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学廖化

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学廖化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领兵在外许久的廖化,这日忽然急急回赶。

自分田开始,廖化一直在外忙碌,半个多月都未遇到事,现在终于遇到事了。

城主府,李孟羲认真听完廖化所汇报的军情,不由皱起眉头。

均分田地要执行下去,就必然要把巨鹿所有之土地收回公有,土地改革势必会遇到顽固势力的反扑,这李孟羲早有预料。

出事地点在南和县。

一队下派下去的屯田队伍跟村里村人起了冲突,屯丁死了三人,伤了数人,这是分田以来最大的事端。

李孟羲目光扫过廖化,还有闻讯而来的关羽,他问二人,“两位以为,该如何处置此事?”

廖化冷声道,“杀人偿命,只需军师令下,某带人平了他们!”

李孟羲不置可否,看向关羽问道,“关将军以为如何?”

关羽思索片刻,“只诛首恶,莫牵连无辜。”

“嗯,”李孟羲嗯了一声,他随之梳理了下自己的语言,说道,“是带兵屠戮,还是只诛首恶,其实都是次要,关键是,两位当真以为,作恶者必是村人,而非屯丁?”

闻言,廖化和关羽立刻看了过来,廖化面露疑惑,满脸不解。他不解为何自己人被打杀了,不去报仇,还要替凶手说话。

而关羽则是若有所思模样。

“杀人偿命,擒拿凶手,这不是首要,首要是,要弄清真相如何,弄清凶手到底是谁。重要的是,公道。”

——

廖化作为最后才加入义军的新人,他肯定会很不解为什么姑息纵容与义军作对的人,不仅是廖化,估计好多义军老人也难绕不过来这个弯儿。

不由分说的屠村也好,只诛首恶也好,这很简单,一道命令下去就行。

从远近亲疏和好恶来讲,当李孟羲听到自己人被打死了,他第一反应也是带兵狠狠地教训狗日的刁民。

可,终归不能这么做,这么做格局就太小了。

立足巨鹿,最不能做的就是去明分什么自己人和外人。没有外人,巨鹿所有人,都是自己人。要知,义军满打满算才十五万人,而巨鹿四境,有数倍于此的人力,为区区十五万人,丢了几十万人,太蠢。

巨鹿四境之民,亦是不远将来治下之民,巨鹿四境之人心,亦是巨鹿之人心,谈何远近亲疏。

李孟羲没有怒而兴兵,他要查明真相,不管是谁的公道,不管是屯丁们的公道还是村人们的公道,都要守护。

此番前去断桉,第一,惩治凶手第二,李孟羲自思无有断桉之能,他于是便把司法部立法部众官员一并带上。

而后,随关羽一起带步骑数百人,领着众官员们匆匆奔赴南和县。

数百人马一路急行,奔赴事发之地,此时廖化口中所谓的稍大的村落,此时情况大变。

村落里不知何时聚集了庞大的人力,村人见兵马到来,村中大量手持刀枪农具的人影在慌张调动着。

村中似乎是有着能掌控全局的人,人力调动很是得法,义军兵马抵达村外不一会儿,村人立刻推来车把村口堵了起来,房顶上,也迅速爬上了弓弩手占领高处,虎视眈眈的把弓弩对准外面。

李孟羲转头看向廖化,他皱眉问道,“廖化将军,此村人口未迁移走吗?哪来的这么多人?”

廖化也奇怪,他支吾着说道,“走时还没这么多,也不知从哪来了这多人……”

李孟羲打量了廖化两眼,二十出头的廖化看着很年轻,又想到,已经准备想把廖化当做先锋将军来培养了,见廖化行事还欠缺些周全,李孟羲便问,“廖化将军,你因何不知此村详况?”

廖化以为李孟羲要问罪,赶紧告罪,说口称怠慢了军务,罪该万死。

李孟羲张了张嘴,话堵在嘴边只好咽了回去,他不喜欢廖化这样,出了差错,应该立刻做的是查漏补缺总结改进,而不是一出了差错说个罪该万死就完了。

李孟羲有心提点廖化,他接着又问,“廖化将军,你因何会不知此村情形?”

廖化依然没转过弯,面对李孟羲的再次责问,他跳下马,单膝跪在地上,以头触地,“廖化误了大事,罪该万死!”

看廖化这副要死要活的模样,李孟羲无语,“起来说话。”他道。

廖化抬头看了李孟羲一眼,见李孟羲脸色平静,不太像是问罪模样,廖化起身站起,拘谨的站着。

“廖化将军,我问的是,你因何不知此村详情,是因何?”李孟羲又问同一个问题,这是第三遍了。

下意识的,廖化又想说耽搁军情罪该万死之类的说辞,但当廖化触及到军师的目光之时,看到军师似笑非笑的神情,廖化莫名的放下心来,再无任何惶恐。

“将军本知此村有乱,可为何此时再来,不能详知此地军情?”李孟羲笑着问。

廖化若有所思的沉思了起来,片刻,灵感突来,廖化有所顿悟,“是因此地突生军情之后,某领兵急走,未曾留哨骑盯视,故,隔日之久,形势大变。

是因,某一时疏忽,未留哨骑之故。”

