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八百二十四章 洛阳科举(一)

第八百二十四章 洛阳科举(一)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四月八日,刘备再一次出现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于一官府张贴告示之处,在百姓簇拥围观之中,刘备笑问百姓,“众父老兄弟,不知对这科举一事,有何看法?”

人群中,有一混子出声喊到,“你给讲讲!不讲俺怎知?”

人群一阵哄笑。

“好好好,那某便来讲讲。”刘备笑道。

看了看脚下,找了一废磨盘,刘备踩在高处,对四周之人讲解起来。

“如告示上说,科举试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那,何为试才?

就比方说,若有一人,菜种的好,可,村人有说他种的好,有说他种的不好,若官府有朝一日想找一长于种菜之人,这人当如何应征为官?”

百姓答说,“这不简单?官府找人,这人前去找上官府不就妥了?”

百姓们窃窃私语,看样子,都认为该是如此。

刘备笑了,“哈哈!诸位岂能不知,官府要是有了好差事,还轮得着咱们百姓?

人当官的,谁家没个三亲五族,人有差事,不把差事安排给亲近,凭什安排你一外人?

你菜种的好,好不好你说了不算,人说不好,你好也不好,人说好,不好也好。

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百姓们被一点而明,都义愤填膺的,说就是如此。

任百姓们讨论了一会儿,刘备说到,“此举用人才,靠官员推举,是好是坏,有才无才,全凭官员一句话,此取才之法,便为当下朝廷取才之法,此便为,察举法。”

言说了朝廷当下,刘备接着又道,“如前所讲,以试取才,何为以试取才?

就比方说,还是这个种菜种的好的,还是官府要找一个种菜好的人为官。

咱不妨,给来求官的人,一人发块地,让他种菜,如此,谁真种菜种的好,一眼分明。

朝廷就不听官员说辞,就选菜种的水灵的那个。

此便为科举,这么说,诸位可明白,这么一法,诸位以为,可称公道?”

“公道!”

“公道!”

“就该如此,这才好!”

……

百姓们踊跃答说。

刘备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形象的说明了科举法的核心要义。

科举法之公道二字,深入人心。

随后,刘备又讲,“告示上所写,不论出身。

这何为不论出身?

乃是,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地域,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亲贵戚,只要想当官,全得下场参试,谁有真本事,谁才能当官……”

“好,说的好!”

“说的好!”

……

刘备话未说完,百姓们便大声欢呼称赞。可见,科举考试不分出身贵贱,同场较量争官的方法,大得百姓之心。

“那,又何为唯才是举?

何为才也?

懂律法,明刑罚,为法制之才,此可为官;

通经典,熟诗书,为儒学人才,此可为官;

知百工,精巧技,为匠作人才,此可为官;

有勇力,善弓马,为勇武人才,此可为官。

国体庞巨,需人才万千,但凡有一才可为国所用者,但凡通律法、农事、工程水利、经学典籍、兵法韬略、弓马勇武、等等学问,但有通熟一道者,皆可参试,能高拔而出者,皆可为官!”

话说的很明白,一应为国所需之人才,只要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就能做官。

百姓们听得眼热,有老农带着调侃的出声问了一句,“刘义士,那俺会种地,可能为官?”

话一出,哄然一片大笑。

刘备朝那老农看去,在哄笑声中,他正色朝老农看了一眼,“好啊,若农事做的好,也能为官啊。

只是,虽说是农事,可要精通农事,可也不易也!

就说,察天时,辨晴雨,可能为?

修水利,治旱涝,可能为?

造农具,教耕作,可能为?

若此皆能,若真尽竭精通,为何不能做官?”

