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纸术大师——关羽

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纸术大师——关羽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军医营地左近,有好几个大土灶,土灶上有好几个巨大的铁锅。

在没有煤炭的情况下打造这些铁锅,全靠铁匠们日夜以继一锤子一锤子叮叮当当锻打。用锻造的方式打一些轻巧的小锅还行,锻造超巨大的铁锅难度有多大,从几个大铁锅坑洼扁曲厚薄不均的铁锅的锅形上就能看的出来。

然而不管如何,铁锅虽是难看,至少是能有的用了。

平日里,几个大铁锅用来蒸馒头,用来炸丸子,方便无比,而现在,一伙匠人们围着灶台忙碌着,不停的把一些铡的粉碎的麻倒进锅里,并时不时拿着木棍在锅里搅拌一下。

煮浆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灶台里填了满满当当的柴火,火势汹汹叫着,锅里的水咕都咕都滚着,白气氤氲。

在一旁,关羽和刘备并肩站立,默默看着匠人们忙碌。

刘备忽而转头问道,“云长,纸便是如此造出来的吗?”

关羽沉默了片刻,静静盯着灶台旁忙碌的匠人们,关羽道,“造纸术大抵有两法,其中一法乃是,将生麻或树皮等造纸之物,沉塘经年,”转头看向刘备,关羽问,“大哥可知,此为何?”

刘备不清楚造纸相关,他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是为沤麻否?”

关羽点了点头,“确是如此。生麻与树皮等,不沤,便难煮成浆。”

说到这里,关羽盯着刘备看了一会儿,关羽忽然来了一些展示见识的极高兴致,他笑问道,“那大哥可知,生麻如何沉塘沤上一沤,不论搓绳还是造纸,都能便利,这,是为何?”

刘备略作思索便答,“麻沉塘沤烂,便不复韧挺,故而搓绳也好,煮浆也好,都便利。”

关羽点了点头,面露微笑,关羽眼中闪着一抹少见的玩味的目光,他又问,“那大哥可知,又为何,生麻一沤,便就不复柔挺了,此,是为何也?”

刘备皱眉,看了一眼关羽,关羽这追根究底的问,古怪。

生麻沤了之后,便不复坚挺了,此理人尽皆知,天下皆知,然而,要让刘备讲到底为何,刘备本以为随口可答,但张开口后,刘备发现没法答,不知该如何答。

嘴巴张了张数张,刘备一言无出。“这……生麻沉塘,经沤便软,此理寻常啊,能有如何?”刘备不解,眉头皱起。

刘备果然如此回答,关羽手捋长须,乐呵呵的笑了,笑的连连摇头。

刘备见状,满脸疑惑。

不待刘备声问,关羽看着来去忙碌的匠人们,幽幽道,“大哥可知一事?有生麻沉塘,可亦有人,将生麻沉于淤泥之沟,粪溺之坑,如此,需沉塘经年之麻,数月可腐。

大哥可知如此?”

刘备一想,确实是,乡间沤麻烦的确是,把麻沉烂泥沟里,麻沤的更快,刘备点头,“确是如此。”

关羽紧随又问,“然,何以如此?为何生麻沉淤泥之沟、粪溺之坑,比沉塘能更快,此,为何?”

关羽目中,闪着凝然之光,乃是万分郑重而不是随口闲聊时所具有的眼神。这像是,讨论学术时的郑重之状。

刘备都不知关羽到底是怎么了,为何要穷问不止,刘备想了一下,摇了摇头,“不知!泥塘沤麻,本来就快,本就如此,谁知如何?”刘备两手一摊,无奈极了。

关羽叹气一声,他看着忙碌的匠人们,目光幽幽,“羲儿他与某说,这世间最寻常的之事,往往,之中潜藏着天地玄奥。

世人只愿而知其然,却不究其所以然,视之如寻常,见之为习惯,不曾有深究一步心,于是,玄奥本俯仰皆在,却拾之不能。”

关羽有感而发,叹息着,转头看向刘备,“生麻常见之物,生麻沉塘亦是常见,生麻沉塘之后才能堪用,此亦常见。

当时造纸尹始,羲儿以此事相问,某也曾如大哥一般答复,当时,羲儿一问再问,烦不胜烦,某只当他无事消遣,故刮躁不休。

某却未料,不日之后,造纸术之大秘,竟就从此中展露!”

