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零三章 巨鹿直辖县

第七百零三章 巨鹿直辖县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约十五万人全部按乡属分完,所剩的最后一部分,乃是非巨鹿本地人,也就是,巨鹿周边郡县的人。

屯田范围只在巨鹿境内,外边的没办法,索性只能把这剩下的额外的几千人单独放一个区域,让他们自己个找去。

所有巨鹿人力,已全部分完了,军令下达,令所有人尽最快速度找到家属亲戚,过期不候。

留出了半日时间去让巨鹿人去找各自的家人,这半日时间完全足够充足了。

其实当乡属划分好之后,当同乡之人聚集一坨之后,人们便一刻不愿多等的去以最快速度去寻找到了亲人,李孟羲留出的半日时间,稍有多余。

人们早就是找到了家人,幸存的巨鹿人们,一伙伙凑在一起,火热的聊了半天之久。

至午时,李孟羲看似乎差不多了,他下达的新的命令,命令是,不日屯田,按户为单位分田,每户最好是直系亲属三代,而不可一族共聚一户,人多了,也按户分,不管一户多少人,田亩都一样。

话说的很清楚了,是要分田了,且按户来分。

田地对百姓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而官方说的很明确,大户要是算一户,分田仍然是一户的田,为了田地,百姓们心眼活跃了起来。

立刻,便见各处乡旗之下,人声闹哄哄的,各处乡人,但有家人亲属的小团体,一家一族人开始商议着怎么才能多分点地。

官方说是,最好是一户直系三代。

为了多分地,一家有老人两个,儿女四个,孙儿三个的家庭,便自分了老两口两人,四对儿女分了四家,这就,分了五家出来。

约两刻,又有令下,说若是分好了,按户相互散开,也好清点。

李孟羲便看到,本来密密麻麻的人流,自动的分散成了一个个的小区域。

见到这一幕,李孟羲隐秘的笑了。

李某人曾经并不完全是坦荡之人。

早在之前,在涿州,当时攻破黄巾程远志部之时,当时李孟羲在处置俘虏的安排上,他给刘备提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他说,可以发俘虏遣散之粮,但,只发三五日,使其虽有粮,却不足归家。

如此,义军既给粮了,必被黄巾感激,人心已得;同时,虽是给粮了,但,三五日粮,根本不够归家,于是,实则俘虏们还得留下来效命。

这就等于,一点粮没出,还赚够了人心。

于当时,李孟羲对自己的计策满意无比,他称之为阳谋。

然而,刘备毫不留情的斥责了李孟羲一番,刘备乃说,人心如炬,当真以为,百姓分不出个真心实意?

当时,刘备无疑给了李孟羲当头棒喝。

自此以后,李某人便从未用过诡诈手段经营人心,未曾一次。

可今日,李孟羲终于诡诈了一次。

说是按户分田,而其实,李孟羲的根本是打算,其实是按人头分田,之所以说按户头,是为了故意让这十几万人,把大宗大户分的荡然无存。

于百姓而言,有亲族在旁,遇事也能有个照应,也能不为所欺。

若巨鹿仍是旧时代,若为百姓好,便应该让百姓依家依族的生存着,可,李某人已准备给巨鹿人人配发强弩,李某人已把头颅赌在了公道上。

巨鹿将有公道,不远的巨鹿,将是人人傲昂,将无有人人相欺。

反而,到那时,乡人聚众,村族报团,反而是对公道的不利。

故,为公道计,巨鹿一地,当不能再聚族而居。

十几万巨鹿人,十几万黄巾旧人,他们全被李孟羲算计了。

十几万人,但凡还有点家人亲戚的,他们自己个就把自己个给拆成了小家。

与此同时,李孟羲在拿着地图,对着地图,跟关羽在商量泥沙俱混的计划。

“巨鹿在哪?在中吗?”李孟羲找着地图,巨鹿果然在中,“那就,巨鹿乡人,迁散东南西北。”

“广宗在东南,那就,迁西北,西北为,曲阳。”

……

要泥沙俱混,操作起来很复杂,不仅是得东迁西,南迁北,还得是,东南西北相杂,若不然,巨鹿人整体迁到广宗,结果是,巨鹿的乡党,整体到了广宗,巨鹿乡党还是乡党。

所以,为尽可能完全的打散乡土秩序,李孟羲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写了长长的操作计划与步骤,最后,还结合之前收集到的各处田亩概括,再计算各乡耕地与所能容纳的人力,对整个计划做了精细的修改。

这一通下去,花了李孟羲足足两个时辰。

当李孟羲揉着发酸的脖子抬起了头,他朝人群看去,当他看到,人群依然还是好好的保持着稀松分散的状态时,他再一次隐秘的笑了。

之后,唤过涿州老卒几百人,拉到旁处,李孟羲向涿州老卒们秘授方法,告知,可这般,这般,这般,李孟羲只告知方法,却丝毫不说为何。

待李孟羲带着士卒回来,本略有懒散的十几万人巨鹿人,立刻都瞩目过来。

第一步,李孟羲先朝十五万人下令,“我军匠营何在?匠营众人,领亲属出列!”