刘备所言,深入众人之心。

围观的百姓们听得连连点头。

百姓们心服,皆认为,虽说自己勤于农事,种了多少年的地,可就凭此做官,还真难。

末了,刘备朝周围拱了拱手,道,“诸位父老,暂且别过,某去旁处看看。”

在百姓目送之中,刘备匆匆朝下一处去了。

刘备离了此一处张贴告示之地,又去了另一处,他依然是向百姓们仔细讲解了何为科举,使百姓们能完全明白科举考试的含义。

刘备深信,民间亦多有人才,因而,他很是鼓励百姓们参试,刘备又在洛阳甚有声望和号召力,若是朝廷开科举,民间不怎么理会,但是,有刘备为科举站台,百姓们对此很热心。

刘备游走于各地宣传不日后的洛阳科举,他每走时,邀百姓到时参试一试,百姓们不管愿是不愿,都答说到时必捧场。

刘备满腔热血,势要给大汉选出万千人才出来,经他一日脚步不停的奔走忙碌,科举的消息,成功在洛阳城中传递开来。

一日过,至四月九日,城中百姓饭前饭后,都在闲谈科举。

又过一日,至四月十日,舆论在发酵,对科举的讨论热度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处酒庐,不到饭点,来了一个身材瘦长神情烁立的客人,这客人年约三四十,个头极高,看起来有些消瘦,但极其挺拔,这人身背一长剑,腰跨一短剑,肩上背一包袱,包袱脏兮兮的。

这人来到店里,到柜台钱,撒手半串钱,“可有酒肉?上些热的来。”

掌柜看了看钱串上粘着暗红血点的铜钱,又抬头看了看客人,抬头看去时,客人已转身去找位置了,留给掌柜的一个刀削般笔挺的肩背。

钱上有血,掌柜暗暗思索,他怀疑这人钱财来路不正。

掌柜不欲多事,反正这洛阳城中,往来的各方人流多矣,什么人都有。

唤小儿去拿了酒肉给客人,掌柜朝那个在角落里坐下的客人看了一眼,便不再多看了。

酒肉上了。

角落里的客人似是饥渴久矣,他拿起酒坛,扬起脖子对着嘴吨吨一气把酒喝完。

一坛酒,不消数息,竟给一气儿饮完了。

酒水下肚,喝了个痛快,客人这才拿手抓起羊肉囫囵啃了起来。看来,这人是个也是个嗜酒的人。

酒庐里,有着一些其他客人,客人中有寥寥几个外地行商,还有在店里摘菜的菜贩,和歇脚的街坊。

酒庐的洛阳本地人,热闹的谈着。

“王伯,我小叔要去参试吗?”一歇脚路人为一摘菜的老人。

“不着。”老人答,“他想去了就去,可管他。”

路人追着问,“可去啊!就我小叔,咱们一圈,谁斗的过他?去了肯定中(中),不去可惜了!”

老人呵呵笑了,别人夸赞他小儿勇武,老人也对小儿感到自豪,老人谦虚一句,“哪能啊,咱洛阳,强人多啊,你小叔他冒不了尖儿。”

年轻人好像很上心一样,一个劲儿撺掇着老人让老人回家劝儿子参试,那个上心的劲儿,好像不去是多大损失一样。

酒庐间的闲谈,角落里身携双剑的客人听的一清而出。

听闲谈所讨论的,似是洛阳有什么试,洛阳人似乎都在声传。

客人静静的听着,他听到刘义士刘玄德,什么唯才是举,什么只要名列前茅就能当大官之类。

越听越有趣。

客人忍不住问了一句,“敢问,这刘玄德是何人?这洛阳科举,又是怎么回事儿?”

正闲谈的众人闻声看来,一眼看到角落里坐着的风尘仆仆背上负剑游侠模样的人。

“阁下是外地来的吧?竟不识刘玄德?”摘菜老人好奇问道。

游侠模样的客人朝老人拱手一礼,客气问,“某方至洛阳,人地不熟,还请老丈讲解一二。”