刘备一听,一听关羽说李孟羲,刘备就知此事非同一般,再听关羽说造纸术,本就对造纸术好奇无比未曾的刘备,一听说造纸术,便大来兴致,他瞪大眼睛,盯着关羽,问,“造纸术大秘……若非,与沤麻有关?”

“对!”关羽点头,“大有关联!”

目视刘备,关羽继续方才所问,“如方才所问,大哥可知,为何泥塘粪坑沤麻,要远快于沉塘,此,是为何?”

知晓了造纸术奥秘所在其中,刘备不再不这个寻常问题当回事了,他认真思索起来,眉头紧皱着思索了良久,可无论如何思索,不能想出究竟。

刘备只能摇了摇头,“某实在不知是为何。”

关羽顿了一下,“那不妨,这般想,”关羽手捋长须,面带浅笑,缓缓道,“大哥不妨想想,这泥坑粪坑与水塘,二者有何区别?”

刘备想了一下,面有疑惑和迟疑,“水塘深阔也,泥坑……浅?”

“……嗯。”关羽不置可否,面色平静,嗯了一声,“那大哥以为,这深浅窄阔,与沉麻有无干系?”

刘备努力思索,眉头皱的更紧,“似是……,无有?”

“嗯。”关羽仍然不说对是不对,他再问,“那,除深浅宽窄,水塘与泥坑,还有何别?”

刘备答,“塘清,而坑污。”

答桉,已然接近了。

关羽面露澹澹笑意,他目视着刘备,再问,“那除塘清坑污以外,还有何别?”

刘备皱眉深思着,实在想不出有何区别了,只能摇头。

见刘备就差一步就见真相了,关羽不着痕迹的引导着,“这塘清而坑污,这塘清会如何,这坑乃脏污之所,每至夏日,尤其,这个,啧……”

经关羽这么一提示,刘备眼睛微睁,恍然大悟,“塘清,故而虫少,而泥沟粪坑之类,多有污虫虫蝇之类,肮脏不堪,是否如此?”刘备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关羽。

关羽笑而不答,他笑着问,“那大哥以为,污虫虫蝇之类,与沤麻,有无干系,有,或是无?”问完,关羽手捋长须,笑澹笑依旧。

刘备此时,犹豫了。

水塘与泥坑,此二者,水塘虫少,而泥坑虫多,此二者,亦是沤麻之时,水塘沤麻慢,而泥坑沤麻快。

二者区别,一虫少,一虫多,沤麻又一快,一慢。

若说有干系,似乎像是有关联。

刘备很是诧异,“……莫非,这沤麻快慢,与虫蝇多少有所关联不成?”

“嗯,”关羽点头,“差不多了。”

还真是如此,刘备眼睛瞪的更大了,刘备直挠头,百思不得其解,“……然,为何?”刘备甚至开始反问了。

关羽想了想,问,“大哥以为,是春夏沤麻快,是冬日快?”

刘备想也不想,“是春夏。”

生活经验如此,冬日麻沉到塘里,春时挖出来,麻还是青的,冬日沤麻不成。

关羽接着问,“那为何,春夏快,而冬日慢?”

刘备答,“春夏暖,冬日冷。”

关羽默然一会儿,“春夏暖时,沉麻于塘,可比不过秋日沉麻于泥,秋日难道不冷?冷暖,非是关键。”

迎上刘备疑惑不解的眼神,关羽直揭谜底,“是冬日,无虫,而春夏,多虫。”

紧随于此,关羽又举了其他例子,“又如,肉食**,是春夏易腐,还是冬日易腐?

自是春夏。

道理一样。”

刘备不是对生物学一知半解的人,早前谈到瘟疫时,李孟羲早就给刘备等人讲了微生物的大致概念,现在,当时节和虫蝇等相关关联到一起之时,刘备突然顿悟了,他眼睛一亮,“某知也!确是虫蝇,生麻类草,人不能食草,然虫蝇可食。

水塘清而虫少,于是生麻不为狠噬,沤制漫长;而泥坑等处,虫蝇多至目不胜数,于是生麻为之狠噬,三二月便为残败,于是生麻柔转极易也,是否如此?!”