此时,李孟的信誉,和义军的信誉之强,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若是信誉不够,喊人家人家不知是要杀头还是要干苦力呢,犹犹豫豫,甚至藏着不出。

可相处已日久,匠营哪里有苦活干,没有,匠营环境宽松,还无人欺辱,还奖赏丰厚。

而今匠营众人,谁手里没有个一两张军票?

虽说,军中物资贵乏的缘故,每次奖赏,只有票据,实物只一二斤粮食,但依义军信誉,匠人们丝毫不疑来日有兑换之时。

匠人们从十几万人的队列里脱离,有亲人的,带着各自的亲人,没亲人的,便独身一人来到匠营属旗下汇聚。

匠营数部,有铁匠营,屠营,木匠营,陶匠营,建造营,等等,这些匠人们,全都回来了。

而据李孟羲观察,那些拖带家口的匠人,带的人也不多,最多的也才四个,不过是带了老迈爹娘,一个内人,一个娃娃而已。

超过六口的,一个都没有。

这说明,匠人们也有小心思,都把家分的小小的,都想多分点田地。

李孟羲笑了笑,又很快把笑容收敛了。

见匠营全出来了,核算人数也对,之后,李孟羲再下达命令,“妇孺营,出列!”

妇孺营乃是,军中所有老弱妇孺所聚集的所在,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小孩子,那些没有残疾和老迈之人,还有孕妇,等等所有的没有劳作能力的人。

对于这些没有劳作能力的人,把田分给他们,既是浪费了珍贵的田地资源,而且,他都没有办法种地,再把田给他,不是等着让他饿死吗。

所以,对于这些老弱妇孺,既不能让他们浪费土地资源,也不能让他们真就饿死了不管。

李孟羲有另外的安排。

就比如铁匠营那里,就比如烧柴冶铁的时候,烧柴的是铁匠们自己在烧,而其实吧,烧柴而已,用不着一个铁匠,甚至用不着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哪怕一个双脚残疾的老翁,他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烧柴工作的。

反正是,无论是强壮的还是残疾的,反正冶铁的时候,必得耗一个人力。

李孟羲构思的对没能力种地的老弱妇孺的安排,就在这里,更明确一点说,对老弱妇孺的安排是除了种地之外的,其他行业。

比如,不需要体力和繁重劳动能力的手工业,比如,给炼铁炉烧柴,比如,造纸,比如,给木工打下手,比如养鸡鸭牛骡,喂养战马。

李孟羲有大起手工制造的诸多计划,因而,能安排的下大量劳动力低下的底层人。

稀稀拉拉的,妇孺营的人也全出来了。

妇孺营连傻子都有,还不止一个傻子,傻子嗷呜嗷呜的蹦跳着过来了,想到处乱跑,傻子的老娘怕傻子闹事,生气又心疼的很给了傻子几巴掌,傻子委屈的不行,吵吵着。

李孟羲目睹着傻子从身边走过。这些人,就不要分田了。

妇孺营之后,李孟羲又下令,!“君子营,军医营旧人,出列!”

君子营,乃是十几万流民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读书人,有几百个,军医则是不多。

待这两营都带着家属出列之后,想了想,还剩最后一部不需屯田的人,乃是战兵,一万一千精锐战兵,和他们的亲卷家属加起来,又该有多少。

等战兵万把人带着大量亲属走到后面,半天,人齐了,李孟羲朝前边一看,他突然发现,本来乌泱泱的,空了许多。

李孟羲嘴里滴咕着,(你妈妈,种地都没人了……)

李孟羲这时意识到,之前估计的,屯田人力有十三万,现在想来,这个数量有点乐观了,当时忘了计算匠人们的家属亲众,尤其是战兵们的家属亲众。

战兵们的家属亲众,也是不能参与屯田的,至少,不便离开太远去屯田。

战兵倒还好,军营吗,本就是重地,一年半载不见家人,这也应该。

可匠人们呢,人家就是打个铁,结果老母妻儿远在百里外,这如何能安心。

可,问题就在这里,关键的部门,比如战兵和匠人们,他们的家属,好多都是可以种地的人力,而要是把他们全都安排成造纸等手工业去,则手工业却安排不下那么多人。

所以,有能力种地的,最好还是种地,但,应该是就近,军属,匠属之类,种地归种地,应该是安排在巨鹿附近种地。

这样,巨鹿本县便成了特殊一县,巨鹿一地的耕地,就不再是屯田了,而是,直辖。

巨鹿就成了军队,匠人,政治人员,及这些人员亲属的所在之地,作为最重要人员和最重要人员亲属的聚集地,巨鹿就成了中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