洛阳人或并不都好客,但讲起刘玄德,那可太有谈的了。

老人热心的给游侠模样的客人讲解起这段时日洛阳城中发生的诸多故事,旁人也七嘴八舌插上一句。

在老人的讲述中,游侠听到了,有一人,刘备刘玄德,殿上怒骂奸佞,一头撞柱,这一撞没撞死,二次又上殿,又劝陛下,这第二次,终于劝成了陛下。

城中盛传的科举,就是这个刘义士所举行的,乃欲为朝廷选取诸般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洛阳竟有如此豪杰……)游侠若有所思,他起了一见究竟之心。

——

科举试,定在四月十二,离开试时间尚有几日。

刘备在为科举考试紧张的做着准备。

在巨鹿之时,刘备曾亲自经历了一场科举,巨鹿的科举虽是军师负责谋划的,但刘备作为协助着,详知其中细节。

巨鹿科举,参试者不过几百士子,就这几百人,用了大几千张试卷,花了数天时间。

洛阳不比巨鹿,洛阳城只一城,满城几十万人,到时参试者必然众多。

第一个难题,试卷。

假设参试万人,一科就得一万张试卷,十科就得十万张。

刘备向灵帝请示,请灵帝尽尽收集城中纸张,如果纸张不够,需批下五十万尺布,这个巨大数目,让灵帝惊讶的不行。而刘备则说,非如此数目,不能支应。

灵帝只好令人去清查国库,准备来回大的。

灵帝扣搜无比,要不是前边有国债法聚了大量钱财,估计灵帝听到五十万尺布,直接就不想开科举了。

刘备要五十万尺布,要的还保守了,五十万尺,对应考生万人,答一张试卷,也就五尺布而已,就这么五尺布,也写不了太多的字。

布有了,还有需考场,灵帝将御林军校场腾了一空,准备作为科举考试的考场。

正好,御林军校场足够空旷,也方便作为弓马勇武考试的场地。

按一个小考场,考生二十,监考一人算,万人参考,需监考五百,刘备向灵帝要五百个识字的羽林军,灵帝大感为难。

羽林军倒是不少,可识字的,还得筛选。灵帝只能让羽林将军前去筛选。

刘备与灵帝商议之后,得灵帝首肯,预计出考题十科,分别为,经学,数算,律法,兵略,水利,商政,农政,营造,医术,武科,此十科。

相比巨鹿的十四科,少了四科。

有了科目,出题又是难事儿。所幸,刘备参与了巨鹿科举,当时巨鹿科举所出之诸多考题,刘备历历在目,就是记不清题目,刘备也知该怎么找人出怎样的题。

刘备向灵帝索要可襄助出题人才,灵帝着太学院诸人协助。

除此以外,还需,笔墨万套,巨鹿考完十四科考试,用了好多天。

一万考生需好多天时间不能随意走动,得负责这一万人吃喝住宿,所以,得有房舍,得解决饭食。

刘备请求拨掉军帐,拨掉军中伙夫襄助,灵帝一应应允。

在刘备协调了各方,筹集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终于紧赶慢赶的在约定的科举考试日期之前,把一切事务处理完了。

公鸡叫声响起之时,在太学院跟诸名儒通宵旦达的审核考题的刘备,他狠狠地打了个哈欠,他起身,朝诸儒抱拳一礼,“待天亮,便开考了,为免泄题,请诸位随羽林士走,还请见谅!”

事先刘备早说过了保密事项,诸名儒皆有准备,儒者们朝刘备抱拳一礼,“玄德,祝你功成!”他们恭贺着。

能进太学院讲学的人,个个都是有大学问的人,他们更像纯粹的学者,对刘备广取人才的科举盛事,诸儒皆大寄托希望。

公鸡啼叫声中,天未完全大亮,刘备急匆匆带着人出了太学院准备进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至,天渐渐渐放亮,“铛!铛!铛!”

一声锣响,震散了整个清晨的宁静。

“铛!铛!铛!”

“科举试今日开试!

若要参考着,前来报名!”

官差敲着锣,扯着嗓子,大声喊着。

“铛!铛!”

“今日开试!谁人参试,可来报名!”