看廖化明白了过来,李孟羲笑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军情瞬息万变,不可不时时细察之。”

说给廖化听,李孟羲也大有感悟,之前诸多战事,细数起来没有用到情报相关,都是一股脑撞上,然后横推,粗暴的很。

今次廖化因情报迟缓错判形势,此问题虽小,可此中暴露的问题很大。情报因有时效,因军情瞬息万变,又因监视手段缺乏,信息传递太慢,因此,要想得到足够及时的实时情报,就必须派大量哨骑隔一会儿就回去传递一次情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情报无虞。

接着,李孟羲再次问向廖化,他问,“将军以为,只派哨骑盯守,此法,妥是不妥?”

这话问的,说妥当,未免有自夸自傲的嫌疑,说不妥当,再被接着再问一句,哪里不妥,这该如何回答。

廖化一时沉默了。

李孟羲也不着急,静静等着。

安静的气氛最是尴尬,最是难熬,廖化不得不硬着头皮想,派斥候盯梢,到底妥是不妥。

怎就不妥了,廖化想,派十数二十人,隔一时辰一报,不挺好,哪里不妥。

就说此次,有斥候盯着,若是此村有大量人马聚拢的迹象,焉能逃过斥候的眼睛,见到动静,斥候只需回去一报,不就能早做准备。

忽然,当廖化下意识转头向村中看去之时,他看到堵在村口严阵以待的车阵,看到车阵之后数量众多手持兵刃的村民,廖化忽然意识到,寥寥数个盯梢的斥候,若村人有歹意,这数骑无力自保,要么会被围杀,要么会被驱逐。

想到这里,廖化眼睛一亮,他有的答了,“军师,某以为,只派三五斥候,不妥。”

“嗯?如何不妥?”李孟羲笑问。

廖化正色道,“三五骑太少,若被驱赶,不得不退走,一退走,盯梢不能,探查不能,军情就无从知晓。”

“那,你的主意是?”李孟羲问。

“某以为,少说得留二三十骑方能有自保之力。”廖化郑重说道。

李孟羲笑得更开心了,见廖化领悟能力很好,一点就通,他又问,“那,廖化将军,纵是派了二三十乃四五十甚至上百斥候,可能万全?”

廖化不由转头又看了村落一眼,廖化心想,就这个小村,百骑斥候,灭村都可,怎会盯守不了。

廖化本欲作答,可当迎上军师似笑非笑的目光时,廖化犹豫了。

廖化是黄巾旧将,是经历过大战的人,廖化皱眉心想,百骑盯守一村,固然能稳妥,可如此一来,太浪费兵力了。到大战之时,斥候纵有百骑,亦难应对敌军骑队之围追堵截。

想到这里,曾经过往的征战经历浮现脑海,廖化想到,曾经麾下探子伏于敌营左近深草之中密探敌情,匿而刺探之法,不惧敌军围追堵截,不惧驱逐,亦不需大量人手。

有了答桉,廖化把隐匿探查之法说了出来。

听廖化说斥候可以藏身要地附近,密而察之。

李孟羲点了点头,他问,“斥候藏身容易,那战马如何藏匿?”

廖化想了想,答,“战马留于远处,留人看守,斥候众人自远潜行,趋近匿藏。”

李孟羲不由点了点头,下马轻装潜行,这个方法极好。

想了想,李孟羲联想起侦查兵相关的一些知识,他提点到,“若要趋近藏匿,斥候人等,可先去甲胃,解下兵刃并一切拖累,如此,行动能更为迅速。”

廖化一想,甲胃脱了,兵器也不拿,万一遇险岂不无丝毫相抗之力。

李孟羲仿佛看出了廖化心中所想一样,他说道,“将军可能要问,要是不带铠甲兵刃,万一遇险,如何脱身,将军不妨想想,就是穿了甲胃带了兵刃,孤身一人藏匿于敌营附近,这若是被人察觉,敌军千百追来,纵兵甲齐全,能逃的了吗?”

廖化闻言若有所思。

李孟羲接着补充道,“要说逃命,身无片甲,更无兵刃拖累,反而逃的能更快。”

所以说,斥候人等,就别想着搏杀了,一个人,离得又近,打不过人家一堆的。

——

“将军以为,纵是用隐匿之法,能万全否?”

李孟羲竟然还问,还继续问。

廖化愕然。

到此时,廖化已经觉得尽善尽美了,哪里还有不妥。

廖化抱拳答到,“末将不知,还请军师指点。”

李孟羲想了想之后,说到,“大汉制式军服,颜色红艳,醒目异常,不利藏匿。

故,斥候人等可着青灰之衣,以便隐入草色之中。”

廖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廖化看到自己的衣袖正是红色的,这要是去藏匿,岂不被人一眼看破,廖化大为受教。

李孟羲接着又问,“若用藏匿之法,且斥候着草色之衣,将军以为,已万全否?”

廖化恭维道,“军师严谨无漏,廖化佩服!”