一朝有所大悟,洞悉了天大奥秘,刘备几乎是兴奋的,雀跃的,盯着关羽,急问关羽究竟。

关羽笑了,“大抵如此!便是虫蝇。”

疑惑顿解,刘备狠狠地伸了个懒腰,踢腾了几下腿,畅快大笑。

他笑得如此开心,引来了不少目光的关注。

待刘备笑了一会儿,关羽插话,“说是虫蝇,其实,不全对。”

刘备笑声突然噎住了,愕然回头看来。

“如羲儿所说,仙人观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

肉眼可见之虫蝇,谁曾见其附麻而食?

食麻者,另有他物,食麻者,乃微虫也。”

刘备想了想,点了点头,他听懂了,他竟然听懂了。跟李孟羲所曾经讲的,造成瘟疫的“疫虫”,是一个意思。疫虫也是人眼不可见,但确实存在的东西。

谈话之后终止了,良久之后,看到匠人们开始提着木桶从锅里舀浆了,刘备忽而好奇又问,“某有不解……那若说沉麻是造纸术大改之处,何处改了?

匠人造纸沉塘,我等也不沉塘?何处有见改了?”

关羽点了点头,“关键,便在此处。”

关羽问,“大哥你既知,生麻沉塘之后,乃是微虫噬去麻中之物,而后,方使麻能搓绳柔软,方使麻煮浆时能成浆。

那某又有一问,这麻中到底有何一物,有他,纸浆不能煮成,无他,纸浆能成。

那此物,到底是何种之物?”

刘备闻言沉思起来,半晌之后,刘备仍在沉思。

见刘备大抵是想不通是什么了,关羽想了想,决定换个问法问一下,他问,“或说,不管此麻中之物到底是何物,那某问,该如何设法除去此物,大哥可有对策?”

从沉思中回过神,刘备疑惑回答,“沉塘不是一法?使微虫噬之……”

“嗯。”关羽点头,他又问,“沉塘之法也好,沉泥之法也好,都耗时日久,不利大造纸张所用。

若除沉塘之法,该还有何法?”

见刘备大惑模样,关羽细心引导者,“或说,此不知何种之物,他与造纸之术,有何相累?”

说着,看前边匠人们把纸浆煮好了,关羽伸手示意刘备同往一看。

到了跟前,纸浆装在大桶之中,纸液滚烫,热气翻腾。

关羽手指桶中之浆,对刘备道,“大哥且看,这纸浆中有何物?”

刘备闻言凑过来,俯身下看,刘备眯着眼睛认真观察着,他看到了,纸浆中很多短小的纤细的如发丝一般的短线,起身,刘备说到,“纸浆中,似乎有如发丝之物,甚多。”

“嗯。”关羽点头,“此物便是造纸关键,羲儿谓之曰【植物纤维】,此如发丝之物,使网抄之,薄盖一层,待干,便凝合成纸。”

“以此推之,麻也好,树皮也好,能煮出纤维,便能成浆,便能成纸;反之,不能出纤维,便不能成纸。

那,某问,沉塘之法,微虫吞噬之物,到底是何物,使此如丝如线之纤维,不能出之?此物又到底是如何,使此如线之纤维,凝然一块,煮之不出?”

关羽的一连数问,刘备眉头紧缩,又一次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关羽稍提示到,“或者,反之,某若问,问大哥能用何法,能使短线之类,凝合一块,使其能久煮而不散,大哥可能有其法?”

把许多线凝合成一块,刘备没想多久,他想且只想到,“用好胶,将线黏成一团再压实,放干,经煮不化,”看向关羽,刘备语气很不坚定,“某……只想到此法。”

“哈哈!”关羽抚须大笑,笑得很是快慰。

关羽不答刘备说的对是不对,他说到其他,“大哥应当知晓,杨木有胶,桃树有胶,松,柏,拓,蜡,诸树,及繁多草木,皆有胶。

有多见广,由此推之,大可能,但凡草木之本,中皆有胶。”

“那某便问,若是生麻树皮当中,当真是胶锁住了草木纤维,使之不能煮出,那便问大哥,可有何法除胶?”