……

喧嚣声引得街头巷尾的百姓,纷纷出门来看。

他们看到,刘玄德刘义士带了些人,正穿巷而过。

面对百姓们的围观,刘备一脸笑意的朝街坊们拱手致礼一周,他对一推门探头观望的老妇道,“老人家,家里可有俊才?可来一试。”

他对面上跃跃欲试但是不好意思上前的年轻人鼓励道,“小兄弟,可来一试?”

年轻人底气不足,支吾着说无有本领。

刘备哈哈一笑,“那开的弓否?骑的马否?”

年轻人答说略懂弓马。

“那便来!”刘备伸手作请,“既懂弓马,何惧一试!”

年轻人被刘备一激,便跟上来了。

刘备自身亲和力很强,他能说会道,待人亲和,莫说是要科举了,就说出去游玩,刘备转上一圈同样能拉上一大群人。

有心想参试的人络绎加入刘备的队伍之中,有些想凑热闹的,也来了。

刘备在洛阳城四处走动四处招纳人力,消息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朝刘备聚来。

至午时,阳光炽盛,人流也达到了最热烈之时,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群,把刘备的队伍堵的前后左右走也走不通了。

曹操跟袁绍混迹人群之中,他们看着热烈参试的人群,各有所思。

“本初,某在想……”

“我也在想,咱要不要设法搅扰一番,莫让他刘玄德过分得意。”

“额,不是,”曹操愕然,“某在想,我俩要不要也去参试一试?”

袁绍转头来看,他皱眉看着曹操,“为何要去?”

曹操呵呵笑了,“试试无妨,某倒想看看他刘玄德有何能耐。”

在曹操耐心劝解一下,袁绍勉强同意一试。

曹操拉着袁绍,挤开人群朝刘备的科举队伍里摸去了。

——

这科举开考第一日,刘备满城转悠,只干了一事,只为了招人。

洛阳城太大了,人太多了,消息传递不畅,只能如此。

近傍晚,刘备看了看身后漫长的队伍,他令人四方呼喝,问还有无要参试的人,至夜临,一切截止。

不久夜幕,降临,刘备带着人,朝御林军校场进发。

入夜了天很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有羽林军士卒提着火把入场,刘备在黑夜中调动人手,清点人数,来排队伍,事务杂乱,刘备干的有条不紊,从容有序。

说来,自涿州出兵以来,涿州军夜夜摸黑练兵,夜间行动,刘备经验可太丰富了。

在人群中的曹操和袁绍,他们隐见了刘备军野战能力夜晚调动方法的一角。

耗用了大半夜,刘备摸查了数遍,终于把人数查清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八千余人。

这人数目不如刘备所料的多。

八千余人,分诸十人一队,人数分完,已至后半夜了。

参试的士子们在羽林士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一个个进了帐篷。

曹操和袁绍两人分到了一帐,两人进账后,帐中有早准备好的铺盖和被褥,夜虽已深,帐中之人皆无睡意,曹操袁绍和其他人攀谈起来。

聊了不久,听到其他八人,有人是泥瓦匠,有人是药塘伙计,有人是酒庐跑腿的,低微者多也。

袁绍顿时冷哼一声,“低贱之人,也配求官!”

场面一时冷了。

虽黑灯瞎火看不清此次,但能感受到气氛的尴尬。

曹操忙笑骂一句,“你袁本初可不低贱,可你懂医术?懂匠作?

人刘玄德明说要取诸般人才,你怕是还比得过别个?”