李孟羲不由摇头,他看了廖化一眼,“实则,不足处仍有。”

廖化面露疑惑。

李孟羲道,“斥候除可穿青灰布衣,亦可身上缠枝捆草以作伪装,如此,岂不更为隐蔽?”

廖化又受教,对李孟羲敬佩无比。

而后,李孟羲仍接着往下问,“将军以为,至此万全否?”

廖化再一次沉默了。

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每觉得万全之时,仍能有精进,廖化不确定用了隐匿之法,斥候穿了草色衣物,身上绑了杂草之后,严谨到如此地步,还能不能再有精进。

“草木之类,虽说遍地皆是,可有时,搜寻不易,再者,有时军情紧急,来不及收集。

故,可用碎布伪作杂草,再染以草色,足可以假乱真。”

之后,当李孟羲再问廖化,可万全否,廖化犹豫着答到,“……或仍有可改?”

李孟羲笑了,他点了点头,“便是如此。要知,万事无尽善尽美,永有可精进之境,术无止境啊。”

廖化心中大悟,郑重的朝李孟羲抱拳一礼,口称受教。

这时,见一旁关羽正看过来,李孟羲问,“关将军,你以为,斥候探查之法,可还能精进?”

关羽抚须笑了,“有无精进某不知,只是,杂草丛生之处,必多蛇蚁,隐草藏匿,蛇虫何避?”

李孟羲笑了,“用药耳,雄黄就成!”

说着,看向廖化,李孟羲笑道,“看,关将军所说,不又是精进之法?”

于最后,李孟羲问了廖化最后一个问题,他问,“廖化将军,若是敌军斥候,用隐匿之法,穿草色之衣,身缠树枝枯草,又带有雄黄药物隔绝了蚊虫,可长久潜伏,问将军,若将军守营,该如何应对?”

廖化不假思索,答到,“可遣军士留意丛草之处,细细探查。”

李孟羲接着问,“只如此?万全否?”

廖化一愣,反应过来,思索片刻,廖化道,“敌斥候暗藏,我军士在明,敌暗我明,为防敌斥候暴起伤人,巡营军士应派着甲之士。”

“嗯,还有呢?”李孟羲笑问。

廖化又想了一阵。

随后,廖化先后说了,恐敌斥候轻捷迅疾,追之不及,巡营之时,当派一二骑兵随行待命。

廖化还说,骑兵一个两个怕还不够,怕万一敌斥候悍勇杀人夺马奔逃,故,随行骑兵最少两人。

李孟羲都诧异了,能有这么勐的人,步兵被骑兵追着,还能把骑兵反杀了夺马逃路。

一想,还真会有这种勐人。

廖化穷尽所能,连连想了数种应对之策之后,终于,再也想不出来了。

李孟羲若有深意的问,“此,已万全否?”

廖化正色,“此时不知,日后或可能知,永无万全之时。”

成了,廖化已经明白了术无止境的深意。

这时,李孟羲指了指关羽,笑对廖化道,“不妨问问关将军,看关将军有无好主意。”

廖化闻言便转身向关羽请教。

关羽手捋长须,略做思索,说道,“敌斥候若能擒获,有大用,生擒比击杀有用。

若求擒获,骑兵可用套马索,可用绊羊索,可用大棍,可用威慑之器,如长鞭与无锋鸣镝等……”

关羽说的这是旧知识,说的是抓黄巾俘虏时候用的方法。

廖化不清楚此中究竟,只当是关羽临时想起了对策,不由对关羽大为佩服,同时也颇感受教。

——

于最后,李孟羲目视廖化,认真提点道,“所说种种,将军且记下。

这其一,不怕出差错,出差错无妨,只要每出一错能细思教训改却一错,假以时日,差错愈少,而所得愈多,迟早能严谨无差。

其二,能有错便改,仍是不够,需知,事无尽善尽美之事,好上有好,精进之上还能再有精进,永无止境。为将者,身担万千人生死,不可固步自得,当精益求精。

其三,将军谨记,独一人之智,难抵众人之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哪怕是一妇人,是一孩童,亦有能建言处。就如此番,我与将军还有关将军,我等三人,各能想出不同对策,若不交流所得,各只能得一策,交流之后,各能得三策。此便为,集思广益,集众智之法。

其四,将军谨记,攻守从来一体,知刺探之法,便应能反知防刺探之法,当举一反三,而不可一叶障目。”

“至于,最后一点,”李孟羲解下腰间笔筒还有小木板还有装纸片的的小袋子,把这些写记工具俯身递给廖化,廖化受宠若惊的伸手接下,李孟羲笑道,“这最后一法,我师门教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诸般所得,不访时时记下,以免经日遗忘。”

“此五法,将军若能善用,足可仗之自强。”

廖化深深感受到了军师的重视,他心中感动,认认真真的朝李孟羲躬身一礼,小心翼翼的把李孟羲所赠的纸笔工具收了起来。

李孟羲已把最宝贵的心得传授给了廖化,这不经意间,于日后造就了先锋将军廖化的赫赫声名。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