刘备依然还想答说用沉塘法。

关羽补了一句,“不用沉塘法,还可用何法?”

刘备想了又想,“某不知如何能解胶?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不用活物,不用微虫,或有死物,也能解胶……”刘备说的很不自信。

“对,便是如此!”关羽笑了,“羲儿他当初也是这么想。”

刘备诧异,愕然,还猜对了。

这是当然,不用活物把胶吃了,可不就剩其他非生物办法了。

刘备忙问,当时所用何法把胶解了。

关羽仰头看天,回想了一阵,他说到,“当时,某和羲儿,一不知此物,他到底是不是胶,二不知,到底用何物能除胶。

羲儿他便说,管他是何物,拿酸拿碱拿各种东西,通通试上一遍,总能试出究竟。”

见刘备听的疑惑,关羽忙解释,“奥,所谓酸碱,乃是类物之法,诸如金木水火,我等以此类物,羲儿他不同,羲儿他以酸碱盐油脂什么无机等类物。”

刘备大约明白了一点,微微点头,看着关羽,等关羽往下说。

关羽接着道,“当时我俩先依油脂煮麻,煮良久,不见成浆。

可见,油脂非解胶之物。”

“油不行,便拿酸。奥,这酸者,羲儿他说醋便可,于是拿醋一瓮,放麻再煮,经煮良久。”

刘备问,“可曾对了?”

“不曾。”关羽摇头,“酸也不是,乃准备用碱。

碱此物,生石灰入水便成碱,又有,草木之灰,入水沸煮,也成碱。

当时不知此两碱拿个更好,便同试之。

结果,经煮半日之后,”

刘备忍不住问,“成了?”

“成了!”想起当时,关羽满脸笑意,“经碱水煮过,一锅碎麻,也未经沉塘沤制,加碱一煮,纤维尽出,纸浆成也!”

“羲儿见果然能成,欢快不已,大叫有此法,日后便不需沉塘沤麻了,不需耗时经年了,可直接用草木灰煮之,工效直可百倍。

造纸术大改之处,便是在此。”

刘备了然,暗自点头。随后,刘备笑了,他心说,果然还是羲儿聪明啊,能把除胶之物给试出来。

到了这里,关羽笑道,“到此,大哥应当知晓了,为何我等方到巨鹿,根本无暇沤麻,也无暇等一年半载,可为何短短不到一月,待你回,我等已造出好纸数百之巨。

关键,便在此处,工艺大概,已不需沉塘久等,经年之期,已数日可成。”

刘备赞叹,“咱家羲儿,天资慧极也!”

看刘备一脸快慰与自豪模样,那模样,仿佛是在夸自家大有出息的孩子,别提多自得了。

关羽乐呵呵一笑,“碱煮之法,不过跟沉塘法一样,虽能解胶,且解胶更好,但如此,亦只能造出粗劣草纸,而远不能造好纸。

大哥可还想再见究竟?”

刘备一笑,“正想一见!”

之后,关羽便说了其他更多的造纸细节。

……

“当时因是冬日,柴草短缺,大哥也知,纸浆要煮成,得煮半日乃至日余方可,可耗时如此长久,柴草废矣。”

说着,关羽突然问,“大哥可曾到过高拔之处,如百丈高山?”

刘备摇头,“不曾,何有此问?”

“……额,我也不曾去过高耸处。”关羽道,“羲儿他讲,高山煮肉,经久不熟。

而山下煮肉,可熟。

此奇妙也!