曹操的一句两句话,是扭转不过袁绍的偏见的,袁绍气呼呼的蒙头睡去了。

被褥也不好,一股发霉味道,这让袁绍更气了。

——

翌日天亮,一声响锣起,在羽林士们的呼喝声中,士子们被从帐篷里喊了出来。

随后,甲士抬来了碗快,抬来了木桶,木桶里装的是熬好的粥。

所有人员被羽林士约束着,排了长长的队,一个挨着一个上前打饭。

饭不好,吃着饭,袁绍又是滴咕,曹操笑笑不说话。

饭罢,就在曹操以为,终于开考的时候,羽林士排着队,挨着人,手里拿着竹片写一个发一个,也不知发的什么。

等发到曹操,曹操拿起一看,竹片上写的是,【西甲六零一二】,竹片上的字曹操都看的懂,只是看的不明所以。

正这时,一阵喧哗。

“圣上驾到!”太监尖声喊着。

一旁的羽林士垫脚往四周看了看,看到圣驾来的方向,不假思索赶忙就地跪下。

曹操跟袁绍两人,随之也赶紧跪下。

队伍中或有一些迟钝的人,这些迟钝的人在羽林士的低声训斥下也反应了过来,及时跪拜,不消片刻,万众人群跪倒一地。

灵帝来了,灵帝在开考之前特意来了,灵帝来到队伍之前,对士子们好一番勉励,“众人当仔细用心,朕将于大殿之上,静候优异而出者!”

灵帝特意露了面,之后就走了,灵帝的到场,让许多考生们激动不已,考场的气氛因此变得热烈起来。

终于开考了。

偌大的御林军校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考场,另一部分是安置待考之人的地方,待考之人被安排在角落里,人被排成队列,站的又挨又挤。

考场部分,巨大的校场分出了一个个小块,每一块考场都整整齐齐放了许多张坐席,每一个考场之前,都支着一块大木板,不知作何用意。

又一声锣响,在羽林士的带领下,一队队人出了队列向考场走去。

走向考场的人忐忑又兴奋,那些没走的留在后边的,伸着头看,不待开始混乱,管事儿的羽林士暴喝一声,喝止了众人。

“谁敢乱走乱动!老子的刀可是杀人的!”羽林士恶狠狠的瞪着队列中的人。

当此大喝,好多人被吓了一跳,曹操也是被吓了一跳的那个。

曹操再是对科举不当回事儿,可他好奇啊,这眼瞅前边的人挡着,都瞅不见,把他急躁的不行。

整个校场,分诸东西南北四大块,而每一块,分甲乙丙丁戊己等十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就是一个考场,每个考场里,置坐席二十。

这整个考场,一批同时可上场的考生,为八百人。

第一批八百人凭着早先编好的编号,对应入场。

这第一批人入场之后,刘备不放心,特意下场去检查了一番,这一检查,就是良久。

在确保所有人都人入其位没有做错的时候,刘备下令开考。

开考令一发,有甲士抱着厚厚一摞剪裁好的布匹走来,开始从前到后挨着一人发上一个三尺宽五尺多长的布条。

在每个考场前边,负责监考的羽林士从怀里摊出一块白绢,将白绢展开,挂到木板之上。

士子们探头去看,木板很大,白绢也很大,白绢上写的字也很大,且字迹写的非常工整清楚。

监考的羽林士静静的等着,时不时往前边看一下,似是在等待着什么。

片刻后,“铛!”的一声锣响,正式开考的信号到了。

一处考场,监考的羽林士受到信号之后,他目光朝下方二十人扫了一眼,“都看来!”他手指向身侧木板上的白绢,指着右上角的字,“看这个角,这儿,都看清了吧?上边,【籍贯】,后边有空,这儿写你是哪哪人,【州】后边,写是哪个州的,郡,县,乡,里,村,以此类推。”

“再后边,【姓】,姓啥写啥,【名】,叫啥名写啥,【字】,有则写,无则不写……”

在开考之后,最开始的时间,监考们仔细交代了考试的基本事项,然后,考生们按着要求,在发给的五尺长布块上,在布块角落里,按照格式,写上了籍贯名字等信息,这一开始,就出问题了。

有的考生,让他们写字,他们面露难色。

刘备在洛阳城转了一遭,招纳太多人来参加考试,刘备号召力太强,好多目不识丁的百姓也加入进来了。

刘备在下场巡视的时候,转到一人面前,考生是个衣衫破旧面色黝黑的贫寒子弟模样,刘备走到他跟前,这个考生面露难色的想站起。

刘备不动声色的把之按住,他笑问,“怎了?”

