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二十章 开考之前

第七百二十章 开考之前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二月十日,正好是二月上旬最后一日。

一大早,李孟羲起床醒来,走出了门外,他看到,早晨的阳光甚是明媚,冬日里常见的灰暗天空,不知何时早已不见了。

院子里多了叽喳的鸟叫,枝头上,挺露着嫩叶的尖绿。

春日彻底来了。

至城主府,一夜未睡的刘备。见李孟羲来,笑道,“羲儿,考卷全已印完,你验验?”

李孟羲瞅了一眼堆的山高的试卷,心说,验锤子。

而不验的话,虽说印版不会错,可几千份试卷,那些徒手印制的字章之类,难免会有一些错误。

走到矮几旁,几步路,李孟羲想好了取巧的对策,不一个一个翻着检查了,考试的时候,直接拿一个大木板,把原始的考卷贴上去,然后让考试的人自己对照,错了自己改。

落座之后,李孟羲向关羽刘备说起了考试流程。

因为要考足足十五科之多,试卷多,轮次也多,因而若不安排好,容易混乱。

所以,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考试之前,先给考生们编队,规定好各自考号。

这样,每一轮考试,次序都是固定的。

然后,收试卷的时候按顺序,放试卷也按顺序,这样,到最后合计的时候,就条例清楚的多。

流程定好,下一步,一边派人去把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包括涿州士子,包括义军君子营几百读书人,给张罗到一起,划分好次序。

然后,找地方布置场地,安排考场。

考场很好安排,不过是找一空旷地方,拉好距离,然后摆好矮几,如此而已。

但,考试除了有桌子,还得有笔,还得有墨。

去收集笔墨的时候才发现,全军收集下来,收集到的笔墨工具才一百多具,这当中,涿州士子贡献了很大一批,来的涿州士子,个个带有笔墨。

李孟羲都想骂人了,纸不缺,印刷术不缺,到头来,笔墨却不够了。

李孟羲都想起了一个悖论,悖论就是,决定木桶容量的,不在最长的那一块板,在最短的那一块板。

现在就是,足够的纸,足够的试卷,几千张试卷笔墨才百数之多。

不久,负责去召集参试人员的百夫长回来了,说人已带到了西门之外。

李孟羲问,“查清了吗?人数共有多少?”

百夫长答,“有六百八十九人。”

六百八十九人,六百八十九个高水平的读书人。

这些人,乃是军中所有的能称的上真正读书人的高级人才。

六百八十九人,按百人一轮,得七轮。

七轮考一天的话,十五科目,得考,十五日。

李孟羲眉头不由皱起,他觉得自己一时兴起筹备科举,这可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错误。

屯田在即,一耽误半个月,都二月了,再耽误几日,地还种吗。

李孟羲思索起来,他回想着十五科试卷所出的题目,试卷中的题目似乎信息量并不太大,拿文字信息最多的【经学】一卷,二百分的分值,不过是一些论语散句,然后一些听写词,再加一些公文格式之类,就这点东西,半个小时,应该足以可答完。

一日当中,七点开考,到傍晚七点,总有十二个小时,减去中午吃饭的时间一个小时,那也仍有十一个小时。

若再加上晚上,晚上也考,用晚上三个小时,那就刚好,一日能连考十五个小时。

按一科一个小时,一日便可考十五科之多。

这样来算,可算把考试时间压缩到了许多。

再一想到如果夜晚也要考,那就得考虑到照明,考虑到晚上可能有风,所以得考虑到挡风问题。

(有了,)李孟羲想到了一件好用工具,(火把架子。)

——

巨鹿城西门以外,而为何是西门,因,南门驻扎民夫营,北门战兵营所在,东门那边有陶窑之类,唯独西门,暂时空挡。

西门外,巨鹿所有将要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席地而坐,正端碗吃的不亦乐乎。

人群中,简雍同样在列,他在较为中间的位置,简雍跟涿州来的士子并不在一起,他们涿州来的人上来就被拆分开了,混在了巨鹿读书人当中。

简雍想,一视同仁,不分是巨鹿还是外来,如此也好。

正吃着,简雍便看到,又来了一伙甲士,这伙甲士扛着木桩子,带着锹和锄头,不知要干嘛。

为首的,是一个扛着盘麻绳怀里夹着几根短竹竿的人。

扛麻绳的人看模样像是个工匠,那人来了,站在不远处,朝读书人队伍很是探头看了一会儿,然后简雍发现那人呵呵直笑,笑的让简雍不明所以。

简雍还不知晓,这扛绳索的人,这扛绳索的家伙,乃是懂得造城的匠人,乃是巨鹿十几万人当中,最懂得测量和规划的高人,科举十五卷中,【工程技术】一卷,便多有此人出题。

造城匠人过来,一瞅见排着长队的士子,一想到待会儿这些读书人可就要做自己出的题了,一想这件事,造城匠人自然就乐了,自然就笑了。

一卑微匠人,轮到给士子出题,任谁都笑。

造城匠人在四角立下定位标杆,然后拉着绳子,从这头量到那头,从那头再量回来,量了数番,又微移了几次标杆之后,他扛着锄头,拉着又一根绳索,比着绳子,隔一截,就用锄头就地挖一坑,隔一截,就挖一坑,满场挖坑。