某问究竟,羲儿他讲,乃气也,高处气薄,而上下气厚。

而气薄之处,水沸点便低……奥,这沸点乃是,比如水之物,水纵是再煮,热到沸时,他便不再热了。

而油若煮,也煮之沸腾,油到沸时,也便不再更热了。

两者比之,沸油远热于沸水,这便是,液不同,沸点也不同。”

“所以,滚油能熟之物,有时,滚水不能熟之。

而高山之上,气薄,而沸点低,因而,水纵沸不热。大哥你想,水煮不热了,肉还能熟吗?”说着,关羽看着刘备。

刘备思索一下,“不能熟。”

“便是如此。”关羽点了点头,“而省柴之法,便也在此处。

气薄而水凉,反之,便是气厚,而水热。

故,若设法能使气厚,则水极热,于是煮浆极快,于是大省柴薪。”

说着,关羽突然想起一事,他对刘备道,“大哥随我来。”

刘备跟关羽离开了军医营,走了一段路,到了城中偏僻一所在。

是一处荒废的院子,院子当中,几个丑陋的铁鼎模样的东西支在那里,几个匠人躲得远远的,在旁守着。

看到关羽过来,匠人们迎了上来。

关羽问,“纸浆煮多少锅了?”

匠人答,“三锅了。”

关羽点了点头,他抬头看了看天,时近午时,转头对刘备道,“寻常煮法,半天才煮一锅,而用高压锅,足可煮三锅。快了数倍,柴薪便能省数倍。”

刘备闻言,看了看院子里几个“铁鼎”,本以为是鼎,结果,竟然是锅,还叫什么高压锅。

自然,刘备又是不解,关羽又经一番解释,大致解释了原理,原理乃是,把锅一圈乃铁水浇死封住,这样,添柴一煮,水受热,蒸腾成汽,然后气越来越多,气越来越厚,那锅里的水沸点便越高,沸点高了,水就热,煮浆就快,从而能省数倍之柴。

道理刘备是稀里湖涂隐约明白了。

可刘备看着被大火汹汹烧着的铁锅,他眉头皱起,“这……不会崩了吗?”

关羽闻言便笑,“已崩了数次了,本来在铁匠营那里,锅一崩,扰乱一片,后来便挪去军医营,可军医营离妇孺营近,锅一崩,震天响,小孩儿吓得哇哇哭,后便挪于此僻静之处……”

听着有趣,刘备乐了,他点头,大赞,“能省数倍柴薪,妙也!”

关羽点了点头,“省柴,倒是小事。可高压锅此物,还利造好纸。”

刘备听另有玄奥,立刻看了过来。

关羽抬头想了好一会儿之后,他解释起来,“此中,涉另一关键。大哥你当已知晓,碱此物,可以解胶,那,某问,是碱多了胶解的完全,还是胶少了完全?不妨……以巴盐煮肉类之。”

按常识,按逻辑稍一想,刘备便道,“自然是,碱越多越好。”

“便是如此。”关羽点头,“关紧便在此处,碱越多,解胶越好,纸浆煮的便越透,纸便越是细腻精致。

可,碱此物,具羲儿所讲,水越热,碱溶水越多。

也就,寻常之水,碱性至极致,若是为百数,”关羽指了指高压锅,“此高压锅,水比寻常水热,碱性之极致,便超于百数。

故而,经此锅所煮纸浆,为寻常所远不能及。”

这又是刘备所不知的学问了,刘备大为惊异。

——

先是煮浆,后是碱液煮浆,然后是高压锅煮浆,听此种种,刘备知道为何城主府中所见的纸能那么好了,有此多番大改,纸怎能不卓越出众。

刘备赞叹,“造好纸之法,某也知也,哈哈哈哈!”刘备为听到了造纸秘术而大为开心。

关羽眼睛一眯,说到,“大哥以为,造纸到此为止,那可便大错了。”

刘备立时愕然。

关羽回想当时情景,他说道,“待高压锅做成,之后某与羲儿煮浆造纸,结果纸成,虽强于一般草纸,某觉已可,可羲儿却觉纸色难看,有斑驳黑点混杂其中。

细究之,乃草木灰之故。”

“后便改之,改进之法为,使大瓮盛灰,装水沸煮,待沸煮之后,草灰上飘下沉,中为清澈。而后,滤灰,取其清澈。”

刘备明悟到,“如此,无草灰之染,纸确实能白净几许。”

关羽摇头,“此法不妥。”

刘备顿了下,“怎讲?”

