见陛下!”诸人拜伏道。

刘备目光扫过这几个管仓小吏,又看了一眼手上名单,名单上所写,这七人多者使钱财五十万余,少者使钱财十几万余,这七人之官,个个都是买来的。

刘备冷眼扫了几人一眼,冷声问,“某问尔等,尔等所管诸仓,仓高几许,仓室几何?藏粮多少?仓兵又有多少?

守仓防禁之法,又是如何?”

被刘备当头喝问,几个花钱买官的人,心里就是一紧。

他们抬起头,偷偷看向刘备,迎上的是刘备冷冷的目光。

“说!谷仓乃是尔等仓曹所份内之务,能答,或是不能?”刘备瞪着这几人,冷声又问。

“能答!能答!”仓曹贾贺赶紧擦了擦汗应声道,“微臣所管之柳北仓,仓高五丈,仓室不下百间,藏粮无算,仓兵百余,守仓防禁之法,乃日夜轮换两班日夜轮替之法。”

答完,贾贺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一眼刘备。方才所答,乃是甲贺随口乱答的,因这甲贺仗着有关系,买了官,他却嫌守仓劳累,倾吞肥私有他,看仓巡守的劳累的事他却交给别人去干。

对所管之仓,说一无所知是冤枉他贾贺,说他半知不解倒十分精准。贾贺想着纵是随口乱说,刘备并不一定能判断虚实。

刘备听完贾贺所答,目光扫过其他人,“你六人,可能答之?”

其余六个曹官,赶紧争先恐后的答了起来。

这七个买官的仓官,或许勤于本职,所答皆对,或许乱答一通,刘备或不能分辨,但很不巧,科举中榜士子当中,有一人,恰是守仓之人,那人任仓兵伍长,平日里,脏活累活干遍了。

这仓兵伍长身有勇力,却只是小小一伍长,恰刘备开科举,这人于武举一科脱颖而出。

刘备拿出另一份名单,翻看一阵,找到了那人名字。

刘备目光看向科举士子的队伍那里,他昂声喊到,“洛阳,上林坊左巷,吴槐上前!”

喊了一声,满场静悄悄的,良久无人出列。

刘备不由皱眉,“上林坊,吴槐上前!”

“吴槐何在?”

吴槐此人,在人群中正跟人唾沫横飞的低声说笑呢。

读书识字的人跟不识字的草莽,的确是不同的,读书识字的士子谨慎严肃,武举的士子懒散随性,不老实的很。

正聊着,吴槐突然疑惑的抬起头,(谁喊老子?)

待他循声看去,看到是刘备在喊。

到这时,粗枝大叶的吴槐,竟然觉得刘备是在喊别人,可能重名了。

可随之,再一听,喊的是上林坊吴槐,对上了!就是在喊他老吴!

吴槐哎吆一声,意识到出事了,他勐冲出人群,他横冲直撞的,冲出去的时候很不礼貌的撞到了好几个人,一阵不满之声。

刘备终于看到人来了,等吴槐到跟前,他忍着脾气,看着这人到了陛下面前仍傻乎乎的站着,刘备隐秘的朝地上指了指,低声提醒一下,“跪下说话。”

得了提醒,吴槐赶紧跪下。

这吴槐等了半天才上来,刘备怕灵帝怪罪,特意替吴槐跟灵帝说了情,说或是有重名的,这人因而迟慢。

灵帝看在刘备的薄面上,揭过了此事。

插曲过,刘备朗声问吴槐,“吴槐,某问你,柳北仓仓高几许,仓室几处?藏粮多少?仓兵又有多少?

守仓防禁之法,又是如何?”

吴槐略作思索,朝刘备拱手一礼,“刘义士,这柳北仓,你问我多高,我也答不清啊!

反正是,大的小小的都有,东边四个大的俩小的,西边三大的,没有小的。

大的估计五人高,小的约莫三人高。

至于仓室,大仓用土墙相隔,仓室二十,小仓为十。”

说到这里,吴槐挠了挠头,略有迟疑,“藏粮多少……不知。反正,去年腾旧粮存新粮,小仓存了三百多车粮才满。”

“要问仓兵,仓兵人数不定,有时八十九十,有时一百多,弟兄们忙了人少,不忙了就来了。”

吴槐答完了,他抬头看着刘备。

刘备提醒,“还有,守仓防禁之法,你还未答。”

这个问题,吴槐个大老粗听得不甚理解,一脸迷茫。

刘备心思敏锐,他察觉到了这一点,便换了个问发,“某听闻,柳北仓是一日轮换两回,日夜轮继,可是如此?”

吴槐顿时皱眉,“……不是三回吗?”

刘备若有所思的朝旁边柳北仓仓曹史贾贺看了一眼,转过头,看向吴槐,刘备笑了,他若有所指的道,“是怎个三回?是怎个轮换?可能说来?”

吴槐答到,“晨起一拨,午时至夜里一拨,第三拨到天明。”

答完,吴槐不明所以的看着刘备。吴槐没注意到,一旁,他的名义上的上官正用要杀人的目光狠狠地瞪着他。

刘备沉默片刻,他看向吴槐,盯着吴槐的眼睛,道出一句,“吴槐,若令你为柳北仓仓曹史,你觉,该如何管此仓?”

吴槐粗枝大叶,他根本没明白此话中的深意。

吴槐小心的往后面灵帝那里看了一眼,吴槐起了小心思,他觉得,有陛下在此,得说道说道。

打定了主意,吴槐大倒苦水,说起守仓之辛苦,“要是让俺当仓曹,不知上面的饷钱能否给够数?

仓里进出众多,每有腾挪,弟兄们一忙就是几天,比苦力还劳累,多有人干不下去走了……”

吴槐胆子小,小到只感旁敲侧击的想问饷钱能不能如数给够,他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吴槐,若是,除饷钱以外,你守仓兵丁每下一回力,便发另外赏钱。只是有一点,你等仓兵,得把仓守好,粒粮不可有失,你可能做到?”刘备笑着看着吴槐。

吴槐面露兴奋,“照啊!要是下力真给钱!俺就长干下去了!”

一不留神,吴槐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了,这厮心里原来是打算撂挑子不干,想找别的营生去了。

刘备点了点头,他转身,回请灵帝,向灵帝拱手一礼,道,“陛下,吴槐此人,于武举科试,力试百斤,射术六十步中四,定跃远九尺,冲跃一丈有六,奔走决胜八十人而出,翻越可过一丈之墙,角斗单胜羽林士。

此人勇力过人,百里挑一,更兼其熟识仓务,臣请授此人为仓曹史,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准。”灵帝澹然应下。

稀里湖涂的,好像,似乎,大概是,升官了,吴槐人愣在当场。

刘备转身,看吴槐愣愣的样子,“还不快谢恩?”刘备笑道。

吴槐一个机灵,赶紧叩首摆道,“某……某……臣,吴槐,谢陛下!”吴槐结结巴巴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