不久,坑挖完了,造城匠人收起工具之后,朝士子们这边又看了一眼,又笑了一下,然后在甲士押送之下,离开了场地。

此时,大多士子已吃完了早饭,百无聊赖的看着场地中的忙碌。

他们看到,甲士们把扛着的木杠子漫长的埋。

若是细心的人一看就会发现,甲士埋杠子的地方,恰好就是前边那个工匠拿锄头刨出来的点。

没一会儿之后,连不曾留意不太在意的人都看出来了,木杠埋下之后,虽说长一个短一个的,但是长十横十的一百个杠子埋的整整齐齐,齐的惊人,横看竖看都是一条线。

席地而坐的士子见此一幕,窃窃私语起来。

人群中,简雍脱鞋,光着脚坐在鞋上席地而坐,见刘备的兵把杆子埋的齐整整的,简雍便暗自点头,简雍倒不是看出的什么玄奥,而是觉得刘备的兵做事漂亮。

简雍此时不能知,只此一处,刘备的兵能把木杠子埋的等距间分齐齐整整,只此一处,便足见义军水平。

就是靠测量和埋杆子埋旗子,张角的十面埋伏大阵,就曾以此成阵。涿州义军军师李孟羲也依靠如此笨拙的方法,曾花费了数日时间抢在皇甫嵩面前,把皇甫嵩前路几十里路都给测量标注完了。然后是,旗帜一路排下去,都不用指挥了,包围圈滚滚向前,一队队兵力只要依旗而聚,排着朝着一杆杆旗排过去,直接自动的就能摆成齐整严密的一点破绽都没有的铜墙铁壁。

当时义军阵势之惊人,官军中郎将皇甫嵩之绝望,简雍与一众涿州士子们不能知晓。

若是,木杆能等距,能均匀,这只能说是有布置浩大阵势的能力。

但有一细微之处,甲士们埋木杆时,自发的特意跟左右前后所埋的杠子尽可能对齐,若不齐,哪怕凸一点,哪怕凸半个指头,都刻意把杠子拔起来,从新再埋。

无人强制要求如此,然而涿州义军老卒们很自然很习惯如此。

对齐整划一已养成了习惯,这便是义军又一根本之处。

整齐划一之习惯,来自李孟羲的特殊的练兵之法,来自于队列训练。

当时队列训练之时,当时之要求,连眼看的方向,连鼻尖高低,连手指头怎么样放都得是一样。

经历了长久队列训练的涿州老卒们,对整齐的追求成了共有习惯,不齐就不顺眼,不齐就不爽。

不久,又一轮人来了,这一轮也是甲士,一群扛着矮几的甲士。

这群甲士又在埋好的木杆边上,把矮几一个个放好。

也是,前后左右对了很齐。

之后,又一轮人来,带着稿席铺到了矮几之后,大抵是当席位,稿席铺的也是一样齐。

要知道,没有强制要求对多齐,李孟羲也好刘备也好没有在旁看着,而老兵们就自动的把一切摆的非常之整齐。

就此一处,哪怕是天子亲设宴席,估计宴席都不会有此齐整模样。

看在众读书人眼中,只觉刘备手下的兵干事漂亮,他等却不知,此是义军能成势根本。

不久之后,刘备关羽还有一个小人儿,带着一大队甲士,一同来了。

刘备来了,席地而坐的读书人不再坐了,赶紧穿鞋起来。

刘备到众士子面前,在一片“玄德公”“玄德公”的招呼声中,刘备目光扫过众人,扬声说到,“众位!经多日筹备,今诸事已齐,此番科考,不论出身,不排长幼,乃唯才是举!

诸位皆为有学问之人,下场一试,高下区分,高拔者升官出仕,不及者后缓,绝无偏私!请众人,无有怨言!”

说罢,刘备拱手朝士子们躬身一礼,士子们赶紧拱手同样回礼,李孟羲也随着刘备致礼了,他抽空抬眼一看,面前人海,在士子回礼当中,呼啦一下低俯一片。

开考的宣讲完了,刘备看向一旁关羽,“往下,且由关将军,申明科考纪令!”

关羽越众而出,目光扫过面前人海,扬声说到,“其一,入得考场,明看卷面,详细做答。”

关羽左右两侧,几十甲士沉声齐喊,“其一,入得考场,明看卷面,详细做答!”

众甲士齐喊之声,洪亮如雷,声扬全场。

甲士们把关羽所讲,连重复三遍,方停。

关羽随之接着又道,“其二,入场之后,不得左顾右盼,不得私自言语,胆敢偷瞟着,立驱逐之!”

……

“其三,科目十五场,分试各类,一场两刻至四刻不等,答题之时,各自把握,时尽之时,不得拖答。”

……

考场纪律乃李孟羲起草,洋洋洒洒十几条目宣读完之后,关羽沉声喝道,“甲队百人,进场,开考!”

立刻,早按前后顺序排好的第一批一百个参考之人,在两百名甲士的左右看护下,前后相接鱼贯入场。

两百名甲士看押一百士子的考量在于,甲士行在军伍,知道怎么排队知道什么叫不争不抢,知道什么叫秩序,而一众士子,无此秩序,故要甲士约束之。

百名读书人在两百名的带领下,每一个席位都到了一人,读书人们还在颇有新鲜感的左顾右看之时,突然一声喝令,“众人落座!”

一时,闻听声音,有人已落座,有人却一时反应不过来。

这时,早有准备的左右甲士轻声提醒到,“可落座,不必站着了。”

读书人们各自盘膝在稿席上跪坐好,他们看到,面前矮几上,放着砚台,砚台里有磨好的许多磨,边上放着毛笔,有墨块,还有一大碗清水。

不待士子们熟悉下面前的各种工具,便看见有甲士从前边走过来,手里抱着一摞大纸,走到一处便发一张。

前边发到纸的人,惊讶的拿纸在看,离得或近或远的人稍能看见,纸上黑乎乎一片,似乎写着许多的字,后边还没拿到纸的,翘首以盼。

不管这些巨鹿的读书人是否知道科举意味着什么,是否又为科举做好了准备,科举已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