“如前所说,乃碱也,碱多碱少,便相关纸浆好坏。

草木灰煮水之后,撇去草灰,此确实能让纸白净,可使此清水入锅,要知高压锅中水更热,能溶碱更多,可无灰清碱之水,哪有余碱可溶?

所以,两难便在此处,用草灰,碱煮更透,可纸不白;用清碱之水,纸白,可浆不细。”

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刘备眉头皱起,问,“那……此难何解。”

“不难!”关羽自信道,“只需,取无色之碱,加无色碱,不加草灰,两难可解。”

说起无色碱,关羽带刘备回了城主府,在城主府偏房中,关羽翻出了几碗夹杂着草灰的像盐巴又不很像的白色东西。

“此便是草灰中所取之物。”

刘备端过碗,手捻起白碱捻了几下,黑乎乎的草灰,能取出白色之物,刘备惊讶。

刘备十分好奇的问到取碱之法。

关羽如实告知。

乃是,取五十个大瓮,装草灰装水熬之,熬半天之后,取五十瓮清碱液盛至一缸,然后,把这一大缸清碱水加火一直煮一直煮一直煮,直煮到一缸水烧干,此时缸底就留了一层白刷刷的面儿。

拿竹片把白碱面儿刮出来,五十瓮,煮出的碱,拿小碗装,能装半碗。

刘备一听,废半天功夫,废了大量柴草,才煮出一点点碱,刘备不由匝舌。

关羽解释碱的用途,“此物白皙,化水不见色,做纸时,就是加两碗碱,一点杂色也无。

用此法,不用草灰,便能一强碱性,二不添草灰之杂。”

刘备点了点头,把碗小心放了下来。

他感慨造纸一术,如此细微精妙。

出偏房,刘备在前走,关羽随手带上了门。

关羽说到,“大哥若以为,至此便能造出好纸,便又错了。”

刘备停住,回头看来,笑了,“啊?某又错了?”

关羽道,“还缺除色。”

说着,关羽拿眼便在屋子里到处看,像在找东西。

“纸浆不管用何物煮成,不管是用麻,用树皮,用草,不管何物,必有杂色。

故,纸浆做成,再抄纸,纸干之后,为灰暗斑驳之木色。

故,若想纸再好,便要除色。

而这除色之法……找到了。”

关羽迈步就走,他到矮几前,弯腰从矮几下端出一个大碗,把碗拿给刘备看。

刘备接碗一看,一看碗中之物,“炭?”

“不是寻常之炭。”

活性炭除色可好玩儿了,关羽找来碗和笔墨,把墨水滴进了水里。

墨水一经入碗,满碗清水都变得漆黑。

这时,关羽捡起几块活性炭,随手丢进碗里,端起碗轻晃了两下,很神奇,就像嗖的一下一样,黑乎乎的水一下变白了许多。

刘备惊讶了。

炭竟有如此奇效,刘备惊讶了。

而之后,关羽让刘备去寻找寻常木炭,刘备去火堆里扒拉几块普通的炭再来试。

结果,普通的炭放进墨水里,晃荡许久,虽然墨色也澹了,但是,变化明显比如之前大。

刘备端过碗,把炭从中捏起,看了看手中炭块,又抬头看着关羽,好奇无比,“怎讲?”

关羽便讲起了活性炭的功用。

总之,木浆中的杂色可以用活性炭除去的。

刘备见了太多造纸秘技了,他拿着活性炭不停的滴墨丢炭,再看着活性炭嗖的一下把墨水吸的七七八八,刘备玩的不亦乐乎,他赞叹活性炭的奇妙。

原来把木炭随便蒸一番,炭的除色能力便就能这般强大,也是奇了。

“到此,仍是不成。”关羽道。

刘备已经习惯了造纸术累出不穷的技术改进,他问,“除色也除了,还有何不成?”