考生面色涨的通红,“俺,俺不会写字……”

刘备丝毫没有鄙视,他和煦的问了一句,“不会写字,会写名不?”

考生更尴尬了,他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

刘备笑呵呵的道,“那就画个圈儿吧。”

考生笨手笨脚的拿起毛笔在考卷角落里画了一个圈,画完,抬头看向刘备,“俺能走不?”

刘备拍了拍考生肩膀,笑道,他隐秘道,“莫走,这几日管饭,在这白吃几天不好?还有肉呢。”

本来忐忑不安的考生,被刘备经此一安慰,便不慌了。他悠闲的抱着手臂,坐看他人忙碌,坐等着考完了吃饭吃肉。

刘备也是心好,对贫寒子弟很照顾。

而对于那些识字的考生来说,考试已正式开始了。

前边的木板上,白绢上写着一行行的字,字中间间获有空缺。

在监考讲述当中,考生听明白,这些是名为【填空默写】的题,需要把缺的内容写下来,并标注好题号。

一士子抬头看第一题,见白绢上写的是,【子曰,三人行,_____】后边空了一句。

士子顿时便笑,这谁答不上来?自己三岁就会背,四岁便会写了。

士子信心满满的把答桉写下了。

刘备有足够的主持科举经验,在巨鹿那场科举,考试后总结的时候,众人商议得,考试为取才,而取才,一个重要考量是,得能细分人才水平,这样才能使不同程度的人才清楚明了的区分出来。

而要是,出题一味求难,那就只有最顶尖的人才才能答出,而寻常人才和没学问的人,都一样答之不出,就难以区分出普通人才。

故,由此考虑,试题难易适度,层层递进,这至关重要。

而要难度层层递进,得先知,何为易,何为难。

大汉儒学昌盛,寻常人若是读过书,那么其九成概率,读的是儒家经典,而若一个人,只读过儒家一部经典,那肯定读的是论语。

由此知,大汉识字的人,普遍知论语。

所以,作为考察识字量考察文字的【经学】一卷,最简单难度的题目,是考察论语,考察论语中,最知名的明篇名句。

类似的题目,有十几题之多。

接着,开始考察论语中,不那么知名的句子。

再递增,开始考察【孟子】,【荀子】这些同样是儒家经典,但是不如论语那么广为人知的内容。这是,第三个难度。

到这第三个难度,好多识字的考生已抓耳挠腮起来,好多识字的人,读过的经典,仅仅只一部论语,这些人中,好多都是底层百姓中的那些最底层的读书人。

至此开始,至除论语之外的儒家经典开始,识字的考生之间开始分层了。

六十个考题之后,再往后,开始除儒家之外其他先秦诸子的经典,比如,【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墨子】等等。

虽,诸先秦经典,之中的名句脍炙人口,可有相当一部分人,答之不上。

这还只是中间难度。

再往后,就晋级到,考其他先秦经典中的不那么知名的句子,到此,除非是熟读其典能倒背如流的人,不然难以答之。

这还只是考察文字部分,最基础的试题,已难倒了考场之上不知多少人。

刘备的考试思路,来自巨鹿的科考,巨鹿的科考,来自军师李孟羲,李孟羲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很重实用,很重思辨,所以,巨鹿的科举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实用和思辨的内容,这因此影响了刘备,现在,在洛阳校场的这场科举,刘备同样出了实用和思辨考题。

当,考场中那些比较厉害的士子,答完了所有基础的文字题,至,第二部分,见,白绢上写有,文书格式,大抵种类,例,书信,拜帖,官府告示,诸如此类。

要是没有这个【例】,好多士子还想不明白啥意思,有了这个示例,题干就很清楚了。

题问,文书格式,只有那些通晓实务的人,才能精通足够多的文书格式,而那些不精通实务的士子,顶多能写一二书信敬语。

参试士子的能力,就这样被区分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