关羽道,“木炭轻飘,不能沉水,所以,可用麻布包炭,坠石使其沉入纸浆之中,如此,方能连中间杂色也一并除去。”

这个改进方法倒是很简单,不跟前边的一样根本让人意想不到,刘备笑着点了点头,把碗丢到一边,拍了拍手,不玩儿了,“原来如此!”刘备赞叹。

“至此,却仍还有不妥。”关羽直指了当中不妥。

乃是,活性炭虽然除色能力极强但却只能除去木浆中的颜色,而不能除去木纤维中的颜色。

到这一步,虽然用了活性炭,纸浆已经浑然一色,没了杂乱色斑,颜色也白皙细腻许多,已可称绝顶好纸,然,纸张仍然带着澹微的草木底色。

而至于如何除去草木纤维中颜色的方法,活性炭无用了,得用其他方法。

“乃用,酒。”关羽答到。

“酒?”出乎刘备意料,刘备惊讶。

“对,酒,烈酒。”说着,关羽起身走到墙角,把那里几个小酒坛抱了过来。

酒坛乃有三个,上边贴着纸,写着不同的字。

字有,【无水】【水】,【酒】,【热】,三种。

关羽先把【无水】和【水】的那两坛打开,酒坛打开,里边塞着麦秸,关羽把麦秸拿出来看了看,无水一坛,麦秸好好的,黄澄澄的麦秸还是黄澄澄的麦秸,有水一坛,麦秸泡的更黄了。

推到刘备面前让刘备看,刘备把麦秸拿出来看了又看,不管泡水麦秸还是干麦秸,不都是寻常麦秸,刘备看不出究竟。

之后,关羽再把那一坛上边写着【酒】的酒坛打开,此一坛,是用烈酒泡的。

此坛酒拿给刘备看,刘备从酒里把麦秸束抽出来一看,一眼分明,泡在酒里的麦秸,入酒的那一段,明显灰暗暗澹了许多,有些发白了。

刘备惊讶,“呀!还真是如此,酒当真是能除色!”刘备惊讶的看了关羽一眼。

关羽则还是摇头,“如此,虽能造出比玉还白的纸,却还是不成?”

刘备把酒坛放下,疑惑,“为何?”

“因,太慢。此秸已泡了近月,可仍未见尽白,看来的泡经年才能使麦秸尽脱其色。”关羽手指最后一个酒坛,笑着说到,“此一坛,大哥不妨亲启一看。”

刘备便抱过酒坛把酒坛打开,一看。

刘备惊讶了,坛中的一束麦秸,经酒浸泡的那段,完全变成了枯白的模样,一点颜色也没有了。

刘备惊讶的抬头看着关羽,“何以,有此殊别也?”

关羽一番解释。

乃是,所谓的分子动原理和萃取原理。

说分子动,就得举例,就得举例,就得举一个麻绳缠树上,十年不动,长到树上了。又有,酒明明盛在坛里,为何满屋闻香。

此皆是分子运动。

虽是都是用酒精浸泡,但此坛与其他坛不同,此一坛酒,李孟羲时不时拿着酒坛在火上烧一烧,使其微热。

这段时间以来,也不知热了多少次。

简单来说,跟煮东西一个原理,红豆是泡在冷水里,泡良久,水不变红。但是稍微煮一会儿,不必煮沸,不必煮熟,水便澹澹红色。

一样道理。

此所以,酒泡经年才能完全退去颜色的麦秸,为何只不到一月,就颜色苍白了。

酒精脱色能用,但耗时太长,几乎无用,只有加上所谓的分子运动之法,加热脱色,这才让此法有了些实用价值。

“待有闲暇,做一大缸,缸中装满烈酒,待纸浆经炭脱色之后,灌入酒缸之中,而后加小火,温热长久,十数日之后,可得一缸玉白纸浆。

如此,便可得如玉佳品。”

听关羽说,昨日所见所有的纸,白则白矣,但都只是用炭草草脱了色而已,未用烈酒脱色,因而,色泽未至极致。

刘备已想象不出,如玉一般的好纸,该是怎样的漂亮了。

“至此,能得如玉之纸,然,还是不妥。”

刘备都麻木了,纸到了这般精工绝艺,还能好到哪里去,刘备拿眼看关羽,刘备都不想问到底还有多少秘技了。

关羽道,“造纸基材还不行。生麻造纸,纸质疏脆,不够坚韧。待春来,待万木欣荣之时,可集各类草木,用其干,用其皮,用其枝叶,再分试之,当能做得更为坚韧耐用之纸。”

“纵是得造纸良材,恐还是不妥。不妥在粉碎之法,徒匠人手剪刀铡,基材不够细碎,因而纸质不能极尽细腻。

羲儿说可改刀具,做一刀如三叶草状,上拦一桶,草木倒之中,使牛骡或水力牵带之,搅动刀具,使草木碎成粉末。”

“至于坚皮难碎之物,或可做大磨,磨之。”

“至此,基材细碎至极致,纸质也至极致。然,至此,仍有不妥。”

“用于印刷术,纸不管何等草木材质,必易吸墨晕墨,因而,字若小,必晕染一团,不堪为用。

故,可设法改之。

改进之法,施胶,不管松胶桃胶,皆远水,开春可寻诸胶试之。”

“至如此,纸已足可为用,然,不妥仍有。不妥在裁剪法,匠人做纸,抄之而出,不修边幅,纸张因而毛糙不整。

可设法稍修之,不添多少工本,却可使纸张大为齐整。”

“不妥仍有,做纸之器,大小材质不一,匠人抄纸深浅亦是不一,因而,纸厚薄不一。此虽无大碍,然,工技高无止境,怎可固步不前。”

“又有,纸基乃用草木,而食草木之虫多矣,故,纸张乃为亦虫噬朽坏之物。

故,可添毒防之。

问军医知,附子有烈毒,防虫甚佳。然忌其毒性,不敢用之。

至于微毒防虫之物,待后试。”

“另,纸之物,虽为文化之本,写记为其本要,然,纸之用,非只尽于此,纸有另用,可做甲,可为盛制之器,可湖窗,可做鲜明诸色之纸以为花黄,可拿之售卖。

纸之诸般用项未尽,诸般用纸,需纸材亦是大不同,此中繁杂,远未究尽。”

刘备听关羽叨叨一大堆造纸术相关技艺,刘备都听愣了。

刘备没想到,纸可以造的跟玉一般好,他没想到,造纸术可以有那么多精妙技艺,可以有那么多改进,他更没想到,纵是造出了如玉的绝品宝纸,纵是进行了眼花缭乱的无数改进之后,然——而!造纸术仍有无数不足,仍有巨大的进展之处。

刘备感觉,似乎,这造纸术的巅峰技艺,似乎看不到了。因为,工技一途,永无止境啊。

这是刘备第一次被工技所震撼,这是刘备第一次觉得,工技一途,也是道,知者无涯,工技也无涯。

刘备定定看着关羽,刘备在想,面前回涿州,回去也没多久,筹完粮草就赶紧回来了。就不到一月时间,就回去不久,这巨鹿城,到底发生了多少大事。

确实是如此,在刘备回去的期间,一切平静下来了,李孟羲恰好是有空去测试各种技术,因而一下一堆技术得见了天日。

至此重要时机,刘备回去筹粮了,张飞闲不住,带人出去打猎解闷了,只关羽留下见证了所有工技,参与了所有。

这就造成了,?

?隔不久再见,刘备都有些惊讶于关羽学问的增长了,关羽俨然已通晓了造纸术的所有关键,所有细节,所有造纸的根本道理,连造纸术的未来关羽都知道。

关羽俨然一个彻彻底底的造纸术大师了。

毫无疑问,关羽这个造纸大师的水平,是完全够格的。

刘备接受了太多知识了,他无言沉默了许久,微皱着眉头,沉思着。

当许久许久之后,刘备把所有从关羽这里听到的造纸工技回想了一遍,刘备神奇的发现,自己也会造纸了!他的信心来的是如此有底气,不是可能学会造纸了,而是完全必然已经会造纸了。

这大概便是,能知其所以然的而不是紧紧知其然的区别。

只知技术,而不能知原理,便不能够说完全了解,不能够说完全懂得,而刘备是,把造纸的底层原理,也全弄懂了。

跟一般的造纸匠人的区别是,刘备不仅是能造纸,他如果想,刘备甚至都能自己改进造纸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